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長坑鎮 »

長坑鎮碑文選、名譜序選

作者:  來源:長坑志  更新時間:2012年07月10日

長坑鎮碑文選、名譜序選

碑文:

泰湖岩

官獻瑤墓誌銘

 

名譜序選:

長卿王氏宗譜

木有本則枝繁葉茂水有源而川流不息龍脈傳承鑄造泱泱華夏血水相溶道盡千古滄桑一個姓一部史回眸百代傳奇一個族一部譜審視血脈相承正謂謁廟而思祖閱譜而知親昭穆明宗支辨

吾族族譜據舊譜序載長卿王氏開基始祖管斌公系開閩王審知公派裔先祖王公居永安清水後“居泉郡花坪下三四遷而終寓於南安瑛內中賣 村』管斌公于後周柴世宗顯德元年(西元 954年)從南安英都遷至長坑至明正統末年(西元約1449年)約五百年族譜不幸毀於明正統末年始修于何時重修或續修幾回已無從稽考

清順治年間(西元1644—1661年)吾族進士夢弼公號求野廣集私譜重新編纂權當首次重修二次續修由敬量公觀季公宣導觀玩公主事于清同治乙丑(西元1865年)開筆次年竣工謝譜第三次續修適逢時局動盪社會大變革艱難困苦自不待言致自清光緒甲辰(西元1904年)采輯至民國己未(西元1919年)曆一十五年方告完成謝譜其四由有文公倡議重修於民國27年戊寅(西元1938年)動筆次年竣工謝譜此時正值日寇侵華戰火紛飛民不聊生何其艱辛乃爾

距上次修譜六十餘載今吾族人丁興旺人才輩出士農工商學英才濟濟並有眾多舉家外遷安溪城關泉州廈門福州仍至出省出國謀求發展族裔繁衍生息枝繁葉茂瓜瓞連綿為明瞭支系排人倫序次非族譜無從查考欲尋親謁祖承先啟後唯族譜正本清源今逢盛世民富國強修正舊譜續修新譜彰顯必要迫在眉睫

此次續修族譜自辛巳(西元2001年)秋籌畫佈局十一月底成立“長卿王氏族譜編修委員會”推舉書平君任主委春吉君任副主委壬午(西元2002年)正月開譜揮墨並將于甲申(西元2004年)臘月大功告成舉行盛大圓譜慶典縱觀全譜世系井然廬墓昭然彰表顯然訓誡淳然經反復查證永安清水王氏族譜及臺灣(祖籍晉江)王人瑞編修之族譜記載榮端一新得基複祖四世公均于管禮公之名下原由義譜志與長卿舊譜中四代相悖延續數百年之岐義最終得以勘正長卿開基祖管斌公應是開閩王公審知第四代延政公之子此最是可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耶

續修族譜彪炳青史體現吾族各支系精誠團結群策群力之外更有季旺君文景君赫奕君等日夜籌畫操勞凡族中事當以諸君為範

時代進步科技發達瞬間千變萬化欲立足于世界之林而不落伍者尤崇尚教育培育人才勤勞拼搏奮發向上誠信為本生財有道忠孝謙恭家庭和睦願吾宗族子孫世代知根溯源修身立命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繼往開來與時俱進是為序

長卿王氏第二十四代裔孫 觀秋 謹撰

甲申十一月吉日

 

卿源邱氏

衡陽蘇氏

福春上官劉氏

南斗陳氏

 

傳說、軼事

長坑破鼓

明朝中葉時,閩南各地盜賊蜂起,居民紛紛建立塞柵碉堡以防盜賊,長坑鄉卻造了一座城,把全鄉圍在城裏。城造好後,鄉中小孩因感新奇,成群結隊爬城上嬉戲。有一次,城外來了一個和尚,要進入城門時,城上那些頑童便商議要作弄他,結果由一個頑童拉下褲子,對準和尚的光頭,撒下一泡尿,把和尚淋得像是一隻落湯雞,弄得又臭又濕,那和尚仰頭一看,見是頑童惡作劇,不覺大怒!正要發作,忽見遠遠來了一個騎馬的人,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怒容立即收起,和顏悅色的對那撒尿的孩子說:“乖孩子下來吧!我這裏有好多個又甜又香的豆沙餅,送你吃!”說吧,拿出了一封喜沙餅,在手上晃了一下,那孩子被豆沙餅所誘,真的走了下來。和尚撒開紙,拿了一個豆沙餅給他:“這個你馬上吃了再爬上城去!等那個騎馬的到了,再撒他一泡尿,他有更好吃的東西送給你。”

那孩子得了甜頭,真的又再爬上城去。剛好這時騎馬的人已到了城門口,孩子立即拉下了褲,一泡尿已淋在那騎馬人的頭上了。淋得像只落湯雞一樣。騎馬的大怒,跳下了馬,追上城去,要捉那孩子。孩子大驚,急叫師父救我!可是那和尚這時已經不知溜到那裏去了!其他頑童一哄而散,這孩子終於被那騎馬的抓到,舉起拳頭,把孩子痛毆一頓。可是卻因此而激動鄉民公憤!把騎馬的圍了起來,連人帶馬,打個半死!直到那騎馬的哀聲求饒,才放了他。騎馬的傷人拉著傷馬,一步一拐的走回原路去了。

騎馬人走後三天,鄰鄉南斗鄉,忽然來了一隊官兵,這隊官兵擎著一杆寫著斗明兩字的大旗,駐紮在南斗鄉。這時正是鑼鼓頻催,歲聿雲暮之時,鄉民們都在忙著準確過年,對這隊官兵,以為是普通緝盜部隊,誰也不去注意它。誰知到了十二月三十日大除夕日,這隊官兵人數忽然驟增,立即把整個長坑城團團圍住。只聽號角鳴鳴鳴的響個不停,號角聲停止後,一陣羅聲響過,便是三聲大炮。大炮聲後,成千士兵各挺戈矛,拿著盾牌,蜂擁進入城內去。到了城裏後,士兵們立即像發了狂一般,逢人便砍,遇財就搶,見屋就燒,一連鬧了三天三夜,把整個長坑鄉,不論男女老幼,殺得雞犬不留,連一個鬼影也沒有,才由長官下令封刀

原來那個騎馬的,乃是一個官差,又稱收錢官的;所騎的馬,是武營裏借來的營馬。封建時代,打官差,傷營馬,是罪在不赦的。那官差被毆後,回到縣裏,向縣老爺訴說被毆之事,縣老爺聽了,認為鄉愚竟敢糾眾打官差,傷營馬,那還了得:決心重辦。那官差卻又加油添醋,說長坑鄉民私造城池,謀逆大反,於是縣老爺立即行文各處,調來大批官兵,要把長坑鄉民,不論男女,全數剿除。至於那個寫有「斗兩字的大旗,原來是官兵約定剿除日期的暗號;鬥字可析為十二,也可析為三十,明字析為月日,合起來就是十二月三十日。

如今再說正月初三日,帶兵長官下令封刀後,忽在他駐地廊下的一個破鼓裏,發現了一個未被殺盡的小孩子,年終十一二歲。(不是那個撒尿頑童)。封建時代,下了封刀令後,即不得再隨意殺戳,這孩子因此得以苟全性命,由長官帶走,作為自己的家奴。

後來這孩子在軍隊裏混了十多年,已是一個精壯的青年了。十多年中,給他混來了一個小小武職,因思念家鄉,想回鄉看看以後情況,便找了一個機會,向上級請假回鄉。當他到南斗鄉時,因久離家鄉,不識路徑,乃向一個在溪邊洗衣的老婦問途。老婦聽到是要到長坑去的,愣了一會才說道:相公到長坑幹嗎?長坑鄉現在已經草長及膝,沒有人居住了!青年軍官正要回答,那老婦忽然淚如雨下,對著青年軍官道:兒呀,昨天是你生日,做母親的沒錢買錢銀燒給你,你今天卻顯靈回來了!青年軍官聽了,卻如一頭霧永,不知所云,良久,才說道:老太太,你認錯人了,我並非你的兒子,而且是活生生的人,那裏會顯什麼靈?老婦道:兒呀,你就是被他們剁成七八塊,我也會認得出的,如今你既是活生生的人,我真說不出該怎樣歡喜了!想是我們祖宗有靈,才會留下我們母子倆的!青年軍官聽了,忽然如有所悟,立即跪下認母,說道;原來你老人家就是我的媽,我記得十多年前除夕日,爹因沒錢過年,媽來南斗向外祖父借錢,不想卻因此而救了媽的一命!老婦於是把青年軍官緊緊抱在懷裏,問他為什麼會死裏逃生?青年軍官於是把身藏破鼓的往事,略說了一遍,母子倆悲喜交集,於是相偕回長坑,重整家園。青年軍官後來娶了妻,生了子,便成了現今長坑鄉的始祖。

另一說,青年軍官見老婦堅認其為子,乃向老婦道:我父親都已被殺了,你既一定要認我為子,我認得我母親是有三粒乳的我要看了,才會相信!老婦真的把胸鈕解開,青年軍官一看,果然老婦胸部,有三粒乳頭,才相信而跪下認母。

注:長坑族譜載謂明正統年間,沙寇竊發,大軍南下,佛譜公(按乃長卿西派人)全家被害,等語。按興明史記事本末所載:“英宗正統十三年夏四月福建沙縣登茂七反,自稱閩王。十四年正月,命大臣率京營及江西、浙江諸處大軍討之,二月,茂七中流矢死,三月,八閩悉平。”由此可見破鼓邊一案之發生,除肇因於打官差,傷營馬外,尚牽連及於流寇,事關譜 ,故為轉載如上。

 

大葉烏龍的傳說

大葉烏龍茶發源於珊屏泰湖岩。據傳,南宋高僧住持太湖和尚張道源一天閑遐無事,散步至太湖岩後,發現石逢中有株大葉的綠樹,有群鳥在爭啄其葉子,由此感悟到定有玄機。在春後初綠時採摘了幾葉沖泡開水試喝,感到與其它的綠葉全然不同口感,甚是欣喜。後因春天多雨,為留點綠葉,供每日飲用,就採摘些葉子用火爐將其焙乾,發現比綠葉沖泡更好喝。之後更採用當時的初制方法,制出的茶葉成為太湖眾僧天天必喝,同時也招待來太湖的香客,使人感到喝此茶是“大佛所賜,能祛邪除病”。

在高宗紹興四年(西元1134年)張道源進京說法,就是帶了大葉烏龍茶上京。年大旱,高宗詔求眾僧祈雨都不靈。後張道源獨手奉大葉烏龍茶水一杯湧經傾茶,大施佛力,忽大雨淋漓,平地水滿三尺,雨皆茶色。高宗龍顏大喜,即封道源和尚為“真異大師”,爾後又封“惠應大師”,並詔工部委泉州轉運使抵泰湖岩寺寶刹實地考察,傳達旨意。

現太湖岩後還有數株大葉烏龍茶樹,在當時大葉烏龍茶是佛茶,因能治病祛邪,和尚就將這株烏龍茶的邊枝裁剪,栽種在珊屏很多山坡上,群眾也廣為載種,這就形成了較大規模的培植。至清朝,已經有珊屏茶商將此茶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國和臺灣等地。當時文人墨客在太湖黃石烹茶題詩留下不少極珍貴的墨寶。

泰湖岩志記載:簡稱“大葉觀音茶”或稱“小號觀音”,有聯對“鍾鳴處燃燈說法,客至時黃石烹茶”,正好印證當時飲茶休閒論佛的情景。

 

六月初二的由來

 

“長康”的由來

現長坑鄉在歷史上曾用“長康”命名,解放前、解放初曾冠以“長康區”。

“達磨岩”石刻之下有一高聳的巨石,上刻“長康”兩個大字,落款為“呂德超、XXX”。這兩個蒼勁有力的顏體楷書,是何人所為?

經居住福州的王建基回憶:七十年代初,一姓連的家長為面謝培養他二個兒子都考上大學,誠邀王建基到他岳父李良韜家做客。見面時,李問王是哪里人,王答安溪長坑人。李問:你有見過達磨岩下一塊大石上“長康”兩字嗎?王答,我小時住在長坑圩,初中在崇德就讀,經常上山玩,有那兩個字,當時還聽人講,老虎在石上跳來跳去。李方笑著說:你知道嗎?那兩個大字是當時國民黨縣長兼長坑剿匪司令呂德超請我寫的,每字用四張大報紙書寫,云云。

近日到福州又由王建基電話採訪連先生,得知:李良韜,字孝文,湖頭人氏,北京大學園藝系畢業,廣東中山大學任講師,解放初受陳嘉庚邀請任集美農校校長兼農場主任,1950年在仙游縣楓江職業學校任農業教師,不久即調到省農林廳任九級技術員。1978年逝于福州,享年八十有三。

 

陳年鐵觀音的傳說

相傳民國年間,安溪縣長坑鄉珊屏村(現稱)劉天保之妻王氏長期忍受著腸炎的煎熬。有一天腹漲得利害,飯不能咽,嘗試多種藥方都沒見效。劉天保不知如何是好,遂到劉家祖居祈求神靈保佑王氏平安順利。當晚,劉天保神游天國,依稀夢得高人的點化。天微亮,劉天保急忙地跑到劉家祖居尋求良藥。找來找去,只在角落裏發現半兩將近發黴且色澤烏黑如木炭的茶葉。劉天保百思不得其解,但毅然將茶葉煮給王氏飲用。不料,王氏飲後,病情逐減;再飲,竟好轉。劉天保甚感奇怪,向老人們求教,原來那些茶葉已經放置了二十年之久,有降火、助消化、殺菌止痢等奇異功效。

 

仙恩岩茶的傳說

在安溪縣北隅長坑鄉雲集村有一座仙恩靈臺山,群山環抱、雲蒸霞蔚。乾隆年間(1956年)雲集陳元煌采耕於仙靈山中,午間小憩於岩上,悠然入夢:“見一仙翁,銀須飄然,手執蒲扇,作歌而至,倏聞潺潺之聲,仙翁扇柄指處,岩露一窟,溢滿清泉;搖扇轉身,岩旁香霧中一株青翠欲滴的小樹隱約可見,仙翁摘得綠芽於掌中輕揉;招先祖近之,授予妙訣;生火煮茗而品之,仙翁捋髯笑問:“何如”?陳元煌飲之,頓感神清氣爽!隨之醒來,仙翁已足踏祥雲飄往遠處。而泉窟、神樹、仙腳跡均在眼前,甚喜之,深知此乃仙翁恩賜,即移樹悉心種植。

此樹生長於雲霧之間,集靈山之氣。陳氏適時采之,依夢製成;邀諸鄰共品,皆感香氣四溢,喉底生津,贊之:“真神茶也”!自此,雲集觀音神茶聲名遠播,鄉鄰好運年年。

今有制茶世家第八代傳人陳文生誠感仙恩,秉承烏龍茶傳統製作之法,採用高新技藝,精心打造“仙恩”系列品牌,又得新疆王念慈老先生之墨寶:“仙恩神品”。仙恩名茶更是香生南海,韻暢神州。

 

南斗石坊

 

青洋阪(青苑)姑嫂橋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