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岵講古 »

仙硿岩上的追尋

作者:草籽飛飛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仙硿岩上的追尋

外三篇

結束了北溪仙硿岩之行後,我找了塊石頭坐下來。小蠢蠢(汗,都怪這當媽的,什麼名不取,偏取個這麼的一個名,卻委屈了這麼靈秀可愛的女孩兒了)熱情地將一粒陳皮梅放進我的嘴裏,味覺立即被啟動了,就這樣靜靜坐著,咀嚼著這一趟旅途的味道。

是什麼使我此刻的味覺如此的鮮活呢?

峰巒的俊秀?

瀑流的靈性?

竹林的靜謐?

仙硿岩上追尋心靈滑落的夢情?

還是身邊這些朋友們的溫情與歡笑呢?

能夠在一個地方認識那麼多心靈交匯的朋友,在好山好水之間擁有一段美好的經歷,確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感懷的瞬間點點滴滴……

 

一、草籽與草籽的纏綿

到達北溪的時候,雖已是將近九點,但整個村子始終籠罩在茫茫霧靄之中,慵慵懶懶不肯睜眼。太陽仿佛也受到了感染,懶懶地躲在雲層裏,時不時地抹一抹自己惺忪的睡眼出來與人們打個照面。喜歡將美麗定格的我和兔兔便趁著眾友人還沒到來的當兒,在田間、菜地、溪畔忙開了。

目光觸及溪畔上,竟被一種以平視的姿態隨意滋生繁衍出的生命所驚駭—草籽,我最鍾愛的草籽!卑微平淡如我的草籽!一大片星星點點的,恣意放縱,是那樣縱橫賓士,無拘無束。
愛上草籽,源於它那種不屈和昂揚,那份隨意和平常。

小時候,腦海裏總是一次一次地勾勒著這樣一幅唯美的畫面:一個梳著小辮的小女孩,坐在如茵的綠地上,仰著頭,嘟著小嘴,於是,一朵,一朵,一朵,帶著冠毛的種子就像一個個穿著白色衣服的小傘兵,滿天星光似地旋轉、飛舞,爛漫在春日透明的空氣中。那種天真靈秀、爛漫招展、無憂無慮,是那麼的讓人心醉神迷。於是,這種輕靈的身影便長久的、鮮活地飄飛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有機會便尋覓著它的影蹤。後來親眼目睹了草籽在各自“巧逢”的境遇裏寂寞頑強生長著的狀況,才知道它只是鄉野中最為卑賤的一種植物罷了,於是,更增添了幾分對這種卑微植物的敬畏和喜愛!

一天在大街上,看到一個外鄉人挑著一擔花草在叫賣,裏面有一種酷似梅花花蕊的,以為那便是梅花了。素愛梅花的我欣喜萬分,買了一大捧回家,小心翼翼地放在盛滿清水的花瓶中。沒想到一周後,那些“花蕊”都綻開了,“花瓣”絲絲呈棉絮狀,微風拂來,便紛紛揚揚地漫屋飛舞,於是,和兒子一起坐在地板上,一朵,一朵,吹著……沉醉著!原來,所有穿過心靈的美的感受,永遠也不會過時。

後來,上網查詢得知,這種植物名為“繞籽”,同紫雲英蒲公英一類的草籽,非常柔弱卻相當能耐寒。在北方,農人們都把它當作一種上好的綠色有機肥料。現在,人們把它採摘下來,經過色彩渲染,變得非常瑰麗,把它直接插在幹花瓶中,可經久保存,非常美麗耐看。心裏便期盼著有一天,能置身於這樣的草籽叢中……

今日,猛看到它們真真切切地展現在我眼前,心中,突然像小孩子的手掌撫過臉頰一般,柔軟,只想落淚,那是突然遇見知己的喜悅!

於是,趕快請兔子幫著把這纏綿的場面定格!

 

二、稻茬上的童真

和夢mm相攜著走下山泉,來到山腳下。這裏的層層梯田拾級而下,彎彎曲曲,巧奪天工,給北溪增添了無窮的生趣。稻田裏的稻穀早已收割,割過的稻茬是黃色的,有些稻茬因為割過的時間久了,已長出幾根青苗,黃青相間的帶些朦朧的霧色,鋪在黝黑的土地上,夾在四周鋪天蓋地的青綠間,很顯出些雅致的意思,讓人想起印象派的油畫。

突然想起了小時候常玩過的一種遊戲。兩個穿著高跟鞋的女人便從一壟壟高高的田埂上跳過一層層的梯田,高高的鞋根踩在一個個低低的稻茬上,看著它們在腳下塌陷,腳底松鬆軟軟…… “哧溜”一聲把稻青從稻根裏抽出來,使勁扔向高空,看著它們慢慢下墜,下墜……於是,曾被深深刻在心裏的那道已模糊了的,美美的痕跡又被翻出來,晾曬在陽光下了。
現在的我們,常常忘記了快樂,曾經的那些天真的、純純的笑哪去了?

人總是要長大的,歲月沖刷著我們的軀體,也洗刷著我的心靈,曾經的靈秀逗人都被生機消磨殆盡了。可幸的是,我們還有激情回到歲月深處去找尋那一個個童年的印記。

兩個穿著高跟鞋的女人就這樣以踩高蹺的姿勢,邁過一個又一個的稻茬……乍抬頭,發現許建生先生躲不遠處的樹叢,攝像頭正對著我們。“哈……”空氣裏的陽光被我們攪得稀爛!

 

三、仙硿岩上的追尋

因為暈車的緣故,我落單了。

等回過神來,便慢慢地隨在眾人後面走進了仙硿岩氣勢壯觀的大門。

不遠處,一座金壁輝煌的寺廟又從廢墟裏站起來了。

很早就聽聞岵山是祖師陳榮祖的故鄉。祖師爺因樂善好施、普渡眾生而受到後人的敬仰。因此後人便塑其像敬奉於仙硿岩。在人們誠心主持下,前來朝拜者絡繹不絕,香火非常旺盛,這裏也成了人神對話與交流的聖域,當然此中也凝縮了一代又一代人對善良的崇尚和對平安的嚮往。然而,歷經數百年風雨後,此地的念經聲浪在血與火中寂滅了,幾堵斷壁殘垣像休止符一般,在歷史的祭壇上荒涼了。

今日,那消失了的寺門又重新裝上,重新敞開,為那些懷著虔誠之心而來的香客,啟示著一條通往菩提樹的捷徑。

主體寺廟依山就勢,疊峙而起,色彩絢麗,呈現獨特的佛教建築風格,旁邊又有幾座護院正在修建著。

來到近處,便聽到起起落落的誦經聲,時急時緩,忽而長吟如歌,忽而低沉如訴,伴隨著清脆的鐃鈸聲和寥落的木魚聲。刹那間,竟在現實與夢境之間有些恍惚。

於是,悄然佇立,靜心傾聽著這“梵音妙樂”。 是幻境,是禪境?只覺得五臟六腑被洗了一遍似的纖塵不染。所有的煩惱被這樣被放縱了,似乎還有一種大徹的醒悟。

不是第一次聽到這誦經聲,但今天聽來感覺很特別,也許是心境的問題吧。這兩年在粗糙的生活裏,多了些曲曲折折的心事。心事一旦清冷,快樂便大打折扣,生命無法承受之重,真想逃離!在這仁慈和智慧的靈光引導下,從圓夢和碎夢的過程中逃離!

清風襲來,我俯視著眼前的這方水土,山山水水在午後燦爛的陽光中定格了,那裏有我深愛著的花兒草兒樹兒鳥兒貓兒狗兒,孩子們,那些愛過我和我愛過的人。

佛說:“未有迷戀,哪得覺悟”,也許生命就該在交織著喜樂和痛楚的過程中,才能漸漸豐滿,徐徐昇華的吧。人畢竟不能飛升三屆外,跳出五行中,返璞歸真只是瞬間的、搏鬥後休息的靈魂,這之後總是又一次艱難的挺進。朋友的呼喚聲,告訴我該揮手作別了。

誦經聲漸遠……

 

四、桃陵公的聲音

北溪繞夢自難休,仙崆牽魂興致遊。

錦繡文章隱深山,顏公美名代代留。

隨著看管寺廟的老伯從仙硿岩旁邊的一道羊腸小徑走,便來到一個小石洞。說是石洞,其實只是兩塊巨石疊成,呈人字形。上有一個“天洞”,透進燦爛的光芒。正納悶著,這麼一個石洞有什麼好看頭?老伯似乎看出了我們的心思,他告訴我們,明代桃陵公顏廷榘小時候曾經在此攻書。說此話時,自豪之情滿滿地寫在他那佈滿滄桑的臉上。

提起桃陵公,瑞雪先生也娓娓而談:桃陵公原名顏廷榘,小時候在永春魁星岩下讀書,家庭生活困難、清貧。有一天,從泉州來了一個賣蚵的販子,他便寫兩個字“春夏”換了一點蚵給母親吃。後來泉州古董商用五斤蚵換取這兩個字。販子又向顏廷榘要字,顏廷榘推託不了,又寫了“秋冬”二字給販子。古董商拿到這二字後欣喜若狂,用十擔蚵換取之。這件事傳出去轟動了泉州城,從此顏桃陵這個名字就四處傳播了。

由此理解了剛才這老伯表現出的自豪感的原因了。山靈水秀之地,總會出俊秀之士,而這些名人會使一方鄉里聲名遠播,其思想和才華更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奮進的步履。這是一種對文化聖人發自內心的景仰和崇拜,也是鄉人對文化最樸實的崇尚吧。

在老伯的指引下,我們依稀可見灰黃的石壁上有著一些若隱若現的墨蹟,傳說那就是顏公的字跡,可惜在自然的威力下所存無多了,但仍然可聞到顏公所留下的智慧氣息!

我們很虔誠地向石壁致敬,致敬這文明的積澱。

老伯指著石洞下一塊比較平坦的地面,說:“如果哪位想要讀書有成,文筆生彩,不妨在那坐上一坐,粘粘顏公的靈氣,顏公可保佑你們順利成功的。”老伯的虔誠令人感動。

於是,一行人紛紛笑嘻嘻地在那坐上一坐。大家都知道,其實這只是在想念和祈禱的背景上尋覓到渴求的那份情意罷了。畢竟心中有著可以依恃的神祗,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吧?

站在石洞外,我仿佛聽見了顏公發出了的貫穿古今的聲音。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