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詩山陳厝後源流 - 下
均祿公
均祿公,號五郎,南陳二十二世日起公之孫,舜選公之五子。日起公原籍漳州龍溪廿九都石美南門,後分族厚山,為厚山始祖。日起生舜選、通選。舜選生均實、均誠、均用、均泰、均祿。均祿公於元朝至正間(1341--1370年)移住北溪廿五都大興保,原屬龍溪華安洛陽(樂洋),現漳平市蘆芝鎮大深居委會。均祿公開爐煽鐵,肇基樂洋,娶妣李氏小五娘,生四子,長仙義,次仙泰,三仙惠,四仙樂。又續配妣黃氏。公建基尚美堂,奉祀舜選號十郎,妣晏氏、徐氏。繼又築大宗祠樹都堂,配祀舜選公。
《樂洋陳氏族譜小引》:“……鼻祖太傅公……封為忠順王,……公建生祠于南院右畔,坐南朝北,繼面肇石美,築海成田,建基南門祖祠,故曰南陳。而分派厚山后埔等處,遺下至日起公,生舜選、通選。而通選生源濟。而舜選公生均祿。於元朝至正間頂啇而入於北溪廿五都大興保樂洋,興煽鐵爐,遂家居乎。娶妣李氏小五娘,生四子。續配黃氏。公建基楊梅池尚美堂,坐西朝東。而建基大宗祠(號樹都堂),坐乾向巽,兼祀舜選號十郎、媽徐氏晏氏。……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年)蒲節五日,十一世孫宏臬拜志。”
《譜引》:“……我陳氏太子太傅邕公諡忠順王,長子夷則公苗裔越二十二世日起公,生二子,長舜選、次通選。舜選公生均祿公,號五郎,其先籍乃龍溪廿九都南陳石美,於元朝至正間,為爐啇而移住北溪廿五都大興開煽,肇基樂洋,遂家居焉。娶妣李氏小五娘,生四子,長仙義,次仙泰,三仙惠,四仙樂。又續配妣黃氏。公建基尚美堂,奉祀舜選號十郎,妣晏氏、徐氏。繼又築大宗祠樹都堂,配祀舜選公,立戶九圖……乾隆壬子浦月(1792年05月)吉旦,十二世孫宜雄拜序。”
2012年06月15日(農曆壬辰年潤四月廿六日)漳州角美(原安溪大坪占仔後社)均誠公裔孫陳春和陳武山,廈門杏林(集美區登瀛堂)均用公裔孫陳金龍陳萬來、漳平蘆芝鎮大深均祿公裔孫陳金興陳天絨陳文華陳萬福等舜選公派下在廈門登瀛堂核對三家族譜,將舜選公五個兒子枝系完整列入各家族譜,修正過去族譜記載不全的缺憾。
大深陳氏祖祠樹都堂楹聯:
大門聯:樹大根深千秋茂,都宏業偉萬世隆。
龕邊柱:忠孝傳家遠,詩書繼世長。
廳柱聯:洋洋乎如在其上,默默矣似聞誨音。
廳柱聯:樹樹錦花慶盛世,都都歌舞賀升平。
廳柱聯:敢教明政除刁惡,但願子孫出聖賢。
廳口柱:樹立振興華廈志,都為光耀祖宗謀。
廳口柱:樹樹花開如意境,都都富麗吉祥圖。
部口聯:參天樹花枝招展,玉寶都昌盛繁榮。
部口聯:瑞雪紛飛飾玉樹,祥光普照燦華都。
昭穆:祿仙秉舜元明清,世士克宏毅存誠,複性酞謨輔祖德,宗寮敬簡煥昭英,
南開石美乾坤永,北映洛洋日月升,東壁圖書長國政,西園翰墨貴多增。
邕公至均祿公世系:根據漳平市蘆芝鎮大深居委會樹都堂仙惠公派乾隆五十七年修的陳氏族譜中的《南陳石美實錄》及世系圖整理。
1世,陳忠,封贈鄂國公,妣藍氏,誥封一品夫人。
2世,陳邕,太子太傅諡忠順王,墓在海澄三都水頭鎮內,妣趙氏,誥封一品夫人。
生夷則、夷錫、夷行、夷實、金花郡主。
3世,夷則,金紫光祿大夫。生儔。
4世,儔,翰林院著作郎。生茹、聞、嘉。
5世,聞,陵州刺史。生丞。
6世,丞,福唐縣令。生喜、恭。
7世,喜,開封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公。生仲弼、仲志、仲寓。
8世,仲寓,番隅縣令。生元通、元達、元道、元遠。
9世,元達,閩縣主簿。生徵。
10世,徵,虔化知縣。生蠲。
11世,蠲,宋禦史中丞兼國子祭酒。生俊義、匡義、洪義。
12世,匡義,賜進士任大理寺評事。生弘銳、弘信。
13世,弘銳,國子監。生拱、寶、顒、善、隆。
14世,顒,生從革、從諫。
15世,從革,分江頭。生裕。
16世,裕,生仲舉。
17世,仲舉,生彬。
18世,彬,生正卿。
19世,正卿,生瑛。
20世,瑛,生惠吉、原吉。
21世,原吉,生日起、日升。
22世,日起,為厚山始祖,生舜選、通選、舜道。
23世,舜選,生均實、均誠、均用、均泰、均祿。
23世,通選,生省齊、源濟、履端、霞石。
23世,舜道。
24世,均祿,生仙義、仙泰、仙惠、仙樂。
仙媽公
仙媽公是均祿公的四世孫,秉政公之子。於宣德、正統年間(1435年左右)遷居安溪縣在坊裏大嶺後山頭。仙媽公是雲山堂一世祖,生於1396年,卒於1474年,享年78歲。
祖祠“雲山堂”楹聯:
大門聯:雲集兒孫興偉業,山開黌舍毓英才。
下部口:雲彩蒸祥旗鼓穴,山川毓秀禮仁堂。
上部口:雲淵流源,傳芳盛世光祖德;山盤鳳舞,衍慶大業耀功宗。
部腹柱:雲修德業千秋繼,山毓桂蘭百世傳。
花心柱:雲霞毓秀玉堂長慶,山發源遠祖德永芳。
龕邊柱:雲列旗形,正幅中蛟騰鳳舞;山名鼓案,發聲際化震天長。
雲山堂昭穆:從第四世起訂至三十世,共廿七字。
諱行:珪玄 廷祖邦敦日 元殿啟光奕 獻騰其際克 嘉彬明煥輝 丕迪茂芳式
字行:欽良 惟振爾鼎繼 迺侯卿子伯 仲甫世鐘人 允文君亶錫 宗孫偕淑臣
仙媽公是均祿公的四世孫。
魁鬥大嶺後《雲山宗譜》的《雲山陳氏宗譜紀實》:“一世仙媽公,系漳州十七世秉政公子也,正統年間來安溪縣,在坊裏大嶺後山頭建居此地。……生子二,福政、福旺。”《陳氏開枝》:“一世祖仙媽公,宣德年間自漳州府龍溪縣廿五都徙泉郡安溪縣在坊裏大嶺後山頭,……”
漳平市蘆芝鎮大深居委會樹都堂陳氏族譜:《世系圖》:“開基始祖均祿公--仙義、(仙泰、仙惠、仙樂)----(秉隆)、秉政(分支安溪魁口大嶺村,從大嶺分族安溪尚卿中山村陳厝前是也。)”。(注:秉政旁邊的注明是後來加上去的。)樹都堂裏還有秉政公的神位。
大嶺後族譜上寫秉政生仙媽,也寫六三生媽生:陳厝前族譜寫六三生媽生。考慮系大名小名或名、字、號之故。西元2014年4月1日(農曆甲午年三月初二日)在大深樹都堂會合閱譜研討,統一了秉政即六三,仙媽即媽生的認識。
對照均祿公昭穆及二房三房世系圖(見附表),秉字為第三世。均祿公於元至正間(1341--
1370年)遷居北溪廿五都,仙媽公生於洪武丙子年(注:1396年),於宣德(1426-1435年)或正統年間(1436--1439年)遷居安溪大嶺後,依時間推算,仙媽公為均祿公四世裔孫也相符。
均祿公世系表:
1世 |
2世 |
3世 |
4世 |
5世 |
6世 |
均祿 |
仙義 |
秉隆
分支盧原 |
舜榮 |
元聰 |
明禮 |
元升 |
|
元學 |
|
元演 |
明傑 |
元稱 |
明旭 |
秉政(六三) |
媽生(仙媽)
分支安溪在坊裏、
興二裏小溪 |
本聰
魁鬥大嶺後
雲山堂 |
|
本敬
尚卿中山
陳厝前 |
|
仙泰
分族江西 |
秉高 |
舜讓 |
元盛 |
明祥 明德 |
仙惠
住大深村 |
秉餘 |
舜富 |
元珍 |
明周 明最
明雍 明弼
明尾 |
舜興 |
元春 |
明君 明子
明鳳 明龍
明鸞 |
元慶 |
明鶴 |
秉升 |
舜 |
元 |
明仕 |
秉和 |
舜美 |
元勳 |
|
元政 |
|
元暢 |
|
元長 |
明禹 明玥
明琛 |
仙樂早殤 |
|
|
|
|
良旋公
良旋公,陳厝後開基祖。從安溪大嶺後山頭(現安溪魁鬥鎮大嶺後山頭)分衍到南安武榮山城(現南安詩山鎮山一村山二村陳厝後)。《陳厝後族譜》之《武榮詩山山頭陳氏開基譜牒》載:“一世,良旋公,表字生卒無稽,欽瑞公六子,相傳于宋元之間由安邑在坊裏大嶺後山頭分派於茲,紹承傳衍,有開拓前人之志,籌畫久安,有詒謀燕翼之功。今子孫之得以蕃衍昌熾者皆公之垂流所致也,奉公為一世祖,義不可易矣。”
良旋公次子乞保公系蕃衍陳厝後之祖。《陳厝後族譜》之《武榮詩山山頭陳氏開基譜牒》載:“二世,乞保公,表字無稽,良旋公次子,按其繼述,克廣前業,營造宅舍,增置田畝,一切垂裕,皆公所遺。娶妣趙氏……,趙公愛女,妝奩而外,更有山場一片與公管掌,今之土名吳墓山其場也,配產一鬥三升……,俾兩派子孫世守至今,葬埋火薪皆藉於此,履斯地者,莫不共興愛戴之心,允二派不祧之祖也。而考妣之生卒年月,舊譜灰燼,俱無可稽,子孫抱憾何能已已,……男東祿、光祖、光賜、光尾。”
乞保公次子光祖,傳下陳厝後,建下陳祖厝在鸛岫,為鸛岫之祖。《陳厝後族譜》之《分派鸛岫房譜牒》載:“三世,二處士光祖公,表字無稽,乞保公次子,承先啟後,建基鸛岫,子孫得以有藉者,皆公之遺允,鸛岫不祧之宗也。……妣莊氏,……男容光。”
乞保公四子光尾,傳頂陳厝後,建頂陳祖厝稱圍內厝,為圍內之祖。《陳厝後族譜》之《分派圍內房譜牒》載:“三世,四處士光尾公,諱字無稽,乞保公四子,承先人緒業,拓圍內鴻基,垂裕後昆,使有憑藉,洵圍內不祧之宗也。……男容煌、容煥、容輝。”
陳厝後祖厝在草埔尾,民國十九年(1930年),省防軍混成旅長陳國輝佔用該地建別墅洋樓,遷建於現址。
陳厝後昭穆:
名行:良、乞、光、容、魁、居、肇、鳳、懷、謙、亨、正、大、朝、維、文、日、方、元。
字行:*、*、*、*、邦、*、甫、伯、仲、叔、季、振、繩、永、嘉、子、孫、其、昌。
(*為失傳無考者)
良旋公系雲山堂仙媽公之五世孫。
《陳厝後族譜》的《山頭陳氏譜序》曰:“……至仙媽公于宣德年間(注:1426--1435年)複自漳回泉,重循安邑而胥宇在坊裏大嶺後山頭,嗣是昌熾日臻。不知曆幾何世,傳及欽瑞公得有繼起之。
良旋公乃由大嶺後山頭而分派于武榮山城焉。 良旋公生以治、乞保二公。……”
魁鬥大嶺後《雲山宗譜》的《略記東西兩房派》:“仙媽公及妣黃氏生子二,長福政,次福旺,分為東西派。東房……,西房二世福旺公及妣廖氏,三世祖法清公及妣黃氏,四世祖文公字欽瑞,妣 氏,生子六,長良煦及妣鄧氏,次良佐及妣林氏,三良舉及妣程氏,四良德及妣廖氏,五良育,六良旋;新厝良貢媽林氏,以鎮公字惟芳、惟平、惟修、惟興,大頭叔良光。”
《陳厝後族譜》的《武榮詩山山頭譜圖》和《雲山宗譜》的《雲山陳氏世系圖》,從欽瑞公至良旋公六兄弟,再至良旋公及其五個哥哥的子、孫、曾孫,共有五世嗣續傳承記載相同。
因此可以確定良旋公系仙媽公之五世孫。
仙媽公至良旋公世系是:
一世仙媽公,生福政、福旺。福政東頭派祖,福旺西頭派祖。
二世福旺,妣廖氏,生清公。
三世法清公,妣黃氏,生文公欽瑞。
四世欽瑞,妣 氏,生子六:長良照妣鄧氏;次良佐妣林氏;三良舉妣程氏;
四良德妣廖氏;五良育;六良旋。
五世良旋,欽瑞公之六子,詩山陳厝後開基祖。生乞保、以治。
良旋公出生及開基陳厝後的年代。
《陳厝後族譜》的《武榮詩山山頭陳氏開基譜牒》載:“一世,良旋公,表字生卒無稽,欽瑞公六子,相傳于宋元之間由安邑在坊裏大嶺後山頭分派於茲,紹承傳衍,……”
仙媽公生於明朝洪武丙子年(1396)年,良旋公是仙媽公的五世孫。故舊譜中記載的“良旋公……相傳于宋元之間由安邑在坊裏大嶺後山頭分派於茲。”肯定有誤。
《雲山宗譜》載:一世仙媽公;(東頭派)三世仁齊公諱榮,福政公子,生正統甲子年十一月初九丑時(1444年);四世珪山公諱璋,仁齊公子,生成化庚寅年九月初五亥時(1470年);五世玄養字良恩,珪山公長子,生弘治乙丑年十月廿一丑時(1505年)。
《陳厝後族譜》載:一世良旋公;(圍內祧)四世容輝公,諱探,字無稽,光尾公三子,生於嘉靖辛卯年四月初三丑時(1531年);陳厝後(鸛岫祧)五世魁本,字邦甯,容光公次子,生於嘉靖戊申年
3月14日(1548年)。依此推測,良旋公大約于成化年間(1465--1487年)出生。良旋公分衍武榮山頭(南安詩山)的時間應是明朝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年間。
附:逸溪公
《陳厝後族譜》載:“始祖逸溪公 由興郡肇基清溪筍山山頭”。
《安溪筍山陳氏族譜》中的《筍山始祖逸溪陳公傳》寫道:“筍山陳氏始祖逸溪公,諱秀禮,字懋賓,貴卿公季子。生於五代後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
927)九月十五日亥時,卒于北宋太祖開寶九年丙子(
976)七月十五日寅時。享年五十歲。誥封中憲大夫。先妣丁氏,次妣傅氏,南安人,生於天成三年戊子(
928)七月十八日巳時,卒於開寶四年辛未(
971)正月初一日辰時,享年四十四歲,誥封恭人。”
“……逸溪公性豪爽,好遊獵,精於地理。于後周太祖廣順三年癸醜(
953),遊獵至清溪(安溪)依仁裏山頭鄉,喜其地脈挺秀,遂卜築於茲,坐庚向甲,堂前葛竹峰上有奇石似筍,因號作《筍山堂》,是為陳氏筍山之始祖。……”
筍山堂位於安溪龍門鎮山頭村(舊稱筍山村)鷓鴣寨北坡下。堂前是葛竹峰(雙架尖),山上有奇石如玉筍,因此署匾曰“筍山堂”。堂後遠處是銅鑼山,猶如一面銅鑄的大鑼,風吹山谷,傳出哐哐鑼聲。筍山堂1997年重修竣工。
筍山堂楹聯:
大門柱聯:君恩榮敕令,臣節使琉球。
大門邊聯:潁川衍派淵源遠,南院分支世澤長。
花心柱聯:捐軀報國刈股藥親孝子忠臣開駿業,含飴弄孫扶鳩怡祖三公五代啟鴻圖。
中柱聯:雄才督左都榮膺天寵光前代,甲第魁仁裏瑞踵人文裕後昆。
步口柱聯:逸民堪濟世齊家治國,溪鯉能成龍播雨耕雲。
下落柱聯:潁水淵源年年遠,茂林景色歲歲新。
左過水聯:筍竹相連千秋茂,山河互系萬代榮。
右過水聯:筍竹昂拔添美景,山花怒放溢春光。
前壁柱聯:葛竹當前玉筍班聯光世胄,銅鑼擁後金鐘大響振家聲。
後壁柱聯:星使震華洋桐麓勳名昭史冊,大夫資內外湯溪政績著旗常。
左巷門聯:筍園集錦舒仁裏,山石成金裕德門。橫披:吉水呈祥。
右巷門聯:筍沾雨露枝枝秀,山沐陽光座座金。橫披:筍山獻瑞。
《筍山陳氏族譜》之《筍山始祖逸溪陳公新傳》:
“公之先祖,上溯四世為:一世唐中憲大夫恭肅公(一作“智略公”),妣柔順吳孺人;二世河源(廣東)知縣文林郎文貞公,妣仁慈周孺人;三世廣東按察使嘉惠公(一作“知祿公”),妣柔和錢恭人;四世南安霞美佘始祖貴卿公,字國典,號多廉,妣靜嘉李孺人,次妣慈懿張孺人。高祖恭肅公自河南光州固始縣入閩,譜載住漳州南院,子孫分居漳浦大坑,續徙廈門山前。至貴卿公,又移居溫陵(泉州)城內,後創置南安外廉林霞美。”
“貴卿公生子三:長曰秀華,號霞溪,守祖霞美;次曰秀耦,號塘溪,分居南安潮塘(蓮塘);三曰秀禮,號逸溪。……
”
“(逸溪)公生子有四:長曰思久,字愈乾;蓋屋一座于祖宇大頭(右畔),號曰頂厝。其子恩,字廷錫,子孫分居南安後廳、臨漈。八世克美公為後廳始祖,十二世光護公為臨漈始祖。次曰思益,字愈昌,蓋屋一座于祖宇後中,號曰後堂,其子業,字廷富,子孫俱他處肇基,六世仲熊公(應麟)分居南安東田鄉(福洋),仲佐公(應弼)分居同安;又有分居臺灣、江西、浙江溫州、本省永春、漳州、廈門、建寧者。三曰思遠,字愈綿,蓋屋一座于祖宇小頭,號頂厝內廳。其長子士學,字廷儒,守祖筍山;次子士忠,字廷臣,移居永春小岵;六世仲祥公(應鳳)之後,又分居吾宗、曾郁、莊頂等地,仲祥公後裔又有許多移居浙江溫州一帶的。四曰思勉,字愈恭,蓋屋一座于祖宇前,號曰坪山。其子科,字廷舉,移居永春小岵。”
逸溪公的父親貴卿公,號多廉,開基霞尾佘,是多廉派一世祖。
一、關於貴卿公溯源問題,主要有二種說法。
(一)尊恭肅公為入閩始祖,系唐太子太傅忠順王陳邕公之裔孫。“南院”說有下面主要證據。
1、《筍山陳氏族譜(仲遜公支派)》的《筍山陳氏支系源流簡介》:“……筍山陳氏始祖逸溪公之高祖恭肅公(一作“智略公”)暨配柔順吳孺人,系由河南光州固始縣入閩。……恭肅公入閩後,譜稱住漳州南院,相傳屬潁川派下南陳世系。然文獻不存,出自何支未詳。世裔分居漳浦大坑,續徙廈門山前(場)。至貴卿公父子,又移居溫陵(泉州)城內,後遷南安霞美佘。後周太祖廣順三年癸醜(
953年)貴卿公季子逸溪公,出遊田獵至清溪(安溪)依仁裏山頭鄉,喜其地脈挺秀,遂肇基於此,築“筍山堂”,是為筍山陳氏之始祖。……”
2、霞尾佘貴卿公祖宇作對聯(蓮塘宗親華僑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存廣作)。大門聯:貴謂傳有媯綿德澤,卿雲歌舜永煥光華;前廳柱聯:南院分支漳榕泉百世族衍,柳城啟宇霞塘逸三溪流長;
後廳柱聯:大孝學先支昌厥後,多廉紹祖無恬所生。
聯中“南院分支,柳城啟宇,多廉紹祖”表明多廉始祖貴卿公屬陳邕的
“南院”派世系。
3、筍山堂對聯。大門柱聯:君恩榮敕令,臣節使琉球;潁川衍派源流遠,南院分支世澤長。大廳柱聯:逸民堪濟世齊家治國,溪鯉能成龍播雨耕雲。聯中“潁川衍派,南院分支”表明筍山陳氏是“南院”支派。
4、清光緒年間的潮塘(蓮塘)後塔派家譜:“溯祖自忠順王入閩,以後至廿九世孫成宗公,分居本都溪仔尾雙塘濕仔埔。原有舊譜(……),其後支派迷代序(……)得迷其大概者,惟有以貴卿公為南安開基霞美畬一世。”這段文字可以證明:貴卿公為忠順王之後裔,只是存在著成宗公以下世序迷茫的問題。
5、慧淨居士徐天榮先生在《閩南近代人物春秋(第七集)》一書中有一篇“臺灣前警備總司令兼軍管區司令陳守山上將家史傳奇”。書中說:“……實公九世孫中有南朝陳氏皇室二十個霸字輩堂兄弟。……陳霸圖六世孫中有南陳始祖忠公。”“忠公七世孫中的栓公居泉州,唐末開基南安城外多廉(即廉林)生三子,長霞溪、守霞美為之祖。次塘溪分居南安潮塘為祖(生後唐天成元年(西元九二四年)。三逸溪分居安溪(清溪)筍山(山頭)為之祖。”“據考證:居泉州之栓公,即貴卿,號多廉,乃南陳(南院)七世孫中的一員,尊其祖父中憲大夫恭肅公為南安三十都陳氏始祖。他的次子文貞河源林郎為二世、三世才是貴卿公。”徐天榮先生考證認為貴卿公系南院忠公後裔,始祖恭肅公。
尊恭肅公為始祖,看法比較一致;但是否屬“南院”世系,則有一些疑惑。比如陳挺秀先生說:“‘南院說’中有缺略,年代也不足信。所以我們采信‘恭肅公說’”。他說:“查遍南院世系,只有一個‘旺宗(大約南院二十五世),霞美始祖’,並無貴卿公的記載。”針對慧淨居士徐天榮先生所說:“據考證:居泉州之栓公,即貴卿,號多廉,乃南陳(南院)七世孫中的一員,尊其祖父中憲大夫恭肅公為南安三十都陳氏始祖。”陳挺秀先生說:“我這裏有一份《新加坡同美社族人世代系統專輯》的影本,其南陳世系是:忠公→邕公→夷則公、夷錫公、夷行公、夷實公→儔公、翿公→茹公、聞公、嘉公→丞公、玄禮、元禮→喜公、恭公→仲弼公、仲寓公、仲友公、仲規公……沒有找到‘栓公……即貴卿’的記載。”他懷疑恭肅公非陳邕公之後裔,乃與南院派平行的支派,說:“從時間及出發地點看,忠公於
736年自西安隨其子邕公入閩,恭肅公於
885年自固始隨王審之入閩,兩者均不同,所以我比較傾向于……‘平行’說。”《蓮塘義謀房譜》之《溯源考證—貴卿公溯源》對此也進行了考證研究,結論是:“多廉派是否太傅派支下……搜集許多資料進行對比論證,無法做出肯定的判斷。”
(二)尊“陳泰光”為入閩始祖。
臺北陳煌錡先生在網上發佈的《南安縣潮塘鄉陳氏家譜》版本:“入閩始祖陳泰光,世居河南省固始縣,唐朝末年泰光公隨從閩南節度使王審知到福州。……始祖泰光公以統領(總兵)之職,鎮守漳州,世居南院(由五代十國歷史查證)。”“一世祖:入閩開基始祖,祖考諱泰光,字乾亨,號南陽。妣許氏。”《南安縣潮塘鄉陳氏家譜》是臺灣宗親陳棟於1991年(民國80年
6月)前往祖籍蓮塘村尋根謁祖,根據蓮塘宗親陳存清、陳存鬥、陳守布提供的族譜撰錄的。
《蓮塘義謀房譜》之《溯源考證—貴卿公溯源》對《南安縣潮塘鄉陳氏家譜》網上版本和蓮塘宗親陳存幸和陳泰原先生依其本祧長房舊譜抄來的兩份手抄本一一進行對照,然後逐條考證,並參考研究者的意見。如詩山陳厝後村陳躍鯉老先生在《南安詩山陳厝後良旋公世系》中說:“經過查閱唐朝、開閩王王審知、漳州等有關史料,均沒有記載陳泰光其人。並且與陳邕譜系不銜接。……”《筍山族譜》主編、安溪特級語文教師,陳氏歷史研究專家陳挺秀先生認為:“陳泰光于唐末隨王審之自光州固始入閩,又當了漳州總兵,查清人吳任臣所撰《十國春秋》,從‘閩一’到‘閩十’,從本紀、世家到列傳,從王潮、王審知到僧人,都查不到陳泰光其人。”“舉一個例子,中有一則:‘鄒磐,光州固始人。以宣府校尉從太祖入閩,平汀寇,有功,鎮雁石,卒。’一個小小的校尉,鎮守的是如今龍岩的雁石,尚有記載,怎麼一個堂堂的漳州總兵卻沒有記載呢?”“‘陳泰光’說于史無據(所以陳躍鯉宗親否定此說),很可能是假的。……”蓮塘義謀房祧《溯源考證》條分縷析,結論是:“陳泰(光)公說多有錯漏,時間順序無一體現,朝代、官位、妣氏等稱號不甚嚴謹,有抄拼之嫌……因而我們竊以為此說不可采信。”
雖然《蓮塘義謀房譜》對“陳泰(光)”考證認為“不可采信”,但又繼續採用之,其《陳氏源流世系》之“漳州南院陳泰公世系”照錄《南安縣潮塘鄉陳氏家譜》版本。可見尋根溯源,實在不易。
二、關於貴卿公開基霞美佘的時間。
(一)是認為貴卿公開基霞美佘的時間是五代後唐(920年左右)。安溪龍門筍山各房祧的舊族譜均記載:逸溪公生於五代後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舊譜《筍山陳氏始祖逸溪公傳》:“……今觀清溪筍山陳氏,其始祖則逸溪公。……然自天成以來迄於今,傳二十有六,歷年四百八十有幾……”(注:從“天成”算起,至明崇禎年間(1628--1644)施奇逢先生修譜時,歷年應為“七百一十有幾”)。舊譜載:“四世祖明化公(按:舊譜記明化公生於天禧元年戊申正月初九,但宋真宗天禧年中沒有戊申年,天禧元年是戊午1017年,戊申年是1007年,此處恐有小差誤)後,自宋天禧元年(1017)至元泰定二年(1325),至仁叟公(按:舊譜記仁叟公生於元泰定二年乙丑正月初三1325年),凡三百零八年,譜牒被盜賊燒毀,昭穆無存,即將仁叟公接上明化公,列為五世祖。據現存房頭譜資料綜合稽考推算,期間缺失昭穆十一字。”我看過筍山陳氏舊族譜,其中各世名諱、生卒、嗣承、婚配、墓塋都有記載,還有四世明化公及妣沈氏的墓誌銘,五世仁叟公及妣吳氏的墓誌銘,記載生卒時間、墓塋地點、朝向等。其記載詳盡,沒有發現矛盾不合理之處,不大可能是假的。只是失記十一世,是十一世準確無誤或是推理估計十一世左右,尚不明了。按《筍山族譜》的記載,貴卿公開基霞美佘時間是在五代後唐(
920年左右),逸溪公分居安溪山頭是後周廣順三年(
953年),逸溪公至今已傳四十多世(包括失記十一世)。
(二)是認為貴卿公開基霞美佘的時間是在元末明初(1360年左右),逸溪公遷居安溪龍門山頭的時間是明洪武年間(1373年左右)。據蓮塘和臺灣多廉派一些族譜記載,貴卿公至今傳衍廿四、五世,目前還有“忠”、“守”輩(即貴卿公20世、21世)的人。多廉派系的許多族譜中有一條重要的記載,即1921年族親公議決定:以陳兆豐詩為字輩,自霞溪、塘溪、逸溪公下21世起,即以“汝”為標準字輩命名,各支派一律尊用,以便尋根認祖。根據這個決定推測,1921年族親公議時,各房祧特別是塘溪公只記載傳至20世左右。雖然這可作為貴卿公1360年左右開基霞美佘的佐證,但若塘溪公也象逸溪公那樣漏記若干代呢?
三、關於多廉派昭穆的考證。
民國辛酉年(1921年)族親公議通譜而定:以進士陳兆豐詩為字輩,自霞溪、塘溪、逸溪公下二十一世起,即以“汝”為標準字輩命名,各支派一律尊用。多廉各支派的譜牒大都有此記載。
拜閱1743年修的詩山《陳厝後族譜》和民國五年(1916)第七次重修的龍門石盤頭《筍山族譜》,發現兩本族譜上均有昭穆詩,並分別題“陳俊藝書於廈門”和“陳俊藝增補於廈門”。因此產生一系列疑問:為什麼比撰寫昭穆詩時更早的族譜上會有昭穆詩,昭穆詩到底是誰寫的,陳兆豐是誰的裔孫,天秩是誰,陳俊藝是誰等等。
經過與挺秀先生(安溪龍門筍山族譜主編)、史雙田先生(南安蓮塘義謀祧房譜常務編輯)共同探討,多次交流,他們提供了很多寶貴的資料。現把有關貴卿公多廉派昭穆的沿革資料綜合分析如下。
1、貴卿公三個兒子霞溪、塘溪、逸溪公分居蕃衍後,各支派自訂昭穆。
蓮塘在乾隆年間由十三世祖陳洪公敦範親撰昭穆“尚義敦仁光世澤,存忠守信衍芳聲”十四字,“尚”字為十一世。敦范公,諱洪,字敦範,號蓮村,又號梅峰,諡惠貞公,蓮塘鄉新厝角陳滿公六房孫,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預行鄉試戊申科第三名,任泰寧儒學教諭。
龍門筍山昭穆:懋、愈、廷、明、(缺十一字)、仁、仲、以、克、乾、世、汝、仕、慎、伯、甫、奕、亨、君、臣、智、仁、性、義、忠、和、孝、友、睦、淵、任、恤。其中,“亨”之後為續訂昭穆。
2、清光緒壬辰年(1892年),塘溪公次子龜圖分支福州長樂縣之裔孫陳兆豐科舉考中進士,欽點翰林,翌年謁祖掛匾豎旗並在蓮塘原有昭穆十四字基礎上增撰成七言律詩。
尚義敦仁光世澤,存忠守信衍芳聲。
家傳詩禮尊謙讓,學紹箕裘毓俊英。
垂裕後昆培植遠,仰承先德本源清。
文章華國多才士,炳耀星雲瑞泰平。
崇善睦賢明宗盛,恭孝育仕隆靖升。
登科青雲揚佳名,豪堂懷佑族全興。
陳兆豐此詩對陳氏多廉派後裔影響極大。除蓮塘外,其他支派也把它作為昭穆寫進族譜,如筍山石盤頭民國五年(1916)第七次重修的的房譜,就把“家傳詩禮……瑞泰平”作為多廉字行寫進房譜。
3、民國辛酉年(1921)年間,多廉各支派紳耆,聚會於霞美佘家廟,公議通譜。逸溪公裔孫歲貢生天秩擬改首二句“尚義敦仁……衍芳聲”為“汝穎開基……慶敷榮”。並決議:自霞溪、塘溪、逸溪公下二十一世起,開始按“汝潁開基……瑞泰平”五十六字順序為標準命名,各支派一律遵用。
汝潁開基譽夙成,綿延蘭桂慶敷榮。
家傳詩禮尊謙讓,學紹箕裘毓俊英。
垂裕後昆培植遠,仰承先德本源清。
文章華國多才士,炳耀星雲瑞泰平。
歲貢生天秩是逸溪公有記載的十八世孫。
[其世系:逸溪公(懋賓)→思遠(愈昌)→士學(廷儒)→諭(明化)→清(仁叟)→應麒(仲遜)→滿進(以通)、觀保(以成)→永順(克安)、永和(克諧)→新學(全元)→環(世玉)→德中(汝執)→嘉謀(仕憲)→懷珍(慎誥)→明遺(伯莪)→日烘(勉甫)→欲㙛(奕志)→武略(字失記)→天秩(以下舊譜佚失)……]
4、由於當時交通不便,資訊不靈,貴卿公派下一此房祧過後才知道同宗通譜之資訊。有一位叫陳俊藝的貴卿公裔孫住在廈門,詩山陳厝後、安溪石盤頭等支派宗親到廈門找到他,他便將統一昭穆抄錄或增補在他們帶去的族譜上,因此這兩本族譜上才會出現“陳俊藝書於廈門”和“陳俊藝增補於廈門”的昭穆詩。
5、1997年歲次丁丑年春,貴卿公陵園重修委員會委任華僑大學中文系教授、方志專家陳存廣先生再次核定多廉派下使用此詩(前四句)為昭穆。
汝潁開基譽夙成,綿延蘭桂慶敷榮。
家傳詩禮尊謙讓,學紹箕裘毓俊英。
垂裕後昆培植遠,仰承先德本源清。
文章華國多才士,炳耀星雲瑞泰平。
以上是有關貴卿公溯源等問題的一些主要觀點。由於年代久遠、資料缺失,要分清流派、理清世系、決非易事。希望後來者能搜集更多相關史料,進行考證分析、得出更符合實際的結論。
仙媽公與逸溪公是什麼關係?
《陳厝後族譜》的《武榮詩山山頭陳氏譜圖》載:“始祖逸溪公由興郡肇基清溪筍山山頭;世祖仙媽公
由漳回泉肇基大嶺後山頭”。《山頭陳氏譜序》:“……我
逸溪公自唐宋建基興郡仙邑樜山頭小築,環聚興郡,陳姓者共尊為始祖。複由興郡而(注:逸溪公
953年左右)分衍於泉之清溪筍山山頭。因有一枝徒遷漳州府龍溪邑廿五都。至仙媽公于宣德年間(注:1426--1435年)複自漳回泉,重循安邑而胥宇在坊裏大嶺後山頭。”關健詞是:逸溪公、建基興郡仙邑樜山頭、分衍於泉之清溪筍山山頭、一枝徒遷漳州府龍溪邑廿五都、仙媽公、由漳回泉肇基大嶺後山頭。
《雲山宗譜》的《陳氏開枝》:“一世祖仙媽公,宣德年間自漳州府龍溪縣廿五都徙泉郡安溪縣在坊裏大嶺後山頭。”《雲山陳氏宗譜紀實》:“一世仙媽公,系漳州十七世秉政公子也,正統年間來安溪縣,在坊裏大嶺後山頭建居此地。”《追錄陳氏始祖》:“聞吾宗始祖謂,祖在於漳州府龍溪縣廿五都,土名大深爐洋,一名蓬林鄉。又載祖在興化郡仙遊縣樜山頭,分一支住龍溪縣。則近吾宗始祖本在漳州,而漳州又祖於興化,可知也。……獨是譜中既載仙媽公宣德年間來泉郡安溪山頭,築室卜居,又有追敍遠代以均祿公為始祖,……”關健詞是:均祿公、祖在興化郡仙遊縣樜山頭、漳州府龍溪縣廿五都、仙媽公、安溪縣在坊裏大嶺後山頭。
漳平市大深《樹都堂陳氏族譜》的《譜引》:“……我陳氏太子太傅自有唐忠順王,長子夷則公苗裔越二十傳。日起公,生二子,長舜選,次通選。舜選公生均祿公,號五郎,其先藉乃龍溪廿八(九)都南陳石美。於元朝至正間(1341--1370年),為爐啇而移住北溪廿五都,大興開煽,肇基樂洋,遂家居焉。娶妣李氏小五娘,生四子,長仙義,次仙泰,三仙惠,四仙樂,又續配妣黃氏。……”《樂洋陳氏族譜小引》:“……至日起公,生舜選、通選。而通選生源濟,而舜選公生均祿,於元至正間(1341--1370年)頂啇而入於北溪廿五都大興保樂洋,興煸鐵爐,遂家居乎。娶妣李氏小五娘,生四子,續配妣黃氏。……”關健詞是:夷則二十世孫日起,生舜選、舜選生均祿、為爐啇而移住北溪廿五都。
《筍山陳氏族譜》的《筍山始祖逸溪陳公傳》載:“筍山陳氏始祖逸溪公……高祖恭肅公自河南光州固始縣入閩,譜載住漳州南院,子孫分居漳浦大坑,續徙廈門山前。至貴卿公,又移居溫陵(泉州)城內,後創置南安外廉林霞美。貴卿公生子三……三曰秀禮,號逸溪。逸溪公性豪爽,好遊獵,精於地理。于後周太祖廣順三年癸醜(
953),遊獵至清溪(安溪)依仁裏山頭鄉,喜其地脈挺秀,遂卜築於茲,坐庚向甲,堂前葛竹峰上有奇石似筍,因號作“筍山堂”,是為筍山陳氏之始祖。”
關健詞是:恭肅公、河南光州固始縣入閩、住漳州南院
、分居漳浦大坑、續徙廈門山前、貴卿公、移居溫陵、創置南安外廉林霞美、逸溪公、清溪(安溪)依仁裏山頭鄉、筍山堂。
查《筍山族譜》,沒有逸溪公“建基興郡仙邑樜山頭”及其後裔“有一枝徒遷漳州府龍溪邑廿五都”的記載。而均祿公從石美移居龍溪廿五都,仙媽公從龍溪廿五都移居安溪大坊裏大嶺後,遷涉路線清晰;其世系從陳邕公至日起公,從日起公至均公,從均祿公至仙媽公明白清楚。沒發現與逸溪公有什麼關係。所以,《陳厝後族譜》中的“始祖逸溪公”存疑。《雲山宗譜》的《追錄陳氏始祖》:“……又載祖在興化郡仙遊縣樜山頭,分一支住龍溪縣。則近吾宗始祖本在漳州,而漳州又祖於興化,可知也。……”可能是指陳邕公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
736年)被貶謫入閩,始居興化(莆田仙遊楓亭),再遷惠安縣社稷壇,最後移住漳州這件事。或許是陳厝後當年修譜時誤把逸溪公當作陳邕公了。
詩山陳厝後是“雲山堂”派下,為什麼燈號會寫“筍山”?族譜中為什麼會抄錄逸溪公傳及筍山派的譜序還有多廉派統一昭穆?為什麼“興郡仙邑樜山頭”、“筍山山頭”、“大嶺後山頭”、“詩山武榮山頭”這些地名會如此相同?諸多疑團,難以解答,只能錄以待考了。
2014年5月20日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