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壽慶習俗
慶壽誕俗稱“做生日”,舊俗生日均以農曆為准。兒童過生日要吃煮熟染紅的雞蛋、甜線面和韭菜,祝願孩子無災無難、快快生長。有些地方女孩要提前一天過生日。
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一般不重視生日,尤其忌諱在41歲時做生日,俗以為做這個生日會早死。成人過了50歲才開始做生日。
一、祝壽年齡
壽慶分“大生日”和“小生日”。男性逢一為大生日,其餘年份為小生日;女性取雙數,逢十為大生日。實際上男女都是逢十為大壽,不過男性算實歲,女性算虛歲。
做大壽時排場要大,做小生日只在家庭範圍內簡單慶祝一下。漳州最重視的大生日是男性的61歲大壽,壽主要特製一件淺藍色長衫,做生日穿過後要珍藏,準備死後作壽衣。民間認為男性在73歲和84歲時流年不利,俗諺雲:“七十三、八十四,閻羅王不請自己去。”所以男性在這兩年裏多不舉行壽慶。
二、小生日
做小生日,已出嫁的女兒要事先準備豬腳、線面,至親好友也送賀禮。生日那天家中設簡單的家宴,席上要有紅蛋和壽麵。
貧寒之家無力備壽宴,子孫也要備一對紅蛋和甜線面為老人祝壽。
三、大生日
做大生日,排場要大,只有豪富人家才能做真正的大生日。平民百姓一切從簡,貧寒人家吃一碗豬肝線面和兩個鴨蛋就算過大生日。
縉紳之家做大生日沿用古禮,甚為繁複。
禮品
父母做大生日,子孫要備新衣服、鞋、帽、襪、首飾、拐杖等祝壽的禮物,並要殺豬,做紅龜粿和紅桃粿,備牲醴祭拜“天公”和“三官大帝”。同時要發請帖辦壽宴。
女兒女婿要備新衣服、公雞、豬腳、糖圓子、線面、面制的壽龜和壽桃以及美酒前來祝賀。親友的賀禮多為紅包、線面、喜炮、喜燭、壽聯、壽幛、壽屏、壽匾、鏡框、字畫、祝壽文等,民國時還有送酒席。親友送來的禮物主人一般不可全部收下,而且要回饋禮品答謝。
明清時期,百歲、五代同堂者官府還賜匾,建“百歲坊”。
壽堂
做大生日之前,子孫要佈置壽堂。廳堂內張燈結綵,堂中擺八仙桌,兩旁排列大座椅,鋪上紅色的椅披、椅墊。廳中掛壽屏或貼上大“壽”金字,兩邊掛壽幢、壽聯。供案上燈燭輝煌,高疊壽龜、壽桃,有的還要掛壽星圖。
祝壽
漳州各地祝壽的儀式不盡相同,城區一般要拜夀兩次。
暖壽
舊稱“餪生”,在壽辰前一天舉行。拜夀時壽堂設香案擺禮品,子孫點燃壽燭、放鞭炮,焚香敬拜祖宗、神明,然後請壽主端坐堂中;若壽主的配偶健在,必須讓老夫妻並坐堂上,同受晚輩拜夀。
子孫要穿戴整齊,兒子穿長衫,兒媳穿淺藍衣黑裙紅鞋,以長幼內外為序排列,依次向老人下跪叩首(民國之後逐漸改跪拜為三鞠躬)。壽主點頭還禮,勉勵後輩並分送紅包。
壽辰
壽辰日全家雞鳴即起,壽主(或壽主夫婦)著新禮服,端坐朝南主位,晚輩著祝壽禮服,分尊卑親疏、男左女右上下坐定,兩旁樂隊吹奏壽喜樂曲。長子夫妻奉觴上壽,壽主執爵離座到堂前敬拜天地,到香案前敬拜祖先,然後回座。晚輩依次向老人跪拜或鞠躬。拜畢,全家吃壽麵並準備迎接賀客。
天亮之後,親友持帖來拜賀。樂隊奏樂,家人放鞭炮,壽主離座迎接,與賀客互相拜揖。賀客送上賀禮,寒暄數句,即由專人引到另一個廳堂參加壽宴。
豪富之家壽宴的規模很大,有的請戲班演《郭子儀祝壽》、《百齡掛帥》之類祝壽戲。有的還要請道士設壇誦《壽經》。一般人家多以鹵面款待前來祝壽的親友,甚至要請不相識的過路人吃鹵面。
80年代以來,壽誕的觀念更新,現在無論什麼年齡都可做生日,有的十幾歲的孩子也做生日。同時,做生日的方式也在變化,特別是在城鎮或沿海地區,人們根據新曆做生日,年齡也按實歲計算。壽龜、壽桃已被遺忘,擺在生日席上的是西式蛋糕和蠟燭,賀壽以唱英語的《生日歌》為時髦。也有的是子孫相約上酒樓為上輩做生日。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漳州有許多平民百姓從來不做生日。
陰壽
一些家庭在先人去世後,晚輩追念親恩,每逢先人生日,備壽麵、壽龜、壽桃、酒饌、香燭陳列案上,穿上吉服,燃香斟酒向先人祝壽,並焚化冥鏹、冥衣。有些地方是在先人的生日備牲醴、壽麵、紅龜粿、紅桃粿等到先人的墳前祭拜,並焚化紙衣、紙錢。這是“事死如事生”古禮的遺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