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名樓“調志樓”使用權移交詩山鎮政府
2019-12-13
12月12日下午,鵬峰村調志樓永久使用權和管理權移交詩山鎮人民政府簽約儀式在鎮政府會議室舉行。
詩山鎮黨委副書記傅培坤主持儀式,泉州僑史學會副秘書長洪順興介紹調志樓人文歷史。
共有合法繼承人陳昌華黃旭清伉儷、陳灝倫陳慧鈞伉儷和詩山鎮人民政府鎮長劉金田分別代表雙方在協議書上簽字。
詩山鎮政府贈送調志樓陳宏調先生後裔一面牌匾,寫著“弘揚先輩風範
傳承優秀文化”。
簽約儀式現場
詩山鎮黨委宣委蘇穎寶,本土文化人士李萬祥、陳少峰、吳尚源、葉鑫,鵬峰村村幹部陳少錦、陳福志、洪懷真、陳良海,陳宏潮後裔陳謙木、葉愛娥以及村民代表等參加儀式。泉州晚報、海絲商報、南安電視臺派出記者現場採訪。
調志樓(宏潮樓)
調志樓址在南安市詩山鎮鵬峰村雙墩252號,由陳宏調(又名陳宏潮)於1921年冬始建,呈現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上下兩層木石結構,33間房間,建築面積700多平方米,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
由於陳宏潮後裔子孫均移居外地或外遷,調志樓長期無人居住、無人看護,雜草叢生,損壞較為嚴重,令人唏噓。為保護古民居建築精華,傳承華僑文化,延續歷史文脈,陳宏潮後裔決定把調志樓使用權和管理權無償移交給詩山鎮人民政府。
據陳宏潮孫媳婦黃旭清介紹,陳宏潮後人散居在菲律賓、新加坡、香港等地,難以統一徵求意見。這些年徵求旅港後人的意見,大部分都同意移交。
調志樓合法共有繼承人,陳宏潮孫陳昌華、曾孫陳灝倫,已於2019年11月26日在香港《星島日報》刊登移交聲明。根據協定,該樓移交後詩山鎮政府將履行修繕保護的義務,並有權獨立管理運營,移交於2019年12月12日起生效。
調志樓是詩山百年名樓,也是一座富有特色和底蘊的“番仔樓”。該樓創建人陳宏調(1889—1967年),又名創廠,字宏潮,號革心。陳宏潮幼時家寒,後往菲律賓投靠親友謀生,艱苦創業,成為知名的菲華僑商和僑領。
民國三十年(1941年)3月2日,旅菲親人歡送陳宏潮回國
陳宏潮生前熱心公益事業,樂善好施,屢屢慷解義囊,興學育才,扶困濟貧,譽滿詩山僑鄉。據《南安縣誌》記載:“1922年,詩山鎮霞宅村陳巨集潮在‘巨集潮樓’(巨集潮樓,即調志樓,筆者注)開辦南安第一家幼稚園。”前年,詩山中學退休校長陳景平曾向筆者披露一段史實:民國初期,詩山青年學會順應時勢需求,重視幼稚教育,牽頭在詩山興辦進化系列學校,其中包括陳宏潮捐資在調志樓創辦的詩山進化幼稚園。詩山卿源(坑園)鄉清末優貢、民間教育家、民國詩山青年學會會長陳世傑,曾經題寫“進化幼稚園”的園名于樓大門匾上。陳巨集潮胞弟陳巨集志的妻子高麗華(原名高彩雲)被聘為園長,高麗華早年畢業于福州東街的工業女學校,是其時詩山地區鮮見的一位新知識女性。
陳宏潮旅港的曾孫陳昌華介紹說:以前這座番仔樓十分熱鬧,我的叔叔嬸嬸們都住在這裏。當時建設這座番仔樓的初衷是作為幼稚園,我小時候還有10多個孩子在一樓讀書。
陳宏潮養長子陳靖遠(1904—1975年),又名陳桂英,系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曾任北伐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部參謀,後又任詩山區區長。據1996年
5月福建省檔案館鄭澄桂、謝濱選編的《黃埔軍校閩籍同學錄》第98頁載:陳靖遠當年報考黃埔軍校時所填的家庭住址是“南安詩山霞宅鄉進化幼稚園”,可見當時該園還是比較有影響的。
進化幼稚園開創辦學先聲,在南安幼稚教育史上留下劃時代的一頁。
陳巨集潮不僅長期資助胞弟陳宏志讀書深造,還佈施恩澤於鄉里。據親身經歷的老一輩介紹,他免費收留附近民眾寄託的幼兒,出資聘請教師教小孩認字唱歌,還定期請鄉里貧困的孤寡老人來就餐聚樂,調志樓因此稱為鄉里的敬老院。
陳宏潮早年加入同盟會,在辛亥革命中貢獻突出,曾榮獲政府授勳表彰。後來,又任職華僑北伐後援會,奔波籌款,援濟北伐軍。抗戰勝利時,陳宏潮由國內返回菲律賓,被推舉為歸國華僑代表出席各種慶典。同時,他還致力振興家鄉教育,開啟民智,宣傳鼓動,籌募資金,參與創辦鵬峰小學。
陳宏潮是一位元充滿慈善情懷的著名華僑,其急公尚義、造福桑梓的善行義舉,令人景仰。
薪火相傳,其家族是一個彌漫書卷氣息和愛國傳統的大家庭。雖歷經滄桑,調志樓正門楣上“孟子門”三字依稀可辨,兩個側門上寫有“大禹門”“大舜門”字樣。可見陳宏潮家學淵源,是一個彌散儒家氣息的書香世家,更是一個愛國傳統生生不息的大家庭。
進入“孟子門”,右側牆壁上“氣節應於窮處見,功名唯在死中求”“男兒欲達平生志,埋骨沙場是善終”的對聯,赫然入目。保家衛國,為國效力,鞠躬盡瘁的悲壯精神,感人肺腑。透過清晰的墨汁,我們讀出陳宏潮長子陳靖遠畢業於黃埔軍校,毅然踏上硝煙,抗擊外侮的錚錚鐵骨,濃厚的愛國氣節撲面而來。
第四子陳德英(1932—?),又名陳舜英、陳呈英,字恩遠,南安師範學校肄業後,曾任小學教員,後往菲謀生,擔任多家菲華僑社領導,是一位具有影響力的知名僑領。
第五子陳生遠(1925—1945年),又名陳超英,出生於菲律賓,從天主教大學肄業。1941年,日寇佔領菲律賓,陳宏潮支援兒子投身抗戰救亡運動。不滿20歲的陳生遠決然投筆從戎,加入盟軍與中國軍隊並肩作戰,立下戰功,擢升連長,他身先士卒,身陷敵陣,壯烈捐軀,可歌可泣。
陳宏潮曾孫陳灝倫陳惠鈞伉儷
家風傳承,風範長存。現在,陳宏潮居住在境外的後裔,大多事業有成,並熱衷社會公益。如,旅港鄉賢、曾孫媳陳慧鈞,目前是香港鴻豐物業董事、民政事務處堅石分區委員會會員、香港地產代理商總會中西區分會主席、香港南安公會監事,並擔任第十一屆中西區區節“關愛大使”等。陳慧鈞與其夫、資深室內設計專業人士陳灝倫,經常參加社區服務,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免費維修傢俱和家電服務。
陳巨集潮胞弟陳巨集志(1896—1971年),又名創豆,號苑笙,畢業于國立燕京工業大學,曾經遊歷南洋,于1929年任公立南安初級中學(成功中學前身)校長兼金淘鬥南學校校長。調志樓西側門上楣“竹溪慧林齋”,即陳宏志所書。
陳宏志長子陳振亞(1920—1995年),字興遠,接受中國大學教育,抗日戰爭期間曾在後方及戰地從事文藝及戲劇工作。抗戰勝利後,出任新加坡中興日報總編輯,後轉任檳城《光華日報》主筆兼總編輯,才華橫溢,家國情懷濃郁。
三子陳玉遠(1930—?),畢業于福建醫科大學,曾任浙江大學教授;其妻吳清明曾任浙江醫科大學微生物系教授。第四子陳聰遠(1934—?),畢業于大連海運學院駕駛專業,高級工程師,任中國遠遠總公司江西省公司經理,總經濟師。
過去,調志樓一樓中,曾經以馬賽克貼面六角型水池為核心,延伸出花磚鋪地十字小徑,把圍廊俯瞰的庭院一分為三,曾建有法式花園。如今,人去樓空,繁華不在,荒無人煙,只有院中的叢生雜草,在訴說一個遠去的歷史故事……
調志樓移交後,將會向社會徵集有關開發和利用方案,研究論證一個可行性的方案。比如,因地制宜地用於文創、展館、圖書閱覽、國學講堂、僑史研究、教育基地等,打造出僑鄉名樓,讓優秀的歷史文化、華僑文化重新煥發生機。
圖/文:洪順興 陳少峰(部分照片和視頻來源於海絲商報)
編輯:鳳翔詩山 呂明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