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謁祖 誼重情深
2001年夏月,由於《泉州晚報》(海外版)林少川主任等人牽線搭橋,江西省三清山饒陽林氏後裔林觀寶攜《饒陽林氏宗譜》(以下簡稱《宗譜》)來南安市詩山鎮溪東鄉尋根。該《宗譜》《泉州南安溪東基址圖》,雖然繪製比較簡略,但周圍的群山如高蓋山、文章山、五臺山、石竹尖,附近的鳳山寺,其名稱和位置都和現在相同。圖中的金山公祠就是溪東林氏一世祖宗祠,貴道公祠、貴祿公祠、師近公祠、師道公祠則是二世宗祠,喬隆公祠供奉的喬隆公。可能就遷居江西饒陽林氏苗裔的祖先。村中的龍清堂供奉三代祖師,乃溪東鄉的鎮境之神,其名稱、地址都不變。《宗譜》第十九頁為《金山公墓圖》,其墓址和附近的南無山、馬頭、後潘林、東嶺隔等地名都跟現在無異。《墓圖》後有文解釋頗為詳細:“遷居泉州南邑(按即南安)溪東者,則肇自公(按即金山公)。”“而金山公之塋域,曆幾百年馬鬣如故。”這段文字跟《南安詩山溪東林氏族譜》(下簡稱《族譜》)的記載完全一致:治公,“字開先,號知覺,別號金山”,“配葉氏”,“生子二:貴道、貴祿”,“繼配吳氏”,“生子二:師近、師道”。金山公和吳孺人“合葬在永邑(按即永春)十三都馬頭洋火燒橋金字山”,“葉妣墳葬在穴上”。兩地族譜記載完全吻合,輩行也完全一致,觀寶和筆者的輩行都是“觀”。雖然年湮代遠,語言已有明顯的變化,但他們所操的方言還有部分跟閩南方言相似。經過反復查證,我們確認,江西三清山饒陽林氏確系是從南安溪東遷徙者。這時候,我們都喜不自禁,緊緊握住對方的手,熱淚縱橫。
來自江西三清山的林觀寶,激情難抑,晚飯後,便驅車前往離泉州市區60多裏的搖籃血地一一南安詩山溪東鄉。溪東宗親聞訊,在村幹部和老人會會長林經綸帶領下,紛紛來到村頭列隊迎接。大家熱情擁抱,眼裏噙著激動的淚花。隨後一起步行進村,到祖宇謁祖。一路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整個村子都沸騰起來了。
祖宇裏,早已準備好三牲、花果、香楮等祭品,祭祀儀式十分隆重。這時候,林觀寶心情特別激動,他手執三炷清香,行三跪九叩之禮。他熱淚盈眶,說:“我沒有辜負鄉親的重托,終於不遠千里來到搖籃地,尋到根,了祖。”夜深了,他在溪東親人的歡送下,回泉州湖美大酒店。
回到泉州以後,我再查閱《族譜》,情況就更清楚了。清咸豐元年(西元1851年)辛亥臘月,金山公十六世裔孫廷璜、瑞璜撰的《詩山溪東林氏新修譜序》說:“披公為太子詹事,生子九人,俱為刺史(按即唐九牧)。其季曰既,福唐刺史,實金山公所自出也。”“金山公至今十九傳矣,支分派別,俾熾俾昌,或聚桑梓,或散異方,近則有漳州、福清等處,遠則有臺灣、江西諸派。”
清光緒十六年(西元1890年)歲次庚寅,金山公十六世裔孫瑞璜、學洙撰的《續修詩山溪東譜序》說:“由金山公衍而下之,開溪東四派;廣而傳之,至江西臺灣暨外邑外郡等處。”續修族譜時,“而未暇及江西廣信饒邑二十餘族。”該族譜續修付梓,“由光緒戊子至庚寅,凡三載而告成,與江西前修,適符年紀。”
依上述,江西廣信饒邑二十餘族乃徙自溪東,已經非常清楚。再看江西《宗譜》,恰可與此相互印證。
清道光十年(西元l830年)歲次庚寅徐偉撰《江西修詩山林氏宗譜序》說:“九牧林家,其季曰既,生子恩,自澄渚徙仙游夏頓。傳二十世孫治,又自夏頓徙居泉州南安之溪東。又曆十一傳,當明季之未,國家多難,族多散處,其在江西者,或居饒州,或居廣信,有二十族。其居德興者,則有張家阪一支;其在上饒者,則有尊公橋、餘家、後姚家、阪柘村、黃唐、詹村、下山、毛山頭、廒墩、玉坑、槽尖十一支;在鉛邑者則有彭家橋、八十腦、漆工圳、西源、石壁、麻蓬六支;在玉邑者則有懷玉山一支;在廣邑者則有南墩頭一支:皆九牧既公之裔也。”這份譜序不但跟溪東《族譜》相符,且記載更加詳盡。
清道光十年鐘奏撰《江西修詩山林氏宗譜序》還說:他們曾經“往玉山,適廣豐,赴鉛山,並饒之德興與福泉之南安,得二十餘族,會議同修”族譜,“嗣是上下數年,兩回閩省,曆泉州南安之溪東,興化仙遊之大圳,與莆田之前埭,得以謁晉安之祠,叩九牧之墓,凡諸舊譜,查考詳對,莫不確鑿。”又說:“自金山公而下曆十一世而來江右者,又為繼禰之小宗矣。”這不但說明距今工73年前,江西宗親曾不遠千里,來福建泉州、仙遊、莆田、惠安等地尋根,核對譜諜,而且明確地指出,從溪東遷往江西等地的林姓後裔為金山公之十一世孫。
完成尋根謁祖的任務之後,林觀寶要回江西了,筆者跟宗親國茨等人特地到酒店送行。大家促膝暢談,依依難舍。《上饒日報》記者特地採訪了我們,回去後還寄了一份載有專訪文章的報紙給我。上車前,林觀寶緊握我的手,互道珍重,請我們一定去江西三清山走訪宗親。他還表示,今後一定要跟江西鄉親再來祖籍地一一南安詩山溪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