八旬翁痴情楹聯五十載
2014-07-03
陳振珠,退休老師,縣楹聯學會會長,省楹聯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楹聯學會名譽理事,《海峽聯鴻》的主編。今年80歲高齡的陳振珠,先後創作了數千對的對聯,並於2007年獲得中國聯壇最高獎“梁章钜獎”的提名。近日,記者走訪這位元不平凡的老人,暢談他的楹聯生活。
經年累月筆耕不輟
1936年,陳振珠出生於城廂鎮同美村一貧苦農民家庭,品學兼優的他,13歲就到夜校當小先生,成為一名義務教師。然而命運多桀,父親早逝,母親悲極而精神恍惚,祖母久病不起,家徒四壁。歷盡坎坷之後,陳振珠奮發圖強。經年累月的涉獵中,弱冠之年的他,對中國傳統詩詞和楹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開始嘗試自己創作,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每天都要寫一首詩或一副聯,不然日曆就白撕了。”陳振珠癡情詩聯筆耕不輟,所撰寫的對聯遍佈全縣各個鄉鎮的宗廟景點。“楹聯創作注重凝練,獨立城章,沒有深厚的文學基礎是不可為之的。”陳振珠說,每一副楹聯,他總是精雕細琢,逐字逐句推敲。“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須。”他深有感觸。
“閬苑詩翁登杖國,聯壇夫子集珠璣。”在陳振珠七十壽齡,集結出版《陳振珠詩聯選》第三集時,中國楹聯學會會長孟繁錦以此聯概括了他在詩聯方面的成就。
記錄茶鄉人文歷史
1999年,從教師行業退休的陳振珠,被推選為縣楹聯學會會長後,一心撲在學會事務上,事無巨細,躬親為之。
安溪建縣一千多年來,留下諸多珍貴的對聯,既有皇帝的“御筆”,也有書法名家的手跡,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陳振珠率眾尋古跡、翻族譜、找抄本、拍照片。為籌措資金,更是騎著自行車,四處走訪求助經費。歷經五年時間,2004年 8月,《中國對聯集成•福建安溪卷》成書出版,薈萃自唐代以來安溪名聯5800多副。“海濱鄒魯,八閩聯壇首卷;德業尊彝,千秋史冊懋勳。”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王慶新,用對聯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安溪是名茶之鄉,有許多茶聯,如果不加以歸類整理,隨著時間的推移,恐怕留下遺珠之憾。”《集成》問世不久,陳振珠又馬不停蹄著手編纂《茶詩茶聯集錦》,並於2007年 9月結集出版,共收錄海內外 808位作者1758首(副)茶詩茶聯。此外,他還參與編著了《安溪閬苑岩志》、《歷史趣談》、《安溪餘氏族譜》等三十多本書籍,記錄茶鄉人文歷史。
推廣普及詩詞楹聯
“詩詞楹聯短小精悍,作為一種國粹,傳承得好,就是安溪的一張文化名片。”推廣、普及詩聯,讓更多的人感受這份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一直是陳振珠孜孜以求的目標。
陳振珠還鼓勵楹聯愛好者積極參加省市乃至全國的征詩、征聯活動,會員作品入選量連年遞增,在2012年的《對聯中國》組稿排行榜,名列全國第四。20多年來,先後有20多名會員出版詩聯作品集。為了發揮楹聯這一種文化紐帶作用,學會還將會刊《藍溪聯鴻》改為《海峽聯鴻》,獲得國民黨元老陳立夫的題名。會刊在海內外發行,也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搭建平臺。
“培養國學文化素質,就要從小抓起。”陳振珠介紹,俊民中學、藍溪中學、六中、培文高中等20所學校作為首批楹聯教育基地,他自編教材,將中國楹聯學會頒發的《聯律通則》進行細化,到學校開設楹聯知識講座,聽課師生達兩萬多人次,培養許多對聯新秀。
在他的鼓勵和幫助下,陳坤玉、林志景、蘇振朝、詹金才、施巧茹等一批青年優秀聯家迅速成長起來。時至今日,縣楹聯學會也由原來的48人發展到
156人,其中中國楹聯學會會員達到46人。80年的歲月裏,癡情楹聯半個多世紀,陳振珠的時光都是在平仄對仗中度過,記者獲悉,最近他的詩聯選第四集又將出版。
贈原會長王老翹松先生
曾撐聯纛以談經,望重德隆,八方歌翹楚;
靜坐安溪而嘯逸,心雄體健,一管捲松濤。
賀安溪縣楹聯學會成立二十五周年暨陳振珠會長八旬壽誕
振興聯藝,分享蜚聲,安溪廿五果搖香,眾傑爭當追夢馬;
珠綴南山,觴開北海,哲匠耋年心未老,一生甘做領頭羊。
祝壽聯
熊釣磻溪,龜吟北斗;
龍游函穀,鶴峙東山。
厚德堪宏渭水謨,羊毫一振風雷起;
耆年可統香山社,龍口頻張珠玉飛。
《七絕》 天馬行空
南極星輝萬管鳴,九霞觴換玉壺清。
八旬願把聯心獻,藝纛高揚指壯行。
《七絕》 福壽康寧
福同東海湯湯水,壽比南山振振松。
康體如龍珠嶽上,寧心吐玉傲蒼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