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診40多年老中醫葉永明想出書總結祖傳醫術
2014年11月04日
葉永明和他珍藏多年的草藥標本
替人看病開方,一分錢都不要;義診40多年,醫德醫術有口皆碑……他就是年近八旬的老中醫葉永明,曾為抗“非典”獻配方。現在,他想出書總結祖傳的醫學知識,留給後人濟世救民。
從小自學醫術 製作近40種中草藥標本
葉永明家在詩山鎮,一座百年的老房子顯得有點昏暗,客廳中間擺著 3張桌子,有
2張放滿了書,有《本草綱目》、中草藥手冊等,邊上的一些箱子裏放著24本剪報集冊和
1本中草藥標本,記者翻開發現,每本剪報封面都寫明主題內容及創冊時間,涉及衛生科學知識、癌症知識、益壽文摘等 6大主題。
“初中時就開始自學醫術,不懂的就問我父親。”葉永明說,父親是老中醫,受其影響,他從小熱愛中醫藥學,屋內有上千本跟醫學有關的書。由於小時候國內醫療水準有限,很多疾病都無法治癒。所以,葉永明對防癌抗癌、益壽延年的研究更感興趣,經常將一些有關文獻剪下來,保存起來。
“剛學,很多草藥的作用不是很清楚。”1956年,葉永明被安排到詩山供銷社,恰好負責西藥批發部零售工作。因工作需要,常有一些人送來一些草藥、藥品。出於對醫學的興趣,葉永明便萌發製作中草藥標本的想法。
此後,葉永明收集了一些難記的中草藥,應用高中學過的生物知識製成標本,並注上名稱、科目、性能、主治功能。現在,葉永明一閑下來就會拿出來看看,“一共收集了近40種的中草藥標本”。
“這些標本現在只有紀念意義了。”葉永明說,大部分草藥特徵他都已爛熟於心。
看病40餘載不收錢 有時還會免費送藥
採訪中,一名年輕小夥走了進來。“喝了幾帖中藥有沒有感覺好點?”寒暄幾句後,葉永明開始詢問小夥身體狀況。
“已經不再咳嗽、胸痛了,但氣還不是很順。”在老人的示意下,小夥熟練地將右手放在枕墊上。
小夥叫小梁,27歲,詩山鳳坡村人。這次是他第100多次上門求診了。“4年前,我因免疫力低下渾身是病,到泉州各大醫院求診。沒想到,花了兩三萬元沒起到任何效果。”小梁說,後來,他經人介紹找到了葉永明。
“ 4年了,葉老先生沒收過我一分錢。”小梁說,他身體抵抗能力較低,三天兩頭就要看醫生。如果都去醫院就診,
4年下來少說也得花上10多萬元,出身普通家庭的他根本負擔不起。
鄰居葉女士說,葉永明不管幫誰看病,看什麼病,一律免費,“老先生不僅醫術極佳,醫德更是有口皆碑”。
葉永明回憶,高中畢業後,他便就職於詩山供銷社,一開始,工作內容與醫術並無關聯,直到1970年,葉永明才被下放到金淘占石村當農村醫生。由於自學經驗豐富加上父親教導,葉永明很快受到當地村民喜愛,村民有什麼小毛病都找他。
做了 3年鄉村醫師後,葉永明回到詩山供銷社工作。出於對醫學的熱愛,他決定利用業餘時間免費幫群眾看病。
“學醫先學德,藥有君臣千變化,醫無貧富一般心。”看病中,葉永明一直牢記父親的教導,堅持義診40多年,有時還免費送藥。
漸漸地,葉永明義診的事蹟傳開了,來自南安、安溪、永春的病人紛紛前來求診。
曾為抗“非典”獻配方 欲將祖傳醫學編成書
求診病人一多,遇到的疑難雜症也就多了。葉永明說,他平時有空都會遍尋醫書,力圖攻克這些“難題”。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03年“非典”時期,國家有關部門向全國各地老中醫徵集良方。葉永明得知消息後,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獻上一配方,“那配方是根據我幾十年的醫學經驗配製而成的,沒想到被錄用了”。
記者在葉永明珍藏多年的檔材料中找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於2003年
5月20日發來的回函:“對你所獻藥方和建議,我們組織專家進行論證,您所獻的處方已錄入‘非典’防治處方庫,供今後研究使用……對您這種愛國熱情和奉獻精神表示感謝!”
對於葉永明來說,醫學是他一生的摯愛,一直孜孜不倦地研究著。除了非典配方,葉永明還利用中醫藥治療一些西藥無法順利治癒的疾病,如耳病性眩暈、小兒夏季熱以及一些婦科雜症。
“先祖醫學世家10代相繼,家中祖傳很多醫藥學知識。”義診40多年,葉永明準備將祖傳的醫藥學知識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系統地總結起來,彙集成一本《懷德堂驗方新編》,更好地為下一代濟世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