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古代的學校
學校為傳授知識,培育人才之所,是國家富強的根本,社會文明的標誌。晉江歷代英才輩出,賢哲挺生,乃教育之功。
古代的學校有官學、私學二種。官學為官府提供經費(以建“學田”徵收租稅為主)開辦的學校。私學即私辦的學校,其經費主要由私人承擔,官助次之。
一、官學即縣學,又稱學宮。
晉江縣學始於南宋紹興年間,附泉州府學之東,置“興道”、“遵德”二齋。淳熙四年,建縣學於行春門內東倉隙地。明洪武初,遷宋之泉山書院址(即今泉州第一醫院)。
明制,縣學年收生員名額為:廩生員(食廩之生員)二十名、增廣生員二十名、附學生員不拘額數。歲科兩試,各取進二十名。武生員歲試取進十五名。初入學者一般為附學生員。
有書院和清代專門招收貧家子弟的義學亦屬官學。
二、私學如書院、社學、蒙館等。
書院有官辦,也有私辦,或私辦官助等形式,多聘名家講學。明代的社學,選收民間子弟入學讀書。私塾則是一種旨在普及的啟蒙教育,亦稱蒙館。
晉江主要書院有:
泉山書院。舊在泉州行春門外。宋紹興間朱熹建。明初改建為晉江縣學。清乾隆間知府王廷諍捐俸重修,改名溫陵書院。朱熹,王十朋,真德秀和明代朱仲南等都曾來書院講學,很有影響。
石井書院。址在安海鼇頭境。宋嘉定間泉州通判朱在(朱熹之子)督建,仿縣學規制建置。
歐陽書院。明萬曆間歐陽深父子建于清源山原歐陽詹讀書處。清代重修,有“刺桐城外讀書台”之稱。
龍泉書院。在蘇內村華表山麓草庵下。明正德或嘉靖年間建。王慎中等十八碩儒曾讀書於此。
清源書院。在承天寺左。原為靖海候施琅之“園”。清乾隆十二年郡守陳之銓捐俸倡率紳士購置建為書院。
南塘書院。在縣南龜湖象畔。明嘉靖間知縣錢立齋廢五通廟改建而成。
小山叢竹書院。清康熙四十年泉州通判徐之霖建。因朱熹曾在此地講學、種稱、建亭,故名“小山叢竹”。其匾為朱熹書,鐫于石。
清末,科舉廢,新學興,但舊學未全絕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