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宗支祖祠 »

祖先肖像的供置

作者:華人德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15日

祖先肖像的供置

傳世的列代帝后、聖賢、名人圖像,最早的始繪于唐代,宋元明都陸續畫了本朝以及歷代的帝后聖賢像。乾隆皇帝閱內庫時看到了這些畫像,命重加裝飾,襲以紼錦,藏於紫禁城西南之南薰殿。複令王公大臣詳定位置,作標識,次第甲乙。又以明代諸帝王冊貯於工部外庫。慮其散佚,因附藏於殿之西室,俾虔祀焉。共有像軸七十七幅,像冊十五部。本朝的帝后、功臣像在皇宮中有專門的殿閣收藏和懸掛。

一般士庶家,神子一般在喪期,先人生辰忌日以及春節時供置懸掛,平時則收起。《金瓶梅》六十五回寫李瓶兒的喪事,首七,“韓先生送半身影來,眾人觀看,但是頭戴金翠圍冠,雙鳳珠子挑牌,大紅妝花袍兒,白馥馥臉兒,儼然如生。西門慶見了滿心歡喜,懸掛材頭。”出殯後,“李瓶兒房中,靈床安在正面,大影掛在旁邊,靈床內安著半身,裏面小錦被縟、床幾、衣服、妝奩之類,無不畢具,下邊放著他的一對小小金蓮。桌上香花燈燭,金蝶樽俎,般般供養。”至今江浙一帶農村辦喪事,尚在靈前帳幔外設供桌,上懸遺照,舊時則懸畫像。

先人生辰、忌日也有懸掛神子,供設果品酒肴,以作紀念。筆者記得小時祖父房內有一櫥,安放祖宗神子卷軸,櫥門背面貼紅紙,上書先世祖宗生辰、忌日,用以備忘。一般是考妣或新故親人的生辰、忌日懸掛神子,以表哀思。

喜神的服飾一般按生時的品服。清代中後期,國庫空虛,盛行捐納,凡京官自郎中以下,地方官自道府以下皆可捐貲而得,捐官者可以穿品服。做官的也有穿便裝者。一般庶民百姓穿禮服,婦女有盛妝豔服者。清代後期已有照像,但未能替代寫像。即使到民國時,畫喜神仍盛行,而皆穿戴前朝服飾,男士紅頂藍袍,朝珠鶴補,手覆馬蹄袖,儼然清代一品服飾;婦女則鳳冠霞帔,朱紅大袖衫,腰束革帶,又作明代誥命夫人禮服,千篇一律。

中國歷代提倡孝道,有對祖先崇拜的習俗,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都要有兒子以傳宗接代,沒有子息的要在親屬中找一個男子過嗣來繼統,或以女婿入贅,這樣可使香煙不斷,對得起祖宗。子孫也將祭祀先人作為過年時的一樁大事,掛神子,設供瞻拜,是春節祭祖中的一項重要活動,其習俗各地略有不同,可見於方志和各種風俗紀聞,現將有關的摘錄如下:

1.北京。除夕,不論有無祠堂,一律將宗親三代主牌亮開,有影者一律懸影。按滿人習俗,祖宗的影像或牌位,要供奉在屋內西牆(西牆是尊貴的方位)。有的要將祖宗的遺物從供匣內拿出來,擺在供桌上。供桌上也要擺著月餅、水果及各種蒸食、炒菜之類的供品,配以香爐、蠟扡。午後起,紅燭高燒,香煙繚繞,莊嚴肅穆。郊區農民們還有在除夕,舉香到墳上請祖宗回家過年的儀式。進入子時即可接神(喜神、財神、福神等)。接神儀式完畢,全家就要進行團拜。首先,齊聚祠堂或設有祖宗影像、牌位的供案前,給老祖宗磕頭拜年。然後長輩們坐在堂上,接受小輩們的拜年。元旦後走親戚,進門後,要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才能給長輩們依次跪拜。直到正月初六才能撤供,初六才把紙錠、包裹焚化,謂把老祖宗送走了。

2.蘇州。元旦,“比戶懸掛祖先畫像,具香蠟、茶果、粉丸、糍糕。肅衣冠,率妻孥以次拜。或三日、五日、十日,上元夜始祭而收者。至戚相賀,或有展拜尊親遺像者,謂之《拜喜神》。”

3.杭州。年初一,晚間,在祖宗神像前供酒和菜飯。有的人家日日如此,直至正月十八。

4.湖州。除夕夜拜餉祭祖,在廳上掛祖宗三代的真主,亦稱“尊主”,即請畫工畫成的男女祖先遺像。畫像一般為坐姿,結髮妻子亡故後續娶的填房亦上畫,有官職的畫朝服。也可數代接連畫成一幅,再另精裱。若夫妻二人,有一人尚未死,也可先畫上,除夕懸掛時,將生者面部貼上“福”字紅紙,以示區別。子孫都要在真主香燭案前參拜,叫“拜真主”。子孫繁衍,發展成若干房者,此真主軸幅珍藏于長房,或珍藏于值太公田之家。至元宵節下午,將真主收起來,叫“除真”。嘉興。據《嘉興府志》:“元旦夙興聲爆竹啟戶,主人肅衣冠,懸祖像于中堂,群子姓禮拜畢,以次稱賀。”

5.紹興。正月初一,由家主率晚輩,叩拜祖先遺像。除夕日自下午起,便依照世代尊卑,把先人遺像掛在牆上,前面放好桌子,上置杯筷香爐蠟燭台,系上桌幃。接著點燃蠟燭,供上酒菜,外加年糕粽子和一隻暖鍋,待斟酒盛飯後,便由家主親自上香,行叩拜之禮。拜像時,並不舉行奉送(如燒紙錠,佛經等)之禮。認為祖先將在家停留十八天,故自大年夜起,凡十八天之內,每天必飯菜供奉於像前。且自正月十五日起,每晚必須在像前點燃香燭以至天明。

6.寧波。春節,中堂懸掛歷代祖宗圖像,供淨茶、湯糰,闔家老少接次叩拜,俗謂“供幀子”。有宗祠者,詣宗祠參拜。有的還出拜祖墳。然後家中幼者依序拜尊長,叫“拜歲”。

7.溫州。除夕,有錢人家把家藏祖先畫像掛起來,在像前陳列果品糕點以及祖先遺留的手跡和喜愛的古玩、叫“擺珍”。正月初五收起,叫“收珍”。收珍時,家中人要祭拜,下輩外親也要來祭拜。

8.舟山。年三十,家家懸掛歷代祖先畫像于中堂,享以酒饌。之後,改設香茗果餌,朝夕禮拜,俗稱供“幀子太公”,到正月初五中輟,正月十三複供如初,十八停供。

各地習俗雖有不同,但過年時祭祖掛影都是作為頭等大事。為便於供設和收藏,往往把祖、考以上的先人像三五世合繪於一幅,一世一列,夫婦並坐,繼配也畫上,近世在前在下,愈遠愈後愈高,稱代圖,也稱三代圖或五代圖。這些像平時都藏起,故前人有《落燈夜收神子》詩雲:“若非除夜何能見,才過元宵不可留”。宗祠中往往懸掛和收藏始祖或有功業德行的祖宗神像,有些更作塑像供養。

慎終追遠,孝思不匱,這是中華民族的一項美德,是千百年來形成和保持這一習俗的主要原因。

參考資料:

[1] 見徐珂編輯《清稗類鈔鑒賞大內藏列代帝后賢名人圖像》。

[2] 見常人春著《老北京的風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4月版。

[3] “清”顧祿撰《清嘉錄》卷一“掛喜神”。

[4]以上均見浙江民俗學會編《浙江風俗簡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版。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