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八閩陳氏

福建陳氏族譜存在的問題

者:  來源:網易.陳美光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18日

福建陳氏族譜存在的問題

2010-12-22

福建陳姓,據載都是南朝陳武帝陳霸先的血脈,族人遍佈江南。唐高宗總章二年( 669年),大將軍陳政同他的兒子陳元光(即開漳聖王)入閩開發漳州,後來子孫日繁,成為一大宗派。又南院始祖陳忠,原籍京兆府萬年縣,在唐為官,贈鄂國公。子陳邕,為中宗進士,官太子太傅,與權相李林甫不和,被貶到閩地,最初居住在興化楓亭井上,後來遷到漳州南驛路南廂山,子孫繁多,稱為南院太傅派。

開漳聖王陳政、陳元光父子,其開漳事蹟與功業己記入史冊。然考其世系,鑒別其族譜,對於他們的身世和官銜等方面的記載,似有假造之處。據漳州市現存民國版本由陳禎祥撰《潁川陳氏開漳族譜》記載,陳元光的兒子陳珦“從明經及第,名亞狀元王摩詰之下,授翰林院”。另有雲霄所藏《陳氏開漳族譜》則稱:“三世祖珦,……(萬歲)通天元年丙申( 696年)十七年舉明經及第,授翰林承旨直講學士。未幾,見武后殺唐宗室,疏乞歸養。景雲二年( 711年),父龍湖戰役,率武勇斬藍奉高,俘其餘黨。父仇攸複,朝命治州二十餘年,澤洽化行。開元十九年辛未(按: 731年),登王維榜進士。”以上兩則記載,據謝重光先生的考證,均為向壁虛構:一,王維進士及第是在開元九年( 721年),稱其於開元十九年( 731年)進士及第是抄襲于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傳》。二,所謂陳珦于萬歲通天元年( 696年)或開元十九年( 731年)登第,及第後授翰林院承旨直講學士,也是站不腳的。唐代翰林始于玄宗朝,被稱供奉,至開元二十六年( 738年)改稱學士,承旨學士則是憲宗朝(805~820年)才出現的。陳珦豈能於死後出任這種官職?

又據雲霄山美《潁川陳氏開漳族譜》記載陳珦以下世系是這樣的:珦——酆——詠——章甫——嶽(會昌元年進士)——羽(乾符二年進士)——夷行(乾化四年進士)——雲——希亮(天聖五年進士)——恪(特奏進士、滑州推官)——舜俞(慶曆進士)——禹議——湯征(雲霄始祖)。據考證,以上世系中的許多人在正史中有傳。《新唐書》卷一八一《陳夷行傳》載:“陳夷行,字周道。其先江左諸陳也。”《宋史》卷二九八《陳希亮傳》雲:“陳希亮,字公弼。其先京兆人。唐廣明中,韋難遷眉州青神之東山。……中天聖八年進士。”《宋史》卷三三一《陳舜俞傳》載:“舜俞,之子令舉,湖州烏程人。”可見這三人的先世籍貫一為江左,二為京兆,一為湖州烏程,均不是福建漳州人。無非是這三位姓陳的先賢負有盛名,而被漳州陳姓硬扯來裝飾門楣而已。

陳姓是閩台的第一大姓,從現今福建的陳氏族譜看,福建陳氏的入閩始祖,大多源于唐初的陳政、陳元光父子(將軍派)、唐中期開元年間的太子太傅陳邕(太傅派或南院派)和南朝陳武帝陳霸先、陳霸始(南朝派)這三大派。這三大派的入閩時間雖然不一,且各自的中原籍貫也不同,但隨著明清以來福建家族聯宗統譜活動的開展,這三大派也逐漸合流于南朝帝室的系統。

 1世、潁川始祖陳實,生二子,長子津、次子淮。

 2世、陳津,生二子,長顯逵、次顯達。陳淮生一子顯遜。

 3世、顯逵,生一子康之。顯達,生一子尚之。顯遜,生一子慶之。

 4世、康之,生二子,長霸始、次霸先。尚之,生三子,長霸國、次霸柄、三霸隆。

   慶之,生三子,長霸商、次霸周、三霸漢。

 5世、霸國——岩——亮——錡——茫——忠——邕(南院始祖)。

 5世、霸漢——果仁——克耕——政——元光(開漳聖王)。

福建陳氏三大派合流于南朝帝室,顯然是為了提高各自的家族地位,並且加深陳姓之間的聯繫。但是在這三大派的入閩始祖之下,各世系的排列仍然出動現不少合流混宗的現象。

陳洪進是宋初福建很有政治地位和社會影響力的人物,正史有傳。史載陳洪進字洛川,福建仙遊人,隸留從效麾下,以材勇聞。閩王王政政命為統軍使,累立戰功。從效既沒,洪進執其子紹鎡送南唐,南唐李煜以為泉南等州觀察使。宋太宗時洪進來朝,因獻漳泉二州,詔授武甯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卒諡忠順。可見說,陳洪進在五代末宋初,是福建的一位土皇帝。因此,福建的許多陳氏族譜,往往把自己的譜系與陳洪進聯繫起來,以示榮耀。

陳洪進自己的譜系,安溪《陳氏族譜》載明代正德年間陳璣寫的序言雲:“(先祖)陳雲先公精天文星曆之學,……陳洪進辟使者月五至,公歎曰:本為名利隱,豈皓首而饕利祿耶!洪進複持其家傳,敘其先出漢陳實,至六朝霸先帝于陳,其世序甚祥,要公與之會宗盟。”可知陳洪進是以六朝帝胄自詡。但是同安浯陽《陳氏族譜》,則把陳洪進與六朝陳霸漢、唐初陳元光的世系聯繫在一起,康熙九年(1670年)該族譜序雲:

霸漢,字興家,陳高帝霸先之族兄弟,為大宗正。霸漢生欲得,字果仁,事隋帝為司徒,……欲得生犢,字克耕。……犢生政,字一民。……為陳氏入閩之始也。卒諡武烈,妣司空氏,生元光,字廷炬。……(以下第八世)田,字立產,號守素,生唐懿宗鹹通九年( 868年)戊子四月初十日午時,……生子通、達。……達字宗源,號松崗,行八,生於唐昭宗光化元年( 898年)戊午十月十日酉時,……唐明宗長興四年( 933年)癸巳十二月二十日卒,壽三十六,娶木氏,生子洪齊、次洪進、三洪銛。

而南院派陳邕的世系,也把陳洪進歸進他們的派下,如廈門《陳氏族譜》有明代天順年間的序文雲:

祖乃京兆府萬年縣故鄉胄桂裏人,李唐開元二十四年( 736年)卜居泉州惠安社稷壇後。建中二年( 781年)遷入嘉禾島(今廈門)。一世祖忠,贈鄂國公。二世祖邕,任太子太傅,諡忠順王。……三世祖夷則,任光祿大夫、司空、大丞相。四世祖儔,任著作郎。五世祖聞,任陵州刺史。六世祖丞,任福塘縣令。七世祖喜,任前官(唐開封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有祖諱翿,分族漳章,複至七世孫洪進,于宋太平興國二年( 977年)獻漳、泉二州,詔授武寧軍度使,封南唐王。及子文顥,為漳州刺史,複尊上祖邕,施業南山禪,曰水南報劬。

由上可知陳洪進與陳邕的世系合流,可能是由於陳洪進之子陳文顥施業修建南山禪院(太傅陳邕派由此又稱南院派)之故。明代嘉靖、萬曆年間,廈門陳氏家族有人請大學士李春芳撰寫譜序,陳洪進在陳邕派下的地位大為顯赫,該序文寫道:

陳氏為同(安)巨族,……其世系出於唐鄂國公陳忠,有子諱邕,為太傅,是入閩之祖,不可不知其先世,而以忠為始祖也。自邕之下,衣冠之盛,德行之優,位望之隆,具見於唐宋。而其尤顯者,如後周陳洪進,以兵與留從效節度清源,赫然與王侯等。今其家故址,在吾泉者,父老能述之。而田園宇舍,施及寺宇者,多出於陳公邕之時也。

雖說陳洪進為陳邕的後裔所尊奉,視為血脈,但細檢其世系,則難圓其說之處甚多。如上引廈門《陳氏族譜》載天順年間序文,稱陳洪進的上祖是陳翿。然在漳州的一些《陳氏族譜》中,陳翿為陳邕第四子陳夷實的後代,與陳洪進不是直系所屬,“夷實為屯田員外郎,厥子翿,任寺簿,衣冠填門。……分派龍溪、北溪等處。”《潁川開漳族譜》稱陳洪進是陳邕的第十二代孫,長子陳夷則的派下,其歷代排列是:陳邕——夷則——儔——聞——丞——喜——仲寓——元通——黯——仁盱——光舉——用祖——洪進。可見陳洪進在太傅陳邕派下的世系也是十分混亂,系出多支。究其原因,無非是因為陳洪進位高名著,福建各派陳氏家族竟相攀附合流、胡亂接續所致。

更為滑稽的是,近年新編廈門《薛嶺陳氏家譜》竟把陳忠、陳元光合流到克耕派下,其世系是:陳克耕生三子,長子陳敏、次子陳敬、三子陳政。陳敬之子陳忠(南院始祖)、陳政之子陳元光(開漳始祖)。原兩系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支系,陳忠與元光二支一下子成了堂兄弟,實屬張冠李戴,攀附合流。

同安陳氏家族攀附合流於開漳聖王陳政、陳元光世系的過程也是耐人尋味的。同安浯州陳氏家族,其始祖原為隨王審知入閩的部下,但到了清代,逐漸成了陳政、陳元光的後代。康熙九年(1670年)該譜序雲:

今人自支分派演,而得溯源本始,敦乃同氣,不至路人相視者,則以血脈通,而昭穆燦若列眉也。……吾族之譜,自浯陽開基以來,為世二十有七,為年七百有奇。源流雖遠,猶薪火相傳,瞭然可數,則以舊譜在而修之。……獨至今日,幾岌岌乎不可問矣。……細檢舊譜,如履德、思想二公,及吾祖滄江所修,率先有者,僅得其序文于輔吾叔續修之一冊,所雲始祖五代時,從王潮入閩,則始祖為上,必有所未祥。而是譜則雲元光之後,來自唐初,且溯而上之,直接重華序次,昭穆鑿鑿有據。余欲托始於此,則訝是譜之稍謬於前譜也;欲不托始於是譜,則世系相承,始卒有時,廬墓有次,忍廢置而不道乎?餘於是掩卷思曰:生吾身者有親,生吾親者有祖,根深乃幹茂,非其根則弗暢,源遠乃流長,異其源則弗通,其可昧味也哉?甯為狄青之有歉,毋為崇韜之強附汾陽。是集也,始祖也上,雖仍舊貫而串為一紀,贅以微言,竅附於疑以存疑之例。始祖以下,見聞最近,綜核宜祥,不敢缺略,不容假借,……庶不至於路人相待,而敦乃同氣也。

從這段記載看,同安浯陽陳氏家族在清康熙九年(1670年)撰修先祖世系時,還是比較慎重的。根據舊譜,自己的祖先始于五代時從王溯入閩,但先世次序不明,而後來有族人抄來漳州陳元光派系,“昭穆鑿鑿有據”。這次修撰族譜雖然把陳元光的世系冠在本家族的先世之上,但尚未全信,“贅以微言,竅附於疑以傳疑之例”。到了乾隆年間該家族再次修譜,情景就不同了,陳元光已經成了千真萬確的始祖。該家族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譜序言十分肯定地說:

太始祖諱政公,原系汝寧府光州固始縣籍也,股肱唐室,曆建私猷,因賜姓曰唐將軍,是朝總章二年( 669年)奉敕駐閩,迨厥子孫元光、珦公,累襲祖職,複進駐於漳城,其豐功偉烈,卓越今古,嘖嘖載人口碑焉。曆宋而明來,世遠年湮,生齒星散,彼達而觀光上國者,固有名氏之足征,而晦而逸處閭閻者,不無齒錄之或缺,故以至親而視為路人,……則我族何可以不篡修譜系。

雖然說浯陽陳氏家族已經確定自己是陳政、陳元光的後裔,但對其世系仔細分析起來,卻不儘然。該族譜載自陳政以下的世系是:“陳元光……生男珦,字朝佩,……(響)生酆,字有芑,次子詠,三子訏。……(酆)生謨,字以忠。……(謨)生則,次子刑,三子則。……(則)生盪,字汝玉。……(盪)生江,字可濟,號守真,襲祖職,刺史漳州。僖宗光啟元年( 885年)值王緒苦秦宗權之誅求,南走入閩,攻陷汀州,引兵圍漳,公率馬步兵與戰,……卒諡忠毅。”這裏不但把陳元光的兒子陳珦誤抄成陳響,同時也把陳元光的孫輩與曾孫輩的次序顛倒了。據《潁川陳氏開漳族譜》記載,陳元光的孫子只有一個,即陳酆,而曾孫是陳詠、陳謨、陳訏三個,與同安浯陽《陳氏族譜》的記載全然不同。可見同安《浯陽陳氏族譜》中稱“昭穆鑿鑿有據”並不真實相互合流時漏洞不小。

唐末,陳岩自光州固始縣入仕於閩,為提刑觀察史,躭嗜八閩山水佳趣,因而留居於仙遊縣摭山,居數世,分來於歸德場即今德化縣也,無何,又遷居於官路後,若干世,風水為陰陽家所壞,合族一時俱各星散,今張墘、平埔、新化裏、柰山、禪雲、後格巷與本團陳莊、上格、謝山、倚陽,大者凡姓陳氏者,其族也。聞先祖居後格巷,為本縣掾,買得小尤中上彭溪(現大田縣吳山)田土,大六公自後格巷分來就田而居於上彭溪,今以大六公為初世祖,其子卅三公為二世祖,其孫卅六公為三世祖,卅六公之子卅九公為四世祖……。此為大田縣吳山鄉其九世祖陳灝,字達川,號素軒,廣東從化訓導,於明弘治十五年壬戌作譜序之記載。李山陳氏是一個很大的族群,可是,現代裔孫卻硬把此系接上開漳聖王支系,其直系是:元光——珦——酆——謨——則——蕩——漢(德化李山祖)——鵈——田——通——天福。陳岩與陳元光根本是二個不同支系的入閩始祖,由於陳岩支系在福建繁衍的人口及名氣不是太大,攀附于陳元光支系,二者間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令人不得其解。

福州古靈派陳氏始祖陳檄,(869~908)字飛羽,號子策,唐兵部侍郎,靈武節度使,勳公之子,唐廣明之亂,從河南固始縣倭嶼村,同王潮等率固始十姓軍校,于唐中和五年( 885)入閩,賜第城南,為古靈派入閩始祖。

陳檄為河南固始倭嶼村人,上溯七代祖是南院始祖陳邕。據正史載,陳邕是陝西西安人,與李林甫不協,被謫入閩,居漳州南院。

福建廈漳泉地區諸多族譜記載:南陳派二世祖陳邕(665~758),字崇德,號南山,原籍京兆府萬年縣(今陝西省)洪固鄉胄桂裏,唐中宗神龍元年( 705年)進士,官至太子太傅。其父陳忠受封贈為鄂國公,是為南陳派鼻祖。陳邕生四子,長子夷則;次子夷錫;三子夷行;四子夷實。其時權臣李林甫,玄宗進任禮部尚書兼中書令,口蜜腹劍,在任19年中,唐王朝政事敗壞,釀成“安史之亂”,為中國歷史上十大罪臣之一。陳邕與李不協,於開元二十四年( 736年)被謫貶入閩,先葡居福建三山,旋遷興化楓亭井上,又移惠安社稷壇後,最後徙遷漳州南山下通津通津橋南的驛路旁建宅“南院”居焉。因築宅宏其範囿,被參謗私建宮殿誣為謀反之罪,朝廷派欽差大臣查處,禍將臨頭。陳邕之女金娘謂其父曰:務將家宅改為寺院,吾削髮為尼,庶可弭謗而免禍。陳邕遂將家宅改為“南山寺”,物業施捨予寺。金娘把剃下的長髮當筆,寫下“悠然”兩字,終身事佛為尼,法號“玄妙”,後敕賜為“金花郡主”。陳邕舉家遷居海澄(今龍海市)三都後水頭(今鎮頭宮水潮社),卒後加諡忠順王,葬於東門外水頭上鎮山(今龍海市十一都象社),名曰大夫墓。此地還有“唐太傅陳邕、夫人高氏墓地”的墓碑。南山寺內保留至今的“陳太傅祠”供奉承陳邕公塑像。

福州古靈族譜記載,從陳邕至陳檄直系是:邕——夷行——翿——嘉——聞(生三子,長黯、勳、顯)——勳——檄(生三子,長令鎔、次令圖古靈祖、三令猷鼇山祖)。

福州古靈支派與廈門南院陳氏族譜記載從陳邕起歷代墓葬截然不同。福州古靈譜:陳邕及父陳忠,其墓皆在河南固始縣,忠之墓在美麟山,邕之墓在鳴山,夷則墓鳴山。

南院譜載:“陳邕葬於東門外水頭上鎮山(今龍海市十一都象社),名曰大夫墓。此地還有‘唐太傅陳邕、夫人高氏墓地’”。夷則為唐進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德宗建中二年( 781年)與其弟及獨子儔,舉家三百四十餘口遷入嘉禾島(今廈門島)江頭毗鄰的浦園定居,始托足茅舍,今人號其處曰:“陳寮洗馬坑”,因與光州固始學士薛令芝來自同鄉裏,鄉人至今猶有“南陳北薛”之稱。這裏,二譜之間相互矛盾,掇拾訛傳。陳邕,正史記載原籍陝西,其子夷則一下子與薛令芝成了河南固始同鄉裏人了,閩南譜難於自圓其說,此其一。再者,歷代譜牒、史志均無記載陳邕何時從陝西遷河南固始過程,古靈譜說陳邕是固始人,缺乏證據。顯然,古靈派陳氏為斷代支系。按古靈譜之陳勳,唐僖宗乾符二年乙未進士,授翰林學士,曆官兵部侍郎,靈武節度使,己是世家名門望族,優秀的祖先,後輩本應足以自豪,完全沒必要附流於巨家望族,貴胄名臣。其後世子孫唯恐先祖斷代,大膽塑造自己的祖先行為,信手拈來,硬套在列祖身上,為後人留下牴牾正史,落下攀龍附鳳,牽強附會之嫌,使後人遂而效尤。

據明萬曆二十一年癸卯、裔孫滇南參政、前禮部正郎、副郎陳昂作《世表原始》載:“……江右諸陳世客潁川,其後居光州之固始,其陳之舊乎,五運迴圈,而萬乘讬始瀆儲英光岳降靈王曾孫之固城(今固始縣),而英蓼是因丘墓實在焉。當是時,初立世系,昭前之光明,瓜瓞綿,宗于無疆,曆世者十(王子簡、周寧、希烈、威、忠、邕、夷行、翿、嘉、聞、起宣都王庚戌迄刺史聞公己亥十一世二百九十年),庚子司馬公由固陵南太尉公奉之循吳越東甌,以如福州(唐僖宗廣明時)上分婺,女餘輝墓在懷安之杜橋客省公以賓歸(閩不敢臣立客省尚書)而班爵潁川食邑六百,其妥爵軫土,略擁三山扼龍江始安侯官,墓在永主之樟溪,曆世者五……”此之陳邕與南院之陳邕籍貫不一,而與所謂血緣傳承的修譜原則相去更為遙遠,於理不通,于情不達,偽謬舛錯,真假待考。

據民國三十年古靈中房三房支譜序載:“予族舊譜早已遺失,而家譜惟本房各支多有,顧年久未修,且逸齋華齋兩公派下,家譜一系、古靈一系、長樂兩譜派系不同,則更有待於考正也。丙子秋,會城黃巷宗萊士先生擬修古靈通譜,固集各支譜,予奉其來書,即將逸齋、華齋兩公派下家譜送閱,遂得觀其支譜,而從前世系與逸齋公派家譜略同。戊子正月,余家居無事,族叔家旺族兄傳德命,予修本支孟訓公派下家譜,時族叔祖雲耿、族兄傳湘、族侄道焯聞之,謂予曰,吾族舊譜早已遺失,中房中惟吾房各支多有家譜,年遠族繁,雖不能纂修族譜,尚可據各家譜修房譜,既修孟訓公派家譜,曷若纂修房譜,較為詳密,因開祠會議,僉韙之並命予任纂修,予素不諳譜學,以責無旁貸,遂不得不勉強,從事窮以纂修……”。說明古靈之譜在歷史上曾有遺失,成了以訛傳訛。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