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山塔
叫詩山塔的這座塔有個故事,這個故事我是從《南安名勝》這本書看來的。傳說,明代的時候,有個叫黃勤的人,從小失去父親,全靠父母撫養成人。黃勤是個孝子,但家貧如洗,只好給大戶人家做短工。有時沒人雇他,他吃了上頓沒下頓,也要將最後的一碗稀粥留給母親。有一天,他走到石塔下,看見石塔鬆動,塔尖傾斜,不禁歎道:“日後有出頭之日,我一定要幫助窮人,一定要將塔修了。”說完餓昏在塔下。
朦朧之中,他看見有個白髮白須的老人從天而降,笑吟吟地走到他身邊,對他說:“我乃太白金星,念你是個孝子,特為你指明一個藏金之處,讓你過上好日子,實現自己的願望。記住,中秋之夜,塔尖生金!”黃勤醒來,老人不見了。記住老人的話,在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一天,他來到阿育王塔下,看到在月光的照射下,石塔呈現一個倒影,便朝著塔尖倒影之處挖掘下去,果然挖到了一甕金子。有了金子,黃勤拆了草屋,蓋了瓦房,買了田地,日子越過越好。他不忘許下的諾言,常常把錢施捨給窮苦鄉親,真的請來工匠,把石塔修葺一新。
這座塔原叫阿育王塔或寶鑒印經塔。現在,我看可以叫做孝子塔。
這座塔有點特殊,它是建在一個方形臺上的,方形台很壯實,高度恐怕有整座塔的一半還不止,我不明白古人為什麼要這樣建。我的理解是,這座塔的基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孝道,我們民族的孝道其實是中華文化的基座,不然,為什麼會說“萬般孝為先”呢?因為孝,黃勤能感動天地,能幸福地生活;因為“孝”,我們的子子孫孫才得以和睦相處,繁衍了一代又一代。孝道的基座牢靠了,各種文化往上面建築發展,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了。
“男兒膝下有黃金”,那是說男兒應當堅強,不能隨便屈服下跪;“塔尖底下生黃金”,那是因為“孝”,孝子也能生黃金,這是民族的厚望和理想。
前天,到惠安黃塘採訪,一家辦在廢棄小學裏的現代私塾,孩子們正在依依呀呀地念誦著《孝經》、《弟子規》,不禁有點感動。不管孩子們懂不懂得這些經典的意義,但從小在他們的心裏植入孝道的教育,這就是最大的意義。這些優秀的中華文化經典,居然能讓幼小的心靈來接受,不能不說,我們民族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在哪一個時代都十分旺盛。我感謝這家現代私塾的後生家們,他們居然有這樣的理想主義的情懷。在物質橫流的社會裏,保留一方自己的淨土,實在是不容易的事。我向他們講了詩山塔的故事,我以為他們就是詩山塔的方形台,有他們的加入,詩山塔的方形台會千秋萬歲堅固如磐,風雨不動。
他們會讓詩山塔的塔尖再生黃金。跟黃勤不一樣的是,黃勤用的是辛勤的體力勞動,而他們用的是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