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丹陽陳氏播遷:從荊州到福州
華夏陳氏以舜帝為聖祖。
司馬遷在《史記.陳杞世家第六》述陳氏源流雲:“舜之德可謂至矣!禪位於夏,而後血食者曆三代。及楚滅陳,而田常得政於齊,卒為建國,百世不絕,苗裔茲茲,有士者不乏焉。”以國為姓乃陳氏之主脈。陳姓在中國歷史上稱帝者共
8人,建有張楚、陳、漢等政權,著者如秦末陳勝起義。唐代睦州人陳碩真為農民義軍女首領,自稱“文佳皇帝”。
“文治日精華”
連江縣丹陽鎮新洋村陳氏緣於春秋陳國,郡望潁川。新洋陳氏族譜最吸引人的有三,一是宋代譜諜系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東坡(蘇軾)撰“旌表陳氏孝義宗譜序”,其二為先祖陳師道“潁川郡陳氏族譜序首”,其三,理學大師朱熹撰“陳氏族譜序”,三篇煌煌巨擘,洞燭千載,傳之不朽。
署“大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歲次己亥季夏月翰林院大學士兼侍讀知制誥眉山蘇軾東坡氏敬撰雲:“吾觀陳氏之宗,清而純,善而和,義而正,才者不矜,技者不炫,清純者也。富而不驕,貧而不怨,善和者也。有勇不犯,有剛不折,義正者也。”蘇軾還題聯:“孝悌藹於家門,義者著於國邦”,對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陳師道禮贊有加。
陳氏先祖陳師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無已,號後山。《宋史.卷四四四本傳》,任徐州教授、太學博士、潁川教授,終秘書省正字,詩學杜甫,為江西詩派重要詩人,黃庭堅賦“閉門覓句陳無己”,有《後山居士詩集》傳世。
南宋時期新洋先祖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傳入《宋史.卷四四五》,曾以“墨梅”詩見賞于宋徽宗,官終參知政事(副宰相),朱熹序雲:“與義河目海口,所賦梅詩,徽(宗)見晚之歎。其出處氣節,翰墨文章,為中興大臣之冠。”素稱江西詩派“一祖三宗”,陳氏佔有其二(陳師道、陳與義),新洋陳氏門聯:“聖恩天廣大,文治日精華”,當之無愧。
荊州發祥福州
新洋陳氏肇基始祖陳華國,字榮甫,居湖廣荊州府江陵縣日字莊,明初隨駕護國有功,朱元璋皇封都指揮使,賜進士出身,二品正武官,年老隱退,於洪武五年(1372年)入閩撥屯田福州中衛前所寄操焉,後蔔遷連(江)莘野,其子弟承祖志入軍籍守禦福州中衛前(今鼓樓)。
新洋陳氏族譜載“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十月十六日合約人陳秉權秉恭秉亮押”之“合約”最具族規之史料價值,為他姓族譜罕見。其合約雲:“立合約人陳秉權秉恭秉亮等系荊州府江陵縣日字莊五裏九甲民,有祖慶一弟保佛保於洪武年間、三丁抽充福建福州、中衛前所百戶下軍,子孫歷代繼應不缺伍。於嘉靖四十四年、軍人陳椿道回祖取貼裝費,迄今繼軍陳彬道計出三十六載,……子孫各照丁之多寡,家之貧富應幫依此為例,……今恐人心不古,立此合約,子孫日後為照。”這份明代合約詳細記載陳姓子弟世代為軍籍守衛福州之史實。
從福州繁衍至新洋第八代陳彥術有乃祖陳師道、陳與義之遺風,詩書俱佳。族譜載有他與嘉慶帝唱和詩章。《奉和秋夜感懷依原韻》:“誰為祖逖著鞭先,秋色平分不愛氈。靜坐每憐三徑月,仰看無複一囊錢。慵疏處世人喚我,名利當前眾謂山。守拙蓬門驚夜永,強強筆繳寫雲煙。”
黃花碧血 辛亥元勳
清朝末年,中國受帝國主義列強欺淩宰割,清廷腐敗顢頇,連江以吳適為首的革命党人矢志追隨孫中山,在透堡秘密組織“光復會”,隸同盟會領導下的福建第十四支部。丹陽鎮新洋村貧苦農民踴躍加入反清革命,新洋“陳氏宗祠”為光復會丹陽分會秘密聯絡點之一。全縣光復會員
300多人,新洋村會員30多人,占1/10以上。1911年農曆三月廿九日,吳適帶連江光復會員26人參加黃興直接指揮的廣州起義,被編為攻打兩廣總督衙門的選鋒隊(敢死隊)員中,新洋村有
6人,其中陳氏 5人。著名的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新洋村烈士
3人(陳氏 2人),生還義士陳氏
3人,居全國村級參加辛亥革命英烈首位,新洋村陳氏為中國的民主革命作出巨大的犧牲與卓絕的貢獻,值得大書一個驚嘆號!
民國元年(1912年),福州民眾為紀念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在福州南公園建了一座烈士祠,廳內設牌板,用紅漆寫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生平簡介。惜乎在抗日戰爭的1941年
5月,日本侵略軍炸毀烈士紀念祠。民國12年(1923年),在福州烏石山師範和福建精武學樣讀書的連江籍學生陳有常、游淩滄曾數度到烈士祠瞻仰先烈,並把連江籍十烈士生平事蹟抄錄。新中國成立後,這兩位先生把耿王莊烈士紀念祠碑文存於縣檔案館,現將縣館存的新洋村陳發炎、陳清疇烈士生平簡介如下:
陳發炎(1881--1911)福建省連江縣丹陽鎮新洋村人。光復會會員,好議論革命事。君雖業農,早有革命思想,存心革命。辛亥三月廿九日攻入督署,巷戰中彈犧牲,終年三十一。
陳清疇(1882--1911)福建省連江縣丹陽鎮新洋村人,君好技擊,擅長拳術,空拳可抵十數人。其鄉有“抗清志士林國賢之墓”,君受林國賢的思想薰陶,常引其事以作大志談。鄉人嗤之曰:汝一小民耳,不安本份,乃作此語耶?清疇曰:人患無志耳。志士顧不可為耶?決意革命,甲辰(1904年)參加光復會後,知非先推翻滿清不可;時思實行其志,辛亥三月,得粵信,喜隨諸同志赴粵。農曆三月廿九日攻督署,轉入巷戰,中彈壯烈犧牲,年三十歲。
辛亥之役新洋陳氏生還義士三人,據《新洋陳氏族譜》載,“十五世光炳公、十六世發明公、十七世清欽公,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911年
3月29日攻打廣州督署戰鬥中負傷,為辛亥革命義士,授封‘開國之勳’。民國政府發薪養老終身。新中國成立後,其親屬享受政府撫恤照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