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淳家族初探
2014-11-10
摘要:
《俊美陳氏家譜》的主要章節,由明弘治年間陳淳十二世孫陳漢恢考核記載,筆者查閱了漳州十本陳氏譜牒,並對其進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討,認為《俊美陳氏家譜》詳細地介紹了陳淳的世系、生平及裔孫情況,能為學者和專家研究陳淳提供一些有參考價值的資訊,故以《俊美陳氏家譜》為主,其他陳氏譜牒為輔,對陳淳家族進行初步的探討,挂一漏萬和不覓之處,敬請方家學者指正。
前言
陳淳的問世,給國家、給民族、給陳氏家族增添了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漳州開漳聖王派以陳淳(號北溪)為榮,稱次房陳謨派系為北溪支系。因此,陳氏族譜中記載與陳淳有關的資訊較多。然而,學者在研究陳淳時,多集中于陳淳的思想體系及著作,較少留意陳淳的家族。本文擬以《俊美陳氏家譜》(以下簡稱家譜)為主,其他陳氏譜牒為輔,就其中所提供的與陳淳相關的資訊作簡要的概述。
家譜之淵源
俊美位於福建省九龍江南溪最下游的地段,宋屬龍溪縣始安鄉崇德里六七都;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海澄建縣後為海澄縣第二裏城外南路圳尾保圳尾社;清乾隆年間屬東路部保甲;現屬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東園鎮過田村。過田村民間流傳著一首民謠(閩南語):過田圳尾溜,十冬九無收,收一冬吃甲白咀秋。這說明了過田村土地肥沃,產量高,但因水資源缺乏,經常顆粒無收。古時村民從南溪支流引水至卓港,經過鹿石,最後到達過田村。整個村莊如月牙形,各社圍繞引水道而建,引水道,閩南語叫“圳”,所以,該村所轄的13社的社名大部分帶有“圳”字,例如:圳下社、圳南社、圳頂社、圳岸社、圳尾社(又稱:俊尾、俊美、雋美)。因此,《俊美陳氏家譜》又稱《圳尾陳氏家譜》、《俊尾陳氏家譜》、《雋美陳氏家譜》。
《俊美陳氏家譜》系陳淳十二世孫陳漢恢(庠生)於大明弘治十七年(1505年)所著,版本年代:明弘治修,天啟續,清乾隆癸巳年抄集,全書
1冊,總頁數87頁。家譜共十三本:長房、次房、三房各一本,陳佛祖派下六個房頭六本,陳佛才派下三個房頭三本,陳佛養派下一個房頭一本。譜系流派:陳聖王.北溪陳謨派.俊美均惠支系。所載世系:從開漳始祖陳政(一世)到俊美開基祖陳均惠(二十五世)。家譜的主要章節如下:
第一章、《家規八則》,乾隆癸巳季春之月抄錄。
第二章、《雋美陳氏族譜序》,大明弘治十七年仲春之吉七世孫(俊美七世)漢恢識。
第三章、《陳氏家紀》,陳漢恢考核載記。
第四章、《接修雋美大宗族譜序》,
明天啟七年(1627年)丁卯歲次仲冬十世孫(俊美十世)薇猷頓首拜書。
第五章、《辨疑實錄》,乾隆四年已未春十五世孫(俊美十五世)日義識。
第六章、《重山所抄浯州楊宅分派世系》,康熙九年觀泰(舉人、任儀封縣知縣)書
第七章、《辨疑》,大清乾隆五年庚申孟春十四世孫(俊美十四世)忠成謹識
第八章、《圳尾陳氏世系》分《崇祀大宗》和《崇祀小宗》兩節
第九章、《寮裡祭祖祝文》
第十章、《本族科舉名錄》
家譜提供之陳淳世系資訊
陳淳十二世孫陳漢恢對陳淳的世系考核記載(記載的時間是明弘治十七年)如下:
開漳始祖政公,克耕之子,字一民,諡忠肅,子元光。
二世祖元光,字廷炬,號龍湖,子珦。
三世祖珦,字佩朝,號迂齋,子鄷。
四世祖鄷,字有芑,號文甲,生男三,長詠,次謨,三訏。
五世祖謨,字以忠,號毅夫,生男三,長則,次剛,三刑。
六世祖則,字子章,號南嶽,生男二,長盪,次覺。
七世祖盪,諱密,字汝玉,生男四,長江,次淮,三河,四漢。
八世祖江,字可清,號守真,生男四,長鵑,次䴗,三鴻,四鵬。
九世祖鵑,字春翔,號梅溪。生男四,長田,次園,三圃,四囿。
十世祖田,字立產,號守素,生男二,長通,次達。
十一世祖通,字宗學,號松軒,生男二,長天福,次天壽。
十二世祖天壽,字洪仁,號恒齋,生男一夢麟。
十三世祖夢麟,諱瑗,諡恪軒,生男三,長舀,次杏,三署。
十四世祖舀,字昌明,號勤有,生男一,援。
十五世祖援,字履遷,號器之。生男五,長大謨,次大誥,三大詔,四大訥,五大絡。
十六世祖大謨,字禹甫,號希晦,登政和莫儔榜進士,葬龍川裏大場保同孚社黃石山,生男二,長玉俞,次車。
十七世祖玉俞,諱舟,字以行,號希先,葬游仙鄉龍川裏大場保珠浦山寨子峰。生男一,尚德。
十八世祖尚德,號東溪,葬始安鄉崇政裏吳養保牛光山,生男三,長先甫、次和甫、三後甫。
十九世祖先甫,字懷忠,號恪齋,別字伯逸,葬大場保黃石山,生男九,長渥,嘉靖進士,渥生萬宗,萬宗生太丁,太丁生守義,淳祐進士,三班學士,知潮州;次濟,字仁卿,號小松;三淳;四洙,嘉定特科進士,字魯卿;五泗,字本卿,泗生東,特科進士,泰州通判,東生二子,長泰來,生操,次泰運,生三子,長貴,次綱,三佐;六清,字守卿;七潤,字和卿,太學生,潤生沆,瑞平進士,沆生淼,咸淳進士,淼生禮,子孫居檀林;八沛,字承卿;九謂,字威卿,號堯叟,謂生萬言,嘉泰會枤,禮部尚書,萬言生秦茂,官朝散大夫,泰茂生能貳、能四。
家譜提供之陳淳生平資訊
陳淳十二世孫陳漢恢對陳淳的生平考核記載(記載的時間是明弘治十七年)如下:
二十世祖淳,字安卿,號北溪,宋理學名儒。淳熙已醜計偕,嘉定丁醜進士特奏恩,明年授安溪主簿,壬午以恩加修職郎。享年六十五,生於紹興二十九年(1159)已卯正月十五日寅時,卒於嘉定十六年(1223)癸未四月初一日辰時。娶李氏,諱玉,字昭潔,李唐咨(堯卿)之季女也,修明內則,與先生相敬如賓,生於隆興二年(1164)甲申二月十五子時,卒於嘉定十四年(1221)辛巳十二月十二日酉時,享年五十八。合葬于龍溪北二十四都瑞泉﨑嶺山弁石古洞邊。
公少習舉子業,林宗臣見而竒之曰:“此非聖賢事業也”,授以近思録、雅好濂洛諸書。紹興庚戌,朱文公守漳,公謁見之,出所著自警書為贄,文公恨見之晚,直以工達語之,且曰,某到此未將這道理說與人,今向公都說了。講論終日,或至夜分。文公去漳屢語人曰:南來為吾道得一安卿。後十年已未複謁文公於考亭,文公已寢疾,進至臥內,扣其所得謂曰:“而今學問已見本源,所少者下學之功耳”。居三月,所聞皆切要語,問答詳《竹林精舍録》。
家貧事母至孝,母疾號泣於天,乞以身代。弟妹未有室家者皆婚嫁之,宗族之喪無歸者皆葬之。莆泉之士每遊其門,嘗歎張陸學問無源,全用禪宗。及卒,學者痛慕,或奔喪,或就家為位而哭,莆陳沂敘述行狀,陳宓題其墓。所著有《訓蒙》《字義詳講》《禮詩女學》《道學體統》《師友淵源》《用功節目》《讀書次序》等書行於世,又有似道似學二辯。
淳祐丙午,漳守方來于龍江書院之東建堂祀文公,以公配焉,扁曰:“道源堂”。明成化間始建專祠於芝山下,有司致祭。北溪集共五十卷,萬曆庚辰進士,十四孫石卿椊行,並修飾祠宇。有郭姓者,系公門人,郭泰之裔,侵佔祠地,府控斷還。生男二,長植,別字梁,次榘。
家譜提供之家規八則
陳淳十二世孫陳漢恢對陳淳裔孫家規的記載(記載的時間是明弘治十七年)如下:
(一)行宗法
蘇子曰:“今天下之所以多故者,由民不親睦也;民不親睦,由族而無宗也;封建不復大宗之法已難行已。猶有古人遺意者,有小宗法在,舉而行之,俾民知所宗,庶幾民心可收,王政可行”。小宗之維何,謂繼稱者,親兄弟宗之,繼祖者,從兄弟宗之,繼曾祖者,再從兄弟宗之,繼高祖者,三從兄弟宗之,謂之小宗。凡此四宗之家,冠昏必以告,喪必訃,尊一人,以為宗其卒也。為之服大功九月,犯之者,以其服坐。五世親盡,則六宗,法止於四,而實可至於無窮。今俗擅立庶兄而駕嫡弟,上支夫子而跨家孫,時祭越長嫡而主父祀,軋祖後□□遷廟祐,視貧富為予奪,分強弱為後先,繼字之義謂何,宗之之意安在?守禮之家,慎勿蹈此。
(二)立家相
家相者,家子也,主一家之政,以相其父,謂故之相。家不立家子,猶國無相。凡家之出入用度,皆聽其處分,而上其計于嚴君,家之起居動輒,當取其進止,而布其令於家眾,以共會戒於家子。凡諸子弟無敢失禮,下逮卑幼無待讒言,敦詩書者,牽車牛者,各服乃事,毋縱間遊,則出正人,元氣厚矣。
(三)嚴嫡庶
文中子曰:“早婚少婦,教人以偷,妾媵無數,教人以亂”。一夫一婦,庶人之職,苟未至弗嗣,何須長亂律,四十無子,准娶一妾,犯者有刑。其或貴而有貳,自當導之以政,齊之以禮,以息陰訟。防賊恩其分資也,擬嫡之半,其序次也,處嫡之後,庶無寵匹嫡,賤防貴之患矣。不然,奚齊之立,三怨將作,五公子爭國,其禍蔓延,由此而亡者,奚止於是。
(四)謹擇婦
伊川先生曰:“世人謹於擇婿,而忽於擇婦,其實婿易見婦難知,所系甚重,豈可忽哉”。大約善者,事姑相夫益子,內助匪輕。惡者,強則專恣,悍則惡逆,貪則偷盜,侈則外交,其害有加於妾媵,妾姑寵耳,蠱惑耳,一時之害猶可覺而制之者。未有不孝不睦不慈,殃及三世敗亂碩覆,如婦之不可救藥者也。觀夫文姜之戕魯,充女之暴晉,其明驗興。詩曰:“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故必謹之於始。
(五)慎蒙養
蒙以養正,作聖之功,故雖上智不能無問學,即使下愚,皆由於習熟,故曰少成。若夫性習慣成自然,其道當然無虛語也。今之儒子,手執紙牌、骰子,以為嬉戲,馴致成人,以賭罄家者,莫之勝脫。彼牌中所畫者,唯南盜宋江等三十六人,起于明季,創為此具,亡國之先征也,國以是亡,則家以是破,理之固然,無足怪者。今必以盜為歸,恬然樂此,可不為寒心乎?至骰之為用,上下相反,明乎出此入彼,無居停之地,可畏也夫。有子者,雖未能使之成立,亦不可令之傾覆,不能望之上智,決不置之下愚。
(六)斥佛老
先儒有言:“佛老之害,甚於揚墨”。況複有鬼怪人妖,邪說暴行,以惑世誣民,充塞仁義者乎。老氏以槱祭為功,佛氏以懺悔為事,不知獲罪于天,尚可所禱,黷于祭祀,時為弗欽。徽宗上玉皇之號,梁武舍周泰之身,不聞福利之報,而皆得奇異之禍。知非踵謬,莫之或瘳。而佛之中人,尤不可解,彼以冥禍,恐喝其欺易入。而超度一說,大約從我者,其樂靡涯皆我者,其苦莫援,此則其奸畢露矣。而世之居喪者,不務讀禮,專工侫佛。而禿子者,誣人父母,若罔刑憲,伏彼妖壇,無殊對簿,不以為恕,反以為喜,不以為取,反以為慕,仁者不為,智者不甭也。
(七)早襄事
禮:“天子七月而葬,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各有定期”。春秋書:“葬有故書故無故而過書緩,以征其慢,且警其不恪”。葬可或緩乎?世俗深信堪輿,固執房分之不均,疑畏日子,每拘年月之未利,甚者爭財不已,科費未定,以至日復一日,年而又年,竟致終身不葬,亦安用多乎為哉?稍有人心者。
(八)終喪制
子曰:“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子思子曰:“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本朝定制二十七個月,無不計閏。今俗小祥,遇閏節減,大祥去數月,不知始自何人,污染成俗。今讀禮,則大祥明在第二忌日,又喪不訃閏,本注甚明,妄自短喪是抜本也,於甭安乎?
家譜提供之陳淳裔孫資訊
(一)陳淳裔孫簡介
陳淳十二世孫陳漢恢對陳淳裔孫考核記載(記載的時間是明弘治十七年)如下:
陳淳次子榘,生子六,長燮。次爝,字世輝,號晉溪,淳祐進士,知襄陽府。三煉,字世成,號清溪,瑞平進士,四川都置使。四燭,字世顯,號碧溪。五光,字世用,號古溪,嘉熙進士,知毫州。六燧,字世英,早卒。
陳淳二世孫燮,字世傑,瑞平進士,生子一,玨。
陳淳三世孫玨,字榮夫,號淳隱,生子一,世玉。
陳淳四世孫世玉,字珍明,號石鼓,生子二,長均茂,次均惠。均茂字竹逸,任三山黃工司巡檢,生三子,長元庚,次仲庚,三叔庚。元庚、仲庚同叔父均惠住圳尾,叔庚往浯州掌鹽場居焉,元庚生大慶,大慶生必用,居北溪,近楊肖峰家,叔庚生大節,大節生必昌、必達,子孫散居府城。
陳淳五世孫均惠(宋徽仕郎),字仁軒,生宋理宗寶祐二年,及宋亡,自以累世受恩,徵辟不就,元達魯花赤廹之,逃居峩山之陽,就龍應寺授徒講學,性□好種桃,每年手植數百株,久之,山麓皆成桃林,每春深紅鬱襲人,遊人載酒游陟,屐齒不絕,山環長江,舟中望之,有如綺錦,人呼為小桃源境,載縣誌。妣何氏諡裕室,合葬本處鳳翔山。生男四,一郎字瑞榮,二郎字瑞達,三郎字瑞華,四郎字瑞顯。
(二)陳淳裔孫科舉功名錄
陳淳二十世孫陳日義對陳淳裔孫科舉功名考核記載(記載的時間是乾隆四年)如下:
陳淳十四世孫石卿,字大忠,號柱宇,萬曆庚辰科進士,與柯挺、陳映同年,上饒知縣。
陳淳十五世孫橋,武舉人,字友謹。
陳淳十五世孫士璿,萬曆甲辰科武進士,寓籍廣東,字宿廷,號以恒。
陳淳十六世孫其撰,崇禎丙子科舉人,乳名暢,字汝體。
陳淳十六世孫龍蕃,武舉人,由廣東中式。
陳淳十七世孫國琠,崇禎癸未科進士,未殿試,乳名鳳,號非石。
陳淳十八世孫憲猷,武舉人,乳名顯。
陳淳十八世孫先登,舉人,乳名轍,字於岸,泰順知縣。
陳淳十九世孫獻姫,武舉人,乳名達。
陳淳十九世孫世發,舉人,乳名忠,字以士。
陳淳十九世孫一恒,武舉人,乳名蔫,武進士。
陳淳二十世孫春澤,乳名憲,舉人。
陳淳二十世孫會津,乳名忠,字子問,舉人。
(三)陳淳裔孫傳衍情況
陳淳五世孫陳均惠從北溪(漳州府龍溪縣游仙鄉龍州裏,今龍文區朝陽鎮石井村蓬洲社)于元朝初“拒朝廷徵召”,攜眷隱居龍溪六都小桃源(龍應寺),最終定居於六都峨山之陽俊美,後裔以南溪之濱為發祥地,向周邊遷徙衍派,歷經
736多年,枝繁葉茂,生齒昌盛,為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最大族群,僅居住在龍海市東園、白水、浮宮、海澄四個鎮就有35村104社39888人(2014年
9月統計),衍派閩、浙、蘇、豫、冀、贛、滇、兩廣、海南等省區,播遷臺灣、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各國。
(四)陳淳裔孫隱居小桃源
家譜提及的龍應寺(又名龍眼院、靈景寺、龍錦寺,古稱小桃源),始建於五代後唐(923-936
年)。據《海澄縣誌.卷十九.方外》載:“龍應寺在六部,南溪環其前,吳山枕其後”,寺為二進三開間,建築面積
760平方米,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主祀佛祖、陳北溪及陳氏先祖等。又據《家譜》記載:圳尾始祖均惠公,逃居峩山之陽,就龍應寺授徒講學,性好種桃,每年手植數百株,久之,山麓皆成桃林,並取名“小桃源”。龍應寺(小桃源)為陳淳裔孫發祥地,各朝各代,陳淳的裔孫都把龍應寺作為陳氏的祖廟之一。現龍應寺已經成為海內外陳淳裔孫尋根認祖的地標之一。在龍應寺右
650米處有保存完好的陳均惠與夫人何氏合葬的墓穴。
家譜提及的陳氏宗祠,由族譜撰寫者陳漢恢的父親陳廷耀(陳淳十一世孫)始建,明、清、民國年間多次修葺,1993年重修,至今還保持始建時的規模和風貌。堂號:“峩穎堂”,宗祠坐東北向西南,二進三開間,磚木結構,依次為前殿、天井、廡廊、後殿,建築面積
230平方米,堂前有石埕,埕前照牆,牆後有土埕、戲臺,土埕上有古石“旗杆台”4座,占地面積600平方米。祠內還保存著三通“修祠題捐碑”和12根歷代石柱礎,柱聯如下(對聯都與陳北溪有淵源):“緬卻聘而遷居,北溪派衍南溪遠;願斯文之繼起,禮部人追禮部光。”、“豫西呈輝世德光于東漢,閩南道廣家學紹自北溪。”、“前門看碧水回環,此是北溪一脈。廟貌共莪山突兀,並有施徑未荒。”、“俊雅名流北溪乃祖,美觀山水峨穎是宗。”、“美輪近紫陽舊治,北溪為及門高弟。”、“俊秉仰橫經,專席北溪稱理學;美談傳卻聘,一泓碧水見臣心。”
(五)陳淳裔孫建埭美世外桃源
陳淳五世孫陳均惠在“小桃源”過著耕讀的田園生活,其七世孫(陳淳十二世孫)陳仕進血管裏流著“性本愛丘山”的遺傳基因,也在鄰近的埭美村建起井然有序的世外桃源。據《俊美陳氏族譜》記載:陳淳十二世孫陳仕進于明景泰元年(1450)開基埭美社,始建大厝(即現在的前祠堂)。後來,陳仕進建三座一模一樣並排大厝分給陳大霞、陳大川、陳大筆三個兒子,隨著族群的擴大,又在
4座大厝的左右和後面建起一座座格局一樣、大小相似的一排排大厝,並定下族規:“哪家致富建房均由族裏統一規劃,後代子孫不能改變建築格局”。
埭美村位於九龍江南溪下游,水系發達,田園秀麗,民風淳樸,是別具一格的閩南水鄉,又是“閩南紅磚建築”的典型代表。2013年先後被確認為“福建省第四批歷史文化名村”和“國家級第六批歷史文化名村”。全境面積850畝,人口近1000人,都是陳淳的嫡系裔孫。
埭美村陳氏子孫秉承先祖陳淳的理學思想,和諧、平等地建房立業,所建的房子格局統一,無論貧富,大小一致。村民在營建自己的理想家園時,都按照族群的規矩,哪家致富建房都由族裏統一規劃,後代子孫也不敢改變建築格局。因此歷經數百年的古民居群,依然保存完好。
現在,埭美社有傳統風貌建築
276座,其中,明清以前保存至今的有49座,其餘均為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後仿照清古厝風格修建的。清代的建築一律坐南朝北,新建的一律坐北朝南。49座清以前古厝按照“九宮”格局排列:即前排橫向建造
9座古厝,後排再對準前排依次向後建造,古厝旁邊還附帶著縱向排列的“護厝”。這些古厝多為四合院佈局,個別的為一條龍。古厝廳堂中都設有神龕,神龕上不供奉“佛老”,只供奉陳氏祖先的神主牌位,每月初一、十五以及重大節日,均供奉如儀。清明那天,村民們還在家舉行家祭,給祖先“送寒衣”,即焚化用紙紮成的冥衣,以此寄託哀思和不忘本的情懷。新建的民居則多為“兩伸手”佈局(三合院),後期規劃的土地是13米×13米,大概169平方,十分規整,到村裏來做客的朋友根本就分不清哪家哪戶,讓人有著迷宮般的感覺。
村裏的民居基本按照“九宮”格局佈局,街巷格局也十分規整。東西向的街巷為主街,主要由每座大厝前十幾米寬的紅磚大埕組成的,是中國閩系紅磚建築群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這裏既是交通聯繫的主要通道,也是村民重要活動聚集的主要場所。南北向的小巷隱於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古厝山牆之間,小巷一般僅有一米多寬,每條巷子都整齊劃一,
300多米長的南北向可以從村頭看到村尾。村中還有一條隱形的道路,即,古厝邊門對著邊門,前門對著後門,當所有邊門都打開,一條東西方向由村頭連到村尾的快捷通道就形成了。東西向與南北向的街巷組成了秩序井然的“井”字形街巷格局,整齊劃一。
這種特殊的格局,體現的不僅是一種建築的巧思,還蘊涵了一種人人平等的人文精神,互相關照,守望相助,和諧相處。村子四周水流環繞,地理位置奇特,易進不易出,每家人都把古村視為自己的大家庭,有事大家幫,古時候門不閉戶,連盜賊都不敢光顧埭美村。
站在村外的高處俯瞰古村全貌,一座座古厝整整齊齊,比肩依偎,縱看是一條直線,橫看也是一條直線,像閱兵一樣經受時光老人的檢閱。村內的排水採用的是向東倒水,水閘控制的方法,效果顯著,從不發生內澇。這種街巷佈局與民居格局在傳統聚落中十分少見,是村民們恪守祖訓的產物,在福建省規劃界被稱為“一張規劃管五百年”,埭美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充滿秩序的“世外桃源”。
(六)陳淳裔孫移台成望族
據浮宮《陳氏霞寮世系淵源》(清康熙二十八年霞寮十二世孫陳食花編修)記載:陳澤(陳淳十八世孫),霞寮人,明鄭成功部宣毅前鎮提督、虎衛將軍,驅荷複台戰功彪炳,收復臺灣後,移妻郭氏、弟陳醜、陳亥及陳氏子弟多人入台墾殖建業,傳臺灣“霞寮陳”裔孫數萬人,稱盛于台,成為臺灣陳氏始祖之一。據臺灣史學家黃典木考證,凡是臺灣籍陳氏同胞中,如果能在族譜文獻中發現“霞寮”、“霞宅的”、“德聚”字樣,便可斷定是驅荷複台戰功彪炳的陳澤或其弟的後裔。
現在,陳澤(1617--1674)大陸祖祠(追遠堂、又名孝思堂),保存完好,坐北朝南,一進三開間,依次為前門亭、中內院、後正堂,懸山頂磚木結構,堂前、堂左有水泥埕,埕上存古旗杆碣一座,用地面積約
6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
160平方米,祀始祖至十一世列祖。堂懸“嘉靖天啟.叔侄都督.陳鐘益陳秀”、“萬曆丙戌.武進士.陳雄”、“明嘉靖.左都督.陳滔泉”、“明.左都督.陳澤”、“明萬曆.左都督.陳有績”、“順治甲午.武舉人.陳煙宏”、“順治.都督.陳燁”等匾。今臺灣台南市中區溫陵裏永福路
2段 152巷20號,有座具有
300年歷史的“潁川家廟德聚堂”,列臺灣地區第三級古跡,是一座主堂三開間兩邊兩廊帶拜亭及兩護龍(護厝)的平面建築,坐東南朝西北,建築物通寬
27.50米,進深 35.78米(共987
平方米)。主祀霞寮衍派陳澤將軍及其兄弟宗祠。楹聯有:祖稼曆山宗傳孝悌,裔蕃台島廟祀千秋。霞寮追遠堂與台南德聚堂10多年來聯絡頻繁,交往密切。
總之,從以上的概述中,可以粗略地提供陳淳世系、生平及裔孫的相關資訊,這對於研究和探討陳淳的專家和學者應該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本文畢竟考知有限,欲求更深入獲取陳淳的相關資訊,還有待今後新史料之發現。
作者簡介:陳傑奇,漳州市教育局辦公室主任。
陳忠傑,漳州龍海市政協常委、漳州市政協文史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