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晉江 »

旅港溜江同鄉會

作者:佚名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旅港溜江同鄉會

網址 http://www.liukang.org.hk

溜江,又名溜澳係福建省晉江市金井鎮一個自然村,亦是行政村,更是泉州市著名僑鄉之一。

旅港溜江同鄉會顧名思義,便是溜江村旅居香港的全體鄉親自行組織起來的村級鄉會機構。旅港溜江同鄉會成立於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六日,至今已經歷過十七個寒暑了。鑒於當時已有大批鄉親申請來港定居謀生,為了發揮與促進鄉親之間搭橋溝通,互濟共勉,團結友愛,增進鄉誼起見,一致認為必須發起組織同鄉會。據統計至目前為止,已向鄉會登記為會員的旅港鄉親達221戶,以戶為會員,人口近1200人,約佔家鄉人口比例29%左右。

鄉會成立十七年來,在歷屆理事長與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團結一致,捐款出力,搞好會務,服務鄉親,調解糾紛,以及制訂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等,做了大量工作,因而深受鄉親的愛護和支持。如歷屆就職典禮均筵開50席上下之間,會員鄉親出席之眾,深獲各方讚譽,享有盛名。歷年來,同仁與鄉親捐輸資助有增無減。僅婚喪喜慶捐款人數約達一百二十人次,總金額約達四十萬元左右,使鄉會經費更加充裕,開展各項工作得心應手。曾於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九年先後四次組團返鄉參加校慶、陳明玉幼兒園、文化樓、新校舍、金井 ─ 溜江水泥公路、自來水廠,以及去年防波海堤、陳明玉幼兒園重建等落成剪綵慶典活動。又於98年和99年先後兩次組團開展郊遊活動,每次參加人數都達一百五十人左右。另一方面,還經常為家鄉捐款增物,以及資助開展各項文體活動與購置設備。

更值得一提的是,鄉會於98年04月創辦一份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彩色印刷的會刊--《溜江鄉訊》,首創福建省村級鄉會定期出版會刊紀錄。並從第四期起由四個月刊改為季刊,至今出版10期,每期印數1600份,廣泛派發海內外鄉親及各方人士。不但辦得有聲有色,越辦越好,深受各方讚賞與歡迎,期期出現爭相索閱收藏的情況,從而打出名堂,享譽遠近。並且為因應國內外鄉親及各方人士需求起見,故決定今天十月一日正式登上互聯網絡,走向世界,再創下村級鄉會上網的紀錄。今後每逢元月、四月、七月和10月的01號鄉訊出版日,同步上網,同時並舉,雙管齊發。

鄉會自成立以來,十分重視與家鄉兩委會以及旅菲溜江同鄉會保持密切關係,溝通感情,增進鄉誼,互相促進,互相呼應與支持,共同為桑梓作出不少貢獻。

 

歷屆理監事長一覽表

屆別  時間    理事長 監事長

第一屆 83年-88年 陳祖白 陳國的

          陳祖昭 陳貽勤

          陳明歲 陳國圖

第二屆 88年-90年 陳祖白 陳祖昭

第三屆 90年-92年 陳祖昭 陳貽龍

第四屆 92年-94年 陳永顯 王廷德

第五屆 94年-96年 陳國瑞 王廷德

第六屆 96年-98年 王廷德 陳詩健

第七屆 98年-00年 陳仲博 陳國瑞

第八屆 00年-02年 陳明佳 許良澤

第九屆 02年-05年 陳祖江 陳祖聘

第十屆 05年-07年 陳祖江 陳祖壇

第十一屆07年─10年 陳國振 陳金鈸

第十一屆10年─13年 陳德目 王文哲

 

溜江村簡介

編者按:很多在海外的鄉親,尤其是在海外出生長大的鄉親,對自己的家鄉 ─ 溜江村的認識十分模糊。到底溜江村是一個怎樣的村子,她的地理位置、人口、教育、社會經濟狀況怎麼樣都毫不知情。所以我們在這一期鄉訊裡向大家作一個簡略的介紹,希望鄉親們能從中了解一二。

溜江村是福建省晉江市金井鎮的著名僑鄉之一。她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圍頭灣的東北隅,與台灣隔海相望,東臨東海,西接福全,南連洋下,北通石圳,是一個海闊天空,環境優美的地方。

據《晉江縣誌》附載:「溜澳,宋為弦歌里,明屬十五都,位於福全所城南門處,臨近海灣,現名溜江。」《閩書抄》載:「留鄂公從效廟在郡東南留澳。」由此可見,五代時留澳即已定名。後宋為弦歌里,明、清屬十五都,民國屬愛群保,新中國成立後,幾經體制改革,現為溜江村。

溜江村總面積達二平方公里餘。常住人口二千八百人,分六個村民小組,七個安全文明片區。旅外華僑達一萬二千多人,居住在港、澳、台等地區的鄉親也有二千多人。全村居民有二十三個姓氏,其中以陳姓人最多,王、許、吳、留等姓次之,是個多姓氏的村落。

溜江屬丘陵地勢,不但農田高低不平,就是村貌的佈局也是起起伏伏。雖然不利於村容的美化,可是從遠處看來,好像是林立著數十層高的洋樓群,雄偉雅觀。尤其是夜幕來臨,萬家燈火,更像是一座輝煌燦爛的城市,美不勝收。

溜江村主要的水源是闊溪。它起源於本山湖井寶月溝,由西向東直流從溪美港仔尾入海,全長二千五百多米。另有四條支流,分別於水碌頂、月石內、烏土田、港邊,匯合於主流之中,鄉人稱之曰「四水朝堂」。因而闊溪也成為溜江村的象徵。闊溪由於多年失修,形成溪床淤塞,堤岸倒決。幸各級政府關心支持,於1999年撥款整治,修葺工程一千五百二十米,投資人民幣約一百二十萬元,預計今年八月份竣工,真正為全村人民辦了一件有益的實事。在村北面另一條由福全所城的水關口向北流入石圳溪的〝陳湖溝〞,全長一千米,前年也由政府撥款整治,現已受益。

溜江地處沿海,沿海線北起溪埔,南至下嶼廳前,全長三千多米,屬海洋性氣候。因此村民以漁業為主,農業次之。農漁業生產全年收入近二千萬元。目前全澳機動漁船二十六艘,實行多種作業,生產不間。村裡還開設五個漁行,專門收購海產,免除漁民銷售之憂。農業採取村民個體承包制。現全村有五個果林場,承包土地約五百畝,還有三戶農業專業戶,也承包百左右畝土地。村裡有四家製衣廠,一家彩印廠,二家修配廠,三家石料廠。幾家簡單小廠,全年收入約二千多萬元。

溜江的文化教育事業是相當發達的溜江小學開辦已有八十年之久,辦學的成績在本地區也稍有名氣,是金井鎮規模較大的小學之一,並曾四次附設初中班,雖因客觀條件而中止,但也是我村的榮譽。幼兒園從無到目前擁有現代化設備的園所,條件優越,環境優美,前景可觀。文化生活也很活躍,文化中心的藏書已達二萬多冊,是全省農村比較完善的圖書室。文娛活動在本地區是頗有水平的,文藝隊、現代劇、古裝戲的精彩演出深受觀眾的稱讚。體育運動的開展也很不錯,特別是籃球隊更大可與人逐鹿爭雄,可取得良好的成果。

溜江是著名的僑鄉。僑匯收入是我村的優勢。據了解,村民大約有百分之七十都有不同程度的僑匯收入,這樣也給全村的經濟帶來了很大的效益。村裡的華僑歷來愛國愛鄉,無私奉獻。早在二十世紀初就舉辦鄉中義學,而後開辦溜江小學,負責全部經費。新中國成立以後,於1953年由華僑捐資建成了晉江縣第一座新校舍,當時名冠全縣。而後更連續不斷地匯款資助學校的經費,受到各級政府的嘉獎。

在六、七十年代,為了支持家鄉工農業生產的發展,華僑還捐資建造兩艘機帆船和開辦一所抽紗廠,解決了村裡勞動力的出路,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僑務政策的落實,大大地調動了華僑熱愛祖國,關懷梓桑的積極性,他們踴躍地無償地捐款樂舉家鄉的各項事業。二十年來,我村華僑舉辦家鄉公益事業的項目有:資助學校日常經費、設立獎教獎學金、舉辦發電照明、建造自來水廠、興建溜江文化中心、建造幼兒園、重建溜江學校新校舍、鋪設金溜公路、鋪設全村和通往石圳、洋下的石板路、建設進村彩牌門、初步創建義山園,以及其他各項公益事業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華僑贊助成立,由國務院文化部批准的全國十三個農村兒童文化園的試點之一的〝溜江國家級蒲公英農村兒童文化園,1996年元月舉行掛牌儀式,由中央文化部社文司范崇嬿司長親臨主持授牌,更是我村的榮譽。還有1999年建成的溜江村防波海堤,並在該年十四號強烈颱風中經得起考驗,聞名遐邇,深受讚許。此外正在興建中不久即將落成的村委會辦公大樓和溜江村老年人協會會址,都是由華僑捐建的。

據不完全統計,改革開放以來,我村海外華僑和旅外鄉親熱心捐資建設家鄉各項事業的款額達人民幣三千萬元以上。

應該值得自豪的是:1998年04月由旅港溜江同鄉會倡辦創刊的《溜江鄉訊》。她是福建省首家村級出版的刊物。這項創舉更應向海內外所有溜江人報喜。

溜江的文物勝蹟有:“無尾塔”、“石佛仙洞”、“尊王公宮”,都是晉江市三級保護文物;還有“溜澳大橋”、“節孝坊”、“留鄂公廟”等遺址;“西姑聽潮”、“孤女深潭”、“印石臨風”、“金馬登名”、“靈鰲躡首”等勝景,都值得人們瞻賞。

溜江村在歷史上有著許多風光的事蹟,都可讓村民誇耀,但不能一一述,現且將近年來的榮譽記錄:

1994年晉江市評為小康達標村。

1996~1997年被泉州市委評為“文明單位”。

1996~1999年連續四年被晉江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村。

1997~1998年被金井鎮委、鎮政府評為文明單位。

1999年被金井鎮委、鎮政府評為先進村。

1999年終接受晉江市寬裕型小康村達標驗收。

回想過去,展望未來,溜江村在前進!前進!再前進!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