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陳氏鄉情 《十一》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
14.4 藍田
金峰鎮轄村。舊屬昌化鄉和風裏,元為十六都三圖,藍田境。村鄰東華陽,西藍田山,南渡橋,北橫嶺、傅朱村。
古藍田境山水深幽。村居西偏有仙峰山,東南臥牛山。西南山形如馬馳者,為天馬山。北向積水淵,舊名董湖,夾溝之東有鴻山。還有峰尖如覆鐘狀的金鐘山等。水光山色動人處標有十景。曰仙峰朝旭、髻石晴雲、臥牛鐘秀、天馬朝元、真元福地、爐石禦屏、董湖夜月、徐井夏泉、鴻山牧唱、鸚嶺樵歌。山上遍植楊梅,優良品種北禪道(又稱賢道),果色紫紅,個大、汁多、味酸甜,可食率高,適於鮮食和加工罐藏。
天馬山上有真元道院,原名真元觀,又稱真元寺。主祀佑聖真君。由藍田陳十三世祖桂芳創建于宋至和元年。殿宇巍峨,一進拜台、遊廊,二進大殿,前戲臺聯寬敞的天井,兩旁鐘鼓樓。觀內矗立四根合抱粗圓石柱。側旁碑石林立。歷經明、清兩代多次修葺仍基本保留宋代建築風格。飛簷翹角,藻井懸鐘,既古樸,又壯觀。1987年,鄉人集資重修,1993年新建了後座觀音閣。觀前立有清咸豐間“真元觀”碑刻。
在藍橋境祖廳北邊林壑中,原建有藍田書院。宋紹興中,由八世祖坦然建。元至正中,陳有霖築鄉約堂於書院旁,朔望舉行藍田鄉約,擇長者為約正,集鄰里子弟講學其中。今藍田村辦有藍田小學。
藍田村住有傅姓。
陳姓分上陳和東陳。建有上陳(西陳)支祠、東陳禮堂和上陳馬山坡支祠。
仁盛 字雲松,一字仲茂,顯孫,運子,為藍田始遷祖。唐天複二年(
902)自福州石井巷遷藍田。一說仁盛避王曦亂從石井巷遷古靈,後周顯德三年(
956)再徙藍田。生三子,長琛、次玓為東陳,季琰為上陳,已傳三十八世。其間六世祖子興遷居金峰周山上陳。
資道 嘉祐五年(1060)特奏名。官華亭縣令。
彥啟 字子開。北宋宣和三年(1121)特奏名。峽州宣撫副使。
坦然 字仲夷。紹興中與族弟茂林從進士鄭丙學於崇福寺。紹興三十年(1160)特奏名。除廣南東路,廣州府四會縣令,任宣奉郎。慶元中因奏解偽學之禁,勒令致仕。裏居時,建藍田書院為義學。
茂林 一作茂英字季實,號元吉。紹興間嘗夢隨班執笏,意謂佳兆,乃更號夢兆。乾道五年己醜(1169)進士。湖州長興縣縣尉,邵武、泰甯縣令。善讞獄,有政聲,累官至詹州錄事。
萬修 字世德,坦然子。紹興三十二年壬午(1162)進士,官樞密院判。
孔光 字德溥。朝道二年丙戌(1166)進士。任朝散郎。
泳 字季汪,彥啟孫。慶元二年丙辰(1196)進士。授江南東路安撫使司提幹。
垕 字中立,坦然孫。開禧元年乙丑(1205)進士,授校書郎,嘉定中除福建路漳州軍通判居平江,遷廣南東路廣州府司曹。
夢良 字君遂,坦然孫。嘉定十六年(1223)特奏名,官侍制。
夔 洪武四年,以儒生薦授通許縣主簿,滿替升黃陂縣知縣,遷桂陽,擢潮州通判。
漢弼 洪武四年,以明經薦授澧潤縣知縣。
漢臣 字留孫,號溶溪,自署藍田子。故元儒士,同陳亮、王恭、高檬輩為文字交。洪武十七年以故元儒生辟授泉州南安縣學教諭,以禮請歸。居鄉創義學,宣講鄉約。著有《溶溪集》一卷。
宗和 字少琪。同治初同裏人柯祖培、陳元綱以文鳴于時,有北鄉三才子之目。光緒元年舉於鄉,三年丁醜(1877)成進士,以同知銜分發廣東即用知縣。
易奇 號衡芬,省居。光緒十五年舉人,二十四年戊戌(1898)進士。授甘肅知縣,遷署階州成縣知縣。
貽悌 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八軍八十四師二十五團十一營二連戰士。1947年犧牲。
漢光 原長樂第二中學校長,高級教師,已故。
相官 寓四川省都江堰市,為該市商會會長。
瑜 旅美博士。
貽相 曾任福安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金華 旅加拿大博士。
書申 建築工程學院,總工程師。
14.5 陳店
金峰鎮轄村。舊屬昌化鄉崇仁裏,元為十七都五圖,冠峰境。東鄰閩沙,西洋邊,南龍峰,北後團。
陳姓屬鶴上玉溪系,于南宋寶慶元年(1225)遷入。始祖葛茂,生二子,長子伯東居陳店。而後有十四世龍遷井門,少東派遷文嶺、前陳、大坪頂和鼓山、羅源等地。陳店也是螺江陳始祖陳巨源的祖籍地,“吾陳分支于長樂陳店,所居門庭裏巷皆稱店前”。(見《帝胄陳姓淵源考.螺江陳氏源流》及《螺江陳氏族譜》。)
陳店系丘陵地,只有小片洋田,四周群山環繞,東有葫蘆山、東蟬山,西有文墓山、虎頭王山,南有塔山,北靠冠峰山。山間溝壑縱橫,澗壟交錯,形成許多山塘、湖地,因而,村裏耕地多系壟田。解放後,興水利,根據山壟地勢,修成許多自然山塘,建成許多水庫,如湖尾水庫、湖尾塘水庫、鄭安裡水庫、壟尾水庫、後山壟水庫。幾乎山山有水庫,壟壟辟水塘。山坡植草栽樹。近年建成三條水泥公路,與周邊鄉村和市場相接。
村後有冠峰山,山巔有石如懸冠,前人刻“冠峰”二大字。登冠峰遠眺,山巒蜿蜒,湖水如鏡,新路似帶。北望金峰,百村星羅棋佈,阡陌縱橫,綠野千頃。東觀大海碧波,舟楫往來,國際機場銀鷹淩空,生機盎然。
境內有五雲寺。傳唐大中十四年僧道深過五雲山,見五色雲起。詢之山主五王有成,有成曰:若其年豐,請建寺。後建五雲寺。
又有仙翁廟。相傳陳姓先祖捕魚,三次舉網,皆得泥塊,打開有紅布書“禁師仙翁”四字,並庇佑魚蝦滿載,遂攜歸供奉。忽一日,飛懸于鸛石山樹上,即因其地建仙翁廟。今廟宇拓寬建為老人休閒處。
又有古井二口。一在山邊,泉清,久旱不竭;一為下厝房井,泉洌香甘,可供千口飲用。
學校早有私塾,各支派留有“書田”。今辦有陳店小學。1989年,籌資百萬元,建教學樓、教師宿舍樓和其他配套設施。
登 字伯良。元至正八年戊子(1348)進士,官浙江金華府蘭溪縣知縣。
椿樹 字利州,同治邑諸生,寓居會城。通詩賦書畫,尤精音樂。受總督范時崇、覺羅滿保雅重,令畫《百鳥圖》、《海洋分域圖》;又從太史徐葆光冊封琉球,畫《琉球封域圖》,皆呈御覽。《琉球志》雲:“國中無琴,但有琴譜。國王遣那霸官毛光弼于從客福州陳利州處學琴三、四月,習數曲,並請留琴一具。”
光東 廈門大學教授。
金波 人民解放軍海軍將領,副師級。
明俊 又名鄭發祥,字雲淩,號梅道人。祖籍陳店,現居北京。先後深造於中央美術學院、徐悲鴻畫室、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現任人事部中國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委員會主任、中國國際藝術家研究中心理事長等職務。其藝術作品被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藝術館博物館以及收藏家所收藏。近年曾回鄉倡建陳店鄭發祥教育基金會,回榕、回航辦梅魂迎春畫展。
依寶 福清師專數學系畢業,長樂第一中學高級教師。
鳳英 女。金峰中心小學教師,1996年獲中華巾幗掃盲獎。
珠蓮 女。福建省歌舞團演員。1987年全國農村青年歌手比賽優秀獎獲得者。
14.6 陳墩
金峰鎮轄村。又稱麟墩,舊屬芳桂鄉新化裏,元為二十一都二圖沙塘境。東聯開,南沙塘,西洋傍,北溝南。
陳墩為長樂太常陳祖脈之地。據乾隆三十八年版《太常陳氏族譜序》載:中唐穎公以黃門侍郎,從琅琊王入閩,上柱國魏國公忠肅其後子孫遂繁衍於閩中。公長子供奉使運,居福城石井。子仁熙以五季之亂隱閩南高蓋山。熙子安撫大使文玲回住福城。子元賢于宋慶曆元年由石井遷於麟墩。傳至良彪昆季緯試經文龍驤豹蔚炳炳麟麟。良彪,宋紹熙四年癸醜(1193)武科進士第一人。其後子孫遷沙塘、華陽、文莊,溝南、廷敬、石拱、塔前、東宅、靈山、洋傍、池乾、倉裏等處。雖分派別而總由一脈所通。
陳墩地處太常山麓,周邊又發祥九陳,故族派太常陳,又稱九常陳、九龍陳。太常陳是長樂北鄉陳姓重要一族。陳墩建有太常陳氏宗祠。祠西座太常山,東朝臚峰山,南挽橫嶺,北貫魚、蝦、蟹、鱟四山。有祠聯曰:穎水治家風白唐室至五代盛朝駿典鴻猷赫赫聲名光史乘;太常恢世業由麟墩分八房諸處龍驤豹蔚振振族姓耀冠裳。
14.7 陳墩頭
金峰鎮轄村。舊稱沙堤,屬芳桂鄉大宏裏,元為二十都七圖。今四鄰東沙尾,西嶺南,北沙堤林,南塔光鳳井。
沙堤歷史上分居陳林兩大姓。西北隅林姓,東南隅陳姓。以後自然分村,潭頭鎮的沙堤村與金峰鎮的陳墩頭村,僅三尺小弄之隔,分兩鎮兩村。沙堤名山秀水,在閩十子之一、裏人陳亮筆下,“滄洲十勝”曾名彪詩壇。十勝曰:綠湖、蓮塘、漁艇、古柳堤、白沙岡、釣磯、桃花蹊、竹裏軒、瓜圃、秋香亭。
仁凱 字仲統,顯孫。後晉天祐進士,仕閩,御史大夫,棄官避遷沙堤,為沙堤陳氏始祖。
世明,烈祖;元善,烈父,居沙堤。烈居二都陽夏。
如晦 字日昭,號六湖。幼嗜學,貫串經史,從勉齋遊。嘗讀《西山真氏夜氣箴》,作曰:“須見得冬為四時之夜,夜乃一日之冬,便是自家向晦人息處;又見得造化發育之妙,便是自家事物周旋處。於此敬義夾持,動靜交養,則兩得之矣。”遂次其韻為《生意箴》。西山見之,亟加稱賞,一時耆德巨公,樂於為交。毅齊鄭性之,嚴齋趙師恕,先後延講於鼇峰精舍;邑令吳一鳴,延講于學宮。晚授本州教授。著有《論語問答》及《講義》、《文集》。祀鄉賢。
多福 字日升。太學生領鄉薦,登淳祐四年甲辰(1244)進士,瑞州學正。
武子 字日文,多福弟。淳祐元年特奏名,官福建運司主帳官,都大提點。
徽伯 字宗猷。開慶元年已未(1259)進士,連山縣令。
輔伯 字宗黻。咸淳元年乙丑(1265)進士,興化縣令。
覺伯 字宗尹,如晦子。兩領鄉薦,登咸豐七年辛未(1271)進士。泉州府教授,升福建路提刑司幹辦。
亮 字景明,別號滄洲狂客。於學無所不窺。自以故元儒士,明興,累詔不出,作《讀陳摶傳詩》以見志。結草屋滄州中,築小樓,購四方名書藏之,名曰“儲玉”。永樂中,年屆八十,於閩十子中年最長,嘗締結三山耆彥為九老會。詩沖淡有陶、柳風。著有《滄州集》、《儲玉齋集》。明史文苑有傳。縣誌存有《賦適安堂題于方壺所寄畫詩》等詩作。
東 字景賜,少雋敏篤學,經史百家及釋書多所研獵,工詞賦。浮游沅、湘、吳、越間,諸所遊覽,輒形歌詠。著有雜文和詩集。
榮 字時發。萬曆四年以貢順天中式。瓊山、永甯知縣。
王書 高級農藝師。
14.8 塘下
金峰鎮轄村。舊屬芳桂鄉方樂裏,元為二十三都一圖,鼇橋境。位於陳塘港旁,東游朱,西後地,南工朱,北港口。
陳姓始祖于明朝遷入,或曰來自岱邊,或曰來自宏源。
村建有小學。
博士寶香、傳民。
旅台鄉親勝棖,回鄉修路、建寺廟,又捐獻金峰消防隊消防車一輛。向陳氏宗親聯誼會捐資三萬元啟動建虞舜堂。
14.9 上陳
金峰村轄自然村。舊屬芳桂鄉方樂裏,元為二十三都七圖。東鄰半山,西接六林,南毗後團,北靠爐峰。
陳姓始祖子興,仁盛六世孫,約于宋熙寧九年(1076)自藍田遷周山之麓上陳,已曆三十餘世。
長樂二中、金峰中心小學、中心幼稚園建在本村域。
一鑒 字義濟,一字心如,金峰人。嘉慶十三年舉人。性篤實,課己課徒,無敢少懈,有《自責》文,膾炙人口,遊其門者,隨材培養,皆成大器。以公東北上,卒於京郊。
超 字式軒,號心遠。邑諸生。精相法。遍曆海內,傳能預識名公巨卿於塵埃中,致名流倒屣。百菊溪制府,始以風鑒相相,繼成文字知己,制粵,制吳,皆與俱行,每多匡贊。後隨菊溪巡揚州,病卒于蘇州官廨。著有《浣腸居詩文集》、《兩粵遊草》、《三江遊草》。
寶琦 金峰人。光緒八年武舉。
炳庚 光緒十一年舉人。
寶吉 金峰人。光緒十四年武舉。
依升 志願軍二十四軍七十四師三團六連戰士,1952年犧牲。
金春 福清師專畢業,長樂第二中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
勇 企業家,為長樂陳氏聯誼會捐資一萬元。
14.10 使漆裡
金峰村轄自然村。舊屬芳桂鄉方樂裏,元為二十三都,中保境。四鄰東上陳,西、北甘墩李,南彈棉。
陳姓始祖時朝,由縣城溪下祠雙江支系遷來。
14.11 西疇
金峰村轄自然村,又名彈棉。舊屬芳桂鄉方樂裏,元為二十三都七圖,中保境。東上陳,西董朱,南前葉,北甘墩裏。
陳氏始祖克藏由江田林炳房遷入。
村居靠金峰街坊,村民世代多從事商業和手工業生產。
14.12 文石陳
在金峰鎮本街。傳陳姓自文石遷來故稱文石陳。
居民多數經商。
伯霖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副師級。
14.13 宏泉裡
巨集泉裏舊志缺記載,村在金峰街街尾,地處金峰、潭頭、文嶺叉路口。
陳姓村民傳遷自本鎮塘下,詳待考。
14.14 表賢
華陽村轄自然村。又稱官閭表賢。舊屬昌化鄉和風裏,元為十六都二圖,華陽境。村鄰東為東洋,西洋裏,南前夏,北華恩。村無田地,村民從事鄉鎮村辦企業生產。村南舊有鴉井池。相傳鴉多浴池中,水常清冽。
始祖由鶴上新巷遷來,屬玉溪陳。
學燧 字丕(木+上草頭中酉下四點),一字金坡。乾隆五十一年舉人。挑取知縣,改授教職。博學工文。與會城林芳春、趙士泉、陳炬、林雨化、林志仁、林賓日、陳若霖、魏光厚、陳穎棠等,為三山十友。乾隆五十八年,同生員吳占鼇、劉應芳等呈複濱、(三點水+閭)二湖,修堤蓄水以溉四裏民田。嘉慶間,偕舉人李學蓮、陳一鑒等督人夫開鑿陳塘官港,四裏得免淹浸之患數十年。卒之日,歎泣者遍裏中。學蓮挽以句曰:“數所在莫能逃,經濟文章,終蓋一杯黃土;義當為靡不任,鄰里鄉黨,宜鐫六尺豐碑”。
永書 字茂亮,一字寅軒。乾隆三年副貢。天姿敏悟,過目成誦。為文高視闊步。與黃典、林瓊蕤相友善,遊學會城稱吳航三才子。邑侯賀世駿慕其學,聘修邑乘。家藏書甚富,搜羅抄錄殆無虛日。著有《事類數目考》二十卷、《詩書條貫》三卷行世。門人盧燧、鄭兆煒等為之傳。子道極,乾隆三十年科副貢,著有《葩經要解》六卷。善墨畫,尤工白菜、牡丹,人爭寶之。
14.15 前廈
華陽村轄自然村。舊屬昌化鄉和風裏,元為十六都。四鄰東厚團,西華陽本村,南洋裏,北新舊東洋。
始祖于明弘治十二年由鶴上仙樓巷遷來,玉溪支系。
14.16 池域
華陽村轄自然村。舊屬昌化鄉和風裏,元為十六都三圖。四至東表賢,西廈劉(即下劉),南洋裏,北官路邊。農業生產水稻。企業主要生產經編、蚊帳等。
始祖由九常陳麟墩遷池乾,再遷官路邊。
14.17 官路邊
華陽村轄自然村。舊屬昌化鄉和風裏,元為十六都三圖。東表賢,西聯村,南下劉,北新厝。
陳姓始祖由金峰池墘遷入。屬太常九陳。
企業辦有織編廠、印染廠等。
14.18 雙朱下
華陽村轄自然村。舊屬昌化鄉和風裏,元為十六都。四鄰東東洋,西洋裏,南華劉,北前廈。原先靠農業。改革開放後,積極發展工商企業,以經編為主,辦有印染、蚊帳針織等企業。生活水準已達富裕型小康。
陳姓屬玉溪陳,由鶴上遷來。
14.19 歐陽
華劉村轄自然村。舊屬昌化鄉和風裏,元為十六都一圖。村鄰東梁邊,西曉劉,南結朱,北華陽。始祖戶曹,在宋初遷來。
辦有小學一所。1998年村民集資百萬元,全面更新校舍,建教學樓、綜合樓和教師宿舍樓。
二十四郎佚名,先世光壽人,唐末南渡居福清,曆五代末傳至戶曹。戶曹四歲失怙,隨母改適歐陽大卿遂定居,宋景德間官職戶曹,赴闕改誥歸。性仁孝,居產三十千,同母異父,三分莊田半與之,遠近稱賢,卒葬邑東嶺西,為懸棺葬,俗稱\"眠狗啣豬蹄\"穴。子二,為雙江陳氏藩籬初祖。
1985年,本村陳法官等八戶集資六十萬元在金峰創辦第一家金屬壓延廠。1993年,該廠擴大為長樂鋼鐵製品公司與馬尾中鋼、美籍華人劉文善共組中外合資企業——福州吳航鋼鐵製品有限公司,投資人民幣一億元,收購占地十六萬平方米的國有長樂化肥廠,建設大型軋鋼車間,安裝具有九十年代國內先進水準的軋鋼生產線。該企業已成為長樂最具規模的重點企業。
14.20 南陳
首台村轄自然村。舊屬芳桂鄉敦化裏,元為二十一都。四至東台瑤,北宏源,西太常山,南風山。
陳氏屬潤裔,由岱邊遷來。又傳陳潤遷宏源,其墓地在村後山。但史無記載。
連官 首台人。長樂縣公安中隊戰士,1952年 5月犧牲。
14.21 井兜
首台村轄自然村。舊屬芳桂鄉方樂裏,元為二十三都七圖。
陳姓始祖遷發地待考。
14.22 沙塘
首台村轄自然村。舊屬芳桂鄉昌化裏,元為二十一都二圖,沙塘境。東首台張朱,西太常山,南台瑤高朱,北陳墩林朱。
始祖顯裔孫厚保遷沙塘西阪。
境內有太常山、西石岩。
九常陳宗祠建在本村。
14.23 宏源
首台村轄自然村。舊屬芳桂鄉敦化裏,元為二十一都二圖,宏源境。東首臺本村,西岱西,南南陳,北岱靈。
陳姓屬三桂堂系,約于明惠帝建文中遷入。
海岩 字季章,一字砥庵。乾隆二十四年舉人。武平教諭。
14.24 塔前
塔光村轄自然村。舊屬芳桂鄉大宏裏,元為一圖,大田境。東三星村,西錦鳳村,南連開村,北風井村。辦有食品廠、經編廠等多家企業。
本村住有方姓村民。陳姓屬顯裔,由陳墩遷來。
村建禮堂二座。
先東 博士,旅港。
塔光村轄自然村,又稱忠宅。舊屬芳桂鄉從化裏,元為二十一都四圖,官塘境。座落南三星、北風井、東七星橋、西塔前。始祖賓英,屬陳墩九常陳脈系,由塔前遷來。
學衡 忠宅人。善醫術。郡守翁學本聘主官醫局,活人甚眾。翁以“心存濟世”旌其間。
兆熊 字循熑,一字胃卿,忠宅人。陸路提標,左營遊擊,賞戴花翎,後升泉州城守營參將。光緒十年,督帶福銳營練勇駐紮梅城,忠勇之心,常以不得吞胡羯(指法軍)為憾,遂憤鬱以終。名附《清史.林剛湣公文察傳》。
兆麟 字循徵,一字子祥,忠宅人。銅山營遊擊,賞戴花翎,召署臺灣右營遊擊。
兆奎 臺灣鎮標千總。
彩登 福建省民政廳處長。
14.26 大洋陳朱
風洋村轄自然村。又稱涸裡。舊屬芳桂鄉方樂裏,元為二十三都一圖,龍陽境。四至南塘下、北江塘、東風洋抽女、西沙尾。住有陳、曾、許等姓。陳姓始祖天魁、天白兄弟,嘉靖十五年由湖南鵬陳遷來,屬江田南陽陳。
傳說史上大洋陳、曾、許三姓一度繁衍千多戶,陳姓出了一位狀元,許、曾認祖,賜合建陳曾許祠堂。但今存祠額只是陳朱祠堂。舊志中亦未見大洋狀元名錄記載。
14.27 沙尾
鳳洋村轄自然村。舊屬芳桂鄉方樂裏,元為二十三都一圖,龍陽境。四至南風井,北厚東,東涸裎,西陳墩頭。
始祖雅道,江田陳支系,明萬曆二十二年由大洋陳朱遷入。
14.28 溝南
錦鳳村轄自然村。舊屬芳桂鄉從化裏,元為二十一都五圖,溝南境。村鄰東塔光,西洋滂,南聯開,北南浮蓮。田地主種水稻、蔬菜,工業主要是經編。還有牧副業、外匯收入。
始祖一遷自鵬陳。
太常陳陳氏族譜載,太常陳裔孫有一支遷溝南,溝南房三十一世祖九敘,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捷南宮以進土歸班還裏,第二年重修譜並作序。
釋三 字學濟,邑諸生,生平忠厚簡默,不逐紛華,以勤儉持身,以規矩治家,以公正和平處事,人稱為長者。
第十五輯 文嶺篇
15.1
文嶺鎮
長樂市轄鎮。位於市東北部海濱。南連金峰鎮、湖南鎮,北接梅花鎮,西毗潭頭鎮,東鄰臺灣海峽。舊屬芳桂鄉方安裏、新開裏。1949年
9月劃為縣第三區,1950午後由於區劃變動,先後分別劃屬第六區、第九區、金峰公社,梅花公社,1979年
2月析出獨立文嶺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改鎮。文嶺村為鎮所在地。
目前鎮轄十二個村,九千六百多戶,三萬六千三百多人。其中文嶺、阜山、擋尾、東莊、岐山、前陳、高塍、石井、港嘴、石壁等村莊為陳姓村居點,計人口三千一百九十五戶一萬二千九百五十一人。
境域面積二十八點八平方公里。耕地不足千公頃,除四百公頃水田外,其餘多為沙地。這一帶地瘠山淺水泉微。舊時風沙、乾旱、洪澇、海嘯經常釀成災害。許多地名,如沙莊、企沙、沙頭頂、五裏沙等等,與地域風貌相關聯。沙洋地面積大,發展水產、蔬菜、養殖等產業。沙灘宜林地近萬公頃。海塗可用於種殖的約二千畝。百米以上低山有四座,海拔二百零一點五米的旗山為境內最高峰。因天然地貌山低矮,河流局促,缺淡水,當地人民歷來重視水利建設。瀦防多,大者為湖,次為圳,為塘。最負盛名的有陳塘港,還有石井港、東湖、天塌湖等。解放後,人民政府組織人民治山治水治沙、興修水利,修築了海堤和水渠。營造了萬畝防風林帶,木麻黃、美洲松、馬尾松等都在海疆紮下根。建成了前董、阜山、佛塔洋等十多座電灌站,把閩江淡水引灌到石壁沙灘。昔日荒涼的沙灘出現了綠洲,出現了桔子紅柑子黃菜蔬綠的景象。阜山、文嶺、石壁等沿海鄉村,漁業生產逐步走向機械化,走向股份制合作。鄉村工業企業從零起步,辦有建築、農機、農械、紡織、編織、冷凍、糧食製品、制茶等企業。這裏產的白鷺牌粉幹曾遠銷國外,龍鳳燭和脫胎工藝品也曾進人國際市場。\"白鷺\"牌米粉幹1986年評為農業部優質產品,1988年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文嶺茶廠生產的\"文峰\"牌超特級、一級茉莉花茶1988年獲評福建省優產品和農業部優質產品。阜山燃器具廠生產的\"閩樂\"牌液化氣灶,1989年評為省優質產品。
文嶺的教育,有文字確證的,可追溯到宋皇祐二年(1050)建于阜山姚坑的明教堂。民國四年,阜山村創辦國民學校。二十八年創辦東吳國民學校,三十一年創辦文嶺國民學校。解放後文嶺先後辦有文嶺、阜山、鳳莊、東吳、鄭朱、山邊劉、沙頭頂、後董、石壁、前董、草塘、東莊等完小校。1986年秋,先後創辦了文嶺和阜山兩所初級中學。現在全鎮共擁有初級中學二所,中心校一所,完小校十一所,中心幼稚園一所。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
玉英 女,文嶺大隊婦聯主任。1960年全國“三八”紅旗手。
立登 浙江大學教授。
地光 福建農學院副教授,總工程師。
瑞貴 南京航空學院畢業。福州機械研究所所長,高級工程師。
灼官 長樂縣第十一屆政府副縣長。
15.2 阜山
文嶺鎮轄村。北濱閩江口,東北向毗梅花,西鄰潭頭厚東,南接風莊。由澳裏、草塘、江域頭、海洞、浪頭山、田成、姚坑、八扇七、公婆頂、鳳凰兜、嶺兜、企沙等自然村落組成。阜山村地名,早期因村人居於周山后山坡,故地名後山。又因海浪直拍龜、蛇二山,故亦稱潮山。再者是因為村墟卜築於陵阜,所以也叫阜山。在宋慶元三年刑部侍郎林采的明教堂序中,就有\"阜山\"之稱。明嘉靖《福清(玉融)岱石陳氏族譜》亦有陳文龍曾孫陳克賢遷回長樂阜山的記載。三個村名的使用,民國以前以後山為主,其餘二個名稱間或使用。廣泛使用阜山名稱,當始于民國初年。今已定為村名。其隸屬關係是:唐後期屬芳桂鄉,宋代屬方樂裏,元朝屬二十三都,明、清時屬二十三都二圖,後山境。民國屬第三區。現屬文嶺鎮。
位於閩江口南岸,瀕連東海,扼要沖之地,為長樂市東北之屏藩。村域東鄰本鎮文嶺村、梅花鎮梅西村,西毗潭頭鎮克鳳村、厚東村,南與鳳莊接壤,北瀕閩江口,西北與琅岐島隔江相望。阜山成村,約可追溯到宋朝。宋以前,先民在此占山為寮,結茅而居,以墾殖與漁獵為生,蕃衍生息,逐漸形成村落。宋末,已聚居有方、林、姚、黃、周、鄭、朱、陳、劉、曹等姓,戶數成百家,人口幾百人,墾耕幾百畝。可是這時的後山還是一座三面環水,凸入大海的半島丘陵。東邊潮水淹至下頭莊澳裏,西邊出龍塘角便是汪洋大海,海水直湧蛇頭石門峙柱。陳文龍倡修陳塘港,出口處王鋪閘就建在下塘與沙合塘交界處。後山澳乃是船舶避風之所,海洞即為時人耳聞海嘯所發自之地。後來海沙逐漸沉澱淤積,地球內部運動地殼逐漸隆起,海水逐漸退縮,沙礁逐步顯露,陸地不斷擴大,向北延伸。經過長期滄桑之變,形成現在東西最寬二點九公里,南北最長二點九公里陸地及數千畝海塗。經歷代開發和墾殖,現有耕地三千六百畝。已利用海塗一千餘畝。
阜山無高山。海拔九十六米的姚坑山是境內最高山。低矮山岩經大自然風化、剝蝕,大多裸露於地表。“怪石特出,必有殊勝”。從姚坑山至浪淘山,山巒蜿蜒,岩壑深幽。前人分別賦予象徵性山名。由南至北,山有錢堆山,銀聚嶺、酒陳山、犬石山、龜山、鳳山、企沙嶺、四墓山、莆盛山、牛背脊、隱豹岩、浪淘山等,浪淘山又稱煙臺尾。莆盛山形似臥貓,故又名貓頭山,貓耳朵岩石上原有元裏人陳亦人書“海岸天際”四字。石有儒冠、酒陳、玉狗、鸛石、金雞、石船、武弁、石門、蓮花、雙獅戲珠、浮蟳、石人、石鼓等等,形象天然,惟妙惟肖。古代姚坑出過狀元,被召為附馬。有一天駙馬對公主說:“我們長樂景色可與京城媲美。那裏錢堆山,銀聚嶺,金山銀山走千嶺。走過五裏花林(亭),十裏梅花,良田遍野,天連魚塘千萬頃。百姓千家萬戶都吃人參米,配有骨魚。父老鄉親都盼我們常回家鄉看看”。雖僅是傳說,卻道出了濱海長樂的美麗與富足,也寄託了鄉親的美好願望。
明末清初,倭寇竄海擾邊,清皇朝屢次迫民眾內遷。阜山原十幾個姓氏村民或外遷或式微,後來又有新的姓氏遷入。致使現居阜山的陳、姚、黃、鄭、王、李、林、肖、高、劉、周等十幾個姓氏,淵源無系,與過去不盡相同。陳姓人口占全村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九。
阜山陳姓是長樂北鄉首屈一指的旺族。按時間先後追溯,已知最早的是顯孫仁衛字仲經,於後晉天福間(936—944)從古靈遷後山;又有麟墩九常陳元賢後裔。元賢于北宋慶曆元年由福州石井遷至麟墩。其後有子孫遷後山發樣,為陳有源裔。有源從朱熹游,與黃勉齋友善,在南宋淳熙間,由莆陽到長樂訪朱、黃,因慕後山山川之勝和明教堂巨卿鴻儒雲集,相與磋琢、會文切理之盛,蔔居於後山。傳至第四代狀元、參知政事陳文龍因抗元死節,子孫為元廷追捕,四處逃匿,經過數代人的顛沛流離,托跡他鄉外裏,到元末其曾孫陳克賢又回到後山,重新卜築於後山北隅之澳裏。
阜山陳外遷地:
弘祿等十六戶,於康熙年間遷閩侯文山鄉。
1949年前在馬祖島和東沙島謀生的有三十來人,後陸續遷往臺灣本島,近幾年又遷去臺灣十幾戶。
1949年前遷金峰街不到十戶,後陸續遷出,迄今共有六十多戶。
民國中遷文嶺村五時沙(雞仔店)。
遷梅花鎮十餘戶。
遷福州市區一百多戶。
1949年後遷長樂市區三十多戶。
新中國建立後,阜山村建設家園,發展經濟,取得巨大的成就。特別是近二十餘年時間裏,村人解放思想,跳出單一農業生產套路,改組產業結構,聯合創辦工商企業,促使工農商貿綜合發展。從無到有,創辦了三十三家冷凍廠,年創冷凍水產品十萬噸。生產金銀首飾模具的天一行,台商合資臺灣天民制木廠,豪星工業塑膠有限公司等骨幹企業,上產值約六、七千萬元。除在本村辦大小企業以外,還有許多人在村外辦,如福州百聯食品有限公司、東升飼料有限公司:、航盛飼料廠等。一大批有為青年走向村外、國外求發展,創業績。在國外和港澳臺居留者多達一千六百八十六人。年外匯收入額折人民幣上億元。
交通便利,海運業發達。陸路東行是梅花鎮,西去潭頭鎮,南走是金峰鎮,至省會福州八十多裏。北邊水路六十裏達馬尾經濟技術開發區。從海上可以通往國內外許多港口。全村出海運輸船六十二艘。其中二百至四百匹/五十至二百噸的有五十一艘,一百五十至四百匹/三百至六百噸的有四艘,二百至六百匹/三百至七百噸的有七艘。幾十艘水產品運輸船奮戰於臺灣海峽,甚至南到香港附近,北到渤海,每年在海上收購、初加工水產品七萬噸左右。兩艘貨輪滿載各種貨物往返於香港航線,為港胞服務。建于1999年的江墘頭阜山碼頭,油庫、水、電等設施配套,可停泊五百噸位的貨運輪十多艘。近幾年,村投資七百多萬元,在接入峽梅公路長二點五公里、寬八米的路基上,拓寬十八米水泥路,同時又向北延伸建長二公里、寬十六米的漁港碼頭水泥路。另建草塘水泥路一點五公里,以連東西碼頭。
重教興學。在宋朝,辦有“明教堂”。現在村辦有阜山初級中學和阜山小學。學齡兒童不出村,即可享受九年義務教育。阜山小學占地十八畝,現有在校生一千二百多人,教工五十人,是長樂市最大的農村完小校之一。校舍佈局合理,有教學樓、教工宿舍樓和綜合樓,操場、音樂室、實驗室、電腦室、多媒體教室、省級達標圖書館等內部設施配套,環境優雅,辦學品質高。是福州市文明學校,福建省農村示範學校。
公共事業,村裝有二千八百千伏安的變壓器,投資幾十萬元引進了天澤湖的自來水和新建浪頭山水庫,供給了全村包括浪頭山自然村一百五十多戶人生產和生活用水。達六十歲的老人,可按月從敬老院領到十五元補助養老金。
明教堂宋皇祐二年(1050)建于阜山姚坑。此堂倚鸛嶽,枕玉狗,面飛來石。四周峰巒層疊,龜蛇捍衛,水口牢密。是宋一代長樂師儒雲集的著名讀書處。裏人姚能舉、姚宗虞、姚穎、林得中、姚同、姚震、姚逢午、姚勉、陳文龍、陳覺伯、林亞文等均讀書其中。這些人托跡明教堂,相與磋琢,會文切理,繼軌聯鑣,湧現進士十一人,其中狀兀三人。
大觀三年己醜(1109)集英殿策士,姚能舉登進士第
淳熙二年乙未(1175)姚宗虞進士;
淳熙五年戊戌(1178)姚穎狀元;
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林亞文賜進土出身。
嘉慶元年芒戌(1202)林得中、姚同同榜進士;
嘉熙二年戊戌(1238)姚震、姚逢午同科進士;
寶祐元年癸醜(1253)姚勉正奏第一人(狀元);
鹹淳四年戊辰(1268)陳文龍廷對第一(狀元);
咸淳七年辛未(1271)陳覺伯進士;
元台碑初創立于後山姚坑明教堂。咸淳八年春陳文龍回鄉祭祖,立元台碑於堂前,親書明教堂元台碑文。該碑現立于後山陳氏宗祠前埕。1986年列為縣級保護文物。又一碑原在明教堂內(現在學校操場旁)。
興龍碑碑立周山。碑上勒宋丞相文天祥書“興龍”二字。
陳塘港長樂北鄉最重要的人工水利工程,原系海地,唐大歷年間初辟。蓄泄兼之,並捍潮患,諸多鄉村鹹受其益。因易於壅塞,歷代都得浚港。咸淳十年狀元陳文龍倡修之,疏舊港,挖新港,築田砌塘,使匯流東西二湖七十二洋之水,南由渡橋通壺井江,北通王鋪閘入海,蜿蜒數十裏,一百八十餘村莊,十多萬畝田園鹹獲其利。鄉人感陳文龍之功,稱港為陳塘港,並在三門閘建報功祠以祀。現在陳塘港水系與蓮柄港水系相聯,仍在發揮其蓄泄水的作用。
沙港陳塘港歷年既久,海潮漲積,港道擁塞不暢,水患時來。裏人陳時海倡族人鳩資買地,在阜山與厚福鄉交界處另開新港,名其港為沙港。港橫七丈二尺,長有裏許,使通本洋之水歸於大海。
莆盛橋崇禎十二年,裏人陳達功鳩造。知縣夏允彝為倡造斗門二十丈,禦鹹積淡,藉以溉民田,為諸湖關鎖。乾隆十九年重修。有碑。現已圯。
沙合橋在陳塘港上,初名勝莆橋。嘉靖十三年改為沙合橋。古讖雲:“陳塘沙港合,舉子勝莆田”。
文龍 宋丞相俊卿之後,初名子龍,字德雲,號洞真,祖籍莆田玉湖,幼年即隨父遷居後山,出嗣居阜山族叔士偉為子,就讀於明教堂。鹹淳四年戊辰(1268)進士第一。唱第日,度宗御筆改名文龍,賜字君賁,授宣議郎。
文龍節義儒雅,屢受丞相賈似道提攜,但並不依附權奸,終被罷黜。
鹹淳八年春回鄉祭祖,立元台碑,親書《明教堂元台碑文》。咸淳十年罷官家居時,倡修陳塘港水利。元兵南下,趙宋江山淪喪,文龍複出,疏奏賈似道擅權誤國。朝廷終將賈氏罷免,籍沒其家。德祐二年,益王趙昰即位福州,文龍複以參知政事充閩廣宣撫大使領兵抗元,毅然盡散家財,募兵死守興化城。文龍領玉湖家族,制“生為宋臣,死為宋鬼”大旗於軍前,以為激勵。
元軍來攻不破,春,姻戚持書招降,扣其母及幼兒為質。文龍焚書斬使,復信表示了以死殉國的決心。城破被俘,元將唆都以“母老子幼”來動搖他。文龍情詞慷慨予以回絕:“我家世受國恩,萬無降理。母老且死;先皇三子歧分南北,我子何足關念?”械送抗州,途經合沙(即福州南台)賦詩與仲子訣別。詩載《宋詩紀事》:“鬥壘孤危勢不支,書生守志誓難移。自經溝瀆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時。須信縲囚堪釁鼓,未聞烈士樹降旗。一門百指淪胥盡,惟有丹衷天地知。”文龍一路絕食,到杭拜謁嶽廟後身死。終年四十六歲。訃聞,詔諡忠肅,賜廟號昭忠。其母病系福州尼寺中,聞訊亦死。元至正間,嘗遣使訪求文龍子孫,將錄用,無一人回應。事詳《宋史》本傳、《四庫全書.昭忠錄》、《南宋書》。“陳肅公墓”在杭州葛嶺,為杭州市級保護文物。從明洪武至清光緒,福州先後于陽岐、萬壽、新亭、龍潭、竹林等處建有五座以紀念陳文龍的尚書廟、忠肅祠。本市洞頭亦建有水部尚書廟。
瓚 字瑟玉,文龍族侄。少有大節,知天下必亂,無意仕進,散粟出帛以濟饑寒,曰:“吾世受國恩,當為國收人心耳。”文龍起參知政事,瓚獻策曰:“今天下已危,莫若勸上悉召四方兵分屯沿江要害,敵來並力以戰,猶可為也。”文龍愀然答曰:“策甚善,柄國非人,恐不能用,是行也,吾必死之。”
德祐二年,端宗趨廣,瓚出家財三百萬緡,航海助餉。張世傑欲援其官,瓚堅不受。文龍被捕後,瓚暗中部署賓客,誅殺叛將,收復興化軍。端宗嘉其忠義,命以通判守興化。元帥唆都來攻,瓚號令嚴整,每巡城必南面號慟,士皆感奮。元軍大隊人馬攻城,瓚力不支被執。唆都勸降之,瓚罵而不屈,遭車裂。事聞,贈兵部侍郎,諡忠武。子若水,世傑辟為督府架閣。
邵 字世南,周山人。熙甯三年應文學科。
鄔 字景瞻,周山人。宋代以人才薦,任涿州知縣。
浩 字亦淵,周山人。元延祐元年鄉試第一人。
宏孝 性孝友,慷慨好義。濱海田鹵斥,舍田鑿南至龍塘角北至龜蛟潭的新港,以蓄淡水。複浚聯橫蛟,北至貓頭,使通於海。又捐田四十畝,為祖祠祭產,歲祭祖,族人持祔祀以報。
彪 周山人。嘉靖三十七年武舉。
驊 字茂恩,雍正十三年武舉。
濟 周山人。以人才薦徽州通判。
颺言 字孝嘉,周山人。國學生。明亡,殉難。
義修 閩中遊擊隊隊員。1945年 6月犧牲。
英 女,阜山民辦教員,1960年福建省先進工作者。
金秋 福建醫學院畢業,福建省衛生防疫站主任醫師。長期從事流行病學、自然疫源性疾病、消毒殺蟲防治研究。其“鉤體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研究”和“鉤體菌苗的研究”,獲1987年全國科技大會成果獎二項。
依增 福建高等工業學校畢業,上海輕工設計院高級工程師。
義德 福建工學院畢業,雲南省水電局高級工程師。
金松 中國科技大學畢業,教授,退休旅美。其長女群,中國科大畢業;次女立,中國科大畢業,在美留學。
居茂 南京工程兵學院畢業,東海艦隊上海基地設計處高級工程師。
義蔚 福建醫學院畢業,教授。
智生 福建醫學院畢業,長樂金峰醫院副主任醫師。
居平 清華大學畢業,三明市科協秘書長,高級工程師。
東生 北京航空學院畢業,國家航天局+院十三所碩士研究員。
義輝 福州機電學校畢業,化工部中化總公司第四化工建設公司總經濟師、高級經濟師。
文炳 福建農學院畢業,福建農科院博士。
禮欽 上海第一醫學院畢業,福建省立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師。
禮調 字永和,筆名小師。1934年畢業于上海新華美專國畫系,從此步入畫苑教壇。曆教于上杭中學、德化師範、黃花崗中學、羅源縣中、長樂縣中等校。1950年
5月任長樂縣立初級中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繼而在長樂一中、長樂三中任教。1974年退休後仍在長樂三中和長樂師範任教十一年。擅長國畫,工山水人物。畢生悉心探究“鳥瞰散點透視法”,精心描繪祖國建設成就和時代風貌。所繪《農村市場》、《文武砂圍墾》和《紅軍經過武夷山》、《勞動模範陳孝欽》、《鐵肩擋急流,引水潤田間》;《福州西湖》等作品,先後人選全國國畫展、華東地區國畫展和福建省美術作品展。熱心培育人才,其學生作品曾出國參展。為長樂縣第一屆、第二屆人民代表,政協長樂縣委員會第一至第四屆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福建分會會員,福州市國畫研究會會員,長樂縣美術協會會長。卒於1987年11月,享年七十五歲。
益書 清華大學畢業,水電部天津勘察設計院高級工程師。
韻英 女,山東師範大學畢業,水電部天津勘察設計院高級工程師。
欣 大連工學院畢業,留美,博士。
庚 清華大學畢業,留學渥太華,博士。
碧貽 北京大學畢業,空軍福州訓練處處長,旅居香港。
禮利 福建醫學院畢業,長樂市醫院主任醫師。
少華 廈門大學畢業,福建省工商局商標處處長。
國金 大連理工大學畢業,福建省委宣傳部教育處科長:
駿華 澳裡人。臺北市長樂同鄉會理事長。
立登 浙江大學畢業,教授。
瑞貴 南京航空學院畢業,福州機械研究所所長。
惠柔 女。政協第七屆、第八屆長樂市委員會副主席。
禮渭、禮秋等 1997年11月纂修《阜山陳氏族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