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賜冠帶義士樂泉陳公墓誌銘
岷王府長史司左長史致仕進階朝列大夫前江西九江府通判九十三翁眷生顏廷榘撰文
賜進士第正奉大夫正治卿湖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前奉勅提督廣西學政眷生楊道會篆蓋
賜進士第奉政大夫尚寶司少卿前提督四省學校江西按察司副使眷生李開藻書丹
樂泉陳君,邑之義士也。世居碧溪,去邑百三十裏而遙。予既謝仕,則嘗與君飲於鄉,君服帝賜冠,備賓價之位,肅如也。而君之子遇龍,又以文字為質及吾門,予亦再至碧溪,為作義士傳雲。去歲,君以壽終正寢,訃至,則為文以哭,蓋傷哲人之雲亡,而恨其不可複作也。乃今將歸窀穸,遇龍累然哀絰泣而以狀屬予銘,予不敢讓,乃序其事而為之銘。
君諱勳,字孔敬,以字行又字敬修,其號樂泉,以寄趣於碧溪之上也。陳氏入閩,則自陳後主之子易簡;而居碧溪,則新州守光也。光登宋紹興戊辰年進士,與朱文公熹同年,就考亭講學,遂遷建陽。至六十一,公又自建陽還居碧溪。四傳而至富九,富九生祖居,祖居生美福,美福生思遠,為君嚴父。君父幼失怙,多外侮,家中落,君起而振之,且大之。父對客指君曰:是吾幹蠱子也。君至性孝友,量弘而慮周,親存承志,歿而盡哀。季弟蚤世,視其子女猶子。厚積而善散,宗族鄉裏,待以舉火者數十家;歲饑賑恤,盡其廋之所有;途窮昏夜者,皆為館穀,及行,複有所遺。間有讬言家難以哀苦之容求濟者,亦憫而應之。或告君曰:彼詐也,君胡濫施乎?則答之曰:吾但見其窘急而哀之,即欺彼自欺耳,非欺我也。
萬曆十三年,邊餉乏。有旨,民能助邊者與冠帶榮身,君欣然應詔。明年饑,檄民實倉賑貸,邑城圮,檄民助工修築,君皆不靳百金。若造橋樑,修蹊路,掩骼施木,飯僧建壇,皆出一念之善,無望報者,其好義之類如此。或有爭質,官未能理者,用君一言而息。縣官因益加愛敬,或投刺於館,問疾於家。而……
注:陳樂泉(?-1610年),字孔敬,明代冠帶義士,十分富有,樂善好施。
陳樂泉之墓,在草洋水尾山阿處,建於明萬曆末年,與妻郎氏同穴,坐南朝北,四周山川秀麗,規模宏大,左右立有馬獸塑雕,因年代久遠,風雨侵蝕,今只剩大體輪廓。墓兩側的對聯為:“日月長相伴,溪山老故人。”字跡尚清晰可見。1990年,墓被盜,墓誌銘僅存上半部分,下半部分或散失民間,或湮沒土中。
墓誌銘長50釐米,寬30釐米,厚
3釐米,烏石,現為一都鎮文化站收藏。
陳壺山墓
因墓地主人而得名。
墓地1990年左右被盜。留有墓誌銘一塊,厚
6釐米,寬42釐米,高52釐米,上部呈半圓形,字跡清秀,落款日期是萬曆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墓誌銘記載,陳氏祖先的遷移情況,墓主是明代當地巨富陳樂泉的父親陳壺山,文中還記載陳壺山的生平和功績。
六裏嶺山腳下公路邊有墓道,墓道為石刻,墓道上書“陳公暨室淑慎孺人墓道”,高
2米左右,有底座。落款:萬曆元年孟春,孝男孔敬孔節立石。陳壺山墓地在離墓道 300米外的杉林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