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縣岵山鎮茂霞村:千年古鎮華麗新生
2014-06-01
紅磚、灰瓦、白石基,雕樑、畫棟、燕尾脊……“這些建築風格獨特,不僅有傳統文化元素,也不乏西洋元素。”近日,在永春縣岵山鎮茂霞村,遊客小曾對眼前的古厝敦福堂贊不絕口。
自 4月以來,已有上萬名遊客到岵山鎮參觀,陶醉於古厝、古樹、古寨、古街。
岵山鎮是永春南大門。鎮裡有
350多座明代至近代的閩南傳統民居和2000多棵百年荔枝樹,還有
400多年的明朝福茂寨、清代炮樓、和塘古街、陳氏宗祠、清水祖師故里仙硿岩等文物古蹟,是閩南地區唯一遺存較為完整的千年古鎮,成為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中的歷史文化村鎮保護區域,茂霞、塘溪、鋪上、鋪下四個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
但在幾個月前,遊客的感受可不一樣:古厝多但有些破舊,一些沒人居住的古厝環境髒亂;古荔枝樹下落葉滿地,短而窄的古街顯得破舊。
“這些古厝、古樹、古街岵山人的故園,是他們能夠記住的鄉愁。”岵山鎮黨委書記周伯祥介紹,為保護好、利用好這些資源,今年初以來,鎮裡按照不大拆大建、修舊如舊的原則,力圖讓千年古鎮實現華麗轉身。
在整治過程中,岵山鎮在資金使用上能省則省,用最少的錢撬動最大的效益。敦福堂是一座建於民國時期的建築,有大小房間72間。2002年,住在這裡的最後一戶搬出後,敦福堂閒置了下來,整座古厝到處是雜草。
在改造過程中,鎮裡按閩南建築風格,利用村民廢棄的鵝卵石對中間埕子進行鋪設,用水泥對鋼筋裸露的水泥板進行修補。為提高使用價值,把這裡建為華僑文化展示館,將岵山鎮的華僑歷史、文化進行展示。
對建造年代久的古厝,隻請師傅用白灰進行修補;對電線老化、雜亂等安全隱患,一併清理。
在一些古厝,記者還看到很多細節。有的用殘牆,有的用竹籬笆作為點綴,修建方式看似簡單,卻起到“點睛”的作用。
得知岵山鎮對古民居進行保護性開發,旅外的岵山華僑反響強烈。明德堂的戶主長期居住境外,老房一直閒著,他立即表示無償提供給政府使用,還特地回了老家,掏錢修繕清洗房屋。新加坡一名僑胞還拿出15萬元用於茂霞廊橋橋亭修建。
經過兩個多月的整治,古村落串點成線,原本零星分佈的古厝、古樹、古街、古寨連成一體,推動了古鎮旅遊。
“現在常有自駕游遊客過來。”茂霞村主任陳建華說,不少游客聽說村里有兩株
500年的荔枝樹王,特地跑過去拍照留念。
周伯祥說,下一步,鎮裡將有意識地引導部分村民發展農家樂、農家客棧,讓群眾從保護古鎮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