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八閩陳氏 » 龍岩陳氏 »

龍岩市永豐新區陳氏源流概述

整理:陳氏汀州莊緣  來源:中華義門陳汀州莊陳氏宗親網  更新時間:2012年12月01日

龍岩市永豐新區陳氏源流概述

2012年 3月31日,福建省龍岩市新設立的古蛟、永豐、龍雁三個新區授牌授印儀式隆重舉行。 4月 6日,中共龍岩市委永豐新區工作委員會和龍岩市人民政府永豐新區管委會在高陂舉行揭牌儀式。“打造千億級產業園區”的永豐新區位於主城區西南部,由永定縣的高陂、坎市、培豐、虎崗四個鄉鎮組成,區域面積 398平方公里,有37個行政村(社區)、 753個村(居)小組,現有人口12.6萬人。遠期規劃人口18萬人,建設用地19.6平方公里。永豐新區由高陂、坎市、培豐三個組團組成。

永豐區陳氏的主系脈派為江州義門陳氏-汀州莊陳魁公派、泉州太興莊陳璋公派。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原上杭縣析出勝運、溪南、太平、豐田、金豐五裏設置永定縣(寓意為永遠安定)。宋元之際,江州義門陳氏陳元公世家——汀州莊陳魁公三房嵩公脈派→儉壽公→孟三郎公後裔,爵壽公仲五郎→千一郎、仲六郎→文玠公、文伸公、仲七郎文秀公、仲八郎→梅山公及其後裔,汀州莊陳魁公五房峰公→中興公→念七郎後裔珠鈺公、龍墩公;陳魁公胞弟、泉州太興莊陳璋公後裔福興公;以及永安貢川派陳雍公後裔舜喬公,於不同時期陸續入注永定縣今屬永豐區為開基始祖,陳氏繁衍人口 15000餘人,其中培豐鎮7000余人,高陂鎮7000餘人,虎崗鄉 700餘人,坎市鎮 100餘人。

南朝派宜都王叔明公第11世孫、胡滿公第七十二世陳伯宣舉家遷徙隱居於江西廬山,成為江州義門陳氏的開派祖,伯宣公之孫旺公,遷江西德安縣車橋鎮義門陳村,逐漸繁衍成為舉世聞名的義門陳氏大家族。義門陳氏家族十三代集族同居不分家,全家人口高峰時達3900餘人,為皇封的“天下第一家”。由於聲望過高,人文鼎盛,震驚朝廷,宋嘉佑七年(1062)宋仁宗下旨分析,分遷全國18個省區 300多莊(處)。八十三世祖陳元公分得江西儀臭莊,又於西元1078年帶領家口 520餘人過揚子江入浙江衢州居住。陳元公生九子:陳希、陳顯、陳南、陳越、陳鴻、陳琦、陳魁、陳輔、陳璋。元公九子形成 540多人的大家庭,為江州義門世家最龐大的家族,元公“九子分九州,七子到汀州,滿子到泉州”。北宋末期,金兵入侵,蒙族南犯,社會動盪。福建甯化地接贛南,屬汀州府管轄的一縣,與江西交界處有武夷山脈環繞,是自北南下的屏障,且此地兵事較少,是棲息避難的好所在,潁川陳氏族人陳劍又在汀州任汀州刺史,正是陳朝皇室家族立足求存謀生之處。陳元公智謀高略,為保全龐大的家族,毅然決定將九子散居于中原以南地區和閩粵贛浙三角區。

大譜84世、汀州莊始祖陳魁公名庭璋號參琉,舉宋第四名進士,北宋末期擔任甯化知縣,調汀州府任提舉事官後晉升汀州太守,魁公遂於1125年帶家口97人遷至福建汀州寧化縣石壁鎮陳德村,立莊汀州,分別居住在石壁村的葛藤凹、水南壩和石寨寮坑等處。魁公妣李夫人、劉氏,生五子:昆、侖、嵩、嶽、峰,號稱“五山”。宋代,寧化石壁地廣人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17人。當地譜牒記載為“土曠民稀,而業農者鮮,悉籍汀、贛僑寓者耕焉。故人不患無田,而田每工力不給廢”。所以,陳魁勸導其五子昆、侖、嵩、嶽、峰,只要勤勞下苦,不懶惰,則完全不愁無開墾耕種之地。此外,當地處於南方山區,農業耕作主要梯田種植,有豐富的山溪泉水之源,基本可以旱澇保收,與中原地區和飽受戰亂的荒亂之年相比,此地乃是“世外桃源”,是謀生的一塊樂土。這樣,兄弟五人得到了安身之處,在寧化石壁留居了 100餘年,足有五代人之久。

南宋末年,愛國將領文天祥等舉義抗元,贛南、閩西一帶有不少原中原“客人”毅然參戰。由於戰爭動盪,陳魁長子陳昆、次子陳侖的後裔遷移閩北(邵武、浦城、泰甯)、閩東南興化(今為仙遊、莆田)一帶開基,後裔啟宗公遷永定縣龍潭鎮虞溪村、銅聯村;三子陳嵩的後裔徙遷上杭、永定、大埔開基,後裔再遷廣東、廣西、江西、浙江、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湖南、臺灣等地。永定(含永豐區)、上杭(含古蛟區)、大埔成了嵩公後裔聚族同居的大本營。四子陳岳的後裔遷廣東大埔長治百福坪,支分曲江、和平、廣西;五子陳峰後裔始居上杭、永定,支分廣東省梅州市梅縣、蕉嶺、大埔、平遠及清遠市、廣西、四川、重慶、湖南、河北、臺灣等地開基。從此,昆、侖、嵩、嶽、峰五兄弟各成派系。汀州莊五大房後裔散佈閩粵贛川桂台等20多個省區總人口在300萬人以上,演繹了義門陳氏汀州莊為“天下第一莊”的千古奇跡!

陳元公第九子陳璋,號龍濉,入閩時仕宋任泉州、莆田兵馬,定居於泉州太興莊,遂帶家口87人遷居于福建泉州同安縣義井鄉(太興莊),今為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新圩鎮姑井村。璋公生二子:操、振。璋公“傳晉水而派衍三山”,後裔支分興化(今仙遊縣,莆田)、東莞大朗村“八房陳”、 龍岩、永定(含永豐)。 陳玄端,字體禎,號鳳山,是陳操的第六子,東莞“八房陳”始祖陳儻的爺爺,他是從江西江州義門遷居福建者陳璋的孫子。目前習慣被東莞“八房陳”後人尊稱為一世祖。操公後裔支分興化(今仙遊),廣東東莞市,衍“八房陳氏”,大振宗威,在閩東南、粵中享有崇高名望。振公生子:毅庵。毅庵公原在仙遊為官,後調往龍岩為武翊大夫,遂舉家於1259年入遷龍岩,為龍岩開基始祖。毅庵公生子念二郎,念二郎生三子:長子五三郎遷龍岩新羅區東城東新三角坪厝繁衍,三子五七郎(隆)遷南靖縣竹園村(建錫慶堂),繁衍後裔2000多人,遷往臺灣數千人;次子五四郎赴漳平為官,傳至第 4代孔道公,於1360年遷居新羅區東肖鎮龍泉村,建有星聚堂和追遠堂兩座陳氏宗祠,現繁衍裔孫2000多人。有支脈分遷新羅區西陂鎮陳陂村、條圍村,繁衍3000餘人,建有孔安堂、留耕堂兩座陳氏宗祠。龍泉陳氏傳至第10世念八郎(諱福興公)于明朝正統 7年(1442年)移居永豐區培豐鎮長流村開基,現已繁衍至24代1100多戶5300多人。璋公脈派遷徙情況:龍岩東肖龍泉村17世陳某迫于生計遷武平梁野山定居,發展至今達3000多人(有待考證證實)。培豐長流第三世宗壽公於1500年左右移居廣東省博羅縣,現已繁衍人口近萬人。總之,璋公—毅庵公一脈裔孫在龍岩市新羅區、永豐區、武平、南靖縣、廣東博羅縣、四川自貢市等地已繁衍數萬人。

南宋末年,入閩居住于南劍州沙陽(今永安市)貢川的陳雍,其第十七世裔孫陳五八郎轉遷于漳平永福藍田,為藍田村開基始祖。永福陳五八郎第八世後裔陳本仁之長子陳舜珪又遷移永定撫市五湖泮坑;三子陳舜喬,字隱翁,遷移永定原太平裏白沙坑、墩上,今永豐區高陂鎮西陂村白沙坑和睦鄰福梓村。

 

永豐區陳氏具體分佈村落及概況:

一、高陂鎮

上洋村。該村開基始祖是陳氏第一百零三世陳龍墩,諱惟衡,於1522年從虎崗鄉田背村遷來開基,龍墩公生五子:琪(雲穀)、軒(後湖)、環(石屏)、瑞(雙溪)、珍(五塘),五大房現已繁衍28代4000多人,人文鼎盛,湧現出以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陳榮書,水利部司長、水利水電專家陳德坤,北京電影學院教授、書法家陳榮琚,龍岩市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陳建壽,中國黃金大王、紫金礦業集團董事長陳景河等鄉賢為代表的人文景觀。為永定縣、永豐區陳氏三大望族之一。現存上洋陳氏總祠一座和長房雲穀公祠。上洋村處於永豐新區的核心地段,上洋遺經樓為永定縣、永豐區最大的方形土樓(占地面積17畝,五層高,有 284個房間),中外觀光的遊客不斷。永豐新區將新籌建上洋山公園供市民玩賞。本支脈屬汀州莊峰公脈派中興公-念七郎後裔。

睦鄰村。上洋村第15世元一公、煌錫公遷睦鄰大甲堂,20世開槐公遷睦鄰大甲圩;第11世參吾公遷睦鄰黃坑頭。睦鄰福梓村。該村開基始祖是陳氏第八十五世陳舜喬(名隱翁),從漳平永福藍田村遷來福梓村開居,建有陳氏宗祠一座。本支脈屬貢川派陳雍後裔。

西陂村。上洋村雲谷房第20世壽山公之後裔,遷西陂水口山;石屏公房第15世成煥公之後裔遷西陂段佘。西陂白沙坑村。該村開基始祖是從漳平永福藍田陳舜喬之次子陳維清,留居白沙坑村開基,本支脈屬貢川派陳雍後裔。(注:白沙坑陳氏原住從培豐鎮洪源村老富壟第第八世仰溪公後裔,于清朝康熙年間遷重慶江津區)

黃田村。該村開基始祖是陳氏第89世念九郎,90世文秀公,從永定縣陳東鄉下坪村遷來開基,文秀公長子萬一郎,生兩子:石保、石養。次子興二郎,留居下坪村。黃田陳氏兩大房現已繁衍25代264戶1367人。現存陳氏總祠-合興祠一座。黃田村處在永豐新區核心地段,原有房屋已經全部拆除,面貌煥然一新,人口外遷較多。本支脈屬汀州莊嵩公派仲七郎--文秀公後裔。(注:黃田村原住有從培豐鎮洪源村文玠公第六代孫路遠公、第十三世孫俊升公,後裔外遷失考)

沾坑大片坑村。該村開基始祖是陳氏第九十五世陳雲山,從永定縣湖雷鎮上南村耀湖寨遷來開基,上祖世系為:文伸-勝受-思受-立紀-志聰-梓寧。現已繁衍23代24戶121人。本支脈屬汀州莊嵩公派仲六郎公-文伸公後裔。

 

二、培豐鎮

長流村。長流陳姓開基始祖是陳氏九十五世陳念八郎(福興長子),于明朝正統七年(1442年)從龍岩白土龍洲坑龍聚村(今新羅區東肖鎮龍泉村)遷來開基。長流宗廣房(長房)裔孫分居于後坑、埔頭、白樓下、西山頭、新樓下、三聖甲(9世懷東公傳下400多人)、田地嶺東後甲塘(4世四孜公傳下100多人),宗惠房(二房)裔孫分居于湖塘、田背坑、馬踏斷、田洋、橋背,虎崗龍溪路口村( 4世永清公傳下 300餘人)、東中村牛頭嶺( 200多人)、龍潭鎮銅聯營盤背(30多人)。長流陳氏現已繁衍24代1120余戶5300余人,人文鼎盛,為永定縣、永豐區陳氏三大望族之一。現存長流陳氏總祠--敬尊祠,後坑崇敬祠、湖塘永慶公祠、田洋貽燕堂(懷恩堂)等陳氏祠堂等。著名的田洋拱辰居--敦本堂人文最為鼎盛,有“獨中田洋”之說,湧現出國民黨財政部官員陳禧、現任龍岩市副市長陳盛儀、福建中煙公司處級幹部陳萬年、傑出企業家陳智等鄉賢。境內的紫雲山風景區和漢王宮聞名遐邇。本支脈屬義門泉州太興莊陳璋公後裔。

洪源村老富壟。該村陳姓開基始祖是陳氏第八十九世陳文玠,號念一郎,為仲六郎公長子,于宋末元初從永定縣湖雷鎮上南村耀湖寨遷來老富壟開基,文玠公傳到第五代三大房近分下壟、上壟、塘腹三處,有九個村民小組,現已繁衍25代 300戶1600餘人。境內現存的峰勝樓--敦睦堂、聚豐樓--聚奎堂、志仁樓等方形土樓聞名遐邇,有黃老庵、仙媽庵風景區。建有文玠公祠(籌建)、林茂公祠(重建)、養子公祠、景清公祠、永端公祠(重建)等五座陳氏宗祠。本支脈屬汀州莊嵩公派仲六郎公--文玠公後裔。

東中村禾呈頭。該村開基姓始祖是陳氏第一百零三世陳萬興,字庭福,為虎崗暗橋下第五代,於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間從虎崗鄉漢洋村暗橋下遷來禾呈頭(又稱富崗子或虎崗子)開基,上祖世系為:仲二郎--成祖--聖寶--興--廷福(萬興),現已繁衍23代50餘戶 220餘人。該宗脈已經加入長流村田洋陳氏宗祠,與田洋宗親共祠。本支脈屬汀州莊嵩公派仲八郎公--梅山公後裔(據上杭縣譜載為義門群公派後裔,分歧有待調查核實)。東中村牛頭嶺陳氏,為長流村宗惠房第七世祖旺公(有勝公次子)遷牛角嶺三角塘開基,傳下 200多人,有後裔遷龍潭鎮銅聯營盤背開基。本支脈屬義門泉州太興莊陳璋後裔。

大排村三聖甲。長流村宗廣房第九世懷東公,遷大排村三聖甲開基,繁衍後裔400多人。建有懷東陳氏宗祠一座。本支脈屬義門泉州太興莊陳璋後裔。

嶺東村陳屋。該村開基始祖是陳氏第九十九世陳石麟、石勝,為長流村宗廣公房第四世四孜公之子。從長流村後坑遷田地嶺東村陳屋開基,現已繁衍20代40戶 160餘人。建有陳氏宗祠一座。本支脈屬義門泉州太興莊陳璋公後裔。

 

三、坎市鎮

秀山村縣坑村。該村開基始祖是陳氏第93世萬三郎,從坎市鎮碧溪村遷秀山村南山石坡頭開基,上祖世系為:仲五郎--千一郎--榮華--德安--伯禮--萬三郎。本支脈屬汀州莊嵩公派仲五郎--千一郎後裔,現已繁衍23代30餘人。

坎市老街陳屋。開基始祖是陳氏第一百零八世陳倫成,名學詩,1942年從廣東潮陽遷來開基,本支脈屬汀州莊嵩公派孟三郎後裔,現已繁衍4代6戶20餘人。

坎市街道庵排三角坪陳氏。始祖昌耀,為文玠公第22代孫,從培豐鎮洪源村老富壟下壟遷入。昌耀生子:才元。現有人口10餘人。坎市還有不少從高陂鎮黃田村遷入的陳氏後裔。

 

四、虎崗鄉

田背村。田背村陳姓開基始祖是陳氏第一百零一世(上杭第六世)陳珠鈺,從上杭縣遷移虎崗鄉田背村開基,上祖世系為:中興--念七郎--淑興--明祖--子志--光孫--良--珠鈺--榮、廣、隆、琳,琳公名肇基生生子龍墩,遷高陂鎮上洋村開基。榮公生四子:惟益、惟義、惟禮、惟信,現已繁衍23代24戶100餘人。本支脈屬汀州莊峰公派中興公--念七郎後裔。

龍溪路口村。該村陳姓開基始祖是陳氏第 101世永清公,從培豐鎮長流村遷來開基,上祖世系為:念八郎-仲祿-宗惠-永清。現已繁衍23代52戶262人。該村區域的旅遊區灌洋水庫及盛產的芙蓉李聞名遐邇,為永豐區的後花園,遊客眾多。本支脈屬義門泉州太興莊陳璋後裔。

漢洋暗橋下村。該村陳姓開基始祖是陳氏第九十九世、梅山公第八世伯和公號五六郎,於明代從漢洋麻園遷來開基,現已繁衍20代43戶 260人。該村區域的旅遊區灌洋水庫及盛產的芙蓉李聞名遐邇,為永豐區的後花園,遊客眾多。本支脈屬嵩公派仲八郎公--梅山公後裔(據上杭縣譜載為義門群公派後裔,分歧有待調查核實)。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