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首頁 » 岵風情 »

閩南建築的驚歎 歷史記憶的駐留 走進傳統村落岵山鎮塘溪村

作者:中國岵山  來源: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30日

閩南建築的驚歎 歷史記憶的駐留 走進傳統村落岵山鎮塘溪村

2015-03-30

塘溪村,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位於永春縣岵山鎮南部,一個形成千年,現人口三千多,不大不小的村落。走進塘溪村,你會驚歎其建築工藝之美,沉醉其歷史人文之韻。

福興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是到塘溪村不可不看的“珍寶”。這座建於1942年的建築,為當地愛國商人李武宗所建。整座建築由業主精心挑選材料,聘請國內能工巧匠精雕細琢而成,被稱為是“閩南傳統建築工藝的絕唱”。

該建築物所飾精美石雕出自參與建造南京總統府、“中山陵”的師傅之手,做工之精細,為閩南地區所罕見。這些雕刻用寫意雕、圓雕、線刻等多種表現形式演繹了《三國演義》、《昭君出塞》、《八仙過海》等歷史典故及神話傳說。

特別出彩的是福興堂的雕刻還融入了當時最流行的元素,如乒乓球、自行車、小汽車等別致的造型,你可以在這裏瞭解到當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畫面。

對聯也是這座建築的精華所在。末代舉人鄭翹松和近代書法家陳堯民都在此留下了墨蹟。“人間千百年世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看盡奇觀不如書卷,嘗來滋味無過菜根”……滿含寓意又質樸通俗的對聯,讓人不禁感慨建造者的用心良苦。

在這裏,你可以看到閩南文化、西洋文化、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在建築裝飾藝術上的碰撞和融合,這是一座包羅萬象的文化藝術殿堂。

來過福興堂的人,都會被這座建築建造工藝之精美絕倫所震撼,它是閩南建築的驚世之作。它能讓每個人在這裏,甚至每次到這裏都能有一番不同的感觸。

除了福興堂外,塘溪村內還有近80座至今保存完好的傳統民居建築。明末的土夯木構“三落式”,清末的紅磚灰瓦“皇宮體”,民國的中西合璧的“西洋厝”……一個時代,一段歷史,一個建築符號。

這些民居建築至今保留著自古流傳下來的“背山臨田、環水植樹”的格局。古厝前的水塘、古厝裏的舊物、古厝邊的大樹,共同構成了塘溪村的歷史影像。

和塘古街:民眾依然在此居住生活。解放初期老式的“理髮店”,六七十年代的宣傳標語,八九十年代的豆腐磨坊、樂器鋪……民國中西結合的騎樓式建築沿街展開。

白天的喧囂,夜晚的安寧,走在古街,時代浸染下的人文氣息四下蔓延。所謂“見人見物見生活”,就是如此罷。

清末炮樓:建于清咸豐時期,為抵禦盜匪所建,至今已有 150年的歷史。炮樓整體呈長方形,有兩層樓高。圍牆石砌而成,炮樓四周頂端有多個槍眼,室內有 1丈多深的地下室,入口處設有陷阱,且牆體厚度有 1米多,結構十分牢固,堪稱是個“自衛型碉堡”。

西陵宮:這座始建于宋代的寺廟,供奉了廣應尊王、司馬聖候及化佛成仙的吳公祖師,是塘溪村最大的宗教聖地。每逢重要節慶及祖師誕辰,布袋戲、高甲戲連續上演,法師朗經誦文,善男信女擺筵恭奉,點香焚金膜拜,煙花鞭炮不斷,熱鬧非凡。

三鬥溪:塘溪村一處純天然的原始森林公園。這裏有 400年的老榕樹,有山澗小溪,有石鋪古道,有翠竹成片,還有橋樑溝渠。

據說,當時李氏祖先就是看中這裏依山傍水,風光旖旎,因此擇地而居,這才有了後來的李家祖厝及福興堂。現在的三鬥溪,原始林木涼風吹送著溪水鳴唱及草木清香,讓人仿若置身世外桃源。

此外,塘溪村內還有 100多處修建年代不等、造型不一的古井,有帶有傳說色彩的“鎮田烏石”,宋代燒瓦窯洞等歷史遺存,還有成片田園連著蜿蜒河岸的自然風光,景致秀美,古韻悠悠。

除了歷史遺跡,這裏的傳統文化也是完整傳承至今。大到國家級非遺南音,小到與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美食製作,甚至是普通的民間祭祀慶典、節日民俗表演等,都是塘溪村歷史發展長河中不可磨滅的記憶。

塘溪,一個在時代發展中不斷更新,卻仍保留有歷史印記的傳統村落,她用精湛建築工藝、人文古街情懷、豐富歷史遺跡、自然山水景色,勾起人們的閩南印象、觸動人們的歷史經絡,讓人們走近她,記住她。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