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鎮人文薈萃
陳儲秀
陳儲秀(1504~1561),字舜弼,號瑞山,今洪梅梅溪人。明嘉靖十年(1531年)、十一年聯第進士,先後任雲南道監察禦史,兩廣代巡,河南道監察禦史,奉命處置兩粵民變,力主疏導,節濫施刑罰,民變順利解決,民眾交口稱讚。時值安南兵犯邊境,瑞山奉命招撫,其陳利害,宣威德,致安南退兵,並臣服入貢,恢復友好關係。瑞山正直廉潔,被權奸排擠,46歲時憤而辭官歸裏,隱居梅溪家中,遭倭寇進犯,他與眾人集兵禦寇,並協助南安縣令修建城牆,保地方安寧。嘉靖四十年(1561年)六月二十一日病逝於故鄉,鄉人築祠祀之,墓葬於今洪梅鎮壩後蘇壩山麓。清咸豐間,泉州在籍禦史陳慶鏞手書“可有諫章存柏省,猶留聲望在梅溪”對聯,懸掛在儲秀祠寢。
陳學伊
陳學伊(1532?~1605?),字爾聘,號志齋,陳儲秀(瑞山)的堂侄。明嘉靖辛酉、壬戌(1561~1562)聯捷進士。先後任南京戶部主事、禮部郎中、江西按察司僉事等,為官清廉,後因受排斥,憤而辭官,歸隱故鄉梅溪山中,為一鄉興廢舉墜約束嚴明,裏有曲直,得其一言嚴於公庭,鄉民信服,于萬曆己亥年(1599年)08月在今洪瀨鎮集新村鳳凰橋南邊建立生祠(祠于“文革”期間被毀),泉府名宦李廷機為其生祠撰記(現石碑存于洪梅鎮梅溪陳氏宗祠內)。志齋讀書涉獵經史百家,發為文章皆有關世道。仕宦七十餘年未嘗釋卷。著有《清德堂集》、《五譚類抄》、《世紀》等,存其家,惜已散失。現傳有他題寫鳳山寺詩:“突兀來峰勢若蹇,石梯百仞到山門,原疇一望平流水,煙火相連遠近村,棟宇半成棲佛像,藤蘿幻道說將軍,欲尋舊記今無考,指點群山笑白雲”等。
陳應堂
陳應堂(1559~?年),字獻甫,號景梅。明萬曆十年壬午科(1582)舉人,萬曆戊戌(1598年)進士。先後任大理寺評事、廣東潮州府知府,執政嚴明。後因得罪部分權歸,在其母去世後辭官不復出,在家鄉督促學子們學習。應堂平時自己勤儉節約,而不吝撫恤接濟族人親友,還自己捐資創建大宗祠,建造集新鳳凰橋。他性情溫和,從不與人爭執,深受眾人稱頌。
陳烜奎
陳烜奎(1595?~?年),字子羽,號俶闇。明萬曆四十三年乙卯科(1615)舉人,萬曆己未(1619年)進士。先後任安徽桐城令、江蘇泰興令、山東青州推官、刑部主事、員外郎中、廣東肇慶府知府,為官正直,堅貞清白,不苟徇上司,不沽名釣譽。後辭官歸裏,肇慶府建祠紀念。烜奎素性坦蕩,平易近人。居家以名園勝景自娛,平日與知朋故友談論農事,足不履市,卒祀鄉賢。
黃宗漢
黃宗漢(1803~1864),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舉,第二年聯捷中進士,並改兵部主事,任軍機章京,道光二十五年任廣東督糧道,調雷瓊道(今海南省)山東、浙江按察使。咸豐元年(1851年)任甘肅布政使,咸豐二年省為雲南巡撫,咸豐四年省為四川總督,六年後調回京,補內閣學士兼刑部侍郎,咸豐八年五月英、法聯軍進軍迫北京,黃宗漢為圖就亡力阻與敵人議和。咸豐十一年被慈禧太后革職並宣佈永不錄用,于同治二年、三年間病逝上海,其長子黃貽楫中探花,為他編輯詩文稿,名《黃尚書公全集》28卷,書稿現存廈門大學圖書館。黃宗漢之長子黃貽楫(1832~1895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進士,中式探花。受父影響,剛正不阿。後曆掌清源、崇正兩書院,倡辦地方公益。著有《柔遠紀略》12卷、《招鷗別館文集》16卷、《救荒法成錄》8卷、《治河概論》4卷、《救時高論》4卷、《靜妙軒詩鈔》2卷。
侄孫黃謀烈(1838~1915年),字佑堂,清同治二年(1863年)進士,授內閣中書。同治五年轉禮部,派署精膳司掌印,受命核勘官韻字劃,完成《春部字韻校勘》。後又任總校官韻,協修《學政全書》、則例館幫纂。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告歸,在泉州倡辦泉州官立中學學堂,任正總辦。並創辦義倉,開設晉記織布局等。輯錄泉州風俗編為《從先維俗》,撰《廣韻字源》。宣統年間(1909~1911年),被選為福建省資議。
黃培松
黃培松於光緒六年(1880年)庚辰科武闈會試獲第一名,欽點為武狀元,授一等侍衛,不久出任廣東參政,旋升瓊州總兵(今海南省),於宣統六年(1914年)任福建省擴軍使,1916年06月被孫中山領導的國民政府授以“培威將軍”之譽。他不僅是個身材魁梧的武將,還是個文才橫溢的才子,其對聯“虎丘精結昭吳北,鸚隴客來貢越南”,至今仍在家鄉傳頌。民國11年,培松解甲,隱居廈門,倡建廈門江夏祠。民國14年,病卒于福州,終年72歲。
黃爾漚
黃爾漚(1855~1905),又名爾甌,字鼎禮,號連初,仁宅池後厝(今洪梅鎮山溪村)人。清光緒八年(1882年)壬午科赴鄉試,中式舉人第52名。光緒十八年人陳科進士。善楷書,兼摹顏、歐。京都人士皆以鼎甲人屬之。試於廷,以一句微書遭擯棄。欽點主政,簽分刑部浙江清吏司員外郎銜。以不得賤清華為憾。先生性情忠厚,為人廉潔,棄官回鄉,曆掌南安詩山、同安輪山舫山等書院,才學之士,莫不願受業于門下。其弟黃爾測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中舉人。翌年,攜弟上京試春闈,不幸途中身染疾病。後被特授為江西安福縣正堂。赴任途經泉州,適鯉城發生瘟疫,其三郎染病身亡。爾漚被傳染返回家中休養。後為雪峰寺、靈應寺等撰寫對聯,如雪峰寺大殿門聯“雪後昭遺微,覓得安心堪述祖。峰中談妙法,拈花捂指表為師”、靈應寺大殿門聯“天下大叢林似此亦當古刹,箇中佳山水由來始駐真人”,為黃培松書軒撰寫門聯“門臨一水天開畫,地拓三弓我讀書”,備受後人讚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