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永春陳氏 »

正本清源,去偽存真--與林綏國先生商榷

者:小岵南山陳氏聯誼會文史組  來源: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05日

正本清源,去偽存真--與林綏國先生商榷

林綏國先生新近在“永春縣陳氏南朝世系文史研究”《南朝世系陳氏在永春人文歷史》文後貼一篇《義風未泯 德裔何尋》一文,(以下簡稱《尋》文)。《尋》文作者自稱主要內容為:梳理於西元 589年至1277年存世並顯赫閩南的南朝派陳氏望族的基本史跡,追念陳姓抗元的愛國義舉,探討陳知柔家族與陳百房的血脈關係,分析陳知柔遺裔的族派歸屬,辨析社會誤傳。

但是,永春小岵南山陳氏聯誼會文史組閱《尋》文後,發現林所寫的《尋》文與史料記載出入很大,誤導很多。因此,很有必要回應《尋》文作者,與之進行商榷。商榷的焦點一句話:陳知柔是南陳派下,還是南朝派下?

《尋》文有三部分。《尋》文敘述:

一、“陳百房”的肇興:進居蓬壺,興旺發達,文風鼎盛。

文章摘抄永春州志、縣誌的一些沒明確世系屬性的記載,然後牽強附會把永春縣小岵南山陳氏的部分歷史名人:陳瑊、彥聖、知柔、樸、模、楷、雷震、夢得、晉接、大育等說成是南朝派的風采。

二、《尋》文講述陳百房的變故:舉族抗元、兵敗殉義、生者星散。

《尋》文作者對我小岵南山陳氏校尉公派下七世孫陳知柔家族抗元悲壯史的謳歌,我們認為抗元是南山陳氏族人的驕傲,很值得歌頌和欽佩。正因為如此,如今對星散者越來越多支脈來小岵南山陳氏宗祠認祖歸宗表示慶賀。

三、《尋》文再述,陳百房的餘緒:辨誤釋疑,正本清源,告慰祖先。

(一)《尋》文說,蓬壺是南朝陳後主派下的發祥地。

我們認為,作者硬把小岵南山陳氏分居蓬壺的陳知柔家族扯到南朝派下了。

(二)《尋》文說,陳百房是南朝陳後主派下的族裔。

《尋》文的說法與金峰陳氏古譜記載不合。《尋》文引永春州志和嘉靖五年《金峰陳氏族譜序》,借當年纂修縣誌的林次崖先生的話說“今陳族自舜而陳胡公,自陳胡公而至漢之陳平、陳實與南陳霸先、先唐之保極、宋之知柔,中間事蹟不能殫述。”又引順治十三年(1656)泉郡名士楊端肅為陳氏該譜作序雲:“譜以著祖德宗功,而君之祖若宗,則于虞為舜,於仕漢為實,于南陳再興為霸先,于隋為禦史中丞,于唐為保極、于宋為知柔,此在祀典均當不祧,則其德與功,史又著之矣,……班班可考。”《尋》文作者因此認為:蓬壺宋代陳百房是南朝陳後主的直系裔胄,無需倚靠其他族派而博取世人的讚揚;而陳彥聖、陳知柔、陳光、陳一新家族都是陳百房的分支房派……。在這裏,請《尋》文作者不要隨意把陳光扯到我小岵南陳世系陳彥聖、陳知柔、陳一新家族來!希望記住:《金峰陳氏族譜序》並沒有體現陳光是陳百房的一份子的記述。

(三)《尋》文說,正寫歷史,還給陳百房公道評價。

關於陳知柔家族叔侄昆季的族屬問題,仍是此次編志的難點,需要各界人士重新審視,希望合理記述。

目前社會上對陳知柔家族的祖屬一案,有三種寫法:

01、官方記載。從嘉靖縣誌到民國縣誌(1515—1930),官方都認定:陳霸先、陳後主、陳鏡臺、威應侯(易任)禦史中丞(易簡)、陳保極、陳知柔等人,屬同祖同根在不同朝代湧現的傑出人物。舊縣誌《儒林傳》有一段文字,提供陳知柔的出身家世:“陳知柔字體仁,世居晉江,至知柔徒居永春。祖從易,曆仕真宗、仁宗,位至左柬議大夫,直龍圖閣學士,宋史有傳。”明確指出陳知柔的祖父是陳從易,家住晉江。

我們請《尋》文作者不要把陳知柔扯去南朝派!第一,據《金峰陳氏族譜》(舊譜)載:“吾祖始自虞帝……而保極公而掌儀公以至於今,其間世系相承祖功宗德……。”在這裏提保極公,接下去就是提掌儀公,並沒提到是我祖校尉公派下的知柔公。第二,就《儒林傳》所提“陳知柔字體仁,世居晉江,至知柔徒居永春。祖從易,……”經查《鯉城區姓氏資料彙編》(2007年版),“……從易( 966—1031)壽66歲……。”如陳知柔為其孫,若30年為傳一代,陳知柔當在1026年前後出生,而陳知柔中進士是1142年。那知柔中進士當在 116歲。這《儒林傳》的記載真實可信嗎?顯然太離譜!不可信。

02、《尋》文又敘,陳百房的族親記載。陳易簡派下的金峰陳氏舊譜記載:彥聖與知柔家族名人都在威應侯(易任)派下,缺其直系父祖名字……。

這就真奇怪。為什麼會缺其直系父祖名字?這叫著“偷割來的稻禾找不著原茬”。而我們小岵南山陳氏世系記載得很清楚。陳知柔的父親是陳彥通,祖父是陳瑊。南朝派說陳瑊是他們的,他們知道陳瑊的墳墓葬在哪里嗎?他們是不知的。但我們知,而且還每年在祭掃。翻閱《金峰陳氏族譜》(舊譜),里面盜寫上幾個小岵南山陳氏世系內的名人後,特分別注有二句寄言。一句是“敬台公支派自此以後不得復稽。”第二句是“威應侯公支派自此以後亦不得復稽。”第二句比第一句還多一字“亦”字。“亦不得”說明後語氣比前語氣告誡更強。

“不得復稽”是什麼意思?就是《金峰陳氏族譜》(舊譜)把我小岵南山陳氏史上名人校尉公後裔第五世陳瑊公起至十二世大育公諸進士、舉人:陳瑊公、一新公、夢得公、陳握公、需光公、德高公、知言公;彥聖公、知柔公、陳朴公、陳模公、陳楷公、晉接公、景魏公、大育公等人列入他們的人文歷史名錄,然而由於不是自己史上的人物,只好告誡子孫“自此以後不得復稽”,如“ 復稽”是會漏餡的。

03、《尋》文說,近年來,民間南山陳氏譜志(2002版),把知柔記入陳邕—陳全喜—陳弘元(校尉)派下。始祖于 956年入閩入永,宋初定居岵山,七世知柔從達埔徙蓬壺陳阪。世系名諱清楚,與陳百房無親緣關係。

真是敢說就是話!敢寫就成文!?關鍵是知柔公屬哪一派?是屬南朝派,還是屬南山派,我們暫不請我們的古譜說話,就請你看《世界陳氏大族譜》和《中華陳氏族譜》二本公共譜吧。里面如果有把陳知柔公歸屬南朝派的記載,我們南山陳氏宗親認理,不會與《尋》文作者過意不去。如果陳知柔公是屬於南山陳氏世系的時,《尋》文者就不應撥弄是非的。讓我們編志不難!什麼“世系名諱清楚,與陳百房無親緣關係”?什麼“前兩種寫法雖然世系詳情模糊,可信度反而較高;……至於第三種寫法,雖然條理清楚,卻疑點自明,世人難以信服。”這種說法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與陳百房無親緣關係”的論說根本不能成立。陳知柔是小岵南山陳氏校尉公的七世孫,除兩本世“公譜”記載可鑒外,在此,我們的古譜也早就有記載陳百房與陳知柔的相連在。請看,宋淳熙十一年甲辰(1184年)朱熹為《桃源世科陳氏家譜》撰寫的《序》與《跋》,就十分清楚。《序》“稽桃源世科,陳氏先世開基始祖校尉公,于後周顯德三年,自河南汝寧光州固始縣入閩,世代積德累仁,書香繼起,其家譜由來舊矣。至前年春,熹授同安主簿,聞泉之永春蓬壺昇平裏陳氏體仁,……。”《跋》“今者,世科陳氏,百房族人咸興修譜之思……。”這十分清楚說明陳知柔與陳百房是分不開的,陳知柔是陳校尉的第七世孫,《尋》文作者所說小岵南山陳“與陳百房無親緣關係”的見地十分差矣。據此,所有陳知柔家族叔侄昆仲都是岵山陳弘元的子孫是為史實,不必今造。也不必《尋》作文者揪心、慈心。我們慶賀蓬壺陳知柔家族在當年抗元中的星散者已越來越多支脈回小岵南山陳氏宗祠認祖歸宗了。

著名學者江曉原曾經說過:“善於搞偽科學、偽歷史的人,往往以研討學術之動機,卻成鼓勵偽科學之效果的而‘自成其偽’和出於某種個人目的或政治目的蓄意為祖先編制‘功勞薄’而重新建構歷史。對於這種人,我們必須予以當頭一棒,醒過來吧,假的真不了,真的抺不掉。”

總之,不管《尋》文羅列多少不屬南朝陳氏族史風光史跡的我小岵南山陳氏名人志士及其傳奇故事,“假的起不了真”的作用。

小岵南山陳氏聯誼會文史組

2014年4月25日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