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山名人
許誠毅
許誠毅,一九六三年出生於香港,是華裔美國人電腦動畫師與導演,現居於洛杉磯。他一九八四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系,其後曾參與香港商品“維他朱古力奶”的廣告及成語動畫廊“愚公移山”的製作,一九八八年在加拿大的瑟丹學院學習電腦動畫製作,後來進入太平洋數位元元元元元影像公司工作。
他曾參與一九九四年《棒球天使》與一九九五年《蝙蝠俠3》的動畫製作,並在一九九八年的動畫電影《小蟻雄兵》擔任人物設計與動畫指導。也在二零零五年的《慌失失奇兵》參與製作。二零零七年,與克裏斯.米勒合導電腦動畫喜劇史萊克系列電影中的《怪物史萊克3》,這是他執導的第一部長片。他在整個系列的前兩集作品則是擔任動畫監製。他另外也執導過兩部動畫短片:《Sleepy
Guy》(一九九四年)與《Fat Cat on a
Diet》(二零零零年)。
因為《怪物史萊克3》與史萊克系列電影的成功,而獲得“史萊克之父”之稱。二零零七年三月獲選首屆香港數碼娛樂業風雲人物,也與克裏斯.米勒一起被美國國家影院業主協會所舉辦的“ShoWest電影市場展”選為年度風雲動畫導演。
陳聯芬
陳聯芬 Chen
Lianfen,字煉魂(1907~1989)。福建省南安市詩山鎮聯星村杏塘人。生於清光緒三十三年十一月(即西元1907年11月)。
根據杏塘陳氏族譜記載:生於農曆一九零五年十一月十九日;卒於農曆一九八九年十月八日。
近代華人生卒簡歷表記載:生於1907年01月04日。卒於1989年10月07日,國立政治大學畢業。1928年開始在福建省從事黨務活動,曾任國民黨廈門市黨部特派員,福建省黨部執行委員,訓練部部長,組訓處處長,書記長。1931年作為福建代表出席國民會議。1942年07月選為福建省華僑聯合會常務理事。1943年08月14日至1945年01月25日委任為福建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45年05月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1946年在職福建省參議會副議長,11月當選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7年底出任福建省黨部主任委員,此乃陳氏事業最高峰時期。次年蔣經國也被委任為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1948年03月至05月作為福建代表出席第一屆國民大會,並為主席團成員。去台灣後乃為國代代表。農歷1989年10月07日逝世。
附:廈門各界抗敵後援會會址(抗戰時期的陳聯芬)
位於思明區定安路71號。舊址系磚混結構西式四層樓房,座南朝北,占地面積246平方米,該樓建成於1929年,系台籍婦產科醫生黃仔尾的診所(名保生堂)及私人住宅。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開始加緊入侵閩南的準備,不斷以飛機、戰艦襲擾廈門。在民族存亡的緊急關頭,廈門人民抗日情緒高漲,1937年07月28日,廈門各界抗敵後援會成立,選舉執委69人,常委23人,國民黨市黨部特派員陳聯芬任主任委員。下設宣傳、募捐、慰勞、救護、救濟、交通、偵察、糧食、國貨、資源、財務等11個部。同年11月06日,上述前七個部改稱工作團。中共廈門市工作委員會(簡稱廈門工委)根據中共中央“團結進步、爭取中立、孤立頑固”的指示,採取公開合法鬥爭和秘密鬥爭相結合的方式,團結廣大愛國人士,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很快就掌握了後援會的宣傳和慰勞兩個工作團的領導權。在共產黨員施青龍、洪學禮、林雲濤、謝億仁等同志的領導下,宣傳、慰勞工作團出版了《抗敵導報》等救亡刊物,並深入街頭及農村開展演講及文藝演出等抗日宣傳活動,組織大規模抗日遊行及募捐慰勞公演,發動群眾開展獻金獻力,慰勞前線抗日將士及金門難民等活動。
1961年被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會址建築物本體。
抵抗日本侵略[摘自:廈門市志]
民國26年07月0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中國共產黨再次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蔣介石才在廬山宣佈抗日大計。於是,國民黨、共產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在此形勢下,國民黨廈門地方組織對抗日才有較明顯的態度與行動。07月12日,國民黨廈門市黨部電慰在上海前線抗日的將士,表示“率民眾誓為後盾”。07月20日,禾山直屬第七區分部召開黨員大會,動員募捐抗日,組建宣傳隊,會上有江維三、黃萃庭等10多人捐出金銀首飾和現款。07月27日,市黨部電告蔣介石,擁護抗戰到底。07月28日,廈門各界民眾抗敵後援會、廈門文化界抗敵後援會成立。隨後,婦女慰勞抗戰將士總會廈門分會、廈門職業界抗敵後援會、廈門海員抗敵後援會相繼成立。08月,上述各組織根據省指示合併為福建省抗敵後援會廈門分會。分會由廈門市長高漢鍫、市黨部黨務特派員陳聯芬、駐軍一五七師政訓處處長李育培等三人組成常務委員會。分會常務委員會領導各工作團開展各項抗日工作。
同時,廈門市黨部協助市政府領導的社訓總隊指揮部組建義勇隊、壯丁隊。08月16日,在市黨部召開市婦女社訓隊永久隊部隊員大會,選舉職員,宣佈成立,並討論非常時期的婦女工作。09月04日,市黨部協同市政府建立廈門防空委員會,開展防空防毒宣傳。09月初,廈門抗敵後援分會發通告盤查處理日貨,登記39家,拍賣日貨。09月26日,批准創辦由共產黨人洪雪立、謝懷丹等負責,民主人士參與的《抗敵導報》,積極宣傳抗日。10月,廈門市新生活運動委員會發起開展每人每天捐款一分錢運動。11月,又發起民間獻機運動。12月02日,廈門市黨部召集50歲以上老人舉行抗敵宣傳大會,散發抗敵後援分會印製的《敬望全省老人一致起來領導抗戰》的傳單。12月12日,市黨部黨務特派員陳聯芬、一五七師政訓處科長陳柏麟邀請20多位文化界人士開座談會,會議決定組織民眾、訓練民眾、宣傳民眾與救濟民眾,並通過籌備廈門市文化界救亡協會,推舉陳聯芬、陳柏麟、黃綠萍、王連元等19人為籌備員,黃綠萍負責召集開會。
民國27年03月05日,市抗敵後援分會召集各部團聯席會議,陳聯芬、高漢鍫、韓文英等30多人參加。陳聯芬主席對糧食、交通、資源及調查等問題作詳細說明,並決定由各部團分別召集會議,擬具體工作計畫。
05月10日,日本侵略軍在廈門五通登陸。廈門軍民雖經奮力抗擊,終因雙方力量懸殊,至13日,廈門全島淪陷。國民黨廈門黨政軍機關全部撤離,市黨部主要人員撤至海澄縣。
國民黨廈門市黨部撤設於海澄縣後,繼續開展抗日宣傳、慰勞難民、揭露敵偽罪行,並派特工人員潛入鼓浪嶼冒險宣傳與刺殺敵偽人員等工作。民國30年01月17日,市黨部行動組派人潛入鼓浪嶼,刺傷日偽“廈門地方法院”院長黃仲康。同年01月08日,行動組配合其他武裝組織潛入鼓浪嶼,殺死鼓浪嶼“工部局”日籍副總巡捕長中山貞夫。行動組長黃謙若因此得到福建省調查室的嘉獎。同年11月21日,市黨部在海澄縣海滄鎮創辦《前哨報》(抗戰勝利後遷入廈門,改為《廈門民報》),發行人黃謙若,社長王哲亮。主要宣傳抗日,報導廈門等地在日本鐵蹄下的種種災難。
民國33年,國民黨福建省黨部派員督察廈門市黨部工作情況,其《報告》中有如下記載:“領導同志相機消滅敵偽各種組合會社;鼓動民眾反抗偽捐稅徵召,及拒用偽鈔;利用民眾商號住宅設立情報網、掩護網;勸導民眾拒絕敵偽奴化毒化,及各種統制之陰謀設施,與勸導民眾自動疏散,擾亂敵偽社會秩序。”“秘密設立市宣傳總網一,再斟酌敵後形勢分設廈、禾、鼓宣傳區線三區,以下各組成分支線五條。對於經常進行宣傳方式為:一、將敵偽暴行罪惡事實,印發標語傳單,大量散發;二、利用敵偽弱點,運用敵動、偽軍反正,及相機分化離間敵偽相互積忌,發生內哄;三、擴大口頭宣傳,喚醒陷區民眾實行反應心理;四、造謠擾亂敵偽秩序,均有得到良好效果。”“嚴密鋤奸團組織,相機膺懲倭首,制裁奸偽;訓練下層幹部,在敵偽各機關活動;以宣傳與行動破壞敵偽各種政治經濟建設、文化等設施;健全調查網,防止敵奸變動事項;擴展黨員行動隊組織,積極從事鋤奸遊擊等工作;動搖打擊各種偽組織,使其無法存在與建立。”
《中國國民黨廈門市33年度遊擊區黨務夏季工作報告》中有如下記載:“除第一、第五兩區分佈於龍、同、海前線各重要據點外,第二、三、四等三個區即秘密分佈於廈禾鼓各市區村莊重點等地積極推進內戰工作。”“策動黨員打入內線,本季計策動混入偽保衛團者有蘇漂雲、許邦漢二人,偽新運分會者邱永灝一人,偽青少年團者楊吉寶、黃友定二人。”“秘密建立廈禾鼓防奸工作網三個,敵偽資料調查網二個。”“本季調查二次,一次彙編敵偽軍事動態八起,二次二起。”
據當年統計,國民黨廈門市黨部五個區分部共組建十八個行動小組,其中第一區分部二個組,計十人、槍三支;第二區分部九個組,計四十五人、槍二十八支;第三區分部三個組,計十五人、槍十五支;第四區分部二個組,計十五人、槍九支;第五區分部一個組,計五人、槍五支。
國民黨廈門市執委派遣潛伏淪陷區工作人員有陳西明、許邦漢、林永火、蘇丕志、蔡嘉猷、黃國忠、蘇漂雲、紀國淵、任兆芬、洪春生、許培德、陳炳耀、許振耀、姚文彬、丘錫菲、林文藝。
李黃恆貞
總統令
中華民國99年1月12日
華總二榮字第09900005941號
前國民大會代表、臺北市議會前議員李黃恆貞,孝友崇義,淑均勞謙。沖齡旅居印尼,眷懷故國鄉土,溯源尋根,歷久弗渝;抗戰軍興,遄返報國,組訓桑梓婦女,支援前線軍務,巾幗鬚眉,共濟時艱。政府播遷來臺,悉力學前啟蒙教育,竭智創辦華江幼稚園,慈幼惠愛,化育沾溉。嗣地方自治實行,膺任六屆臺北市議會議員,宵衣旰食,暢申都府民意;矜恤疾貧,關懷基層弱勢,議席宣勤,望重枌榆。繼高票當選國民大會代表,復應聘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委員,維護憲政體制,恢弘中興大業,讜論流詠,功在社稷。晚歲獲頒二等景星勳章,嘉猷靖獻,績著邦家。綜其生平,以公益為聖心,溥仁風於閭裏,馨德遐揚,楷範垂芬。遽聞溘逝,軫悼殊深,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篤念耆賢之至意。
總 統 馬英九
行政院院長 吳敦義
黃恆貞 Huang
Hengzhen(別號金珠)。南安詩山山一村人氏。生於民國8年11月07日,卒於民國98年12月21日。夫家安溪李氏望族。
黃氏曾於地方自治講習會,革命實戰研究院結業。任福建省南安詩山婦訓隊隊長。後隨父到印尼,抗日戰爭勝利後去臺灣,創辦華江幼稚園,任天后宮會副會長,當選第四、五、六屆臺北市議員及改制後臨時議員。1973年起任臺北市議員。1980年及1986年,1991年12月三次當選“國民大會”增額代表。畢生服務大眾,貢獻良多,深受國民擁戴。李黃恆貞在政壇上有萬華的「媽祖婆」之稱,即選民有求必應,其樸實勤勞服務選民的作風。改選時獲得最高選票的肯定。逝世後臺灣“總統”馬英九並頒發褒揚令。
黃和德
黃和德(1903~1992),別名何得,南安詩山山一村元成人。生於1903年09月18日(光緒二十九年八月初一),逝於1922年01月12日。南安中學畢業,廈大嘉大肄業。曾任中國國民黨廈門黨部組織幹事,思明縣黨部籌備委員,菲律賓西黑省抗敵聯合會秘書,菲律賓描市抗敵會副主席,中華商會秘書,廈門市總工會常務理事等職。1946年選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去台後,曾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1954年遞補為“國民大會”代表。
陳世傑
陳公世傑,字大玉,號鏡衡又號劍秋。世居南安詩山卿園。
父成樹公,詩山名醫。樹公一生,剛果不阿,方質有氣。醫德高尚為後人讚頌。
傑公十二歲應童子試,默寫五經無訛字。試間嗣師進土[黃爾漚],吳增、解元[鄭懷陔]諸先生受其陶冶,均於遠器目之。光緒三十二年丙午(1880)公考取優貢式第十二名。中優之後不久父故,即不能與俗往還,而又不能一日閑過。故此,公繼父志潛心研讀醫學。宣統二年(1910)七月,公毅然南渡馬來西亞檳榔嶼參加南華醫院職業醫師會考,拔取第一名,留院任職。任醫十三月中,日均接診百餘人,疑難雜症,妙手回春。公在南華的醫術醫德,得予馬來西亞人民的敬戴。當時贈予匾字眾多,據檳榔歸僑雲:南華醫院至今尚存頌公之匾額。公在南華一年多思鄉情深,藉故水土不適辭職回鄉。回國後為國為鄉幹一番偉大事業,馳譽閩南。
歸國是年(民國元年十一月)公入福建法政學校法津別科肄業,考取大學修業證書會考第四名,為新民主社會第一批大學生。同年赴北京參加縣知事考試,寓於泉州會館。時大盜巨憝袁世凱竊取國寶,國事日非,公在會館評擊時政,為奸人告訐,黃培松為參軍,前在廣東殺七十二烈士,知公曾遊南洋,疑其為革命黨,構陷之,遂被捕入獄,生命垂危,日在怖境當中。偕往北京者埔頭人黃亮(逸機)先生多方營救,多月後得予脫險,三月抵家。歸鄉後,深感非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意識,難於救國。於是全心從事文化教育工作,在詩山組織青年學會,為當時進步青年之組織。其會員大為公之學生,公被推選為青年會會長,詩、陶、碼一帶青年翁然師之。
1915年公與青年會諸同仁,創辦進化群校三十餘所,接受西方思想之影響,學校以「進化」為總名,以示革新教育,為適應人類生存鄉國進化之需,不冠以序名,以別創辦時間之先後。南安詩山進化第一所學校在梧埔山(完全小學、今霞錦小學)。進化第二學校在舊門,今(詩門小學)。進化第四學梭在鵬峰後旁尾,今(鵬峰小學)。進化第五學校在杏塘,(完全小學)。進化第六小學在卿園。進化第九小學在社壇埔。進化第十八女子學校在舊門林阪格。進化二十三學校在社壇洋(完全小學)。進化二十八學校在登科頭。同時,詩山仙美、黃埔、九埕、華美蓬島、錢塘先後創辦學校,均屬進化學校系統。此外在霞宅華僑陳宏潮樓上創辦進化幼稚園。得詩口愛國華僑吳記藿先生的捐助,進化一校新校舍建成。內有辦公廳、宿舍、廚房、廣場、寬敞明亮,佈局合理,頗俱規模。科目設:國文、英文、算術、歷史、地理、音樂、體育、美術、工藝、學識渚科。已意識到德智體美之全面發展的重要性,詩山學校與大庭崇詩、崇禮兩校聯合舉辦運動會,當時在泉州南安均屬首創。
1915年01月,小日本帝國主義向袁世凱軍閥政府提出條款五項二十一條,同年五月為賣國賊接受無理條款,引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反抗、進化學校以提燈會,演講會、演劇(當時叫文明戲),自編詩歌,等種種形式向群眾作廣泛宣傳,以啟迪民智,協心救國。當時去清政府之停科舉興學校,不過六年,社會上辦學形式還是書塾式改良書塾,進化學校的創舉,在南安地區教育史上,不但是學生數量的增加,更主要的是教學品質的飛躍,完全擺脫封建社會的私塾教育方式。讓更多的貧窮兒童創造了學習機會,使群眾的耳目為之一新,引導詩山周邊地區教育進入新紀元。對以後的教育前程紮下堅定基礎。文化聿興,文風丕振,前人創始作,育之功不可沒,有關這方面的史實,分別載於一九九三年版《南安教育史》和鳳山寺鳳山展覽館的所載資料。望君詳閱。
公立身正道,氣節儼然,行不愧影,寢不愧衾,目睹當時政治腐敗,世亂日亟,遂孤介不聞外事,視世故如浮雲。除為辦學,為人診病外,則閉門藏修,矻矻於學術研究,公博學群書,洞見義理。對古書奇辭奧義,人所不能曉者,公過目輒解,亦致力研究西方諸哲學說,能中其肯綮。以詩詞書法,並皆精妙,多可傳之作,惜為文名聽掩。其學術氣節,悉可以垂範後世,為人楷模,公著有《史腴》等書,稿成未付剞劂,因世亂而佚。1936年正月初五日病逝,臨喪者數百人,其門生多人,以痛失師宗哭之慟。總角交陳志遠先生挽聯“總角念交遊,老輩淒涼悲剩我,都中共涕淚,文壇零落痛無人。”尤為懇摯動人。
德配葉氏伴娘,奉姑嫜若父母,盡婦職有懿德。明敏聰慧,凡事過目輒不忘,平日耳濡目染,能讀淺顯文件,為人愷悌慈祥,儉僕持家,處理家政井然有序,慷慨好施與,姻族深德之。臨大事,從容肆應,相夫教子,公得其力為多,後公九年歿,諡忠明。
乙丑年 上海商學院商學士 原印尼棉蘭中國銀行行長
上海靜安區政協常務 外甥 葉驥才 敬撰
詳情見《南安教育史》鳳山展覽館資料
摘自《南安卿園陳氏家譜》首卷
余石民
又名斐然,號子兵,福建南安詩山羅埔村人,生於1902年。據前山餘氏(包括前坑,後山,羅埔)族譜記載:生於1904,逝於1951。黃埔軍官學校第二期輜重科,中央陸軍輜重學校第一期,軍事委員會輜重交通班第四期畢業。參加第一,二次東征及北伐戰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三師團輜重隊長,總司令部第一輜重兵團營長,國民黨南安縣黨部書記長。1928年任南京中央軍官學校政治訓練處總務科科長,黃埔同學會杭州辦事處上校主任。1935年任共青團福建支團幹事,福建保安第一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抗戰時期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戰地政工服務團團長,第三戰區政治訓練班少將副主任,抗戰勝利後任國民黨福建省黨部執行委員。1949年前後留在廈門為(中共)工作。1951年在鎮反中被槍斃,享年四十七歲。
黃埔軍校第二期是1924年08月至10月分批入校,學生由地方兩黨組織推薦有為之青年,也可以說是進步青年,先在地方考取,至廣州複試體檢。二期收生453人,其中福建6人(一說畢業
449人),學習科目分步、炮、工、輜、憲五科。修業原定六個月,後因直接參加第一次東征,邊戰鬥邊學習,直至1925年9月6日才正式畢業。其間從收復潮汕,又參與平定滇桂叛亂及沙基反帝遊行。二期畢業生大多分配到第一軍充當骨幹
,在其後工農運動成為巨大動力。
『黃埔將帥』記載:
陳靖遠,字克明,22歲。籍貫福建南安,通訊地址廈門南安詩山霞宅鄉進化幼稚園。
陳拔萃(1904~1966)字超遠,籍貫福建廈門,通訊地址南安詩山霞宅鄉。
上校副司令。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畢業生。任黨軍新編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黨代表。第八團團黨代表、上校職稱。後薦任中央四十九師第二九三團團副兼第一營營長。奉命任中央軍校成都分校隊長。委任福建省保安處上校教官,第四、五行政區上校保安副司令。久曆戎行,眾望素孚,舉為南安縣參議長。熱心桑梓教育、歷任成功中學、鵬峰學校董事長等職。1949年旅居馬來西亞,矢志拓展商務,事業頗為發達。
兩位陳氏均係黃埔第三期步兵隊同學。
第三期由1924年冬陸續進校,錄取1300人,先接受三個月教育訓練,經考核合格才轉為正式學生
,1926年01月畢業人數了為1233人。分設步兵、騎兵二科。期中除參加東征總攻擊,又擔任市區治安,警戒任務,畢業後都數獻身於地方工
,農運動,有的甚至打入敵軍內部從事地下工作,他們在北伐戰爭中發揮巨大作用。
時任廈門田糧署署長陳鴻鈞其父陳遠劄去世,陳拔萃(將軍)騎馬到杏塘吊喪
,且紅綾絆甲宣讀祭文。
梁清鈞
梁清鈞,字子衡,號魯不愚,福建南安詩山鳳坡村人氏。生於一九零九年四月初一,逝於一九五一年三月初二。
梁清鈞出生於書香門第,世家望族,其太祖曾是清太學士。梁氏自幼好義勤讀,畢業於中國公學政治經濟糸。歷任中國國民黨廈門市黨部民訓幹事,中國國民黨南安縣黨務指導員,中國國民黨海澄縣黨部書記長,中國國民黨同安縣書記長,中國國民黨南安縣書記長,國民黨三元縣,長泰縣縣長,福建省國民黨政府民政廳薦任視察,福建省國民黨農工運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福建省國民黨第三屆候補監察委員等職。
梁清鈞在政期間,潔身自愛,政通人和,且在抗日戰爭中,積極參與各種敵後援助工作,以民族生存為重,不顧自己生命安危,利用關係,保持與中共地下黨合作,協助,支援,開展革命工作,前後也拯救數十位共產黨(地下黨)。其中有林子力(詩山溪東人),尤淑德(南安南廳人),兩位解放後任國務院部級幹部,還有梁梅火(後任浙江省江山市商業局局長),張友雲,及多位不知名人仕。
梁清鈞愛人陳桂英,杏塘人,陳聯芬堂侄女,中國公學畢業,時任海澄縣婦女主席,正值該地發生鼠疫,陳氏為照顧病人,不幸染疾身亡,(英年早逝,享年廿九歲)其獲照顧的患者卻完全康復。
梁清鈞也與當時任僑務委員戴愧生及志同道合友人一起,極力向福建教育廳長梁靈光陳詞,終於將『德化師範』搬到詩山,並改為『南安師範』,並將鳳坡小學納入為『南安師範附屬小學』,為發展南安和詩山的教育事業作出很大的促進與貢獻。
梁清鈞雖然長期在外居官,但心繫家鄉,為開發美林埔,付出很大心血,組織鄉紳,村民到現場碪察,發工資給參與開荒造田的農民,並出資開鑿一條數裏長的水渠來灌溉幾十畝的田園,且而造福村民們用水方便。
一九四九年,梁清鈞與國民黨中委暨福建省黨部主委陳聯芬從福州來到廈門,台灣當局派一架專機欲接陳梁兩家人赴台。梁清鈞自認為共產黨做過好多地下工作,並徵詢梁靈光意見(後任中共廈門書記),得回話:有功於人民,共產黨會報答您,放心且回。結果,陳聯芬去菲律賓僑校當校長,梁清鈞返詩山故鄉,於一九五一年鎮反中被槍斃,享年四十二歲。
附:梁清鈞抗日愛國詩詞五首
留別南安諸友
漫天峰火望長安 木屐從橫淚不乾
願將龍泉三尺劍 追奔逐北斬樓蘭
報國空懷俞戚誠 匡時無計愧偷生
驪歌唱罷新亭淚 匹馬衝寒劍氣橫
注:1937年(民國26)由南安調海澄留痕,抗日戰爭軍興,炮火彌漫。木屐指日本
東山聞偶詠(在海澄)
矮奴侵略恨未消 凱歌同唱馬蹄驕
共看麟閣題勛日 記取東山血浪潮
大湖抗日戰役陣亡將士紀詠
喋血大湖報國恩 河山此日賦招魂
英名一代垂青史 留取丹心萬古存
死守上海抗日八百將士孤軍營為謝晉元團長殉職悼詠 (在同安)
孤城昨夜落重星 旌幟無光漢將營
八百貔貅俱哭訴 萬千父老齊聲哀
矮奴末滅身先死 青史精傳烈士名
泉下忠魂應稍慰 鐵民誓踏九洲平
過北溪九龍江途中(在長泰)
調命頒來事遠行 奸豪滑吏齊猙獰
浮沉宦海艱難甚 反悔當年不學耕
細雨烽煙似渺漫 輕舟喊著萬重山
驚波駭浪高千尺 歷劫方知行路難
注:同安城廂騷人評說,身世三好三不好,地位好身體不好,
演講好國音不好,學問好楷書不好。
以上資料由梁清鈞祕書梁崇敦提供
梁清鈞案在1994年終於得到平反。其長子梁師黎為此作兩“無題”:
烈火焚燒新裏安 老弱婦孺天地昏
沉冤雙四終昭雪 兒孫自勉慰英魂
注:“新裏安”指梁清鈞故居,“雙四”即四十四年。
長夜難明赤縣天 雄雞一唱天下白
先靈有知淚萬千 四海骨肉難團圓
注:梁清鈞死後妻離子散,至今尚未曾團聚過。
祭文(梁公清鈞紀辰甲子祭)
維 西元2010年04月15日 歲次庚寅年三月初二 不孝子梁師黎率諸兒孫 親朋戚友
敬備薄酒鮮花 並以剛鬣之儀致祭於梁公清鈞先生靈前
嗚呼清鈞 不幸非命 裏安血腥 鳳坡魂縈 妻離子散 苦雨哀聲 清明群雛啼
重陽幹淚泣 沉冤四十四 昭雪彼一時 情悲意切 愛恨交加 吊君英年
書山攻易 宦海行難 孤燈當年志士心 哀歌誰泣寒儒骨
一命為國 浩氣丹心 磊落天地 欷歔世情 熱血閩地 傷心詩山
薦以薄酒鮮花 難吐新愁舊恨 哭無佳句招魂 空有挽聯悼祭
清白一世往事驚回首 棟樑千鈞英雄竟折腰
嗚呼哀哉 恨千古 馨萬年 兒孫有志 堪慰其靈 伏維尚饗
陳開泰
生於西元一九零零年八月初一,南安縣詩山鎮杏塘鄉。
逝於西元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四日馬來西亞檳城。
自幼規矩誠樸,聰穎出群,勤奮向學,早年畢業於國立廈門大學國學系,在國民政府任過多個職務,多有讚譽。
國共政權更迭後,無處報效社會,在親戚的邀請下,隻身南移馬來西亞。
在馬來西亞教育界二十幾載碌力耕耘,一心弘揚中華文化,培育華人子弟,服務同胞,頗有建樹,桃李遍南洋。2010年被評為馬來西亞傑出華人。
簡歷:
南安縣師範學校校長;南安縣蓮河鹽場場長;泉州市國民政府市政府秘書長;南安縣國民議會議長;南光日報社社長;1946年(民國35年)任南安縣中國國民黨黨部書記長;福建省中國國民黨黨部委員;馬來西亞興中中學校長;馬來西亞森美蘭州議員;馬來西亞吉隆波芙蓉中華中學校長。
妻:張瑞宜,曾任馬來西亞檳城菩提中學校長。
參考資料:
馬來西亞福建華人興學辦教史料集,書刊號:ISBN
983-9983-0-1
南洋商報 1990年1月11日 刊載一文:陳開泰夫隆中華改革功臣
南洋商報 1991年1月30日
刊載一文:夫中改革功臣陳開泰校長一文幾點補充
附一:芙中改革功臣——陳開泰
附二:憶陳開泰校長
附三:採訪後記之四十・陳開泰
1957:
1957年至1958年度,董事長黃雅佑,副董事長陳世榮,財政李章申。總務鄭左輟。聘陳開泰為校長。
陳開泰校長
1958:
中小學行政分開,開辦高中。中小學行政分開,升小學部主任鄭金堆為小學部校長,陳開泰為中學部校長。
在陳開泰校長掌校期間,教師與董事部合作無間,我校在各方面都有優異的表現。
1976:
陳開泰校長因健康關係辭職,不久即病逝於檳城家鄉。我校在陳校長當時及董事部的帶領下在我校華教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陳校長的辦學理念及精神如對學生紀律及數理科的高度重視、實用踏實的辦學目標,都很值得後人借鑒。
網址:http://www.chunghuaseremban.edu.my/index.htm
陳鴻鈞
陳鴻鈞,生於一九○六年六月初十,卒於一九九二年十月十六日。
一九一三年在杏塘學堂室(私塾)求學。
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七年在集美中學求學。一九二七年八月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山大學,一九三三年七月畢業。(畢業論文【論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最高階段】)
一九三六年在廈門中學任教。
一九三八年廈門淪陷,處於失業狀態;積極參與抗日工作。
一九三九年到屏南縣任財政科科長。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任同安、晉江稽徵處處長。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經陳聯芬介紹,出任廈門田糧處處長。
一九四九年原準備在香港大學任職,但為報效國家,毅然回國。並參與『福建革大』學習結業。又在南安成功中學任教。反右開始,被遺返回鄉;從至惡夢開始,受到極不公平、不人道對待。直至八十年代始獲平反。
附三:革命熔爐育新人——記福建革命大學的學習日子
陳永顏
陳永顏,南安市詩山聯星杏塘人,一九二八年十月出生,二零零六年三月逝世。
一九五二年參加詩山僑聯工作,一九五七年十月加入致公黨詩山支部。歷任泉州市委會第五屆委員、南安縣委會第一屆副主委、詩山支部第二任主委。詩山僑聯、詩山聯星村,詩山僑聯第二、三屆秘書、詩山僑聯第四屆副主席、詩山中學董事會常務董事、南僑醫院董事會常務董事、詩山衛生院籌建會委員。政協南安市第七屆(常委)、福建省僑代會、政協南安市第五、六、八屆(委員)、致公黨福建省第一、二、三、四次代表大會代表、致公黨泉州市第二、三、四五、六次代表大會代表。
省、泉州市先進僑務工作者、省、泉州市致公黨先進個人(共二十多次)。
在四十多年從事僑務工作中,積極熱情服務“三胞”為歸僑、僑眷排憂解難,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僑務工作者。為詩山的文化教育及醫療衛生的發展事務作出卓越貢獻。詩山公園內創建電影院、建廠、興修水利、開山區、交通築路、扶貧濟困等工作,都凝聚著他的心血。他任勞任怨,不畏嚴冬酷暑,深入邊遠山區訪問歸僑,介紹祖國的建設,宣傳黨的僑務政策,爭取僑心,為建設詩山僑鄉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為重建鳳山寺流覽區景點,他不辭勞累,屢次往南安、泉州和省統戰部申辦有關手續,爭取僑資重建寺宇,使寺宇重光。因出色工作、業績顯著、中共各級黨委、政府給他很高榮譽,更受到中國致公黨中央、省、市以及政府有關部門的表彰和榮獲十二次嘉譽,獎狀、獎匾記載著他的業績。
永顏同志于一九八八年退休,但他卻是退而不休。以他個人的號召力爭取數十萬元人民幣為聯星村鋪築水泥路、創建聯星中學校舍、創建七社小學校舍、興建聯星老人會會址及修建陳氏祖宇等公益事業作出貢獻,發揮餘熱。他教育子女待人以禮,待人發恕,告誡子兒勤奮儉樸,事業有成之日,要回報社會。
附四:我的父親陳永顏
<http://www.nanchens.com/hk/nc1/xx/xt0005d.htm>
陳涵養
字師真,生於1910(光緒庚戌)正月十八日,逝於1969(歲次己酉)八月初五辰時,廈大中文系畢業,曾任漳州浦南區區長,三元縣物資管理局局長。
來源:《南安詩山杏塘陳氏族譜》2003.3.等
詩山公園和民國名人的故事
洪順興
詩山公園原是一片丘陵,高低起伏,樹林陰翳,老幹參天;東面詩溪水一灣,如一條飄逸的玉帶,園內有千年古刹龍山宮。詩山公園之所以稱為“福建鄉鎮公園之最”,還有一段鐫刻時代印記的歷史故事。
要講詩山公園,非說一個風雲人物不可,他就是留在詩山人記憶深處的陳國輝。這不僅由於他是詩山公園的創建者,更在於他的特殊身份。陳國輝(1898—1932年),祖籍今南安市九都鎮,民國時期福建防軍第一混成旅旅長兼永、德、安、南警備司令,掌握八縣軍、政、財三大權,顯赫一時。當年,17歲的陳氏迫於生計,投靠退居八都山(今南安市向陽鄉)的福建護國軍第一路司令吳瑞玉,當其隨身勤務兵。後來吳瑞玉率部攻泉陣亡,陳國輝遂招集餘眾,拉杆結夥,嘯聚山林,逐步壯大勢力,由江湖草寇搖變成閩南民軍一代梟雄,曾控制泉屬大部分地盤。民國21年12月23日,陳國輝落到入閩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之手,背上多種罪名命歸黃泉,結束了一介綠林草莽35年的短暫而傳奇的生涯。
詩山一度是閩南民軍總部,陳國輝選擇這個大本營有其“合理”的依據。詩山地居安(溪)、南(安)、永(春)交界處,歷來為泉州至德化交通要衝,區位優勢凸顯;而且詩山又是南安西北部丘陵地帶,內陸小盆地地勢,山脈環繞四周,利於屯兵防守。最為重要的是,詩山歷來是福建著名僑鄉,旅居海外及港澳臺的人數多達10餘萬,亦算南安富庶之地,資金來源有充分保證。這些獨特的地利“人和”的資源,陳國輝自然不會放過。實權在握後,他開始巧立名目,徵稅派餉,特別是攤派、勒索、盤剝富豪之家和華僑眷屬,在轄區大興土木,其中一部分用於公益事業建設,以博得民心,鞏固地盤,並借此濟公肥私。據悉,陳部進攻德化時,曾拆除德化西北城牆,其中一部分磚頭運來添建詩山公園。陳國輝於1931年01月撰寫“詩山公園記”一文,勒石樹碑。有一次,陳國輝侄兒、《陳國輝年譜長編初稿》作者之一的陳承墘曾親口告知筆者一件事:據說陳國輝宣導移風易俗,1930年在詩山公園曾親自倡辦青年集體婚禮,並充當主婚人和證婚人,留下一段趣聞,供鄉人茶餘飯後談資。
詩山公園由陳國輝控制的安南永警備司令部工程設計處規劃,1929年動工,耗資六萬元,占地四萬餘平方米,依天然地勢而造。四周築以矮牆,環護鐵花欄杆,分設東、南、北三道門。南門臨公路,入此直通南面斜坡,道左有參天古木,右側沿石級而下則有花圃和荷池,奇花異樹,芬芳撲鼻。往前走幾步有大方池,水準如鏡,遊魚可數。過此登上小山,四座中西合璧造型各異的亭子,屹立眼前。北面的倚竹亭建在竹林中,長方形四根柱子,款式灑脫。西側面對聳峙的天柱高峰,建有體現異國情調的紀念亭,為西式鋼筋水泥結構的三角形六根柱。穿過樹叢,登斜坡攀園內最高處,赫然聳起一座頂部帽形的六柱同樂亭,巍峨壯觀,登亭可眺詩山全境,名刹鳳山古寺亦在眼底,遊目騁懷,怡情悅性。離此數十步有一座長方亭,因東側有高蓋山作屏障,便取名仰高亭,亦寓景仰唐朝進士歐陽詹之意,八角形八根柱造型,古色古香。
在那個年代,一個偏遠的東南小鎮,能建成充滿“現代”氣息的綜合性公園,算是一個奇跡。陳國輝幼年喪父失學,目不識丁,一身匪氣,居然還有這等眼光和膽識,委實令人費解。
說到詩山公園,不能不提及詩山先賢呂渭生先生。因為詩山公園內的詩山圖書館、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忠烈祠等建築物的倡建者,正是這位祖籍詩山的菲律賓華僑。
呂渭生,字俊周,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生於南安詩山蘇美村,三位兄長均往菲律賓謀生。三兄呂雙合曾為馬尼拉航海界钜子,早年參加中國同盟會,任該會菲律賓籌款委員,積極籌款支援孫中山反清鬥爭。辛亥革命後,呂渭生入福建省立政法學堂攻讀,畢業後從政,參加過討袁運動和北伐戰爭,先後結識胡漢民、李濟深、李宗仁等國民黨政要,與白崇禧結為八拜之交。民國11年冬,福建討袁軍總司令許崇智率東路討賊軍入閩,呂渭生被委任為新編陸軍第二師師長,受銜中將,兼任福建省實業廳廳長。民國14年,到國民黨廈門市黨部工作。民國22年11月,參與十九路軍反蔣的“福建事變”。兵變失敗後,避居廈門鼓浪嶼,不久由兄長呂雙合派船接往菲律賓協助經營船務。民國27年,應國民政府邀請,回國就任國民政府中央僑務委員會委員,民國31年升任常務委員;民國35年,被選為“國大”華僑代表。l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在香港的福建人士組織了“抗日救國會”,此時旅港的呂渭生是主要成員。後來,他在菲律賓積極鼓募華僑捐款支援抗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僑匯中斷,呂渭生受委為中央僑委放賑專員,到福建僑鄉對歸僑、僑眷進行慰問,開展賑濟工作。其間順途返梓,倡建“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忠烈祠”,規定每年07月07日致祭抗日先烈。呂渭生棄政後曾於1948年初攜眷蒞鄉。期間,組織“詩山磊社”(相當如今老協),以協助地方建設,替民排難解紛為宗旨,時有社員一百多名,均系老年人,每半月議事聚會一次,集資修葺詩山公園等名勝。呂渭生1949年春往香港居住,l950年在香港病逝……
呂渭生先生對蔣介石的消極抗日政策極為不滿,以愛國抗日為己任,他倡議建造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忠烈祠,目的在於告知後人要不忘國恥,永遠緬懷那些為國捐軀的抗日英雄,雪恥強國。據悉,紀念碑、忠烈祠與某些這類紀念性建築物不同,是從寬泛的抗戰意義上而設的,不局限於某個戰役或某個時間段,因而沒有具體的抗日烈士名單和事件。呂先生的愛國情懷,於此殷殷可鑒。
公園西面有南安首創的詩山圖書館,二層鋼筋水泥結構,亦由呂渭生先生倡建,旅居印尼的鄉僑李加掌先生獨資捐建,第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將軍曾親授李先生“熱心公益”獎匾一面。
歷盡滄桑的詩山公園,幾經變遷,由於歷史原因遭受嚴重破壞。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忠烈祠、倚竹亭等一些古跡文物不復存焉,令人唏噓。詩山圖書館今已改建為四層高樓的詩山鎮老年人活動中心;詩山鎮文化中心站原系詩山公園管理處;詩山公園原閱兵廣場也辟為運動場和園內通道。1979年春,順應海內外鄉親的熱切呼聲,詩山曾成立“鳳山寺、詩山公園籌建委員會”。現在,千年名刹龍山宮修葺一新,宮前建有荷花池、龍鳳池、龍鳳亭、九曲橋、花圃、劇台等。
走進詩山公園,仿佛走進詩山的歷史。觸目感懷,油然而生一種自豪交織滄桑的複雜情感,因為它迭印著古鎮近80年的春秋步履,刻錄了時代風雲變幻的耐人尋味的一幕幕影像。
詩山辛亥革命人物--林書晏
華僑支持辛亥革命的史實,見證泉籍華僑以赤子之心支援革命的深厚情誼。讓我們以文物為起點,開始這一趟泉籍華僑支持辛亥革命的懷舊之旅。
“辛亥”僑批提及剪辮子
2011.10.09,泉州華僑歷史學會副秘書長劉伯孳和泉州華僑歷史學會理事黃清海分別以僑批為載體,向記者介紹了泉籍華僑對辛亥革命的熱情支持。
兩地書
點滴記載革命熱情
數年前,泉州華僑歷史學會黃理事收集到寄往漳州龍海市錦宅村黃開物先生收的僑批資料,僑批中有同盟會會員、泉州華僑林書晏等從馬尼拉寄給黃開物的僑批,資料不僅有黃氏家族內部的菲律賓與家鄉往來的書信,而且有大量菲律賓馬尼拉同盟會與廈門、漳州往來的僑批。“雖然這些書信是些點點滴滴的實況記載,但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同盟會活動的情形,是珍貴的辛亥革命歷史文物!”黃理事稱。
泉州華僑歷史學會副秘書長劉伯孳也表示,2009年,閩南地區發現了黃開物的一批珍貴的僑批,其中 450封僑批寄自馬尼拉的,時間範圍在1904年至1922年,信件內容涉及泉籍菲律賓華僑參與辛亥革命的情況。僑批中至少有
五件出自林書晏,內容記載了同盟會書信頻繁、活動富有成效,送刀剪辮子,捐款捐物支援辛亥革命等史實。
林書晏是泉州南安詩山人,菲律賓華僑,同盟會會員。他是同盟會“普智閱書報社”發起人。而從僑批中諸多細節,諸多專家認為黃開物也是同盟會會員。鴻雁飛遞,書信往來,正是這兩地書,展示了泉籍菲華對辛亥革命的熱情支持。
奔走籌款
還回國參加革命
一封1911年
(辛亥年)康春景和林書晏聯合給黃開物的僑批中,提及要黃開物極力聯絡革命同志,準備起義,並且言明“如款項缺乏”,南洋或馬尼拉各界將繼續勸捐,以支持國內的革命經費。信中還希望瞭解國內的時勢和革命的統籌佈置情況。據悉,當時的50元是一筆不小的錢,在黃開物的這批僑批中,黃開物寄給家人的大多數僑批中只寄
二元作為家庭生活費用。
送刀剪辮子
要“推翻清王朝”
下
面是林書晏從馬尼拉寄給黃開物的僑信,提及“本日接來信數劄,故收到要用剪發所需物件,有順便即寄,頂咀船寄蔡普全去手巾毛梳四件,修鬚刀二付到入,余另付。”
辮子是清王朝統治的象徵,而辛亥革命要推翻清朝,剃掉辮子,就是對清朝統治權威的一種最明顯、最直接的革命體現。滿清入關時,統治者為了徹底從精神上征服漢人,把剃發作為一種表示歸順的標誌,發佈“剃發令”,提出“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口號,強求男漢民剃發留辮,不服從者殺無赦。時過 200多年,過渡到近代的辛亥年,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党人將辮子納入反清革命,辮子的去留成了是否革命的問題,剪掉男人辮子成為革命的一個象徵,成為辛亥革命勝利及時代轉換的一個標誌。
來源:東南網 東南早報‧張素萍
詩山作家
歐陽詹
歐陽詹(759~800),字行周,南安詩山人。唐貞元八年(
792)與韓愈、李觀、李絳、崔群等連袂登第,時稱龍虎榜,為四子四門助教,與韓愈同為博士。其文章切深,往復明辨,有物有事,卒年四十餘。
著作有《歐陽行周集十卷》、《歐陽先生文集八卷》。
戴夢申
戴夢申,號五郎,詩山人。宋嘉泰二年(1202)特奏名第進士。授將仕郎,知廣東番禹縣事。
著作有《易經解》、《郭山廟記》、《郭山廟落成歌》、《詩山資福院》、《歐陽墳》行於世。
戴廷詔
戴廷詔,字道階,號贊媺,詩山大廷人。萬曆乙未(1595)進士。授兵部主事,兼理清黃州。年近七旬卒。
著作有《歷代帝王記》、《歷代名臣錄》、《古詩選》、《詩山草》、《遊西山記》、《家訓寶鑒》等書行世。
陳萬策
陳萬策,字對初,號謙季,詩山大廷人,康熙戊戌(1718)進士,年六十八。
著作有《館閣絲綸》二卷、《四書制義》二卷、《近道齋詩文集》八卷。
陳德亨
陳德亨,字銘佑,十二都杏塘人,邑諸生,年七十。
著作有《宋真宗論》、《真不可解論》、《五經聚會論》、《獅穴辨真論》。
戴希朱
戴希朱,原名鳳儀,字敬齋,詩山大庭人。清舉人,官內閣中書,誥授奉政大夫。
著作有《四書闡義》、《松村語類》、《松村文集》、《松村詩草》、《松村聯集》、《詩山學堂訓語》、《地球辨》;志書有《郭山廟志》、《詩山書院志》、《南安縣誌》(民國版)。
戴紹箕
戴紹箕,字虛穀,號鬥臣,詩山大庭人,清光緒以族侄出繼內閣中書君希朱為塚子,日隨侍中書君,穎悟恂謹。十三治四書群經,能解章句。十九府縣試列前茅。清光緒庚寅建詩山書院。年四十六卒。
著作有《松村文續集》、《松村詩續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