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井的來歷
灌口陳井是大姓,歷史上有鑾井十社之稱,除灌口有陳井外,現在的海南島、漳浦、福州、臺灣等地出都有陳井的地名。
陳井當然姓陳,對開發上述各地都有貢獻。南宋末年,有個名儒陳太源,因抗元幫助陸秀夫保護帝昊逃走。元朝建立後,在惠安住下一個親王,即成吉斯汗的侄兒。這樣一來,福建這些抗元份子日子就不好過了,只好往廈門沿海隱居,以便一日有變從海上逃跑。
陳太源來到馬鑾(現屬杏林區),擇地建祠,又在祠堂旁挖了井,在井欄上刻上“陳家井,長富貴”,本想在此安安樂樂代代繁衍下去,那想不久,惠安的蒙古親王又下令通緝抗元份子,陳太源預感到父子兄弟難於團聚,便召集其子文、武、英、烈四人在井邊,商討兄弟分開異地以求生存,並約定今後無論到什麼地方生聚,都以“陳井”為族名。不久文、武、英、烈兄弟分開,陳文往海南島,陳武開發灌口陳井十鄉,陳英到漳浦,陳烈年幼留在其父太源身邊,他們所創建的村落都名為“陳井”,現在海南島、漳浦有陳氏的村落稱陳井,以後子孫不論到什麼地方開發,那裏也稱陳井,現在臺灣的臺北縣三重市漳公縣都有“陳井”。
陳井地名的由來有一則故事:南宋末年,同安馬巷名士陳太源,抗元失敗,受元兵追緝,為恐被查出,遭受滅門之禍,便令四個兒子逃散分離,逃散前約定:無論逃到何處定居,都要在井欄上鐫刻“陳井”字樣,並以陳井為地名,以後好相認。於是,他帶次子陳武和幼子陳烈逃到灌口隱居,他的長子陳文則遠遠逃到海南島,他的第三子陳英逃到漳浦濠潯(今官潯),地名陳井,部分後裔遷居今址,也叫陳井。在長橋鎮割後村陳姓聚居地的陳井自然村,記者瞭解到,他們的祖祠叫“鳳儀堂”,門聯上有這麼一副楹聯:“泉灌分支祖自同漳中立族宗開浦。”即是說,其祖于宋末元初自泉州同安縣灌口前來開基。初居官潯,部分後裔遷今址,地名都叫“陳井”。這也就從側面印證了灌口的陳井是老牌的陳井。
廈門市同安灌口是交通要道上的重鎮,陳太源的次子陳武和幼子陳烈在那裏傳下眾多後裔,建立陳井十五社。從灌口陳井分傳的,除漳浦陳井外,還有福州陳南島陳井,也以陳井為地名。
明末清初,灌口為鄭成功反清複明基地之一,鄭氏渡海收復臺灣時,很多灌口籍的將士跟著,其中鄭成功的參軍陳永華是灌口人,“鑾井”陳國祚第一個把灌口鳳山祖廟的香火帶往臺灣。清雍正、乾隆年間,由於解除海禁,陳井人大量遷往臺灣,並帶去家鄉的保護神灌口鳳山祖廟大使公的香火。現在臺灣的臺北、三重、漳化、雲林、嘉義等地都有陳井的後裔,嘉義縣鹿草鄉還有“陳井寮”。陳井赴台先民的後裔六萬多人,陳井的陳氏在臺灣,可謂望族。
灌口陳井陳氏是大姓,除灌口外,現在的海南島、漳浦、福州、臺灣等地也都有陳井的地名。
台灣鑾井派為廈門同安灌口陳井後裔
從《鑾井為記兮陳家》看「大突陳」的歷史
姓陳祖籍佇福建,泉州管內兮邊緣;
地壞交通無利便,生活實在就可憐。
惦在泉州同安縣,十五都內大突村;
堅持勿戶清朝管,有意想欲過台灣。
做兵返去例講起,那欲移民恰時機;
台灣空地滿滿是,人少土地唔人躕。
大家聽到真歡喜,庴邊頭尾伊報伊;
緊請族長開會議,順便選日和尋時。
移民台灣過黑海,部分宗親勿愛來。
離開一久唔熟悉,鑾井為記才應該;
大家圍惦大古井,這口古井真神奇。
雨落卡濟水勿鄭,欲將鑾井做燈號;
穎川總號勿凍唔,字輩若同愛合好。
別族才賣看咱無,頭旬錫洪植燿圻;
二旬錦添榜焜墀,三旬繯洞價佾煜;
四旬鑑泉棨鶯堳。
祖譜一人分一本,傳乎下代囝孫孫;
見面問名知輩份,瞭解祖先共朝君。
出外時日粘治到,大家準時到船頭;
族長夯旗做信號,手勢欲行臨時學。
那欲休睡旗打倒,欲行夯頭喝依喔;
族長嘛有帶羅更,勿驚罩霧月黯暝。
唔偏唔差向東箭,目標東螺溪口邊;
四暝四日過了後,果然行到黑水溝。
囝仔驚甲戲蝦號,查某主張欲返頭;
查埔主張愛欲拼,神主背著卡脊翩。
神主那失人唔命,一聲阿爹一生娘,
恰欲落溝兮時陣,西北一陣五彩雲。
媽祖顯身講無準,欲過黑溝倒頭崙;
善男信女跪裂拜,媽祖指點乎咱知。
查某囝仔站乎在,查哺負責勿翻排;
黑溝順事過了後,台灣內海真平流。
四暝五日著會到,踏入台灣兮地頭;
爬上岸頂腳煞在,族長趕快算竹排。
竹排無失人原在,族長歡喜笑咳咳;
發落吃飯稍休睡,查哺鋤頭夯出巡。
號地有人就有份,大家號號著照分;
大突人和趙有勢,土崙挖平是咱兮。
別姓若是敢來假,打到昏地做狗爬;
水頭埔心十三甲,水尾草湖到崙腳。
中間土埤做真密,東螺溪底勿八乾;
大突共有十三莊,草湖崙腳守西門。
按算有賺就欲返,無想待落煞久長;
萬合陳弄例領導,無人和伊夯硬高。
代誌發生隨通報,十三莊頭攏打鑼;
便是聽到鑼生吼,大家相爭走做頭。
敵人知來勿知走,攏嘛打到屎直流;
陳弄領導言真重,喝聲圍來像蜜蜂。
查某夯槌加夯板,大突合兮會驚人;
一代過了閣一代,草湖榜東考秀才。
惦佇草湖則陶汰,考試官長不應該;
榜東伊囝陳建上,台中州內稱英雄。
伊對陳義真器重,武場放乎伊去衝;
崙腳陳義做保正,領導地方真有靈。
二林分室真好用,時常替人例講情;
自從陳弄死了後,算來建上嘛真敖。
大突兮力配有到,二林地方半邊頭;
二林陳派伊創造,真正一路平波波。
伊對大突特別好,拜託代誌勿八無;
建上身體無方便,脫乎後厝陳福先。
大福講伊有牌匾,伊做頭人真自然;
大福文場岸真好,武場崙腳找義哥。
請來大家做參考,臨急求援勿八無;
下麵暫且慢消介,頂段報告乎你知。
大突算起真利害,代代攏有出人才;
事業大家認真做,宗親觀念勿窗無;
也愛團結尚介好,充實實力就平和。
這首歌仔寫出「大突陳」從福建過台灣的經過情形,陳姓到彰化住在芳苑街區東北方,約七公里的草湖地區,這地方包括崙腳、草湖、建平、新生、文津等五村,此區居民大部分姓陳,地方上稱「大突陳」。
草湖大突陳的堂號大部分是「鑾井」,一部分「潁川」,依《陳氏大祖譜》內鑾井派世祖太原源公次房宗發公支派譜序記載:「綿公於乾隆年間與顯公、猛公兄弟三人,由福建泉州府同安縣安仁裏成名鄉十五都陳井大設,移居彰化縣二林上堡大突草湖莊。」另外,鑾井的堂號,是因「鑾」與「陳」台語音類似,將陳井訛音為鑾井。
歌中有段「大突人和趙有勢,土崙挖平是咱兮。別姓若是敢來假,打到昏地做狗爬。」這段說明陳姓祖人,相當團結,不容許別姓欺負。在地方曾有傳說:「王功林姓居民與草湖的陳姓居民,在大陸本是世仇。林姓過台灣,陳姓也跟過台灣來尋仇。」因此常發生械鬥,械鬥的成敗卻有不相同的說法。這說明台灣早期社會,因爭水爭田,或因小事也常引起族與族間的集體械鬥。移民社會治法未備、公權力不彰,有糾紛就用武力來解決。
「一代過了閣一代,草湖榜東考秀才。
惦佇草湖則陶汰,考試官長不應該;
榜東伊囝陳建上,台中州內稱英雄。
伊對陳義真器重,武場放乎伊去衝;
崙腳陳義做保正,領導地方真有靈。
二林分室真好用,時常替人例講情;
自從陳弄死了後,算來建上嘛有敖。」
此段詩談到草湖地區,領導人的傳承,首先談到「陳榜東赴大陸考秀才」,據說主考官聽到「榜東住在草湖」就說:「望冬鳥,在草湖怎麼有辦法爭食?」因此,就把榜東除名。這種說法當然值得商榷。卻可證明陳榜東是讀過書的。依《芳苑鄉志.歷史篇》記載:陳榜冬又名望冬,字肇修,芳苑草湖村人。(一八六八~一九二四)他曾開鑿水圳,引水灌溉草湖的農田,不僅造福草湖地區民眾,自己農田產業也逐漸擴大,為子孫打下良好基礎。因此,此區的人將萬合農場內舊趙甲路的一座橋,取名「望冬橋」做為紀念。
榜東之子陳建上,繼承父業又擅長詩文,建立龐大的產業。與當時二林地區首腦人物林爐、謝蚶目交情很好,合力經營振業株式會社、耕雲拓植株式會社。展現他經營的長才,除了一般物品之外,也做一種「玉甘泉」酒。建上又熱心公益,捐土地闢道路,戰後獲選為沙山鄉鄉長,一生奉行修身、齊家、治國之道,造福鄉民,服務桑梓。
陳義是崙腳的人,個性豪爽好客,日治時代做過保正與村長外,做過街莊協義會員,大小事情都說:「武場崙腳找義哥」,可見他對地方的影響力。
從此歌中,可以瞭解陳姓家族,在草湖一帶發展的情形,同時看出世代交替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