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首頁 » 岵風情 »

岵山黑瓦製作工藝 歷經水與火的淬煉

作者:  來源:閩南網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10日

岵山黑瓦製作工藝 歷經水與火的淬煉

2014-08-05

瓦坯要堆滿窯洞,需要七八萬片

說起閩南傳統建築,有人鍾愛熱情動人的胭脂紅,但也有人偏愛那樸素深沉的一抹黑色。

在泉州北部山區,更常見的是披著黑瓦的老房子,融入青山綠水,恰似一幅水墨畫。看似普通的黑瓦,也曾歷經一番水與火的淬煉。

用力將土踩進模具,薄薄的瓦坯便做成

昨天中午,烈日當頭,永春岵山鎮的百年瓦窯內,58歲的陳洪波和工人們正抓緊將風乾1個月的瓦坯搬入瓦窯,迎接兩日後的燒制。

陳洪波是當地人,制瓦30多年,皮膚曬得黝黑。10多年前,他承包下位於茂霞村的瓦窯,還雇了10來個工人。早上六七點開工,中午簡單地在窯邊吃大鍋飯,稍作休息後又開始忙碌。這兩三天,他們要搬七八萬片瓦坯,層層疊疊堆滿窯洞,就像一道食物,等著最後的燒制。

當地制瓦工藝,可以追溯到宋代,因明清時期大量民居的建造而盛極一時。看似簡單的瓦片,卻要經過好幾道工序,而且一步都不能錯。

工人中午稍作休息後又要開始忙碌

先是踩土。老陳說,最早用水牛踩踏,去年改用機械,原料是從稻田裏挖出來的深層土和黏土等,整個踩踏要花一天時間,直到土變得既黏又有彈性。

印坯採用十分原始的工具——木質的模具盒和繃著鋼絲的木架,老陳赤腳用力將土踩進模具,然後用鋼絲架輕輕一刮,薄薄的瓦坯便做成。

最費時的要數風乾,天晴需要10到20天,若是雨天則需要近兩個月。入窯不僅是體力活,更是技術活,每一摞有幾十斤重,抱在懷裏要十分小心,防止破裂。

燒好的瓦片要用專門工具一片片揭開

高潮將出現在最後的燒制,整個過程要歷時半個月。“一片瓦,兩斤煤,一斤水呢!”老陳介紹,開始燒窯時,要在窯洞口點燃柴火預熱,燒一天,此時窯內溫度漸漸升高,換火力更猛的煤燒制,連續燒制七天七夜。

經過火的淬煉,還要歷經 7天水的考驗。瓦窯頂部可以蓄水,窯頂的水滲透進窯洞,遇到高溫瞬間變成蒸汽,在發生神奇的轉變後,被燒得紅彤彤的瓦片蛻變成了防水性更好的黑瓦。

“一片黑瓦一塊錢,成本就要 9毛,利潤低,又是體力活,年輕人不願意幹,會這門手藝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老陳憂慮地說。

今年,岵山鎮對塘古街進行立面改造,一些黑瓦老房子要重新裝修,一下子就找老陳買了幾萬片黑瓦。岵山鎮的陳副書記說,未來他們還打算在老陳的瓦窯邊上建一個體驗基地,讓到岵山遊玩的人,也能體驗一把制瓦工藝。

這,或許是另一種延續。

 

海都記者:張帆 田米 實習生:楊婉瓊 文/圖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