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八閩陳氏 » 福州陳氏 »

羅源縣中房鎮乾溪村陳太尉宮

作者:  來源:  更新時間:2013年12月26日

羅源縣中房鎮乾溪村陳太尉宮

陳蘇(西元831--915年)字高行,據《羅源縣誌》和《曹峰陳氏年譜》記載,陳蘇原籍河南光州固始縣華嶽村靈潭境貢士,生於唐大和五年,唐乾符三年(西元 876年)隨王審知入閩,唐末住在羅源曹峰(現在的中房鎮乾溪村)。據傳說,當初,陳蘇來到中房塘邊山(屬乾溪村)的地方,見這裏山明水秀,就隨手倒插下一枝松枝,並許願,如果這枝松枝成活,那麼,他就在此安家落戶。結果松枝成活,也就有了祠堂對聯中所提到的:虯松倒插。至今乾溪村還保留了“倒插松”這個村名。陳蘇入籍後,竭力傳播中原地區先進文化和農業技術,教鄉人開荒種茶,植桑養蠶,創辦學校,還用自己的中醫醫術為鄉人治病,深受眾人敬重。他85歲逝世,鄉人感念他的恩德,並於祠堂內立像奉祀,稱之為“高行先生”。祠堂也稱“高行先生祠”。目前,中房地區供拜陳蘇的不僅是陳家後代,更有其他姓氏,俗稱“十三境”,可見他對當地的貢獻。

南宋嘉定二年(西元1209年),陳蘇被朝廷敕封為“英惠侯王”;嘉熙三年(西元1239年)加封“顯佑應侯王”,鄉人在祠前建造宮殿,稱大宮。同年,陳蘇第十五代世孫陳慶抗金有功,18歲戰死沙場,被封為都統伏魔太尉。配享于宮,其後宮殿擴建,改名為陳太尉宮。

太尉是秦漢時中央掌武事的最高官員,後逐漸成為虛銜或加官。武帝時以貴戚為太尉,和丞相同等。東漢時太尉就是丞相。魏晉以後,太尉作為“三公”之一,位高而無權,後來逐漸演化成名譽職位。明代就不設太尉了。

陳太尉宮坐西向東偏南10度。由宋代建的正殿、明萬曆年間(西元1573--1620年)建的北配殿、清乾隆五十三年(西元1788年)建的南配殿和清咸豐十一年(西元1861年)建的戲臺、門樓組成。總占地面積1155平方米。

正殿為宮內主體建築,建築面積394.17平方米,重簷歇山頂,面闊三間(14.1米),進深五間( 21.22米),其中明間間闊 6.8米,為宋代原構,單開間,進深兩間,前廓後堂。用磉墩,36根梭形柱碩大、齊平。垂拱素枋重複疊置,大屋架採取以山面橫架鋪作支撐架兩道大額枋,不用內柱,其上再安重拱分別支承前後兩中平椽縫上的梁架,中結方形藻井,層疊有致,別具一格。闕額、額栿、乳栿、四椽栿及平梁,幾乎都是採用相同長度原木搭建,為宋代福建地方木構建築的典型代表。大殿於元代擴建。

北配殿建于明萬曆年間,建築面積 158平方米,北配殿,面闊三間,進深六間,單簷歇山頂,由20根梭形柱支撐抬梁式梁架,明間上方六角形藻井以斗拱裝飾,雀替刻卷草雲紋,具有明代建築風格。

南配殿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西元1788年),南配殿形制與北配殿近似,惟瓜柱、斗拱等處雕刻的花紋更為精細繁縟。現存為的是清咸豐年間建築物了。

清代擴建時陸續添建戲臺、山門等,又於殿前加建軒廊一間,占地面積324.83平方米,均為穿鬥式架構,歇山頂。戲臺與門樓連位一體,樓門外設八字牆。戲臺隔著天井( 120平方米)面朝正殿,單簷歇山頂,飛翼高翹,層層斗拱壘疊成的八角形藻井瑰麗美觀,高臺沿口嵌著花鳥等圖案的雕板刻工精湛,左右兩側建有包廂,與南北配殿相連。宮門以斗拱支撐,翼角翬飛。

陳太尉宮是江南僅存完好的,融唐、宋、明、清多朝風格為一體的木結構民間祠廟建築。陳太尉宮,因建築技術高超,風格獨特,具有很高的研究和觀賞價值,被文物專家譽為“古代建築博物館”。2001年 6月25日,陳太尉宮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