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詩山風采 »

杏塘土樓:風雨洗禮的“文化古堡”

記者:吳拏雲 文/圖(除署名外)  來源:泉州通客戶  更新時間:2020年05月01日

杏塘土樓:風雨洗禮的“文化古堡”

2020-10-16

土樓牆體下半部用巨大溪石壘砌

在南安詩山鎮聯星村杏塘自然村內,巍然屹立著一棟形似古堡的龐大建築物,這就是遠近聞名的杏塘土樓。那麼這座土樓究竟何人所建,又留有什麼樣的故事呢?本期“溫陵志”,就讓筆者帶大家一同去領略杏塘土樓的風情。

《南安貞格杏塘陳氏族譜》為清代手抄本

拔地倚天的龐大土樓

第一眼看到杏塘土樓,確實被它拔地倚天的氣勢給震懾到了。據南安詩山鎮歸僑陳少峰介紹,杏塘土樓建築面積約2500平方米,坐北向南,土樓週邊是個呈四方形的土石結構圍牆。牆高約8米,牆厚達2米,牆體下半部用巨大溪石壘砌,上半部則用黏質土夯築。站在土樓面前,人顯得如此渺小。這天,剛好下著小雨,路上人影綽綽,青霧嫋嫋。杏塘土樓屹立于煙雨之中,像是正要張開著自己寬闊的臂膀,去擁抱那些沒有帶傘的行者、遊人。柔風細雨,似乎也在這一刻彌散出絲絲溫情。

土樓朝南有一個方正的青石門框,裏面卻嵌著一個圓拱大門。門上“戶對”的位置有兩個方形浮雕青石向外凸出,下懸紅色燈籠,遠遠望去頗為喜慶。圓拱門的門額處鑲嵌一塊輝綠石匾,上面陰刻楷書大字“潁水流芳”,此四字正是杏塘陳氏的郡望。在大門的右側,還掛有一塊“南安市不可移動文物——杏塘土樓”的木匾,彰顯土樓非凡的“身份”。

據南安詩山文化人陳偉洸介紹,杏塘土樓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是由杏塘鄉陳氏七世祖陳繩武主持修築的。當時陳繩武採用“公籌”的方式,聚集大量資金,而後延聘名師巧匠,經數載苦心營建,方才建成這龐大的土樓。據說,在建造週邊土牆時,村民把糯米磨漿燙入開水,混合拌進沙石、瓦片、紅土和舊牆土等物進行建蓋,再加入竹片夯實,使得牆體固若金湯,連鐵釘都打不進。如今,從土樓的立面上看,在圍牆的上半部設有眾多的槍眼。這些朝外的槍眼,既利於採光,流通空氣,又能成為瞭望敵情和向外射擊的槍孔。據說,清朝中晚期,鳥銃等火器在民間已逐步得到推廣使用。舊時,社會動盪,杏塘周邊匪盜猖獗,為抵禦外患,樓民遂在土樓圍牆上設置槍眼,每孔都能容納一個人在圍牆內舉目瞭望、觀察動靜。遇到匪情,瞭望人可立即向樓內報警,亦可鳴槍阻止匪盜靠近。佑我族民安全,絕對是杏塘土樓創建的初衷之一。

陳聯芬伉儷舊照(陳少峰 供圖)

建築中隱藏著民間智慧

步入杏塘土樓,可以發現內部建築呈“回”型結構分佈,不過近年有曆重修,所以內部建築物看上去都較新。據介紹,土樓內原本依圍牆共建有雙層木樓居室78間,左右兩側及後排有門三個。土樓內部樓層為穿鬥式木構架,上下居室外皆有走廊,互相連通,屋蓋由杉木椽仔桷和方形黑瓦片構成,利於遮風擋雨。因年湮失修,土樓有傾頹之勢。2011年,杏塘陳氏族裔、旅港鄉賢陳小川慷慨出資120萬元倡修,鄉人共集資200萬元對杏塘土樓進行了重修。而今土樓的正中屹立的是杏塘陳氏的祠堂,該祠堂整體建築富麗堂皇、雕樑畫棟;上下廳堂居室門面刷以黑色油漆,紅漆點綴其間,熠熠生輝。據悉,古時最多時曾有數百陳氏族人群居於此,過去人們認為聚居的人越多,越有生氣,居家才會人丁興旺,子孫發達,這算是一種樸素的民間願望吧。

土樓北高南低,其側面亦有狀如層梯的泄水青石。

土樓的門口埕由正、副埕組成,正埕鋪砌烏褐磚,副埕用三合土夯實,土樓四周及埕下,亦修有通暢的排水溝,整潔平坦。對於這種依山而築的古堡似的土樓來說,泄水是一件重要工程。一到雨季,要將上天傾倒于土樓內的雨水儘快地排放出去,否則建築物一旦長時間被水浸泡,便有坍塌之危。在構建排水設施上,杏塘土樓做得尤為出色。由於土樓北高南低,那幾十米長的泄水青石分成數個層梯,由高至低而下地延伸而來,青石埕旁暗伏深溝,利於迅速排水。古代建築中隱藏著的民間智慧,是不容忽視的。觸目之下,那蜿蜒而下的泄水青石,似乎還帶著一種深遠的、莫名的、令人肅然的歷史感,著實令人讚歎。

天井中的水井及水槽,皆為古老之物。

筆者發現,在靠近土樓正門的天井中有一口具有青石井盤的水井以及一圓狀水槽,皆為古代之物,由於使用歷史久遠,水井及水槽的表面十分光滑光亮,幾可照人。土樓內兩側護龍的廳室之間還散落著一些谷礱、米碓、石磨等傳統工具的殘餘構件,它們的存在,令人不免在腦海中浮現往日這裏一派生機盎然的生產景象和生活場面。想必那時,土樓內家家灶間炊霧彌漫,伴隨著嘰嘰的石磨轉動聲,空氣中漾出陣陣米糕香味,聞之叫人心醉。我想,縱使“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五柳先生”陶淵明來到這裏,恐怕也會恍覺這裏竟是另一處“桃花源”吧!

杏塘土樓十分龐大

族譜揭示肇建者的身世

杏塘土樓內的祠堂並非杏塘陳氏的祖祠。據介紹,杏塘祖祠亦為陳氏祖厝,位於頂杏塘正中地段,坐西向東,遠眺高蓋筆架山,視野開闊。在這座祖祠的前埕兩側,各有一塊天生的大石墩凸起,村民們謂之“蝦目”石,意即龍蝦的眼睛。我們在杏塘祖祠外見到了這兩塊奇石,仔細一看,還真是惟妙惟肖。據說古時有風水師來看過陳氏杏塘祖祠,贊稱此地為“龍蝦出海”穴,是塊吉地,而這兩塊“蝦目”石是天賜奇石,預示杏塘陳氏族裔將放眼看天下,縱橫四海。據《詩山杏塘陳氏族譜》介紹,該祖祠是杏塘陳氏始祖“甘山公”建造的,始建時間約在明神宗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前後。初時簡陋,後來子孫代代相傳,屢加修葺,終將其擴建為規模宏大的兩進式閩南式古建築。甘山創建祖祠,意在凝聚子孫後代的力量,期望杏塘陳氏能逐漸走向昌熾。

而今站在祖祠前放目遠眺,風淡淡,水盈盈,麥田漾金波,一派吉祥、安樂的鄉村景象。祖祠周邊據說栽種著15棵杏樹,祠前有一口潺流不息的泉窟井,生態環境極佳。離祖祠不遠處,有“九百階石頭路”,蜿蜒起伏,逶迤而上至石皮站、倚南宮、寨仔亭等地。在中嶺路旁,還有一處聞名遐邇的“白浪溪瀑布”,據說逢雨季時,這裏白浪滔天,銀練舞空,瀑流聲如悶雷,曾是“詩山十八景”之一。

那麼杏塘陳氏一族又是源出何方呢?杏塘陳氏族裔捧出一套清代手抄的《南安貞格杏塘陳氏族譜》為我們解開了謎題。在族譜中有一篇清光緒七年(1881年)由“姻家侄”李邦光撰書的《譜序》載稱,杏塘陳氏“其先桃源南山人也。宋時一門顯貴,登進士者十余人。理學則知柔公鄉賢名宦,則樸、模二公餘以文章名世者,亦皆一時人傑……”該譜序還稱,元初,陳氏始祖先隱居于武榮藍田鄉,後遂遷居貞格傳十餘世,複分居杏塘,“自是人文蔚起,族姓寖昌矣”。可見,杏塘陳氏如果要溯其源,則來自永春小岵南山陳氏。該族在宋代有大名鼎鼎的理學家陳知柔,而且族人登進士者達十餘人。後來小岵南山陳氏還曾派衍至南安貞格鄉,再分衍至杏塘一地。據陳偉洸先生介紹,香港杏塘陳氏宗親會多年來以愛國愛港、愛家愛鄉為己任,積極聯絡海內外宗親,為陳氏海內外宗親返鄉尋根謁祖做了大量工作。遺憾的是,時至今日,杏塘陳氏尚有派衍至泉州市區、晉江安海、漳州長泰等地的族親失聯。

在《詩山杏塘陳氏族譜》中,筆者發現了杏塘土樓建造者陳繩武的墓誌銘,方才明白陳繩武原來也是一位歷經磨難之人。據族譜載,陳繩武原名陳重邁,字爾嘉,繩武為其別號。他出生於乾隆癸酉年(1753年),才2個月大時,父親陳厚順便去世了。更不幸的是,等他剛滿6歲時,母親亦撒手人寰。小繩武成了孤兒後,靠著族人們的接濟生存。但正所謂“苦難教會人成長”,繩武長得既聰穎又伶俐,“師長器之”。不過,由於要賺錢養活自己,他半途輟學從商,生意越做越大,最終成了當地有名的典鋪行老闆,家資豐盈。在他不到30歲時,就受人尊敬、享有盛名,並在族人中牽頭鼎建了杏塘土樓,不得不說也是奇人奇事一樁。

杏塘陳氏祖祠前有奇特“蝦目”石

不負眾望的精神風骨長青

陳繩武雖然自己年少時因家境緣故輟學,但他時刻關心家鄉的教育事業。據說,古時杏塘鄉人口僅為數百人,卻曾有書房十幾處,街頭巷尾都能聽到朗朗讀書聲。在杏塘土樓門口左側的小山丘上,原來也建有一座書房(即私塾),供杏塘子孫求學之用,惜今已湮沒。但土樓創建者陳繩武重教興學、造化鄉民的精神,卻被世代傳承了下來。

杏塘陳氏祖祠的大門有藏頭楹聯:“杏苑家祠千古在,塘基世裔萬年長。”歷代以來,陳氏一族人才輩出。清代杏塘人陳德亨“生平慷慨剛方,好施與、敦意氣、重然諾”,被《南安縣誌》載為“義行”人物,其家享有“一門八傑”美譽,陳德亨第四子陳簡書為武舉出身,曾任汀州中營把總;在日寇侵華期間,杏塘陳氏族裔陳聯芬曾任廈門抗敵後援會主任,他不惜一切代價發動地方群眾和華人華僑,共同抗日救國;近代,傑出華人陳開泰亦是杏塘人,他曾任南安師範學校校長、南安党部書記長,南光日報社長,後赴馬來西亞任多家華校校長、森美蘭州議員,將畢生精力奉獻給華人教育事業……“詩書教子詒謀遠,禮讓傳家衍慶長”的族譜訓言,寄託著杏塘陳氏興學利俊、崇德興族的期盼。一如杏塘土樓般磐固、坦然,杏塘陳氏數百年來始終自強不息,不負祖先厚望,他們在不同時代皆有非凡之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土樓後的這株高大龍眼樹為陳繩武親手培植

在杏塘土樓後的小山上,長著一株軀幹粗壯遒勁、表皮呈鱗片狀的高大龍眼樹。據說,此樹正是陳繩武在清乾隆年間親手培植的。從那時起,這株龍眼樹便長在杏塘人的心中,直至根深葉茂,挺入雲霄。如今這株龍眼樹,與杏塘土樓交相輝映,讓人心生感慨:縱使這裏歷史如煙,但總能留下不同的風景,以及那鐫入人心的淳樸思鄉愛鄉之情。

 

Copyright©2006 - 2020 xx.nanchens.com  版權所有:詩山陣 - 詩山陳氏宗親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陳偉洸 電話:0852 - 9227 7899 電郵:a7779999999991237897777777@gmail.com

 詩山林柄:陳志偉 電話:086 13532972228 電郵:289376792@qq.com

 詩山杏塘:陳雅健 電話:086 13799562974 電郵:76957535@qq.com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