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山民間故事
劈去無“粿”來
以前,詩山社壇有一個演布袋戲的師傅叫水獅,他是個老演員,會演二百多出戲。
有一次,水獅去詩山溪東一個叫路邊的地方演布袋戲。路邊這一天是佛生日。由一個叫阿炳的有錢人領頭,水獅這些布袋戲師傅就在阿炳這裏吃飯。
吃晚飯時,其中一盤“粿”(用米漿蒸成的一種食物)真好吃,水獅吃了幾塊就沒了,就叫一個夥計捧著空盤去討,要求添幾塊“粿”。誰知夥計捧著空盤子回來說:“阿炳說‘粿’”沒啦!”水獅很氣,心裏想:“粿”是粗俗東西,明明還有,阿炳卻說沒有,有錢人真鹹澀,晚上演戲時要說他幾句,出這口氣。
那晚上戲演到一個武公子經過一個山寨,遇著山賊下山打劫,雙方打起來,水獅借武公子的嘴罵說:“山邊賊啊,看我劈去你為什麼不架(閩南‘架’發音與‘粿’同)來?”
阿炳那晚也去看水獅演布袋戲,過後知道這是水獅在罵他,越想越吃不消,就把水獅的戲籠擔留下來,罰他演一場沒錢戲。
這事大家多知道了,後來,“劈去無‘粿’來”成了詩山流行的笑話。
黃埔解元走路 蓬華芥菜坐轎
蓬華芥菜是聲噪海內外的僑鄉特產,素有珍品之譽,蓬華芥菜腌制技藝已列入南安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綠。
蓬華鎮海拔較高,早晚多雾,雨量充沛,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造就了蓬華芥菜色澤濃綠、莖葉細嫩、質地清脆、甘甜可口的特質,民間至今還盛傳着“蓬華芥菜勝過黃埔解元”的有趣傳說。
話說明朝未,山頭城黃埔鄉(今詩山鳳坡村)梁解元,對南安名山天柱巖心儀已久。某一年正月的一天,他乘坐轎子上天柱山觀光朝聖,飽覽了蓬萊仙境的一番秀色,又到寺廟燒香還愿,已是過午時分,梁解元游興未儘可饑腸轆轆,順途下山到華美一位親戚家做客用餐。賓主一陣寒喧後,主人煮出芥菜飯配香茹湯款待,初次賞到如此地道的飯菜,梁解元頓覺芳香扑鼻,美味徑入心底,吃得目睭眯眯,邊吃邊贊不絶口:“蓬華芥菜真好吃!真好吃!”一時胃口大開,比平時素足足多吃了一碗。
席間,賓主共話桑麻。梁解元索性詳細問起蓬華芥菜的方方面面,親戚一一道來。蓬華芥菜可以鮮吃,也可以燙芥菜干和腌制芥菜,尤以“磕瓮菜”最為著名。每年農歷冬,這里家家忙於收芥菜,鮮吃之餘,制成大量“磕瓮菜”,此菜儲存越久,味道越佳。農家中普遍存有三五年的“磕瓮菜”,要找到保存二三十年的“磕瓮菜”也不是難事。其腌制程序和方法與梁解元家鄉相差無幾,不過蓬華芥菜更耐儲藏,味道更勝一籌,據說還有養肝肺去風濕的葯用效果。
交談甚歡,不覺已過了一個多時辰,解元起身告辞,親戚馬上到菜園砍了十棵鮮芥菜送給客人,梁解元令轎夫裝入轎中一起抬回家。
抬了一段路,轎夫两腳發軟,幾乎走不動了,大汗小汗流得額頭直滴雨,大氣喘完喘小氣。一個人連十棵芥菜二、三百斤重,山路又真歹走,到黃埔鄉有十幾公里遠,這怎么辦,轎夫滿腹牢騷,嘴上不敢說,心里埋怨道:“你解元只顧芥菜好吃,呣知阮的死活。”
為了讓家人也償到蓬華芥菜的美味,梁解元只好放下讀書人的架子,讓芥菜獨享其尊,自己下轎步行。轎夫抬着身價倍增的芥菜,頓時輕松起來,滿臉笑容,而梁解元在其後慢慢跟着行。第一次見到這種情景,沿途的百姓莫不睜大眼睛:這是哪回事:芥菜居然坐轎,解元老爷走路,這芥菜算是幾品官?一位老叟捋着長須,拉長腔調:“什么幾品?蓬華芥菜勝過黃埔解元公。”
從此,“蓬華芥菜勝過黃埔解元公”的趣聞就傳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