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陳集鄉北萍塘陳氏
固始浮光陳氏往來播遷資料
浮光陳氏起于東漢陳孟璉。清《光州志.忠義列傳.陳元光》記載:「漢建武間,有祖名孟璉者,為固始侯(侯相),薨葬於浮光山之麓,子孫因而留蒙家焉。」東漢建武間,固始侯為李通,陳孟璉應是固始侯相。唐咸通特封開國男甘棠潘存實撰《陳氏本源宗譜記》:陳孟璉為固始侯相,死葬浮光山之麓,予孫因家焉」。侯相為侯國長吏,漢代「侯國沒置長吏』,治理侯國事務(見一九九八作年第三期《文史知識.尹灣漢墓簡牘》)。
陳孟璉八世孫陳實,「漢季德化潁川」遂為開潁川陳氏之始祖。陳孟璉十二世孫陳潤字文倩,西晉時官省府少監,原居「光州固始」,於「西晉永嘉年間,避亂入閩,卜居長樂岱邊」(據陳發堯撰「福州南港陳厝江山陳氏源流序」)二十三世孫陳慶之,又名伯紹,官為梁朝合浦太守,惠政於民,民建祠祀之;夫人覃氏,生三男,長霸商,次霸周,三霸漢世居河南光州固始浮光山;二十四世孫陳霸漢,陳朝大宗正;二十六世孫陳克耕,諱犢,唐太宗時大將軍;二十七世孫陳政,入閩為「開漳」始祖;二十八世孫陳元光,開建漳州,被譽為「開漳聖王」。
陳酆,陳元光孫,于唐天寶年間回居固始。《光州志.仕賢列傳》記載:酆于「天寶六年(
747)舉秀才,授辰州寧遠令,在京見李林甫、楊國忠柄國無意仕進,訪弋陽(光州)舊第,見川原壯麗,再新而居之數年』。
陳章甫,陳元光五世孫,回居固始舊地。《霞津陳氏》記載:陳泳,『酆長予』,『守龍岩龍門裏,命長子章甫興光州舊地居之』。《光州志.宦跡列傳.陳章甫》記載:章甫,『泳子,唐建中(780--783)初年舉明經,轉廬州司理,吉州別駕,淮西督府參軍』。『元和三年(
808)轉京兆司田,兼領度支郎中,以父病乞終光州。詔許之。元和十二年(
817),泳卒,扶柩歸漳。敬宗初(
825),複補光州司馬,加團練使,民愛如慈母。弟四人(吉甫、山甫、嘉甫、季甫)俱在漳,而公竟居浮光焉』。
陳湯征,陳章甫曾孫,陳元光七世孫,由光州嫡知潮陽竹鄉。《漳湖陳氏重修譜.序》:『龍岩公泳!以薦辟仕恩(州)轉光州司馬,由漳而旋固始數傳至玄孫竹鄉公湯征,登進士第,授博士,坐第陳東疏忤執政,由光州謫知潮陽竹鄉』。
唐末,固始浮光陳氏有入閩者《福建長樂塔峰陳氏族譜》記載:「唐廣明間(880--881),道原公『兄弟』,『自固始浮光遷榕城石井』。永春桃源溪塔《陳氏族譜舊序》記載:陳公陳朝之後,「予若孫避隋之亂,散處光州固始。』唐末『盜起,有壽州人攻陷固始,我祖自光州固始從其兄鏡臺翁並族人引兵南奔,釋兵為民,遂居永春升平裏。』
五代間,固始浮光陳氏也有。因循入閩者《漳南派簪纓世家清溪陳氏家乘.序》:『吾祖出河南光州固始,五代間仕後唐,為金紫光祿大夫』。「清泰間(934--936),石晉以地賂契丹,啟端頌貽書桑維翰,極陳不可狀。翰不聽,公遽偕弟肇端、長子幕府參謀光緒、次子榮緒,奉儒人桂氏,自固始入閩,居建陽』。
宋代,固始陳姓有陳顯(1064--1147),字德明,號南莊,元豐年間(1078--1085)進士,欽點翰林院編修,元豐年間為戶部尚書,高宗時扈蹕至臨安,後移居廣西明代,固始浮光陳氏仍是望族固始《桂氏宗譜.序》:先祖「岳家姓陳,明季乃固始東鄉安陽山北蘋塘望族」固始縣誌記載明代孝子陳璋,母疾「割左股煎湯進之』。母亡,守望廬墓三年。
浮光陳氏源流概述
固始浮光陳氏源出淮陽陳國陳氏,始祖陳胡公。陳胡公,本舜裔一媯滿。媯,姓也,堯之女,舜娶為妻,居地名『媯訥』,其後以母居地為『媯』姓。滿,名也。媯滿于周初受封于陳國,平後諡號『胡公』。陳國傳二十世代二十五君,第二十五君即潛公。春秋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19
年),楚伐陳滅之。楚滅陳,陳國君臣裔孫以陳為姓衍傳。潛公次子全溫奔晉,其後世歷經戰國及秦漢,代有名人。至東漢初年,有祖陳孟璉公,官為固始侯相,薨葬固始浮光山下,後人守廬為居,開啟固始浮光陳氏。
浮光陳氏衍出南朝陳氏與開漳陳氏。浮光陳氏自孟璉公傳七世至東漢後期陳壘【公,官一太丘長。太丘,春秋名邑犬丘,西漢置敬丘城,侯國,東漢更名太丘(縣城)。陳實公家居穎川長葛,逐開穎川陳氏。穎川陳氏自陳實公傳十七世至霸先,是為南朝陳武帝,開啟南朝陳氏。固始浮光陳氏自陳孟璉傳二十四世陳霸漢,為陳霸先族兄,稱為大宗正。陳霸漢生陳果仁,果仁生陳克耕,克耕生陳政,陳政生陳元光。陳政、陳元光入閩開建漳州,陳政為開漳陳氏始祖,陳元光為開漳聖王,開啟福建開漳陳氏,其後裔廣及福建與臺灣等地。
開漳陳氏複居浮光祖地與祖地浮光陳氏衍傳:開漳陳氏陳元光孫陳酆,于唐天室年間辭辰州寧遠令之官,由京都回固始,興居浮光舊第。數年後受漳州父老懇請,朝授漳州刺史。其後,陳酆孫陳章甫受父之命,回固始仍居光州舊第。浮光陳氏于唐初高宗朝,有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其同族兄弟仍有居於浮光祖地者。陳元光祖母、父母亡故,仍向祖地陳家報喪。至唐末廣明間(880--881),仍有浮光陳氏道原公兄弟從王審知起義,後入閩居榕城石井。五代後唐清泰年間(934--936),有浮光陳氏啟端、肇端及啟端子光緒、榮緒奉儒人桂氏入閩,居建陽。南宋初年,仍有陳顯扈蹕高宗到臨安,後移居廣西。明代,浮光陳氏居於山之西北“北萍塘”者,是為望族,奉祀浮光陳氏墓地與祖祠。今北萍塘陳氏支系記,明代五城兵馬司指揮陳公是其明代先祖。
浮光陳氏越世二千年,枝繁葉茂,播遷廣遠。其間世系雖有脫落,但有浮光山地聯繫,其脈絡尚可大體清晰。已丑年逢固始首次根親文化節,陳集鄉人民政府讚賞陳集鄉北蘋塘陳氏文化研究會複修族譜,邀之記其源流概況,懷淺勉力而為之述其大要。
固始縣政協副主席楊愛民
二零零九年九月吉日
固始陳集鄉北萍塘陳氏
今陳集鄉北萍塘陳氏
(一)世居浮光山地浮光陳氏
固始浮光陳氏,自東漢初年固始侯相陳孟璉薨葬浮光山下,其後裔世居其地,綿延不絕。其間雖有仕官其他郡邑,開其他郡邑陳氏,但其後裔又有回居祖籍者。漢陳孟璉傳至唐初陳克耕、陳政、陳元光祖孫,已延傳二十多世代,同族兄弟眾多,已是大家族。此時,並有陳克耕之同宗兄弟陳朝陳叔寶子孫複居祖籍固始浮光山地。唐高宗年間,陳政、陳元光父子奉詔率府兵平定閩南『蠻獠嘯亂』,建置漳州,成為閩人,但其家族伯叔兄弟仍有留守祖地者。河南《光州志》與福建《侯官鄉土志》、《閩縣鄉土志》及廣東《陳氏族譜》都有記載,唐末及五代,有陳元光後裔陳氏、陳叔寶後裔陳氏、自固始浮光入閩。
北宋:固始浮光山陳氏仍是望族。太祖趙匡胤乾德四年(
969),(今廈門)集美陳兆文公,欽賜朝奉,專程至祖上匹居三欣裏(河南光州固始縣陳家集之宗祠至祭),獲知祖地
陳氏昭穆:忠順行仁宜民信賞秉公兆瑞和孝敬兼愛及眾義勇安撫慶升平
(廈門陳氏宗親會李氏陳樞龍提供)
北宋末年,固始浮光陳氏陳顯,官為戶部尚書,朝廷南移,扈蹕高宗皇帝至臨安。陳顯後裔又有徒廣東、廣西者。陳芳德家譜有載:陳氏廣東始祖乃陳瑚公第五子也。
始祖諱顯,字德明,號南莊,生於宋治平甲辰元年(1064)五月初五午時,終於古同宗紹興丁卯十七年(1147)三月十一日。原籍河南固始縣,宋神宗元豐甲子七年(1084)解元,
乙丑八年二(1085)進士,欽點翰林院編修,元枯初升戶部侍郎。未幾。以能擢升戶部尚書,徽宗崇甯壬午元年(1102)正月朔(初一),早入朝賀徽宗皇帝御賜擎天寶硯一方,金花一對,禦制律詩一首刻方陰。詩雲:駟馬功勳戴,名留禦禮香。體存仁者壽,日有自傳揚。石眼明皇朗,池心生日光。文房一鐵硯,中正外端方。
(廣西貴縣貴城鎮三合村正合723號陳芳德提供)
(二)北萍塘陳氏是浮光山祖宅陳氏傳衍
北萍塘,今屬康店村,南距浮光陳氏『七星拱月墓地』、陳元光祖祠約四公里。北萍塘是歷史地名,塘西『油坊』元代既有。曰:陳油坊《固始縣地名志》記載,『塘西油坊』為陳氏『元初』所開。由此可鑒北萍塘陳氏居此歷史。可以久遠至宋、元之時。
固始《桂氏族譜》記載,桂氏於明代回遷至固始,投靠岳家北萍塘陳氏。北萍塘陳氏是「望族』,不僅人丁興旺,並且還是有聲望的官宦家族。明代北萍塘陳氏仍有『五城兵馬司指揮使』,護衛京都之六品武職官官員。由此些可知,北萍塘陳氏居地歷史悠久,與唐宋浮光陳氏連在一起,是祖宅浮光陳氏的傳衍。北萍塘陳氏歷來祭祀「七星拱月祖墓地」、祠奉「陳元光祖祠』,也表明北萍塘陳氏是浮光陳氏傳衍。
(三)北萍塘陳氏現存字輩考
北萍塘陳氏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還有族譜,文革『破四舊』時被焚,存譜者陳魏山回憶,譜上記載先人官職有「五城兵馬司』。京城「中、東、西、南、北五城兵馬指揮司。各指揮(使)一人』(正六品)。明代先人有護衛京城武官『五城兵馬司指揮使』,於明代是「望族』相一致。只是族譜丟失,先人世系不存。現在只依舊記得的輩字現行的有:其、中、山、長、廣、萬、家、洪、海、先、榮、為、首、志、在、四、方、孔、孟、偉、樹、人、皆、向、往、永、傳、道、德、百、代、發、光、文、明、昌、盛、國、泰、安、康、和、氣、延、年、益、壽、興、旺。北萍塘,地在今陳集鄉康店村,包括今陳莊、馮莊、陳樓、河山等自然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