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溪長坑鄉 »

長坑下林:斗笠編織第一村

作者:  來源:安溪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2年08月10日

長坑下林:斗笠編織第一村

2012-7-18

家家都會編斗笠

走進長坑鄉下林村,只見村邊翠竹環繞,幢幢漂亮的樓房掩映其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該村因編織斗笠而出名,被稱為“斗笠村”。

在村支書王金冬引領下,記者找到一位元正在家裏削篾編織斗笠的大伯王德穩。今年69歲的他儘管視力不太好,但織起斗笠卻相當嫺熟流暢。王大伯告訴記者,編織斗笠要經過砍竹、裁竹、削篾、編框、墊尼龍薄膜等多道工序,斗笠規格有的小巧玲瓏,有的闊大如傘。以前下林村每到農閒,隨處可見聚在一起編織斗笠的人們。

當時,斗笠是農村生活的必需品,每逢圩日,村民都將織好的斗笠拿到長坑街道及鄰近的尚卿、感德、藍田等鄉鎮銷售,甚至還銷往福州、寧德、泉州等地。據王金冬介紹,斗笠編織工藝是下林村的“傳家寶”,上世紀八十年代,全村近千人家,家家戶戶都會織斗笠。

 

民間工藝面臨失傳

隨著社會的發展,如今的農村,頭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身影已淡出人們的視野,斗笠也已逐漸淡出市場。

下林村有句俗語:耕田夠糊口,編織合零用。銷售斗笠曾經是下林村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最好賣的時候一天可賣出80-90頂斗笠,每逢耕作季節,由於訂做斗笠的人較多,一家大小經常要加夜班織斗笠。”王大伯說,八十年代初期,一頂斗笠可賣 4毛錢左右,一天大概能織6頂,這樣算來,一天也能掙到3塊錢左右。到了九十年代後,每頂斗笠可賣到 2元多一點,但銷量逐漸下滑;九十年代中後期,斗笠市場已逐漸萎縮,織斗笠的人越來越少。

如今的下林村,只有幾個老年人沒有丟掉老本行,閒時仍然編織斗笠,他們不再把它當作主要經濟來源,只是想讓這“傳家寶”不失傳。採訪中,下林村的許多村民表示,編織斗笠這門傳家絕活慢慢消逝,很是可惜,希望政府採取措施來搶救這門技藝。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