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八閩陳氏

長樂陳氏鄉情 《七》

作者:  來源:長樂市海內外陳氏文化聯誼會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12日

長樂陳氏鄉情 《七》

》《》《》《》《》《》《》《》《》《》《十一》《十二》《十三

7.14 岱嶺

鶴上鎮轄村。舊屬善政鄉逍遙裏,元為九都三圖,皇澤境。位處岱峰之陽,東南鄰環東湖、毗青橋,西傍岱邊嶺,東北遙對北山。岱峰北接周阪山,南連董奉山,西毗岱邊、首占、珠湖諸山,是上下長樂的界山。西覽長樂沿江平原,東俯長樂濱海平原,皆一馬平川,田洋千頃。唯本村多山地。田園長期主種蕃薯、水稻、茉莉,山坡種龍眼,山腰以上栽松柏。日寇陷長期間,曾在岱嶺巔佈防,築戰壕。現今是駐軍要地。

民國元年邑紳陳瑞馥等人在岱峰南部榮林境創辦岱南初等小學校,後改名長樂縣第二區公立第六國民學校。現辦有岱嶺小學。

岱嶺村由陳厝、宅裡、林厝、李厝等自然村組成。分姓陳、林、李等姓。

陳厝岱峰陳,一世祖良,於北宋至道元年( 995)從夏岩遷岱嶺莊厝(今屬陳厝)。岱峰陳公祖塋在陳坑嶺淩古塘濱。

宅裡陳,一世祖祥,於明弘治間從縣城西隅遷岱嶺。

俊  字恒佳,良孫。裏居關心農桑,尤究心於農田水利。山田缺水,俊捐農田三十多畝,從治平三年九月九日起至熙寧二年,用工三年開鑿淩古塘。塘週一百二十丈,高一丈五尺,闊一丈,配竇二,圳五,長一百五十丈,溉田種六十石。迄今裏人仍沾其惠,俗稱岱嶺湖。

靜  字永選,號蕙岩,俊孫,政和四年甲午(1114)進士,宣和元年授福建路泉州府同安令,靖康二年升廣平府同知。

弘道 字安坦,號艾庵。永樂朝薦除河南湯陰知縣。

祥  字汝瑞,號近芹,屬邑西國佐房,遷岱嶺宅裡。守護國佐山,看掃宋始祖叔仁墳塋。為記祖源,鑿八角井,井由八塊大石環扣而成,泉從井底岩縫冒出,清涼甘甜,至今猶用。井旁立有響鼓石。祥子三,長惟大,次惟周,三惟廣,序分東、西、北三房。

明官 碩士,總工程師。任職於福建省機械廳。

航  南京航空學院畢業,廈門航運總公司設計室主任。

 

7.15 環山

環東湖村轄自然村。又稱灣裏。舊屬善政鄉進賢、逍遙二裏,元為九都二圖,塔峰境。位於董奉山支脈,塔峰山麓,福北公路村沿通過。東與東倉相連,西靠塔石峰、雙鳩山,南與青橋村毗鄰,北與湖山接壤。因緊傍名勝塔石峰而取名“塔峰”。現與東倉、湖山、朱下、山兜等自然村組成環東湖村。

村以水稻、茉莉花為主要的農業收人,副業種果,開採石料。部分村民外出經商,在福州三角井市場經商的居多。

村辦有小學,1993年在希滔將軍倡議和帶動下,集資建造擁有四層十二間教室的教學樓。修有環村水泥道。村後山有塔石峰,岩石重疊兀起,底面積約六十平方米。由數十塊形狀不一、大小不等的岩石疊成,高約二十米,頂端大碑壓頂,形似寶塔,塔內潭間迴旋曲折,遊人可穿行其間。村東北馬王湖畔嚴墩厝有白馬王廟。

顯裔孫縱于元延衤右 初擇居環山,為環山村第一世祖。迄今蕃衍二十四世。外遷地有吳航高隍和福州三叉街。

元炎 邑諸生。篤志專精,邃于經學。著有《學庸義疏》若干卷,藏於家。

李  字彥白。永樂九年舉人。靳水知縣。

潭  字孟明,李子。明成化二年丙戌(1146)進士。南京戶部郎中,浙江參議。曆官清謹,平居愨願寡過,鄉評重之。

鳴鏘 字聲其。同治九年舉人。建寧教諭。吳航掌教。

希滔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中將軍銜。北京軍區副司令員。196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是第七屆、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代表。

希治 福州市晉安區副區長。

 

7.16 東倉

環東湖村轄自然村。舊屬善政鄉進賢、逍遙二裏元為九都二圖。座落董奉山麓,東接魏朱村,西鄰青橋村,南與福坊村隔山相望,北抵環山村。

主要作物是水稻和茉莉花。享有源自董奉山的龍溪澗水和蓮柄港水利,農業旱澇保收。福北公路由村東經過,交通方便。副業生產,現有石料開採,群鴨、生豬飼養,龍眼栽培等。

先祖于唐廣明年間避亂人閩,過遊動生活。傳七世順甫于南宋景定間定居東倉,為東倉一世祖。故順甫又號東倉。迄今已傳二十七世。其間有如下幾支外遷:

進善遷金峰鎮厚浮塘村。寬儒派遷福州下杭街。三泰派遷居長樂、福州、貴州。新厝裏遷閩安、亭頭等處。

旅居國外十餘戶。古有倉山書室。今學齡童在由環山、東倉、湖山共建聯辦的環東湖小學入學。

在村西部與青橋、環山接壤處有龍雲堂,是八世祖有大拾田園與裏人共同創建。今舊書齋殘存。

村東有朱子祠,元朝創建,今古址殘垣斷壁,碑刻尚存。

在流經本村的龍溪溪流上,用巨型石條修築二橋、三橋、四橋三座大石橋,為本村與八都、九都、十都諸村交往的要道。

漩  字叔源。正統三年舉人。官雩都縣學教諭。族弟洛,天順司堂修先世東倉族譜,成化二年譜修竣,自序之。

吉龍 北京大學理學博士、中科院生物學遺傳工程研究員、中國轉基因動物學會常務理事、世界生殖與發育協會會員。1994年公派旅美攻讀博士後,從事高技術生物醫學研究。

 

7.17 湖山

環東湖村轄自然村。舊屬善政鄉進賢裏,元為九都四圖,湖山境。

湖山臥牛勢。村墟猶如黃牛臥野。牛首東朝桃枝湖,與北山、路北湖田及桃坑、魏朱洋田交界。牛尾迤西,毗岱嶺李厝、林厝和嶺頂李,南鄰灣裏面對董奉山,北承北山而遙對東西二嶺。山色湖光,盡攏襟袍,故村取名湖山。

北坡牛背原是一片松柏林,四季蒼鬱。春夏每引來成千上萬鷺鳥,白日飛翔于田洋湖沼覓食,傍晚歸憩松林,故松柏園又稱白鷺園。六十年代初,毀林開荒,自此林園毋存,百鷺不歸。
桃枝湖,前人舍田畝辟于五代時,東西寬一百多丈,南起桃坑北至北山,長達三百六十多丈,塘、岸、坡、堰、堤、圳、涵、閘、斗門等相關工程,歷代屢經修整。承董奉山龍溪、乾溪、岱嶺淩古塘和北山洋之水,湖面開闊,溉田跨逍遙、清平、進賢三裏。五十年代初,周邊各村下港龍舟仍多達數十匹,到五十年代後期,桃枝湖被淤墾為田。

桃枝湖西鄰有轄村周阪、朱厝兩小村,與湖山同屬四圖。周阪落座在湖山與北山之間的阪地上。清溪翠竹環村護衛,村裏果園連片,古榕參天,厝廳前大小倆口池塘如日月照鏡,井泉脈連福山,清沏見底。公社化時舉村被拆遷。陳姓村民歸人湖山,現村墟遺址猶存。

蓮柄港主幹渠出朝陽洞南奔一裏流過村西,渠下阪田洋田由西向東平緩傾斜。村所屬良田、茉莉園由港渠自動灌溉,故種稻旱澇保豐,栽龍眼、茉莉花品質優良。小村一度挨家養豬,常年出售長樂良種黑豬崽。那時群豬可放牧在山坡墩松柏園裏。故俗傳湖山\"雞籠養豬牳\"。現除水稻、茉莉花生產外,勞動力多外出經商開工廠打工。

祖山有周阪山、葫蘆墩、白鴿石覃 ,南接岱峰,北毗東陽山。翻周阪山壟園,進航城、首占界。

朱姓居朱厝下外,本村僅有陳姓,堂號岱南。

岱南陳屬岱峰陳宗支,潤裔,于宋甯宗紹定間肇遷自岱峰岱嶺,與夏岩、芹巷、陳厝、陽夏諸陳一脈相承。岱峰陳公祖塋在陳坑嶺淩古塘濱。外遷地有本邑城關虎埕頂、大溪村、新城區、福州達道、北禪寺左海花園、鳳凰新村、琴亭村、武夷山市等地,以及印尼、新加坡、美國、日本、英國和德國。

史上本村有湖山書室。創建者是明知縣陳李,布政陳潭等讀書於茲。永樂間陳李應試滯京,裏人左贊善陳仲完為撰記,修撰李騏為題圖。

現學齡童就讀於環山、東倉、湖山等三村共建聯辦的環東湖小學。

岱南陳氏宗祠建于民國辛已年(1941),1992年重建。泰山廟,又稱三聖堂,重修於1992年。

益  字伯武,祖籍岱嶺陳厝,遷湖山。洪武二十年經魁,浙江衢州府學教授。

銀官 字智貴,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團長,現為福建省外貿大酒店副總經理。

茂興 字信楓。1969年江西省勞動模範,1990—1992年福建省集資辦學先進個人,1993年福建省教育先進工作者。

 

7.18 塘邊裡

北山村轄自然村。舊屬善政鄉逍遙裏,元為九都五圖。位於北山嶺西側,座西北向東南,東鄰卓厝裡,西隔蓮柄港渠和峽漳公路,南連北山洋,北靠塘邊山上湖守備營。

據傳本村東側昔時有李姓村莊,李姓鄉人富有田地、糧倉,家資萬貫,人稱“李百萬”。村前一口池塘,泉水噴湧,久旱不涸。先祖由鶴上放鴨到塘邊,見母鴨生蛋與日俱增。頓悟人禽住此定能長期生存發展,故遷居塘邊墩。蓮柄港通南鄉的主管道原由塘邊經過,塘稱小西湖。港水注經小西湖,灌溉洋田。

一世祖孟韶,系五溪陳衍派,與鶴上石台同根一脈。遷居塘邊已有百多年歷史。外遷的有連江鎮海。村民以農耕為業,兼出外經商和從事運輸業。有五噸反斗車十多部,生活很好,新宇林立。

 

7.19 程陳

北山村轄自然村。舊屬善政鄉進賢、逍遙二裏,元為九都五圖。位於北山村東北向,周邊毗鄰許厝裡、鄭厝裡和荷葉墩。

程陳先前居程姓,祖程忻妣林氏三十五娘,自溝邊下遷居北山,傳至程良俊只生一女。招贅仙街後阪房陳元達為上門女婿,繼承程姓宗支,故村名取程陳。迄今衍傳二十四世。雖取姓陳氏,卻仍享祀兩姓香火,為千秋報本。外遷南平市下槕、上海、福州、三明等處,旅居新加坡、緬甸、日本、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

以農耕為主,農副結合,多種經營。1995年東洋裡片二十二畝,征為太平城開發區;何葉墩片二十二畝,征為台商創辦五金廠、翻砂廠、修配廠。後繞山、正財山、義下山、裡坪裏等山地均封山育林。

祖廳在當截裡,原懸掛“文魁”橫匾,已毀。有南宋開禧元年的八角古井。舊聖王廟,已於1998年改建為禮堂。

 

第八輯 古槐篇

8.1 古槐鎮

長樂市轄鎮。舊統善政鄉十一都廉風、建風二裏和十二都敦素,崇賢二裏。地處長樂中南部。今區域東連文武砂鎮,西毗羅聯鄉,南與江田鎮接壤,北接鶴上鎮。鎮政府駐地中街村。

古槐俗稱古縣。長樂立縣之始,即唐武德六年從古閩縣析立新甯縣時,縣治即選在這裏。又因該地易生槐樹,故又稱古槐。唐人應秋試每在八月,俗有“槐花黃,舉子忙”語,謂槐樹方花,乃學子赴舉之時,以槐取名,或涵此義。

1949年 9月後為長樂縣第一、二區,1952年底改為八區。1958年 8月成立古槐人民公社,1984年改鄉,1990年改鎮。

全鎮面積五十一點八平方公里。地勢自西向東傾斜。西部多山山地面積達二十平方公里。最高峰為矗立于西北部而成天然屏障的董奉山,海拔五百七十七點二米。東部為長樂濱海平原地帶,一馬平川,河渠縱橫,田園錦繡。是長樂縣主要產糧區之一。西部丘陵山地,除水稻外,還適於發展蕃薯、甘蔗、龍眼、茉莉、蔬菜。北麓青山下村,村墟坡地遍種龍眼樹,品種多,質地優良。曾是朝廷貢品。現代尤以“扁核榛”最為著名。該品種果大、核小、肉厚、質脆,汁多清甜,比一般品種晚熟一個月,經濟價值較高。已成為長樂和福州地區重點生產基地。山林面積三萬多畝。

古槐工業基礎較好,建築和機械鑄造較發達。北部福坊一帶花崗石資源豐富,以質地堅緊,色澤美觀而馳名內外,七十年代就已遠銷日本等國家。鄉鎮企業有建築、機磚、磚機、抽紗等百多家。古槐茶廠生產的“東風”牌二級、三級茉莉花茶,1988年雙雙獲評福建省優產品和農業部優質產品。福德汽車有限公司車橋廠落座在鎮駐地中街村入口處。沿村街道商肆林立,是全鎮最繁華的商業街和農貿市場。長樂第三中學、古槐中心小學、古槐中心幼稚園、古槐中心醫院、中街影劇院等重要的公共設施都集中在這一帶。

古槐鎮現轄二十三個村,一萬五千戶,五萬七幹人。其中高樓、上舍、大新路、恩頭、前塘、昆石朱陳、竹田仙山,中街下陳等村點駐陳姓入口二幹四百二十五戶一萬四千零六人。本鎮是長樂著名僑區之一。僅高樓村旅外華僑、外籍華人和駐港鄉親就有一千五百多人。

古縣古跡多成名勝。著名的有竹田新石器時代遺址。有名山董奉山,名寺竹林寺、西興寺,名橋新寧橋,名教堂玫瑰山莊,名人刻石等等。

董奉山

又名福山。福州古為閩州,唐開元十三年( 725)改稱福州。《元和郡縣誌》雲:“因州東南有福山,故名”。按乾隆《福州府志》注:“福山今名董奉山,屬長樂縣”。民國《福建通志.山經》福州府長樂縣條:“福山在廉風裏”。廉風裏即今之古槐。

福州有諺語傳曰:“一旗,二鼓,三董奉。”就其于福州地位和作用,董奉山為福山名符其實。長邑起自西北,迄于東南,有鼇峰山、石君嶺、東陽山、岱峰山,逶迤接脈貫福山,此一派氣勢磅礴、綿延數十裏莽莽大山,恰巧處遙旗山、五虎山和鼓山之間,天然嵌成一扇屏風,遮住會城的東南缺口。這一局勢對福州的地理營衛和氣候調節,其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就長樂本土而言,董奉山重要地位亦毋庸置疑。岩曰董岩,峰日董峰,為一方巨鎮。山間留有不溢不涸的龍潭古跡天龍井。北麓董拔山上有笏石立如笏,有印石形如印。燕山、金山上有七星石環拱、魁星石沖霄。前人標為十景,曰:竹林講席、董拔丹爐、三台插漢、七星臨鄉、魁石淩空、建林飛瀑、鬼洞鐘靈、仙人留跡、龍井通潮、豹岩俯海。在福山上南望雁塘,笏石淩雲。東望有山形如葫蘆倒地者,取定靜之義名定山,其峰曰龜峰,昔人勒有“化龍豹變”四字。有葫蘆洞,深不知底,傳與潮汐相往來。有三司塘仙床仙跡。有止潮石,能禦鹹,裏人鑿之,現天成“止潮”字跡。北望裏山,形如燕頷,裏人陳尚庚書“燕岩”兩字。又有“聚星岩”、“贈光”等題刻。董奉山更以廣久流傳的仙人賜福、神醫煉丹、杏林春暖等神話故事而顯揚其名。故古籍喻董奉山為長樂之東嶽。岱嶽境內有峰曰岱峰,有嶺日岱嶺,有村曰岱陽、曰岱嶺陳厝、岱嶺宅娌,有學堂曰岱南初等小學校,有陳氏族人取岱峰陳、岱南陳等為堂號。凡此皆以“東嶽”董奉山取稱無疑。

山上現建有廣播電視轉播發射基地長樂台和海峽台。

新寧縣衙署

建在董奉山南麓龜山腳下,龍溪畔。長樂初置縣,以《書經》“宅新邑,寧厥止”之義,取名新寧。縣治選在敦素裏平川,即今古槐鎮井南村。志載這裏“有兩境,祀土穀神,一日元明東境,一日元明西境。即古新寧縣治也。”縣衙署建在元明西境。坐西北,背靠董奉山三魁碑,朝東南,門含大海萬頃波濤。高丘兀立,沙灘前繞,有吞吐南北客貨的道頭。唐肅宗上元元年因海地卑濕縣治改置吳航頭。宋紹聖元年裏人陳子周于古衙署舊基建元明祠。1958年元明祠改作粉幹廠時,祠額仍有“元明西境”四大字。

新寧橋

建在古縣衙署西側龍溪上的一座古石橋。始建年代當在建縣設治之時。當時此橋北向經龍田、董厝、雁塘、湖陽、青山、青橋、嶺頂、岱嶺、北山抵吳航,往南經黃厝裏、中街、高樓、上吳頂、昆石、感恩、三溪、石門而達江田。新寧橋是系聯南北交通要道上的重要橋樑。歷經唐宋元明清,幾經重建重修。記於史書的,有明弘治間重建,裏人陳甫書“新寧橋”碑;清乾隆十九年重修;嘉慶十三年裏人陳擴重修,並留下“重修新寧橋碑”。現經復原,碑立于新甯古橋橋頭。該橋為長樂市縣級保護文物。

竹林寺

在董奉山南麓,高樓村境內。這裏山曰天池,蒼松參天,溪澗飛泉,山頂蓄水,清沏見底。峰名蓮花,傳有衡山僧遊此,缽起五色祥雲,顯現宮宇,題“竹林禪寺”。裏人舍宅為寺,即竹林寺。寺旁有石人峰,山石盡黑,一石獨白,儼然如人立。

蘇才翁龍潭題刻

按蘇舜元,字才翁,梓州銅山人,宋代文學家、書法家,官至尚書度支員外郎、三司度支判官,詩歌豪健,工篆書,尤善草書,清勁老健。其題刻一在古縣竹林寺後山石人峰旁石壁上,題記曰:“慶曆丁亥孟夏庚戊游竹林寺蘇才翁。”慶曆丁亥為1047年。一為龍潭“蘇老澗濯纓石”,是蘇才翁游古縣憩於法澗寺時,題在新寧橋水落石出碓邊崖壁上,旁另刻款識為“慶曆八年戊子二月住持沙門文登立”。慶曆戊子為1048年。據《福建通志》載:“宋慶曆中,閩觀察蘇才翁游憩於此,臨遊濯纓,書蘇老澗濯纓石於右。”裏人陳省有詩贊之:“時光迅望舒,靈曜疾羲禦。所以耽遊人,夜行秉燭炬。邈哉蘇才翁,公餘覓佳處。風塵不足娛,來作煙霞侶。潤穀有幽光,刻畫見才謂。水映寺已頹,潭空龍亦死。獨茲蘇老名,千秋傳不已。”該刻石為縣級保護文物。

蔡襄龜山刻石

龜山形如龜,脈出董奉山。北宋名臣、書法家蔡襄,天聖間經山中親筆手書“龜山”兩字勒于石。為八閩有名刻石。

石碧山

原名象山,屬董奉山餘脈,脈延龜山南麓,水注龍溪入洋,面對古槐三條街。明正統年間,中街、高樓、龍田三街鄉人在象山建石碧山五靈公廟,後山因廟而改名,俗稱石碧山。近年重建後的石碧山,形成了包括石碧山五靈公廟、石碧山禮堂、思梓亭、蔭清亭等建築群,是群眾焚香祈福、休閒、避暑之所。廟後蓮花碑有“青雲得路”、“大道同風”碑刻及關聖帝君廟。有九龍寺,原名九龍庵,由陳長祚建于明天啟元年,清乾隆五十九年,道光八年二度重修,後頹廢,1998年重建,並加建觀音堂,塑觀音立象。

淡塘

古縣境內古有淡塘,又稱雁藏、雁塘。淡塘北起嶼頭塘,南至洋下塘,亦呼古縣塘。古縣地瀕海,久湮于海潮,潮漲入田,十歲九損。獨淡塘水淡可供灌溉、食用。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當時海潮曾侵襲古縣頻繁,亦與以其地卑濕潮溢而移邑治于吳航頭的史實暗合。

作為新甯古縣治,古槐歷代科舉官宦人才薈萃。

士逢 字道夫,嶼頭人。乾道五年乙丑(1169)進士。吉水縣令。

義高 俗姓陳,號秋岩,十二都人。早得仙術。元太祖召賜金幣,歸悉分與貧者。精于兵機,晉王北征,累命從行。時六月煩熱,王令降雪,乃齋沐飛符,以皂旗麾之,雪旋至。後賜歸。端坐而化。趙子昂有挽詩雲:“世祖龍飛正統天,先生身價重當年。詩袍碎剪宮娥錦,酒債還分御賜錢。虎衛紅雲通玉筍,鳳池明月送金蓮。梁園一去無消息,荒草寒煙思惘然。”

伯琬 洋下人。洪武四年舉人。升介休知縣。

文梗 字盂舉。景泰元年舉人。

朝亮 古槐人,籍閩清。天啟六年恩貢,沅州知州。

驤  字昌奮,一字叔舉,邑諸生。父兆甲,字克鼎,明國子監博士,被累入獄,驤匍匐往,請以身代。事解,奉親避居九仙山下,與孫學稼、鄭宗圭、高兆、許秘、許友及仲兄碌諸名宿,修平遠台詩社,追曹徐。著有《中軒薊遊》二集。

碌  字昌範,一字仲桓,順治間廩生。與參平遠台詩社,有《偶安集》二十六卷。《韓居詩話》雲:“工小楷,詩格高、法密、氣老、語堅,可與綏安、丁朱二布衣並參一席。”

疇  字廷琚,一字壽田,古縣人,省居。乾隆二十七年舉人。初令楚中,借補桂陽州州同。州多積案,詳為清理,深得民心。調寧鄉,賢聲日起。補臨武縣,擢靖州知州,豪蠹斂跡,畏如神明。後起升江西臨江府知府。民好訟,多上控,縉紳家又陰為主持。疇立法不撓,幹請悉絕。民無有冤者。旋入都,改補湖南常德府,調寶慶府。熟于楚中風土人情,興革益多。嘗曰:“吾初出都門,化龍侄握吾手曰:‘吞得百頭臘蛇、方可作外吏’。吾當官遇事時,服此言。”又曰:“吾生平馭下只恩威並濟,賞罰分明而已。”著有《北行紀事詩集》。父青選字朝安,祖羽豐,邑增生。乾隆四十二年皆贈儒林郎、湖南桂陽州州同;五十五年,贈奉政大夫,靖慶元年,贈朝議大夫,寶慶府知府。

汝楫 字廷交,一字若川。乾隆三十三年副貢。性端方,治家嚴肅。喜讀書,聚書六千卷,朱墨殆遍。尤工書法。著有《學庸邇言》二卷。

士玉 字嶽有,一字芝田,古縣人,省居。乾隆三十三年舉人。令山西祁縣,多善政,務德化。有兄弟爭產者,其弟饋二千金,士玉受之,出金於庭,動之至情,曉以大義,兄弟皆感泣,還其金。後以勘災忤大憲,鐫秩歸,囊橐蕭然,幾不能備行李。祁邑士民為奉栗主配祀祁大夫祠。方伯蔣君旌其閭曰“民不能忘”。家居四十年,絕跡公門。年八十三卒。兄文藩,邑庠生,乾隆五十五年,贈文林郎、山西祁縣知縣。

化龍 字豐有,一字劍城,古槐人,省居。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進士,授兵部主事,兼職方司馬館監督。轉員外郎,改禦史,監察江西,巡視東城,擢刑科掌印給事中。奉命稽查興平、儲濟諸倉漕,綜核維謹,後大臣糾劾積弊,賠累者甚多,化龍獨無與。在掖垣二十年,奏事不激不隨。旋引年歸,當事聘主鼇峰書院講席,獎才雋,重實學,非公事片刺不入公門。卒年七十七。祀鼇峰名師祠。著有《歸山吟詩草》。父鴻鈞字廷喬,一字蒼岩,監生,祖元秀字朝潤,邑庠生,乾隆四十二年,皆封奉直大夫、兵部職方司主事,五十五年贈朝議大夫、刑科掌印給事中。子為漢、金漢。

廷尹 乾隆五十七年舉人。

時夏 字道定,一字常於。乾隆六十年舉人。少失怙。十歲,從叔父讀書,即知發憤勵學。奉母悉得歡心,事叔父如父。甫冠,入邑庠讀書。鼇峰書院主講鄉賢孟超然叩所業,時勖之曰:“知志古,勿泥古;知正學,要力學。”時夏自是益屏絕紛華,體認實理。事事必精察而力行。未壯,秋捷。以母老不與計偕,授徒裏中,推誠相與。從學者必先示以濂、洛、關、閩之正,敦倫紀,辨義利,端趨向,隨材造就,不苛以所難。從游之自遠方來者,至硯席無所容。易簀前一夕,猶強起評文藝,題其末日:“讀書不勤則學荒,學術不端則心壞,此際須大有把握”。年四十六卒。學者稱為常齋先生。錄所遺書,有《學庸繹注》二卷、《周禮要解》二卷、《榕軒詩存》一卷。

   時夏妻田氏 故家女,幼習經史,尤喜儒書。既嫁而貧,斥奩飾獻家長,躬操井臼,縫紉不輟,不復事筆硯矣。嘗言:“婦人雖不能治生,亦當勤習家務,以分家長煩憂。”侍王姑及節姑高氏疾,朝夕抱持,不離左右,飲食皆口哺之。與時夏相莊二十年,燕居無失儀。惟好言古今人物興廢得失,及心性出入之微。逮時夏歿,家益窘,並日而食或斷炊,不輕求貸於人。性不喜妄佛,每教子讀書,必明天理良心,而存之于心,施之於事而已。嘗自述其與夫論學語,著為《敬和堂筆訓》授其子,蓋粹然儒家言也。子宗英,字諸遷,一字楠齋,居會城,乾隆六十年舉人,勤劬力學,嘗受業於惕園,稱高足。子宗華,字諸通,一字修齋,陝西巡檢,山陽典史。

金漢 字道濱,一字袖石,時夏子。乾隆六十年舉人。歷任寧德、風山、安溪教諭,升直隸行唐知縣,調平谷,所至守“清慎勤”三字弗諼。有文名,尤工詩,著《西行詩帙》、《海外近作》等篇。

魁襟 字廷愷,一字廣江。父藩,邑諸生,治家持古道。魁襟幼承庭訓,友緒弟以仁,勖子侄以約。自飲食衣服及交遊取與之節,一秉忠信,無流俗奢靡巧詐之習。時與後輩談古近事,識趣高遠,淵然莫測,辭色間往往有英偉氣。鄉居數十年,排難解紛不遺餘力。有以豆觴啟釁者,咸質成而心折。終其身,合鄉千百戶無有投牒訟庭,蓋諸生而善格一鄉者。族人庚煥為之傳。

庚煥 字道由,號惕園。高祖驤。庚煥少好學,父峰勖之曰:“秀才不知時務,授以官,如暮夜徒行,豈非俗學之誤耶?”故庚煥自天文、地理、樂律、兵法、水利、河防及農桑、方技之書無不讀。既從蔡容遊,又與謝金鑾交,所學益務實踐。待群從有恩。養寡姐于家。生平不言人過。于經傳傳訛多所考正。前賢事蹟,有未彰者,為之補傳。鳩貲修茸在侯宮的李綱墓,在福清的錢肅樂墓和在閩縣的許天錫墓。嘗拾遺金於道,守還之。嘉慶元年,郡縣議舉孝廉方正,辭。後知縣又議舉實學,未終喪,不應。以歲貢生終。年六十四。所著書有《五經補義》、《童子摭談》、《莊岳談》、《閩學源流說》、《氣稟說》、《問學贅說》、《二十二史人物表》、《二十二史圖》、《二十二史年表》、《惕園文稿》、《惕園初稿、外稿》、《詩稿謾存》、《師門瓣香錄》、《尊聞錄》、《于麓塾談》、《崇德同心錄》、《畜德隨筆》、《北窗隨筆》等。後人將其彙編為《惕園全集》刻版傳世。嘉慶二十五年卒。道光六年,祀郡邑鄉賢祠。

   庚煥父峰,母林氏。林氏通文義,未嘗涉經史,而論議輒有合于古。嘗聽庚煥論魏征事,斷之曰:“秦王不當為人臣,禍實胎于高祖之失策。為魏征計,惟有勸太子以遜位,否則動以骨肉之情,曉以經權之義。不務出此,顧導以爭功,勸以速斷,是何言者?為太宗者知兄弟不相容,則當棄妻子,變姓名,逃之遠方,庶得兩全。乃竟手刃同氣,戕滅諸子,此其存心,何異建成、元吉?且置其父于何地耶?”後庚煥詳述平生事略,成《林孺人言行錄》一卷,載通志《經籍》中。庚煥凜母教,卒勵學成大儒,林氏實植之基而養之正也。

為漢 字道霖。嘉慶三年舉人,候選教諭,有文名。

堯書 字諸典,一宇賡堂,古縣人,省居。以典史赴陝西軍營效力,升岐山知縣。捐廉千余金倡修五丈原諸葛亮頓田舊址六堤,立城鄉義學五處。調補咸陽,仿區田之法,導民浚溝池澇,修《咸陽縣誌》。進漢中府佛坪同知,署商州直隸州事,卒於官。工書劄,嫻吟詠,其《夷門懷古》句雲:“公子不辭通患難,美人未免重私恩。”《佛坪感懷》雲:“官俸難儲三日蓄,有書常抵萬金看。”有《政餘吟草》一卷。子文慶,號筱堂,寄籍大興,陝西高陵縣丞,江西金溪知縣,欽加同知衙。父宏受字道山,一字石山,邑增生,道光十五年贈奉政大夫、陝西佛坪同知,二十四年,贈朝議大夫、候選知府。祖祖洽字有皆,副貢,道光十五年贈奉政大夫、陝西佛坪同知。

鐘濂 字諸實,一字約軒。少不羈,稍長,折節凝重若老成。年十二三,與叔庚煥論《大學》,輒能洞貫明德體用。為學不事涉獵餖飣。研精覃思,務見其大。嘉慶六年辛酉(1801)成進士,授國子監學正。卒年三十四。庚煥為銘其墓。父正欽字道會,監生,贈文林郎、國子監學正;道光十五年,以孫文翥贈奉直大大、翰林院編修。

學波 字久恩,一字槐石。嘉慶十三年舉人。建陽、安溪教諭,永春學正,汀州教授。性穎悟,善屬文,講學會城,造就甚眾。其祖統、父文銑,皆因之贈文林郎、汀州府學教授。

學瀾 字久亨,一字海門,學波弟。道光二十年經魁。素敦友誼。擅文名,及其門者,多登科第。

壽仁 字諸允,一字翠庭,古槐人,省居。道光五年舉人。教諭。任陝西中部知縣。道光十九年以子文翥封朝議大夫、江南道監察禦史。

文翥 字彥超,一字秋丞。初籍閩縣,後歸籍長樂古槐,省居。道光五年,與父壽仁同舉於鄉。十三年癸巳(1833)進士,改庶起士,散館授編修。十七年,典試貴州,所得士多名宿。以拔貢生聯捷者十二人,貴州人謂是科人文之盛,為二百年所未有。十九年,補江南道禦史,上疏言州縣陰縱差役之弊,督撫回護州縣之弊,上皆許可,召見兩次。又疏陳東南直省時弊千餘言,未上,以病卒。才堪大用,而得年僅逾壯,朝野惜之。

文翔 字彥英,一字硯卿,壽仁子。道光十九年舉人。光澤、詔安、臺灣教諭。

恪  字聖篆,一字鼇台。道光十九年舉人。

文翱 字荷生,庚煥孫。道光二十六年舉人。

慶年 字聲揚,一字肖丞,文翥子。少隨宦京師,刻苦自勵。年十三,父卒于官,獨立扶櫬及眷屬歸。既冠,以邑廩生中咸豐二年舉人。會試挑取教習,侍郎黃贊湯薦教授鄭王瑞華府中,瑞華厚待之。慶年居半月,即辭館,大拂瑞華意,資脯不備,狼狽至杭,劉觀察齊昂留課子弟。未兩月,太平軍破杭城,被執,械至江寧,授以官不受,令掌書記,以不識字辭。複械歸杭城,為爨下大,備嘗苦楚,不挫其志。嗣雜賈人中逃走,敝衣破屣,行至上海,附火輪船歸。卒於家。

笏三 字諸登,一字采臣,古縣人,省居。咸豐五年舉人。

春霖 字道恒,一字澍農,學瀾子。咸豐九年舉人。

熙愷 原名壽根,庚暉子,古槐人,寄籍侯官。光緒二年丙子(1876)進士。特授山東魚台知縣,署理利津知縣,己卯鄉試同考官。

仲謙 字子偽,熙愷子。光緒十五年舉人。

聲駿 字幼荷,古槐人,省居。光緒二十九年經魁。

延年 字楊松。精醫學,時以濟世為念。壯歲游平潭,所治必應手愈。平潭有防營,將弁伍卒病,輒延請,無不奇效,故與彭定泰軍門、黃紫標協戎為莫逆交。

樂  福建九方建築設計院院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冰銓 龍田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副研究員。

文星 福建省基建物質廈門公司總經理。

 

8.2 高樓

古槐鎮轄村。舊屆善政鄉崇賢裏,元為十二都三圖,崇禮境。本村主要生產水稻、蕃薯、大小麥、豆和茉莉花。另有山場栽龍眼、桃、梨、芭樂等果樹。山上馬尾松、相思樹、杉木等均已成林。蔬菜生產,自給有餘。養殖業,有全番鴨。企業現有保鮮膜廠、機械減速機廠和鑄件配套、農機加工等廠家和建築專業隊。外出從事商業和運輸業的有六百多人。村民生活已進人小康,邁向富裕。

本村系僑鄉,早在抗日戰爭前就有一百多人前往新加坡、泗水等地謀生。當時有族人陳朝笑在新加坡開辦長樂行船館,回鄉招工。現旅居美國的有三百多人,一千三百多人散居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英國、荷蘭等地。旅居香港的八百多人,多數是經商開工廠,置有樓房。在美國、新加坡的也有一半置有業產。

華僑發跡,愛國愛鄉,對家鄉各項事業十分熱心。

近年美僑和港親共捐資五百三十多萬元用於村建事業。其中陳楊林、朝裕、金霖、依德等三十萬元,鋪路;金霖、玉水各六萬元,用於鋪石路、豎電杆、架路燈、購置發電機;金霖九萬元,修建怡泉祖廳及路;金寶等在港陳氏鄉親十萬元,修新路;德霖六萬元,修路;楊林、朝裕、木橙、德德等,三十多萬元,修繕竹林寺、觀音閣和招待所;金寶、金霖等十萬元,建敬老院;玉添、楊林等九十萬元,建仁綏樓;華陽三十萬元建卓四樓,十萬元助建高樓小學;三百萬元建祠堂文化中心,其中連芳二十萬元,勇凱十五萬元。

在鄉企業家依桂、依淦,五萬元,修路。

村辦有幼稚園、小學、衛生所、敬老院、招待所。鄰近的古槐鎮又有了中心小學和長樂三中,學生就讀方便。

古縣高樓陳氏系古靈顯系裔孫汝謙,元朝經古縣新寧地,見天池山、蓮花峰山川秀麗,遂自藍田遷徙古縣南裏高樓,築室置產而居,勤農桑,善持家,為高樓陳氏肇祖之一。

汝謙生四子,長則□,子以顯析居建陽;次則武,為官寓泉州;三則壽,與子以甯居連江浦口;季子則文,克承父業,以耕讀留守故廬,祀奉先人墳塋。

震  字以仁,則文長子。弟,銘,字以義。父早喪,銘年幼,家徒四壁,震授徒為生。母患風疾,久臥弗起,兄弟晨夕扶持不少怠。洪武問震舉為福州府椽吏,為仇家所誣系獄,賴銘走京師,力為伸雪,冤情得直。震晚歲家居,裏人稱長者。銘,鄰里稱孝友。洪武三十年,銘以貢入太學,值同郡友鄔孟為禦史得罪誅,其妻王氏當沒官,自經死,人莫敢視,銘收(上廣中夾下土)之。擢衡州府推官,聽斷公明,冤獄多所平反。母憂去官,民挽留涕泣。服闋,以翰林典籍王孟薦擢大理寺右評事,為政廉明,惟守月俸所入以自給,永樂四年卒於官。

京  字仕瞻,洪武間諸生,工詩文,同處士陳亮、王恭、高(禾+秉)為文字交,以文章名于時。永樂十五年舉人,十九年辛醜(1421)進士,授浙江縉雲縣知縣。嘉靖四年敕贈奉政大夫應天府。子伯章諱蒲字伯禎,敕贈應天府台中。仕瞻卒葬古縣竹林寺後山。

嘉謀 字仲詢,京孫。正德十二年丁醜(1517)進士。曆官松陽知縣、韶州同知、應天治中、肇慶知府,授廣東按察司兵備副使。其父蒲贈治中。

春瀛 原名春濤,字幼海。同治十二年舉人,留滯公車,至光緒十五年己醜(1889)成進士,觀政刑曹,除刑部主事。二十年春以副使出使英、法、意、比四國,二十四年使回。以通洋務召對稱旨,改直隸州知州,指分四川,權忠州。勸民興水利,力農桑,創藝場,遊手者使量力營生,逾年而案牘以清。教民某武斷鄉曲,擒而置之法;教士有違言,援萬國公法以折之。公餘延接英俊,談詩論文以為常,尤好獎掖後進。興書院,修四賢祠,皆捐廉為之倡。博學強記,留心時務,隨使東西各國,於險要政治經濟諸大政,無不周知。為制軍府岑毓英、張樹聲、奎俊所器重,曆佐大僚幕府,一時章奏多出其手。以積勞致疾卒,年五十三。縣誌存有《將去忠州賦志為別》四首。

玉泉 字季成,江西將軍郎,署德化縣知縣。

應鐘 字季聲,又名寧庵。萬曆間貢生,任光澤縣儒學教諭課督,清流縣訓導,擢瑞昌府教授,歲進士,登士郎江西省九江府。

登瀛 法律學士,民國初大律師,福州參議員。

金水 福州大學畢業。福建省茶葉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鏡相 雲南省師範學院教授。

瑞珍 女,蘇州大學教授。

玉棟 福建農學院園藝系果蔬專業畢業,長樂第三中學高級教師。

百如 大學醫學博士,旅美。

春浩 字立義。求學廈門大同中學時即參加地下革命。後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曾任職南京軍區政治部,授師級軍銜,獲中央軍委頒發的金質解放勳章。

金霖 字朝偉。福州十邑旅港同鄉會名譽理事長。獲中文大學畢業。新華社香港分社顧問。荃灣十邑同鄉會主席。歷任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州市政協委員、長樂縣(市)政協副主席,香港荃灣區議員。熱心家鄉經濟建設和文化聯誼事業。編有《高樓陳氏史略及族系》、《古縣高樓文摘》等。

 

8.3 前塘

古槐鎮轄村。舊屬二難鄉昆由裏,元為六都一圖,翰苑境。北靠董奉山,南至馬厝、頂頭,東與井門相鄰,西與坑田接界。

從江田陳南陽林柄房克聖、克遠、克潘、克金四房遷入,克金房後又迂回江田。上杭房有克豐、克青二房遷入。由克至現在的仕,已衍傳十四世。村西建有齊齊裏水庫。除農業生產外,養殖業現有鰻場、畜牧場、養雞場。

金梅 原福建省冶金廳副廳長。

碧女 福建省書法家協會會員。1998年赴新加坡參加“全國婦女書畫展”。

 

8.4 井門

古槐鎮轄村。又稱星井。屬二難鄉昆由裏,元為六都二圖,桂林境。東至竹田,西抵天馬山、馬厝嶺,南達仙山,北毗星溪上店。感蕉公路和星溪均途經本村。星溪上游築有月爿壩。建於元代的宰殿橋,又名合溪橋,凡五間,長十丈,闊九尺,合四、五、六三都之水,匯流於橋下。此橋曾是長樂南鄉往返福州必經路橋之一。

星井山場廣闊。天馬山麓建有井門水庫,面積三十畝,蓄水近十萬方。水庫北幹渠貫穿村野,確保了農業用水。山場造松杉林木,山腳栽果龍眼、柑桔、柿、桃、橄欖等。樹中長者是大王廟內那一棵古槐,樹杆中空,兩人合抱不攏,樹齡數百歲。

村民辦有豬場、鴨場、鰻場和鱉場。井門水庫飼養鰱、草等家魚。許多村民前往福州、三明和江西等地經商,有五金店三十多家。

投資一百三十五萬元建井門影劇院,附設敬老院。

村內有建於明中葉的陳時範第宅,八(木+扇)七,三進七間,建築面積一千六百多平方米。明代建築風格,保護完好,為縣級保護文物。

星井陳姓始遷祖龍,字志甫,號聚星,玉溪脈系,伯良次子,元延祐元年從陳店遷入。至今衍傳二十七世。外遷地有福清、福州、臺灣、香港等。

史傳名人星井義姑,名八四娘,是裏人陳希聞季女。義姑兄鄄、塾及嫂俱蚤世,諸孫鄄子昌文、昌顯,塾子昌隆、昌朝、昌齡及女靜,皆繈褓間。姑年十六,痛死者未葬六孤無依,遂矢志不醮,躬紡績,營葬四喪,撫諸孤以成婚娶,亢陳氏宗,備極艱辛而不悔。明弘治四年卒,享壽六十八,葬于井門百丈王之山。後昌隆生文沛,文沛傳時范,皆為名臣,子孫繁衍。世以星井義姑稱之,後裔為之立後義姑祠。

昌本 字彥立,號毅齋;初姓林,後複姓陳。成化四年鄉科。居鄉稱長者,與竹田工部尚書林廷選結為兒女親。子雲鵬,字維南,號偕溪,正德十四年貢生,選授江西臨川府學訓導,寄寓永福縣。

言  字獻可,六都人。弘治十八年乙丑(1505)進士。雄縣知縣,調上虞監察禦史,浙江僉事。

桂  字文秀,初姓林,六都人。正德五年舉鄉科。玉山教諭。

文沛 字維德,號獅岡。正德十二年丁醜(1517)進士。授工部主事,曆本部郎中。重水利,善治河,日暴露風日中。嘗疏吳淞江,督修海鹽塘,築天闕諸塘等。又督邊儲,皆有功,詔增俸,出知撫州府,調蘇州,所至治最。擢山東按察司副使,遷陝西行太僕卿。剛介有執,罷歸,家居二十餘年。有《獅岡集》。父昌隆,封戶部主事。縣誌存文沛《桃源洞》、《三溪》等詩作。

文獻 字維策,文沛弟。嘉靖元年舉人。鐘祥知縣。

一中 字公本,八都人。嘉靖四年舉人。景寧教諭。

時望 字敷蘊,昌本孫。嘉靖七年舉人。新城教諭。

時範 字敷疇,號望川,文沛子。嘉靖二十年辛醜(1541)進士,初授戶部主事、員外郎,遷刑部郎中。出知夔州府,蜀民以三殿棌木大困,為之蠲豁,存活數千家。擢四川、雲南按察使,曆左右布政使。清約端慎,善理財,藩帑積羨金五千充大比費,士論翕然,餘庫藏中,一無所取。有《世槐堂錄》、《獅江集》二卷。父子同祀于鄉。

仕煒 文沛孫,省居。乾隆五十五年舉人。

思永 民國中任福州高等法院首席法官,上海特別法庭庭長,臺北市最高法院審判官。

信維 居台。八十年代初率團回鄉省親,1982年獻資四十多萬元建井門小學。後在福州建設先施大廈,在營前伯牙潭開闢外商度假中心,捐資十二萬元予長樂縣教育基金會用於獎教獎學,聘任基金會副會長。1993年,井門村村民委員會和敬老院特為之樹立桑梓楷模碑。卒,葬營前葫蘆山。

可安 現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庫區工作辦公室開發公司總經理,自學攻讀研究生。

尚  現任福建省林業廳處長。

鐘光 福建醫學院畢業,現任長樂市婦幼保健院黨委副書記、副主任醫師。

 

8.5 下村

古槐鎮轄村。古稱霞墩,又稱霞村。舊屬二難鄉昆由裏,元為六都二圖,鬥南境。東鄰感恩,西、南界竹田,北靠本村山。

初祖之一江田南陽陳保僧,于北宋神宗時遷霞村。另一支亦是南陽裔秉春,遷星上霞墩。海外旅居地有美國、日本、加拿大、西班牙、阿根廷。

村設小學一所。

境內土地平坦,河港縱橫,洋面原有七座土堆令人矚目。山形如飛鳳,故有諺雲“飛鳳落洋,七星墜地”。港面前人曾建有七座石拱橋。今橋多已圯。保護較完好的是鳳尾橋,橋為三孔,長十五米,寬二點五米,造型古樸,是北宋紹聖元年由昆由、泉元、建興等一十一裏鄉親獻資共建。還有建于宋嘉祐七年的將軍橋,建于宣和六年的佛厝橋等等。村內有建于崇甯元年的六角古井,俗稱大井,水清如鏡,常年不涸,村民至今飲用仍取此井之水。

茶官 福建省1956年先進生產者。

力恒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少將軍銜,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妻方道中,北京農業幹部管理學院原黨委書記、院長,教授。

方  力恒長子,北京協和醫院核醫學博士。

彤  力恒次子,北京市建築設計院碩士工程師。

由嶇 福州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利忠 上海電影樂團演奏員,國家二級演員。

曦  利忠長子,美國洛杉機大學碩士生。

 

8.6 娘宮裡

感恩村轄自然村。舊屬二難鄉昆由裏,元為七都娘宮境。東鄰華源村,西接竹田村,北與感恩村相連,南與三溪村一水相隔。

玉田東渡福房蒙,古靈陳系脈,於清康熙十五年由賣花小販遷居娘宮裏,是為娘宮裏始祖。外遷福州、福清、泉州、連江等地。旅居海外僑胞,多在新加坡經商務工。

村前有江,明末搭建木橋,清同治十一年重建拱橋,取名大龍橋。1985年裏人陳元春等倡議獻資重建水泥橋,竣工時有省領導程式等題詞紀念。

境內有建于清初重修於1993年的普光寺,環境清幽。

顯  字汝宜,感恩人。洪武二十三年舉人,翰林院庶起士,國子助教。

廥  字執中,感恩人。永樂十五年舉人。於潛教諭。

欽  感恩人。永樂二十一年江西應試中式。

淮  字源清,感恩人。宣德元年舉人。官教諭,擢翰林院簡討。父擴,贈翰林簡討。

天然 字孔仁,感恩人。弘治十一年舉人。慶元教諭。

秉雍 字唐甫,天然子。嘉靖五年丙戌(1526)進士。會魁,未授任卒。

錫極 字行建。感恩人。乾隆二十五年舉人。

國麐 一作國麟,字聿睢,感恩人,省居。光緒二十九年舉人,官浙江鹽大使,福建省第十一旅部秘書官兼執法官。

元春 中共福建省委政法委副書記。曾任中共福清縣委書記、中共福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中共福建省委法制委、省綜治委副主任,中共福建省委六屆委員。

章錦 福建省民政廳處級幹部。

 

8.7 陳朱

昆石村轄自然村。舊稱庚石,屬善政鄉崇賢裏,元為十二都一圖,龍溪境。東至感恩村,西至金雞山,北至昆石林,南至下村。金雞山有雙獅戲球、昆山寺。

陳朱陳屬石門營前支系,于明天啟年間由三溪蓮池遷來,另一支由城關溪下雙江陳遷來。

村民從事農業和建築業,少數外出經商。旅居美國、新加坡、日本。另有香港、澳門。

文波 歷任長樂縣政府第十二屆副縣長,閩侯縣副縣長,現赴新疆掛職。

 

8.8 仙山

竹田村轄自然村。舊屬二難鄉昆由裏,元為六都二圖,仙山境。東鄰山兜,西到天馬山,南抵太平山,北接前塘。

村內辦有蛋雞場。外出辦有倉山鑄鋼件廠,重慶閩航鋼鐵有限公司等。1994年各戶集資,將村後浦頂舊厝擴建為敬老院。

仙山陳系理學陳襄分支,至明崇禎十二年已傳九世。始祖安,字祟寧,號星橋,系七都仙橋吳姓,贅仙山陳氏嗣承,衍至今。外遷地有福州。

仙山景觀殊勝。村周沃野連橫,布列石牛、天馬、嵐乾、白岩、七星、疊翠等山岩。疊翠岩中西興寺、羅漢佛像殿等以風景幽絕著稱。嵐乾山桃源洞洞口,勒“桃源洞”三大字,旁款“熙甯元年夏五日襄陽米芾書”。米芾字元章,宋太原人,後徙居襄陽,號鹿門居士,又稱海(上山下獄)外史、襄陽漫士。世亦稱米南宮,米顛。書法超妙入神,得王獻之筆意,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四大家。熙甯元年是1068年。

伯震 府志作伯霖,字震之,襄八世孫,由侯官徙居長樂,後居東溪上。紹熙四年癸醜(1193)進士,泰州知州。累官廣東經略使,龍圖閣學士。嘉定中奉命使金,以數言折服強敵,不辱君命。子知章,字華叟,淳祐元年辛醜(1241)進士。

 

8.9 湖南

古槐鎮轄村。又稱湖陽,舊屬善政鄉廉風裏,元為十一都三圖,龍水境。位落董奉山東麓,福湖之南。北接北湖村,東鄰嶼南村、洋布村,南毗雁塘村,西連青山村。福北公路貫村而過。
村北部福湖,又稱北湖,橫嶼湖。自唐曆宋,有數姓鄉人舍田造湖,接董奉山眾溪之流,形成長樂南鄉的一大湖泊,久為近湖鄉民大利所在。早先湖面寬闊,碧水蕩波,風光明麗。每到五月端陽,湖中龍舟飛渡,羅鼓喧天,岸上觀者如堵。至六十年代末,湖被淤塞開墾為田。

村西南董奉山支脈起伏連綿,丘陵峰阜異態紛呈,有龜、蛇、青甲等山。龜山東走,峰勢陡峭,上有金童玉女石。龜山溪原置有水碓數座,六十年代築有山房水庫。偏東原有煙臺山,已夷平建為南洋變電站。還有帝爺山,山岩如盤,建有興國寺。

湖陽陳朱始祖敏忠,顯裔,居岱邊芹巷,宋皇(衤+右)間遷入湖陽,卒葬豹岩。數傳至侍郎垓,傳二子及孫輩,值元興故廬燼兵火,多外遷。

愈  又名著,號明齋,敏忠孫。大觀問薦授嘉興府學教授,惜才愛士,恪守教職。宣和間忤權貴拂衣歸,不數月疾卒於家。

萬春 字東陽,晚年號真隱老君,愈曾孫。紹興中年弱冠,喜談兵,通韜略,慶元五年己未(1199)登陳良彪榜武進士。由侍衛步司,曆權統領等職。出使北國,不辱使命。嘉慶十二年春,以功封開國伯,食邑七百戶。卒賜葬十一都福泉山。

垓  字經甫,號存耕,萬春子。幼聰慧,遊學永福,十七歲中鄉試第六名。嘉定十年丁醜(1217)進士,殿試第十名。授任縣令十載,淳祐中為監察禦史,上言民命與國脈相維,刑罰不中則無以保斯民之命脈,將何以保吾國之命脈?因極言決獄十弊,稱旨。除左司諫兼侍講,累擢官至中書侍郎。帝嘗問垓:“卿家海濱田幾何?”對曰:“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帝笑曰:“卿真耕夫矣。”賜號“存耕隱夫”。寶祐初以不法事為宰臣忤,貶潮州,死於貶所。

   垓生二子,長遷三溪,又遷取青,再遷灣裏。次子留湖陽,生四子,後分遷雲路,隴下、下溝東和泉州。

利堯 同濟大學畢業,核工業部建工局總工程師。

利標 清華大學畢業,國家地震局老幹處處長。

 

8.10 坊裏下陳

中街村轄自然村。舊屬善政鄉敦素裏,元為十二都三圖,龍溪境。

始祖維良,傳是蘭田下陳衍派,於清乾隆間析遷古縣。

必炎 福州旅港十邑同鄉會荃灣分會主任。

 

8.11 港尾

龍田村轄自然村。舊名古槐南墩,屬善政鄉廉風裏,元為十一都一圖,新團境。東毗文武砂一站,北接雁塘港,南連港通洋下。水陸交通便利。

港尾陳、鄭兩姓合居,陳姓居多。陳氏系由江田周東長房遷入古槐南墩,已傳三十八世。遷出的有福州、福安、南平、三明、連江等地。

村發展生豬、番鴨。栽種蔬菜應市。發展林果生產,東起董厝,西靠董奉山,南接中街村山坑,北與湖南山交界,與龍田、董厝、井南等村,聯營開發山場八百多畝。高山種杉樹二百多畝,栽松柏、相思樹五百多畝,山腳栽種龍眼、芭樂等百畝果林。成材掛果,豐收在望。企業辦有電線廠。十幾家去福州、廣西等地經商,五十多人在福州、三明、上海等地打工。

本村與董厝、龍田、井南四個自然村集資一百多萬元合建龍田小學。

旅外有英國、西班牙、日本。

村民已進人小康,多數家庭建了新房。村自籌資金七十多萬元,建禮堂一座,長三百米的合掌街水泥路一條。新村環境衛生,街道平整,生活起居方便。

 

8.12 福利

福坊村轄自然村。舊屬善政鄉廉風裏,元為十一都五圖,興龍境。東至北湖,西鄰坊兜,北靠蓮花山,南毗青山村,福北公路從村邊經過。

境內花崗石藏量豐富,質地優良。辦有石料板材廠六家,有鎮辦,有中外合資,有股份制企業。每年創稅百萬元以上。

主種作物有水稻、茉莉花和龍眼果樹。近年龍眼擴種九十多畝,長勢好。

青壯年一半左右在上海、江蘇、福州等地經商。旅居美國、西班牙、新加坡等地。

始祖益陽,脈系雙江陳藩籬房水壑裏,于明萬曆十二年遷入福利。益陽生子二,長子應元字台初,生子朝思字促貢,遷廣東西門外第六鋪雲亭堂王家園,傳孫廣、福,後裔已繁衍千餘戶。一脈相牽,曾有往來。益陽次子應增,在福利已傳十三世。

村建有禮堂、敬老院。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