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詩山風采 »

詩山歐陽詹

作者: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2月31日

詩山歐陽詹

歐陽詹(756-800)字行周,福建南安詩山人。唐德宗貞元八年( 792)壬申科賈眣榜進士第三人。

本科進士共23人。有韓愈、李觀等,皆當時名士,人稱“龍虎榜”。考官為兵部侍郎陸贄。試題為《明水賦》和《禦溝新柳詩》。歐陽詹答卷分別收入《全唐文》和《全唐詩》中。

歐陽詹是泉州歷史上第一個進士,祖上和父兄曾任閩、粵地方官吏。他小時候性情孤僻,好讀書。十幾歲時,每見江濱山畔有美景可采,心獨娛之,常手執書卷忘歸其間。遇到風月清暉或暮藹深重,往往不能釋懷,不知自己身處何地,蓋其性情所致。遇到不認識的字,隨人而問章句,忽有一言啟發於心,移日自得,長吟高嘯,不知其止也。父母不識其志向,常對人說:“不知道這孩子想要幹嗎?恐怕將來衣食無著,是吉是凶也不知道”。鄉裏有見多識廣的人祝賀他們說:“這是您們的福氣,有什麼可憂慮的?”

由於歐陽詹勤學好問,又有獨特見解,學問日見增長。文章精闢,用詞優美,觀點獨到新穎,文章琅琅上口。於是在鄉裏之間名氣漸振。到了唐德宗建中、貞元年間(約780~788),歐陽詹在浙江、福建一帶都已有了名氣。

泉州刺史薛播、席相和原宰相、當時任福建觀察使的常袞都很賞識歐陽詹的才華,經常帶他到城西九日山一帶與名流交遊,一起談文論道。

泉州人雖處人文鼎盛之邦,但依戀家鄉土地肥沃和“山泉禽魚之樂”,沒有人願外出追求功名,歐陽詹也不例外。後經常袞等人獎掖和親朋的激勵,才下決心參加科舉考試。貞元初年( 785),他滿懷“射百步期必中,飛三年而必鳴”的信心,經過近一年的艱難跋涉,到達京師。又經過六年努力,終於如願以償。

歐陽詹及第後曾感歎:“予待試京師,六年及第,歸覲故園”。其《及第後酬故園親故詩》雲:“才非天授學非師,以此成名曩豈期。楊葉射頻因偶中,桂枝才美敢當之。稱文作藝方漸德,相賀投篇料愧詞。猶著褐衣何足羨,如君即是載名時。”家鄉士子由此受到鼓舞,從此福建一帶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日見增多。

歐陽詹高中後,與韓愈等人成為好友,但並未受到朝廷的重用。他在長安過著借貸賃屋、缺衣少食的生活。貞元十五年( 799),歐陽詹又“四試於禮部”,才被授予國子監四門助教。這是皇家高等學府“四門學”中最低的官職。

傳說歐陽詹曾遊太原,與一歌妓相好,分別後作《途中寄太原所思》,一說《發太原途中》,詩雲:“驅馬漸覺遠,回頭長路塵。高城已不見,況複城中人。去意自未甘,居情諒猶辛。萬裏東北晉,千里西南秦。一履不出門,一車無停輪。流萍與匏系,早晚期相親。”

歌妓看後思之不已,抑鬱成疾。自覺不久于人世,便用刀割下發結,對姐妹們說:“歐陽生至,可以為信。”又作詩曰:“自從別後減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識舊來雲髻樣,為奴開取縷金箱。”遂絕筆而逝。

歐陽詹重回太原,有人將詩及信物轉交給他,他看後痛哭失聲,心碎而亡。年僅四十餘歲。

他逝世後,親朋摯友十分悲慟。韓愈寫了《歐陽詹哀辭》,李翱為他立傳。歐陽詹臨終遺囑靈柩南運,葬於年輕時與好友林藻、林蘊兄弟的讀書處——莆田興教裏福平山下廣化寺北靈岩塔陰處。

歐陽詹主要作品有詩、賦、記、傳、銘、頌、箴、論、述、序等共一百四十餘篇,皆收於《歐陽行舟集》。

李貽孫曾為其文作序曰:“君之文周詳,切於情,故敘事重複,宜其司當一代文柄,以變風雅。”

宋代理學宗師朱熹來泉州講學時曾為其故居題聯:“事業經邦,閩海賢才開氣運;文章華國,溫陵甲第破天荒。”

 

詩詞:

晨裝行

村店月西出,山林鵯鵊聲。

旅燈徹夜席,束囊事晨征。

寂寂人尚眠,悠悠天未明。

豈無偃息心,所務前有程。

注釋:

鵯鵊:鳥名。似鳩,身黑尾長而有冠。春分始見,淩晨先雞而鳴,其聲“加格加格”,農家以為下田之候,俗稱催明鳥。宋歐陽修《鵯鵊詞》詩:“紅紗蠟燭愁夜短,緑窗鵯鵊催天明。”

 

酬裴十二秀才孩子詠

算日未成年,英姿已褎然。

王家千里後,荀氏八龍先。

蔥蒨松猶嫩,清明月漸圓。

將何一枝桂,容易賞名賢。

注釋:

褎然:謂出眾,超出同輩而居首席。亦作“褏、裒”。“褎”,“袖”的古字。《漢書・董仲舒傳》:“今子大夫褎然為舉首,朕甚嘉之。”王念孫《讀書雜誌・漢書十》:“褎然者,出眾之貌。”

清曾國藩《聖哲畫像記》:“我朝學者,以顧亭林為宗,《國史儒林傳》褎然冠首。”

蒨:茂盛。蔥蒨:青綠色。南朝梁江淹《顏特進延之侍宴》詩:“青林結冥蒙,丹巘被蔥蒨。”宋梅堯臣《依韻和歐陽永叔同游近郊》:“洛水橋邊春已回,柳條蔥蒨眼初開。”清李瀅《望羅浮歌》:“蔥蒨見怪竹,吚啞聽碧雞。”晉左思《吳都賦》:“爾乃地勢坱圠,卉木镺蔓,遭藪為圃,值林為苑,異荂蓲蘛,夏曄冬蒨。”唐元希聲《贈皇甫侍禦赴都》詩之六:“如彼松竹,春榮冬蒨。”

一支桂:桂折一枝之意。喻登科及第。見唐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懷》詩:“自知羣從為儒少,豈料詞場中第頻。桂折一枝先許我,楊穿三葉盡驚人。”

 

出蜀門

北客今朝出蜀門,翛然領得入時魂。

遊人莫道歸來易,三不曾聞古老言。

注釋:

翛然:灑脫、無拘無束的樣子。《莊子・大宗師》:“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前蜀?韋莊《贈峨嵋李處士》詩:“如今世亂獨翛然,天外鴻飛招不得。”明?歸有光《南雲翁生壙志》:“翁為人有風致,可謂翛然於生死之際,則予之所謂命者,又不足為翁道也。”

冰心《寄小讀者》十一:“有時夜半醒來,萬籟俱絕,皓月中天,翛然四顧,覺得心中一片空靈。”

 

初發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

驅馬覺漸遠,回頭長路塵。

高城已不見,況複城中人。

去意自未甘,居情諒猶辛。

五原東北晉,千里西南秦。

一屨不出門,一車無停輪。

流萍與系匏,早晚期相親。

注釋:

題解:傳說歐陽詹曾遊太原,與一歌妓相好,分別後作此詩。歌妓看後思之不已,抑鬱成疾。自覺不久于人世,便用刀割下發結,對姐妹們說:“歐陽生至,可以為信。”又作詩曰:“自從別後減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識舊來雲髻樣,為奴開取縷金箱。”遂絕筆而逝。歐陽詹重回太原,有人將詩及信物轉交,他看後痛哭失聲,心碎而亡。年四十有餘。

屨:鞋。

系匏:即匏系:指旅途停滯。見《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劉寶楠正義:“匏瓜以不食,得系滯一處。”後以“匏系”謂羈滯。唐李商隱《為大夫安平公華州進賀皇躬痊複物狀》:“心但葵傾,跡猶匏系,伏蒲之覲謁未果,獻芹之誠懇空深。”宋秦觀《慶禪師塔銘》:“出家兒當尋師訪道,求脫生死,若匏系一方,乃土偶人耳。”

 

除夜長安客舍

十上書仍寢,如流歲又遷。

望家思獻壽,算甲恨長年。

虛牖傳寒柝,孤燈照絕編。

誰應問窮轍,泣盡更潸然。

注釋:

除夜:即除夕。唐?張說《嶽州守歲》詩:“除夜清樽滿,寒庭燎火多。”《明史・馮恩傳》:“除夜無米且雨,室盡濕,恩讀書床上自若。”

牖:窗戶。

柝:古代巡夜人敲更的木梆。清?孔尚任《桃花扇・誓師》:“棲烏頻叫,擊柝連聲。”

潸然:流淚的樣子,流淚。《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紛驚逢羅,潸然出涕。”唐・杜甫《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詩:“君行射洪縣,為我一潸然。”明・張羽《贈僧還日本》詩:“本來無去住,相別莫潸然。”

除夜侍酒呈諸兄示舍弟

莫歎明朝又一春,相看堪共貴茲身。

悠悠寰宇同今夜,膝下傳杯有幾人。

 

春日途中寄故園所親

客路度年華,故園雲未返。

悠悠去源水,日日只有遠。

始歎秋葉零,又看春草晚。

寄書南飛鴻,相憶劇鄉縣。

注釋:

飛鴻:指音信。唐韓愈《祭竇司業文》:“自視雛鷇,望君飛鴻,四十餘年,事如夢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無端天外飛鴻到,傳得家庭噩耗來。”

劇:政務繁忙。

 

睹亡友題詩處

舊友親題壁上詩,傷看緣跡不緣詞。

門前猶是長安道,無複回車下筆時。

 

福州送鄭楚材赴京時監察劉公亮有

美人河岳靈,家本滎水濆。

門承若蘭族,身蘊如瓊文。

早折青桂枝,俯窺鴻鵠群。

邇來丹霄姿,遠逐蒼梧雲。

有伊光鑒人,惜茲瑤蕙熏。

中酣前激昂,四座同氛氳。

海郡梅霪晴,山郵炎景曛。

回翔罷南遊,鳴唳期西聞。

秦塞鸞鳳征,越江雲雨分。

從茲一別離,佇致如堯君。

 

賦得秋河曙耿耿送郭秀才應舉

月沒天欲明,秋河尚凝白。

皚皚積光素,耿耿橫虛碧。

 

南斗接,北辰連,空蒙鴻洞浮高天。

蕩蕩漫漫皆晶然,實類平蕪流大川。

 

星為潭底珠,雲是波中煙。

 

雞唱漏盡東方作,曲渚蒼蒼曉霜落。

雁叫疑從清淺驚,鳧聲似在沿洄泊。

並州細侯直下孫,才應秋賦懷金門。

念排雲漢將飛翻,仰之踴躍當華軒。

夜來陪餞歐陽子,偶坐通宵見深旨。

心知慷慨日昭然,前程心在青雲裏。

 

和太原鄭中丞登龍興寺閣

青窗朱戶半天開,極目凝神望幾回。

晉國頹墉生草樹,皇家瑞氣在樓臺。

千條水入黃河去,萬點山從紫塞來。

獨恨侍遊違長者,不知高意是誰陪。

 

和嚴長官秋日登太原龍興寺閣野望

百丈化城樓,君登最上頭。

九霄回棧路,八到視並州。

煙火遺堯庶,山河啟聖猷。

短垣齊介嶺,片白指分流。

清鐸中天籟,哀鳴下界秋。

境閑知道勝,心遠見名浮。

豈念乘肥馬,方應駕大牛。

自憐蓬逐吹,不得與良遊。

注釋:

猷:功績。

鐸:古代樂器。大鈴的一種。古代宣佈政教法令或遇戰事時用之。青銅製品,形如鉦而有舌。其舌有木制和金屬制兩種,故又有木鐸和金鐸之分。此處專指簷鈴,風鈴。一般為金屬制。唐代也有懸掛碎玉片的,風吹作響。

蓬:草名。葉形似柳葉,邊緣有鋸齒,花週邊白色,中心黃色。秋枯根拔,遇風飛旋,故又名“飛蓬”。《詩・召南・騶虞》:“彼茁者蓬,壹發五豵。”三國曹操《卻東西門行》:“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唐杜甫《遣興》詩之二:“蓬生非無根,漂蕩隨高風。”此處為身不由己之意。

良:賢良的人。

 

及第後酬故園親故

才非天授學非師,以此成名曩豈期。

楊葉射頻因偶中,桂枝材美敢當之。

稱文作藝方慚德,相賀投篇料愧詞。

猶著褐衣何足羨,如君即是載鳴時。

注釋

曩:以前。

褐衣:指粗布或粗布衣,古時貧賤者所服,最早用葛、獸毛,後通常指大麻、獸毛的粗加工品。《詩・豳風・七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詩中意為未授官職。

如:哪里比得上。

 

建溪行待陳詡

偕行那得會心期,先者貪前後者遲。

空憶麗詞能狀物,每看奇異但相思。

 

荊南夏夜水樓懷昭丘直上人雲夢李莘

無機成旅逸,中夜上江樓。

雲盡月如練,水涼風似秋。

鳧聲聞夢澤,黛色上昭丘。

不遠人情在,良宵恨獨遊。

 

旅次舟中對月寄薑公

中宵天色淨,片月出滄洲。

皎潔臨孤島,嬋娟入亂流。

應同故園夜,獨起異鄉愁。

那得休蓬轉,從君上庾樓。

注釋:

蓬轉:蓬草隨風飛轉。比喻人流離轉徙,四處飄零。晉?葛洪《抱朴子・安貧》:“有樂天先生者,避地蓬轉。”唐?靈一《江行寄張舍人》詩:“客程終日風塵苦,蓬轉還家未有期。”清・孔尚任《桃花扇・題畫》:“地北天南蓬轉,巫雲楚雨絲牽。”

庾樓:即庾公樓。地點在湖北。庾公即庾亮。清・趙翼《庾樓》詩:“危欄瞰天地,千載庾公樓。”

 

陪太原鄭行軍中丞登汾上閣中丞詩

並州汾上閣,登望似吳閶。

貫郭河通路,縈村水逼鄉。

城槐臨枉渚,巷市接飛梁。

莫論江湖思,南人正斷腸。

 

秋夜寄僧

尚被浮名誘此身,今時誰與德為鄰。

遙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為一人。

 

泉州赴上都留別舍弟及故人

天長地闊多岐路,身即飛蓬共水萍。

匹馬將驅豈容易,弟兄親故滿離亭。

 

汝川行

汝墳春女蠶忙月,朝起采桑日西沒。

輕綃裙露紅羅襪,半蹋金梯倚枝歇。

垂空玉腕若無骨,映葉朱唇似花發。

相歡誰是游冶郎,蠶休不得岐路旁。

 

塞上行

聞說胡兵欲利秋,昨來投筆到營州。

驍雄已許將軍用,邊塞無勞天子憂。

 

山中老僧

笑向來人話古時,繩床竹杖自扶持。

秋深頭冷不能剃,白黑蒼然發到眉。

 

述德上興元嚴僕射

山橫碧立並雄岷,大阜洪川共降神。

心合雲雷清禍亂,力回天地作陽春。

非熊德愧當周輔,稱傑叨慚首漢臣。

何幸腐儒無一藝,得為門下食魚人。

注釋:

食魚:比喻幕賓受到重視、優待。語出《戰國策.齊策四》:“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

 

送少微上人歸德峰

不負人間累,棲身任所從。

灰心聞密行,菜色見羸容。

幻世方同悟,深居願繼蹤。

孤雲與禪誦,到後在何峰。

注釋:

羸:衰病;瘦弱;困憊。羸容:疲憊的面容。

 

送聞上人遊嵩山

二室峰峰昔願遊,從雲從鶴思悠悠。

丹梯石路君先去,為上青冥最上頭。

 

送袁秀才下第歸毗陵

羸馬出都門,修途指江東。

關河昨夜雨,草木非春風。

矢舍雖未中,璞全終待攻。

層霄秋可翔,豈不隨高鴻。

注釋:

羸馬:瘦馬。

 

送張驃騎邠寧行營

寶馬雕弓金僕姑,龍驤虎視出皇都。

揚鞭莫怪輕胡虜,曾在漁陽敵萬夫。

 

題別業

千山江上背斜暉,一徑中峰見所歸。

不信扁舟回在晚,宿雲先已到柴扉。

 

題華十二判官汝州宅內亭

高居勝景誰能有,佳意幽情共可歡。

新柳繞門青翡翠,修篁浮徑碧琅玕。

步兵阮籍空除屏,彭澤陶潛謾掛冠。

只在城隍也趨府,豈如吾子道斯安。

注釋:

篁:竹子。修篁:長竹。

琅:琅玕亦作“瑯玕”。似珠玉的美石。《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孔穎達・疏:“琅玕,石而似珠者。”三國・魏・曹植《美女篇》詩:“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元・王旭《離憂賦》:“佩琅玕而服明月兮,裁青霞以為裾;懷真符而欲獻兮,顧君門而躊躇。”

除屏:隱退。

 

題梨嶺

南北風煙即異方,連峰危棧倚蒼蒼。

哀猿咽水偏高處,誰不沾衣望故鄉。

 

題秦嶺

南下斯須隔帝鄉,北行一步掩南方。

悠悠煙景兩邊意,蜀客秦人各斷腸。

 

靈岩述舊

不到靈岩又二年,重來風景尚依然。

層巒迥出青霄外,倦鳥歸飛夕照邊。

坐愛雲林泉石好,行尋暖穀野橋連。

同遊不覺天將晚,暫借僧房一榻眠。

 

高蓋山與歐陽詹

天柱山人 郭建春

高蓋山位於南安市碼頭鎮境內,西與詩山鎮相鄰,海拔 535.2米,是一座風光獨秀、勝跡遍佈的歷史名山。宋理學大師朱熹登遊此山,贊曰:“此真詩山也!”旅居海內外的南安人,網通傳奇私服一旦提到高蓋山,都會說起唐代大詩人歐陽詹。地以人重,山因人顯。高蓋山之所以出名,皆緣唐代詩人歐陽詹誕生于此,少年時在高蓋山中白雲室讀書,“……發跡茲山,以詩聲於世,山因以名。山下有村曰詩村,溪曰詩溪,皆以公重也。”因絕頂平坦如蓋,故名為高蓋山。其山饒紫色,多奇石,不生惡草,清淑之氣獨萃於此。

名山高蓋,勝跡遍佈,有四景十二奇,四景:白雲室、資福院、秀峰岩、萬壽岩。十二奇:歐陽墳(四門祖母墓)、雲歸洞、木根橋、百層階、普光塔、聖水洞、迎雲台、透龍泉、伏虎宮、千歲龜、古跡壇、佛祖墓。其中許多勝跡都與歐陽詹有關係,如歐陽詹祖父“揮金布穀,為構岩宇”的資福院,歐陽詹築室讀書的白雲室,白雲室下的雲歸洞,歐陽先生讀書經過的木根橋,山巔的歐陽祖媽墓等等。熱血傳奇私服這一切都足以說明歐陽詹是地地道道的南安人。

為什麼出生于南安高蓋山的歐陽詹會變成晉江人、莆田人呢?這恐怕是千年未決的懸案。早在明萬曆年間,進士、江西布政使戴廷詔就寫了一篇《閩歐陽詹考》,證據確鑿地證明歐陽詹出自南安,並指出為什麼譜入晉、莆的原因。在此,本人就《閩歐陽詹考》一文的所提論證略為歸納幾點:

一、南安古縣城豐州有應魁亭,為歐陽先生登第立。有衣錦坊,為其榮歸樹。有歐陽亭,為其遊憩建。

二、唐李貽孫為歐陽文集作弁言,說到歐陽詹兒子自南安來求序,亦是一例證。

三、志載歐陽詹與王式在莆陽讀書,距家四百里許,晨昏之思忽起,便奔歸慰奉,不憚往返。這就充分說明了歐陽詹並非莆田人。

四、山頂的歐陽墳是其祖母墓。舊傳歐陽詹幼年讀書高蓋山白雲室,母曾叮嚀早歸,他赴舉時,母親去世,裏人為葬是山。他歸來後,作哀詩:“高蓋山前日影微,黃昏鳥雀傍林飛,庭前滴酒空留淚,不見叮嚀道早歸。”明代黃濟重修《南安縣誌》便將其剔除。蓋因韓愈自徐州至京師,公將率其徒伏闕下,舉其為博士,未逮而卒,年方四十。崔群慟哭,李翱作傳,韓愈致哀詞,其中有句雲:“詹今其死矣。詹,閩越人也,父母老矣。”從韓愈這句哀詞可看出歐陽詹死時父母尚健在,何來哀母之詩?稽之《永福縣誌》,原來是陳嵩詩也,永福也有一座高蓋山,與南安的高蓋山同名。黃邑侯修志,指出郢書燕說之誤,不例于夏五郭公之義。其精闢辯析目的在於告戒後人不要以訛傳訛。

曾主編民國四年版《南安縣誌》和清光緒版《詩山書院志》的戴鳳儀曾在《閩歐陽詹考》一文後面附加了一大段的編者按,增加了一些證據證實歐陽詹出自高蓋山,簡要概括於下:

一、唐普茶昆《高蓋山資福院碑記》說到唐咸亨辛未年( 671),有歐陽公揮金布穀為構岩宇。細考年代,歐陽公就是四門的祖父。潘世特的碑記說到行周的故里在芹山之麓,芹山與高蓋接壤,宋理學家朱熹曾題“歐陽古代”四字勒碑於此。

二、南安縣學周學憲碑記,也說到詹是南安產。為什麼歐陽詹會被別縣占籍?因自唐朝至明代,《南安縣誌》久廢,以致破荒文獻隸入他籍,使天下人忘記歐陽四門是南安人,可以說是我南安的一大憾事,直至黃濟與李廷機修志才把它糾正過來。

三、南安置縣最早,梁天監(502~519)間,置郡,興、泉、漳皆屬南安;隋開皇( 581)置縣,晉江諸屬皆南安地;唐武德五年( 622),置豐州,莆田諸縣亦隸屬南安;嗣聖初,改為武榮州;景雲二年( 711),以武榮州諸屬為泉州;開元六年( 771),泉州析南安東南地始置晉江縣。先生的祖父建資福院于唐高宗鹹亨( 670),那時晉江尚未置縣,莆田亦隸豐州,所以戴廷詔斷為豐州武榮人益加證據確鑿。歐陽詹中進士于唐德宗貞元( 785),晉江置縣才幾十年,莆田還屬泉州,其時版圖經常變更,難盡區別。而且晉江與莆田二縣先修志,唯獨南安未修縣誌,致使歐陽詹發祥之地晦而不傳。當然晉、莆兩縣采入其縣誌也並非無因?晉江潘湖,是歐陽詹的祖籍地,龍首、龜岩是讀書遊憩的地方。莆田福平,是歐陽的別墅,他的次子徙居於此,靈岩尤為肄業歸藏之所。打個比方,歐陽先生和晉江的關係,好象朱子與婺源的關係,和莆田的關係,好象朱子與建陽的關係。

歐陽詹在泉南一帶的遺跡除了高蓋山之外,還有泉州清源山賜恩岩歐陽讀書處、溫陵甲第巷、小山叢竹旁的不二祠等。高蓋山白雲室是歐陽詹幼年讀書處,接受的是啟蒙教育。眾所周知,古代學子為了參加科考,必須進縣學、府學,多方拜師求學,方能考取功名,歐陽詹自然不能例外,所以賜恩岩等處才會有其讀書處。

本人認為,除了高蓋山的資福院、白雲室、歐陽墳,南安豐州的應魁亭、衣錦坊、歐陽亭可以證明歐陽詹是南安人之外,現在散佈在詩山和碼頭兩鎮的許多地名也都與歐陽先生有關,如詩溪、詩山、詩阪、詩南、詩口等等,這些地名的形成已經千百年了,完全出自老百姓之口。自唐宋以降,載于《南安縣誌》、《詩山書院志》和地方族譜中的大量有關歐陽詹的詩文也足以證明。

歐陽詹的長子和長孫均早歿,其後裔除了一支派遷居莆田外,還有一支派遷徙南安東田,出自東田的明進士歐陽模就是歐陽詹的裔孫,現在碼頭鎮尚有少數歐氏的後裔。

名人被占籍在古代並非少見,古時讀書人少,一旦有人金榜題名,考中舉人、進士,全宗族都榮耀無比,於是乎豎旗杆、掛匾、族譜入傳,不但其居住地這樣做,祖籍地也這樣做。古代各縣修志許多原始資料都采自地方譜牒,名人傳略你收我也收,因此一個名人的傳略同時出現在不同縣誌中也就不奇怪了。現舉一例,如出自南安市洪梅鄉(五都仁宅)的清末武狀元黃培松,因仁宅黃氏是從安溪參內遷徙而來,所以安溪縣許多文史書籍中也把黃培松說成是安溪人。世俗觀念,借高攀以顯揚。歐陽詹乃溫陵甲第破天荒,沾沾光也就不足為怪。

碼頭鎮成立歐陽詹研究會,開展歐陽詹研究,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草此短文權作拋引之磚,請各位行家指教。

2010年元月16日于梅山螢雪齋

 

歐陽詹賦

王國鈞

古文巨擎,儒學名家。賦興古格,詩譽中唐。文以載道,舉唐貞元之大纛;志同韓柳②,推古文運之高峰。事業經邦,閩海賢才開氣運;文章華國,溫陵甲第破天荒③。道統有歸,始稱海濱鄒魯;師學不絕,於是儒風日昌。噫嘻!品質高尚,文才傑出,閩地進士第一位;韓愈悼辭,文廟矗像,泉城甲第不二堂④。

能文善賦,說理精長。文新無所襲,才展未嘗困⑤。司當代之文柄,領古文以雅風。詩詞文賦兼擅,或閒情逸致,或離愁別緒,或抱負理想;清新淡雅俱齊,或借物言志,或即景興賦,或據理抒腸。語言精練,古樸大方。其文深切周旋,其詩恬淡感傷⑥。摒六朝駢文浮豔,開一代意境新風。

聰穎好學,博采廣交。操筆屬詞,秀而多思。忘情山水,結友名勝。吟嘯于高蓋山兮,獨秉燭之白雲書室;流連於九日山兮,同求學之廣化寺旁⑦。與隱士交遊,同謫官論道⑧;容貌嶷然,才華橫溢;文思敏捷,氣度軒昂。噫嘻!名仕舉掖,江淮文聲騰湧;高朋唱和,都城神采飛揚。

榜登龍虎,名耀帝京。射百步期必中,飛三年而必鳴。貞元高中,朝野震動;進士及第,衣錦還鄉。幾度羈旅,四門盡職。興千秋詩賦,作大塊文章。君不見武榮故里,山溪阪口,猶延詩文才氣;院寺廟祠,盡載孝義德芳。資福禪院,普潘撰記而顯;歐陽古地,朱陳遊題以彰⑨。

忠孝仁義,道德高尚。不懼卑弱而敢薦,不貪繁華而思鄉。遵嚴訓兮,指蒲柳而志篤;思弱室兮,見女蘿而心傷。養心礪志,呼朋覽勝擷芳;志同道合,攜友興吟酬唱。君不見高蓋山頭哭母,慈念尚存空灑淚;廣化寺岩聚會,故朋雖死猶同窗⑩。君不聞太原有佳麗,神豔照行雲;多情誓相許,身後悲思亡。嗚呼!學富五車,才通六藝;縱橫捭闔,風流倜儻。

聲名遠播,才學顯揚。如江河之起浪,千波流轉;似龍虎之騰空,萬怪驚惶。冰雪無以喻其潔,芙蓉不足美其香。噫嘻!培芝蘭於九畹兮,樹功業之千秋;開教化於閩海兮,顯榮耀之泉疆!感公德才,如日絢耀;興文化愚,萬世師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乃歌乃賦,以載以揚!

注釋

①歐陽詹,字行周。中唐時南安人,泉州地區歷史上第一個進士,官至國子監四門助教。詹才高學博,著述頗豐,收入《歐陽行周集》裏的賦、詩、記、傳、銘、頌、箴、論、述、序、書等各種作品共 140多篇。

②指韓愈、柳宗元。歐陽詹與韓、柳同為中唐古文運動領軍人物。

③宋代朱熹曾為歐陽詹祠堂題聯:“事業經邦,閩海賢才開氣運;文章華國,溫陵甲第破天荒。”

④歐陽詹客死長安後,韓愈寫《歐陽生哀辭》紀念他。泉州府文廟歷代名人陳列館內,歐陽詹蠟像擺在第一位。泉州市區甲第巷詹厝山有“不二”祠堂(歐陽行周先生祠),“不二”為歐陽詹所題。

⑤李貽孫為《歐陽行周先生文集》序雲:“操筆屬詞,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君之文新無所襲,才未嘗困。精於理,故言多周詳;切於情,故敘事重複,宜司當代文柄,以變風雅……”

⑥歐陽詹文以載道,精於說理。韓愈評他的文章“切深,喜反復,善自道”。

⑦歐陽詹少時曾在家鄉南安高蓋山白雲書室、莆田廣化寺靈岩精舍、福平山等地讀書。

⑧歐陽詹常與隱士秦系、羅山甫等,謫官薑公輔、常袞等人交遊,談文論道。

⑨南安碼頭為紀念歐陽詹,以詩為頭命名的有:詩山、詩溪、詩阪、詩口、詩園、詩南等,千百年流傳至今。

南安歐陽詹的遺跡甚多:碼頭有高蓋山、白雲室、祖媽墓、資福院、歐陽古地,豐州有衣錦坊、應魁亭、歐陽行周書室,九日山有四賢祠等。

唐普茶昆和清潘世特分別撰寫《高蓋山資福院碑記》和《重建高蓋山資福院碑記》。宋朱熹與陳知柔道經詩村,手書“歐陽古地”鐫碑。

⑩歐陽詹中進士後回鄉祭母,其《祭母詩》雲:“高蓋山前日影微,黃昏宿鳥傍林飛。墳前滴灑空流淚,不見叮呤道早歸。”

歐陽詹臨終時立下遺囑,將靈柩運回南方,葬在年輕時與林藻、林蘊兄弟讀書的莆田廣化寺。

 

Copyright©2006 - 2016 xx.nanchens.com  版權所有:詩山陣 - 詩山陳氏宗親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傳真:0852 - 2911 4810 QQ:2668771678

      陳偉洸 電話:0852 - 9227 7899 電郵:a7779999999991237897777777@gmail.com

 詩山林柄:陳志偉 電話:086 13532972228 電郵:289376792@qq.com

 詩山杏塘:陳雅健 電話:086 13799562974 電郵:76957535@qq.com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