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縣大溪鄉莒溪寨子裏陳氏家譜
本人是陳魁公第24代孫,我的曾祖父陳陳濟煥(永定大溪莒溪寨子裏)紀念陳魁公任汀洲府當太守,就把其三個兒子名叫新汀、新洲、新府。我伯公新汀的大兒子陳托華1950年當兵,參加抗美援朝,後轉業在龍岩;我爺爺新洲生五子:元華(英年早失)、作華、恒華、蘆華(遷漳州九湖鎮蔡坑村)、樹華(幼亡)是人丁最興旺的,生有五個兒子;我叔公新府到海外謀生,詳情失考。
陳滿(生於西元前1067年),史稱陳胡公,西元前1045年被周武王分封陳(今河南省淮陽),建諸侯國,取陳為姓,成為全國陳姓始祖(一世)。
南宋未年,入閩始祖八十四世陳魁(陳元公之七子,義門分莊時,陳元公分得江西儀臭莊,生九子:陳希、陳顯、陳南、陳越、陳鴻、陳琦、陳魁、陳輔、陳璋),為避金兵入侵之亂,魁公從江州德安(今江西九江)率族眾九十七人,遷居於甯化石壁陳德村(今寧化石壁鎮南田村)。魁公,號參琉(琬),妣李夫人、劉一娘,宋進士(1052年舉宋第四進士),遷居甯化石壁時,北宋中期擔任甯化知縣,調汀州府任提舉事官後晉升汀州太守,在汀州府任太守,生五子:昆、侖、嵩、嶽、峰。逝世後原葬在長汀城內塔嶺(今長汀師範)。1990年,因國家建設需要,遷葬於城郊北山(今長汀縣化肥廠後山),與閩汀始祖劍公、群公合葬。碑聯:世系潁川支分鄞水,靈鐘拜相秀毓萬魁。碑文為:“大中華民國三十七年陽曆十二月二十五日(陰曆十一月二十五日)醜時重修。西元1990年庚午歲十一月吉日再重修。宋進士八閩汀始祖考諱魁陳公、劉一娘夫人之塋墓。凡男:昆、侖、嵩、嶽、峰五大房嗣孫合奉袏。左小碑文為:一九九〇年庚午歲古曆三月二十日吉時修,潁川堂陳氏始祖考諱魁公之墓。汀州陳氏族仝立。”魁公後裔現有百萬人之多。八十五世陳嵩公,號山高,妣張氏生三子:銓(字德明)、錫(字德峻)、欽(字德馨)。八十六世陳欽公,後移甯化石壁石標寮坑居住,妣張二娘,生二子:儉壽、爵壽。八十七世陳儉壽公,妣曾氏生三子:孟一郎、孟二郎、孟三郎。八十八世孟二郎,生四子:梅盧、梅表、梅林、梅金。八十九世陳梅金公從上杭豐稔遷陳東水尾崗居住,後由於該地貧乏,沒有發展餘地,不久又舉家轉遷大溪莒溪寨子裏定居(今大溪鎮聯和村),為陳姓開基始祖。
一代、八十八世
孟二郎(儉壽公次子),生四子:梅盧、梅表、梅林、梅金;
二代、八十九世
陳梅金(孟二郎之四子),號萬五郎,諱十三郎,生一子:仲一郎,由甯化石壁陳德村葛藤凹(今寧化石壁鎮南田村),遷原上杭勝運裏來蘇(或上杭豐稔),遷陳東水尾崗居住,後由於該地貧乏,沒有發展餘地,不久又舉家轉遷大溪莒溪寨子裏定居(今大溪鎮聯和村),成為陳姓村開基始祖;
三代、九十世
仲一郎(梅金之子),妣羅氏,生一子:孟一郎;
四代、九十一世
孟一郎(仲一郎之子),妣李氏,生一子:大一郎;
五代、九十二世
大一郎(孟一郎之子),妣吳、張氏,生二子:敘一郎、念一郎;
六代、九十三世
念一郎(大一郎之次子),妣游氏,生二子:穀(轂)公、貫公;
七代、九十四世
穀(轂)公(念一郎之長子),妣詹氏,生三子:百一郎、百二郎、百三郎;
八代、九十五世
百一郎(穀公之長子),妣張氏,生三子:千一郎(思公)、
千二郎(想公)、千三郎(恕公);
九代、九十六世
千二郎(百一郎之次子),字想公,妣詹氏,生一子:亦吾;
十代、九十七世
亦吾(千二郎之子),字以和,妣張氏,生二子:永慶、永福;
十一代、九十八世
永慶(亦吾之長子),字莊吾,號君善,妣翁氏,生三子:際春、際泰、際照;
十二代、九十九世
際照(永慶之三子),妣黃、蔔、賴、李、遊、張氏,生一子:臣一;
十三代、一百世
臣一(際照之子),字行忠,諱天漢,妣遊氏,生四子:大勳<熙>(東清)、大元(西穆)、大經(南陽《楊》)、大猷(北軒);
十四代、一百〇一世
大經(臣一之三子),字南陽,諱贊朝,妣李氏,生五子:斌人(字秀槐)、敏人(字秀榕)、毅人(字秀棠)、奎人(字秀桂)、都人(字秀都);
十五代、一百〇二世
斌人(大經之長子),妣劉氏,生二子:可應、可立;
十六代、一百〇三世
可應(斌人之長子),字玉軒,妣廖氏,生一子:玉寶;
十七代、一百〇四世
玉寶(可應之子),生五子:連煥、延煥、濟煥、遠煥、加〈徐〉煥;
十八代、一百〇五世
濟煥(玉寶之三子),妣徐氏,生三子:新汀、新洲、新富(遷海外);
十九代、一百〇六世
新汀(濟煥之長子),妣胡氏,生二子:托華(1950年當兵,轉業在龍岩,無嗣)、贈華(幼亡)新洲(濟煥之次子),妣李亞瑞(1907生,1978年卒,享年71歲),居住在寨子裏衍裔樓,
新洲公1937年逝世,享年35歲。生五子:元華(英年早失)、作華、恒華、蘆華(遷漳州九湖鎮蔡坑村)、樹華(幼亡);
新富(濟煥之三子),到海外謀生,詳情失考。
二十代、一百〇七世
元華(新洲之長子,1925年生),妣蘇氏友(原為‘福’改名‘友’)蓮(以認作女兒,後出嫁奧杳),英年早失(1936年病逝,享年21歲),無嗣;
作華(新洲之次子,1928年生),妣吳亞傭,從寨子裏衍裔樓遷永昌樓,1999年逝世,享年71歲。生一子三女:生慶、美蓮、鍛蓮、順蓮;
恒華(新洲之三子,1931年生),妣胡雙娣,從寨子裏衍裔樓遷永昌樓,長期外出南靖船場工作,2006年逝世,享年75歲。生二子三女:生凱、生壽、招蓮、金蓮、珍蓮;
蘆華(新洲之四子,1934年生),妣李滿娘,1957年結婚後居住在漳州九湖鎮蔡坑村,1995年逝世,享年61歲,葬于蔡坑“白山架”(原15小隊汪‘狗腿’的果園山上)。生五子:生沐、生義、生達、生東、生群;
二十一代、一百〇八世
生慶(作華之子) ,妣遊福招,生二子一女:建榮、軍榮(大專,廈門工作)、建運;
美蓮(作華之長女),嫁聯和村陳榕生,生一子:亞葵;
鍛蓮(作華之次女),嫁下洋陳正村陳圓喜,生一子:陳林森;
順蓮(作華之三女),嫁下洋陳正村陳河洲,生一子:陳志榮;
生凱(恒華之長子),妣林翠蓮,生一子一女:昌榮、小琴;
生壽(恒華之次子),妣巫春蘭,生一子:國榮;
招蓮(恒華之長女),嫁岐崎井下張日泉,生三子一女:月益、月僑、月定、亞霞;
金蓮(恒華之次女),嫁下洋胡兆林,生一子:胡育慶;
珍蓮(恒華之三女),嫁下洋陳正村陳秀旺,生二女:小娟、小曼;
生沐(蘆華之長子),妣戴寶春,由蔡坑遷天寶墨溪,生一子三女:
松榮(本科二)、泗季、炎梅、炎芬(送養安溪);
生義(蘆華之次子),妣劉梅菊,1979年當兵,副團轉業漳州,生一女:陳穎(本科二);
生達(蘆華之三子),妣黃亞玲,副科公務員(曾任白水、東泗、紫泥等鄉鎮副鎮長),
居住龍海石碼,生一女:萍萍(大專,龍海華僑醫院工作);
生東(蘆華之四子),妣林春梅,居住九湖蔡坑,生一子:坤榮;
生群(蘆華之五子),妣胡素娟,居住九湖蔡坑,生一女:陳婷;
二十二代、一百〇九世
建榮(生慶之長子),妣張嫦招,生一女:欣怡;
軍榮(生慶之次子),大專,廈門工作;
建運(生慶之女) ,嫁莒溪張志源,生一女:張玲珍;
昌榮(生凱之子) ,廈門工作;
小琴(生凱之女) ,嫁巫厝巫志亮,生一子:巫裕程;
國榮(生壽之子) ,在校學生;
松榮(生沐之子) ,本科二,在校學生;
泗季(生沐之長女),嫁天寶墨溪戴智華;
炎梅(生沐之次女);
炎芬(生沐之三女),送養安溪;
陳穎(生義之女) ,本科二,在校學生;
萍萍(生達之女) ,大專,龍海華僑醫院工作;
坤榮(生東之子) ,在校學生;
陳婷(生群之女) ,在校學生;
二十三代、一百一十世
欣怡(建榮之女)。
說明:
祖訓“上行下行不如|差子坪(最早祖居地),東去西去不值寨子裏”意為子孫要不忘故居;
從二十一代起因計劃生育,生男生女一個樣,生女也同樣編入族譜。
供稿人:陳生達(二十一代一百〇八世)
QQ416618681,手機18960097699
20011年2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