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岵山350多座古厝日漸衰敗 期待涅槃重生
2016-04-28
在永春岵山,一座座古厝,星羅棋佈地分佈在田地間……古厝都承載家族榮耀,是先人的夢想,也是閩南文化的“活化石”。
岵山擁有數量眾多的明代至民國期間的古厝,百年以上古厝有
350座,保存完好的有
100多座,其中既有省級文保單位福興堂,也有像仁美堂這樣的無名古厝。
一座鄉鎮擁有
350座古厝,這種規模即便在閩南也屬少見,但這些古厝不僅面臨著保護、修繕,還有文化傳承與延續的困境。
精美的成美堂因失修日漸敗落
【曾經】古厝符號:歸僑與榮耀
岵山位於永春縣城南部,原名小姑,轄11個行政村,總人口
2.5萬人,因為是有名的僑鄉,歸鄉建大厝成為當地光宗耀祖的一種體現。
岵山鎮被列入國家文化部批准實施的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中的歷史文化村鎮保護區域,下轄茂霞、塘溪、鋪上、鋪下等
4個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350座古厝因保留中國傳統建築木框架風格,又夾雜了歸僑集納世界各地的建築風格,“中西合璧”而獨具特色。
70歲的李光城是塘溪村人,是一名已退休的建築專家,基於對閩南建築的熱愛及專業,如今是岵山一名“免費導遊”。
李光城說,古人修建一座古厝,選址要求依山傍水,位置、朝向、動土、上樑、粘厝以及完工等都有講究,還要挑選良辰吉日,避免跟屋主相克相沖。進房需要排位元,寓意一輩接著一輩;帶著紅包進屋,寓意進財;厝旁種荔枝,不僅可以納涼,還寓意長壽、發財。
古厝那鏤空的石雕如何刻成、細小的馬腿為何百年不折,題材廣泛的雕飾傳說又從何而來……相比傳承百年的建築技藝,古厝能屹立百年不倒的工藝也令人稱道。
李光城說,古人將紅壤土摻粗砂、殼灰、不摻砂的混合物即三合土夯實,還會以糖水替代水進行拌和,並在牆體裏放入竹條或蘆葦稈,凝結以後,可達到較高的強度,甚至比水泥製品還堅固。更有甚者,還會在三合土中摻米,增加黏合度,堅實的牆體厚度可達到60釐米。另外,古厝還會選用堅實的杉木主樑和適合雕刻、柔韌有度的樟木,只要不被蟲蛀,屹立百年是很正常的事。
後人通過對聯述說著這座古大厝的過去
【眼下】古厝之殤:失竊與失寵
如今,屹立百年的古厝有的毀了,有的成了危房。
據瞭解,岵山現存的350座古厝中,保存完好只有三成,其餘古厝因被盜損毀嚴重。如仁美堂,因失竊就成了危房(本報4月20日曾作報導)。
鋪上村的成美堂,雖然外表破破爛爛,但70多歲的陳阿伯說,單屋內的12個木雕窗,十幾年前就有人出價6000元一個。雖然族人不可能賣,但聞訊趕來的小偷卻在一夜之間,偷走了10個窗戶,幾天後,又將剩下的
2個撬走。
為了防盜,許多屋主不僅會養狗專門看護,還會在雕刻上面劃上幾刀。
此外,之前,古厝裏都是幾口甚至十幾口人一起居住,但根據岵山鎮政府的資料顯示,目前,30%
左右的古厝是無人居住或者處於無主狀態。
住在儒豐堂的李阿姨說,如果條件允許,他們會搬出去住,因為古厝沒有衛生間,蚊蟲多,年輕人受不了。成美堂的陳阿伯很喜歡住在古厝裏,光線充足,而且透氣,空氣也好,不像磚房壓抑,但基於安全考慮,他必須與兒子同住。82歲的陳振禮老人嘴裏都是古厝的好,但經濟能力一般,沒有修繕能力的他,只能望著這座危房歎息。
“沒人住,也就沒人維護,古厝破敗得自然也快。”塘溪村村委、當地小有名氣的木匠陳禮波認為,古厝被毀,無人居住比偷盜更可怕,理由是偷盜可以管控,但若讓新一代人搬進古厝實在太難。
300年金溪堂重建,“古厝”有了現代影子
【將來】拯救古厝:補錄和搶修
自2008年開始,岵山鎮政府便邀請藝術、歷史、文化、建築各界專家學者前來考察調研和綜合價值評估,明確保護內容及保護範圍;對鎮域內的4個中國傳統村落,按照國家住建部有關要求完成“一村一檔”的檔案製作;邀請廈門大學建築系進行全面普查,進行綜合分析後,對重要歷史建築進行測繪。
福興堂大廳木雕“郭子儀拜夀”十分精美
針對古厝被盜,在重要交通路段設置監控攝像頭,加強巡查;對建築精美構件、對聯等進行拓片收集,對有價值的資料進行彙編……岵山鎮黨工委副書記陳志宏表示,鎮裏希望通過引導利用傳統建築經營農家樂、民宿、特產店等,增加村民收入,留住原住民。
如何把這些凝聚著鄉愁記憶的歷史建築更好地保留下去,陳志巨集表示,根據規劃,在尊重其原有的選址格局、建築形式及歷史痕跡的基礎上,可分類實施4種修繕改造形式。
一是保護管理。對具有珍貴價值的、保存完好的歷史建築,及時與住戶溝通,採取適當補助的方式,動員住戶自覺對古厝進行管護保潔,對無人居住的,由村裏統一加強對內外部構件及周邊環境的保護管理,儘量維持其原貌。
二是功能提升。對建築品質和建築結構尚好,又有人居住的歷史建築,保留其傳統風貌不變,結合現代構局,在合理的範圍內,對內部結構予以適當改建,增加廚、廁等必要的生活設施,提高居住條件,盡力解決戶主生活所需,保持建築活態生活模式。
三是改造整治。對與傳統風貌不協調又難以馬上拆除的建築,特別是歷史建築群周邊及傳統古街區內部的現代建築,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適當的外部改造整治,以達到與傳統風貌相協調。
四是修繕復原。對具有特定時代意義和歷史價值的環境要素及歷史古跡,如400年石砌古寨福茂寨,按照專家提供的修繕方案,修補寨門、寨牆、祠堂、風水池、環寨水渠等原有佈局樣式,整治寨內髒亂環境,理清聚落分佈脈絡,再現傳統閩南寨落歷史風貌及生活形態。
福興堂的鏤空石雕是一絕
【思考】路在何方:傳統的掙扎
修繕一座古厝大約需要多少錢?李光城說,除非完全仿造原貌建造,普通修繕的成本不高。如在原有的基礎上“修舊如舊”,每平方米大約1000元;普通維修,如前廊倒塌維修,每平方米大約只要
500元;需要重新翻建,每平方米大約需要2000元。總體而言,加上裝修、排水、瓦片以及雕刻,每平方米3000元,古厝就能補救得很不錯了。
實地走訪中,塘溪村村委陳禮波帶海都記者走訪了在建的金溪堂。
金溪堂因年代久遠,只留下天井,其餘的全都需拆掉重建。負責建造的陳福中阿伯介紹,古厝大約有
200平方米,建造預估在40萬元左右,錢是村民自籌的。
走訪中,記者發現,金溪堂主樑都是幾十年樹齡的杉木,不過跟傳統古厝的內部雕樑畫棟相比,新修古厝除了廳堂有一些影雕石刻以外,已經看不到其他雕飾。陳禮波說,現如今,除非是一些海外宗親出資並要求仿造原貌修繕,因修繕費用太高,多數古厝修繕都跟金溪堂一樣,成為“樣板房”,失去了特色。所以最好是保持原本構件,保持特色,不要整體翻建。
海都記者 楊江參 王金淼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