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晉江 »

晉江市鄉鎮村居區劃及主要姓氏

作者:佚名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晉江市鄉鎮村居區劃及主要姓氏

青陽鎮:明、清分別隸屬晉江縣二十六至三十一都。

安海鎮:明、清分隸晉江縣七、八、九、十二諸都。

金井鎮:明、清分隸晉江縣十一、十四、十五都。

深滬鎮:明、清屬晉江縣十五、十六兩都。

東石鎮:明、清分屬晉江縣九至十一都。

磁灶鎮:明、清分屬晉江縣一、二、三、五都。

陳埭鎮:明、清屬晉江縣二十七、二十九都。

池店鄉:明、清分屬晉江縣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都

羅山鄉:明、清分屬晉江縣二十五、二十六、二十八三都。

龍湖鄉:明、清分別隸屬于晉江縣十二、十四、十六、十七、十八[合一都]諸都。

英林鄉:明、清分隸晉江縣十一、十二、十四都。

內坑鄉:明、清分隸晉江縣三、四、五、六、八都。

永和鄉:明、清分屬晉江縣十二、十三、十四都。

紫帽鄉:明、清屬晉江縣三十二都。

 

青陽鎮:

晉江市人民政府駐地。明、清分別隸屬晉江縣二十六至三十一都。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置青陽鎮,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改青陽鄉。

青陽別稱“五店市”。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人類聚居于青梅山之陽,故有“青陽”之稱。唐.開元年間,蔡氏五人於此開設五間飯店,故有“五店市”之別稱。

    主要姓氏有莊、吳、賴。

梅山居委會

    莊、蔡、孫等雜姓。

青華居委會

    莊、李等雜姓。

青陽居委會

    莊、陳、張、王、林、曾、李等雜姓。

蓮嶼居委會

    莊、李、林等雜姓。

高霞村:高霞。

    王。

洪宅垵:洪宅垵、侖頂。

    陳、曾。

象山村:象山、新鄉。

    林。

普照村:普照。

    蔡、李、楊。

陳村村:陳村。

    許、吳。

曾井村:曾井。

    張、曾。

蘇塘村:蘇塘。

    賴。

後間村:後間。

    賴、楊。

嶺山村:頂嶺、崎山、後圳坑、許厝、下嶺。

    莊、楊、許、蔡、蘇、王、陳。

竹樹下:竹樹下、田洋。

    李。

三光天:三光天、霞塘、許塘蔡。

    莊、王、張、曾、洪、黃、周、陳、蔡。

王厝村:王厝、岩下。

    洪、陳、林、張。

嶼頭村:嶼頭、山頭。

    洪、許、陳。

霞浯村:霞浯。

    吳、黃、謝、李。

賴厝村:賴厝。

    賴。

燒厝村:燒厝。

    賴。

梅山村:後塘、蔡厝、後崎、軒內、隘門頭、孫厝頭、大石腳、巷尾三、三角內。

    莊、蔡、孫、蘇。

青華村:內頭李、煙邊巷、大井口、一門、西邊宅、宮下、井仔。

    莊、李、林。

青陽村:杏厝王、東岩口、新田、沿塘頭、新街。

    莊、王。

蓮嶼村:沿塘、下行、田洋。

    莊、李、林、陳、張、曾、王、洪、鄭、謝。

 

安海鎮:

明、清分隸晉江縣七、八、九、十二諸都。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分屬安海鎮、康樂鄉。

安海鎮位於圍頭灣內,在泉州城南二十餘公里瀕海處。扼晉江、南安兩縣的水陸要衝,依山臨海,海灣曲折,海面開闊,風浪小,是宋元時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和避風良港。

歷史上,安海有過灣海、石井、安平、鴻江等別稱。

漢代稱“灣海”,以其地處“九十九曲”的石井江之濱,海灣航道彎曲而名。

唐.開元六年(七一八年)晉江設縣建制,灣海隸屬晉江縣。

北宋.開寶(九六八~九七五年)年間,唐名臣安金藏後裔安連濟徙居灣海,易“灣”為“安”,始名“安海”。

宋代地方建制以鄉統裏,安海鎮區屬晉江縣開建鄉修仁裏。當時安海港的海外交通貿易十分繁榮,“港通天下商船,賈胡與居民互市”,始稱“安海市”,並形成西、東的新市、舊市。北宋.元佑二年(一○八七年),泉州開港設市舶司,州府遣吏在安海榷稅,號曰“石井津”(即海關“分關”),安海市即屬“石井津”管轄,稱石井津安海市。

南宋.建炎四年(一一三○年),安海設置“石井鎮”,吏部郎朱松(朱熹之父)為首任鎮監,安海鎮建制由此開始。當時的石井鎮並轄今晉江安海、南安石井兩地,兩鎮所沿用的掌故是同一歷史事件,即宋代朱松(韋齋)監稅于石井鎮,故有“石井津開雙石井”之稱。安海即稱石井鎮安海市。

元代改鄉里為都,現安海地分隸晉江縣七、八、九、十二諸都;安海鎮區屬晉江縣第八都,沿稱“石井鎮”,設石井巡檢司于安海。

明襲元制。後安海與南安石井分別析出設鎮,南安石井鎮沿用“石井”為名,而安海因歷代常遭外侮,為希冀平安,則改稱“安平鎮”。至洪武二十年(一三八七年),江夏侯整飭海域,撤去巡檢司。萬曆卅四年(一六○年六)奉旨欽設駐鎮安海館,官署設右井書院。

清朝複稱“安海鎮”。清初.順治遷界,安海“丙申(一六五六年)毀鎮”。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沿海“複界”,泉州陸路提督就古陵寨把總移駐安海,建立“安海汛”于龍山寺西。安海在夷廢將近三十年後,才又逐漸恢復起來。

當時清朝在福州、廈門設戶部稅官,分差各處沃口收稅,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年)在安海設戶部稅館,稱“鴻江沃”,此乃“鴻江”別稱的由來。

辛亥革命後,一九三三年晉江劃分六個區,安海屬第二區。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撤區為鄉鎮,安海鎮轄區分屬安海鎮、康樂鄉。

南宋時,朱熹曾隨父至安海任所,青少年時代在泉州度過;朱熹任同安主簿時,又“數臨安海講學,啟迪文風,誨掖士子,因而人才蔚起”;後來朱熹之子朱在還在安海主持營建頗具規模的石井書院,奉祀朱松、朱熹父子,因此,安海被稱為“二朱過化”之地。泉州府文廟明倫堂舊有一聯:“聖域津梁,理學淵源開石井;海濱鄒魯,詩書弦誦遍桐城。”

明末,安海又是鄭芝龍、鄭成功父子的府邸所在地和根據地,遭受了多次戰火的蹂躪,也留下許多鄭氏父子的遺跡。

    主要姓氏有黃、吳、顏、陳、高。

興勝居委會

    雜姓。

海東居委會

    雜姓。

鴻塔居委會

    雜姓。

復興居委會

    雜姓。

靈水村:前鄉、後鄉、田厝、加溜。

    吳、蔡、張。

曾林村:曾林。

    吳、李、許、莊、方。

大山后:大山后、小布林、大布林。

    王、許。

可慕村:可慕、新鄉。

    許。

西佘村:西佘、丙厝、梧埭。

    陳、余、吳。

桐林村:古田、西埕。

    黃、許、陸。

西門村:湖池、西門。

    李、楊。

梧山村:梧山。

    蘇。

山兜村:山兜、玉樓。

    蘇。

菌柄村:菌柄、洋南。

    黃、王。

橋頭村:橋頭、浦邊、三社、安厝、塔兜、新陳山。

    許、蔡、陳、安、吳、施。

上垵村:上垵、後林、田坑。

    許、楊、林、黃。

社壇村:社壇。

    蔡、吳。

前林村:前林。

    蔡。

下山後:下山後。

    陳。

莊頭村:莊頭、前蔡、後垵、潮坑。

    李、莊、陳、蔡、王、黃。

後蔡村:後蔡。

    顏。

水頭村:水頭、後埭頭。

    姚、黃、蔡、林。

前湖村:前湖。

    蔡。

新店村:新店。

    許。

坑邊村:坑邊、窯後。

    黃。

窟前村:窯前。

    顏、許、姚。

曾埭村:曾埭、東井。

    黃、蘇。

西柄村:殼厝、西柄。

    張、鮑、陳。

庵前村:庵前、加阪。

    尤、沈。

下洪村:下洪、丙店。

    李、周、蔡、林、方。

仁壽村:上嶺、後橋。

    朱、周、吳。

西溪寮:—西溪寮、後肖。

    蔡、蕭。

壩頭村:壩頭、梧厝、溪邊。

    王、許。

赤店村:赤店、蘇厝。

    曾。

前埔村:前埔、皂店、林厝、鄭厝、侯厝、小前埔。

    許、林、鄭、侯。

西垵村:西垵、下阪坑。

    顏、丁、蕭、楊。

型厝村:型厝。

    顏、曾。

安東村:星塔、前鄉、中鄉、後鄉、後庫、黃墩。

    陳、吳、王、林、柯、孫、許。

外曾村:外曾、內曾。

    呂、曾。

 

金井鎮:

明、清分隸晉江縣十一、十四、十五都。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設金井鎮。

金井舊稱井尾,有兩則傳說。一說井尾鄉東南隅有一口井,水清泉甘,某朝皇帝游此,飲而美之,敕封為“金井甘泉”,立碑井旁為記。一說明朝初年,京都運使吳魯東,押鹽途經此地,上岸取水,但各處之水皆鹹且澀,難以入口。後乃挖井,得淡水,清且甘。運使大喜,立“金井甘泉”石碑于井旁為記。久之,井尾鄉即被“金井”所代替。

    主要姓氏為蔡、王。

金井居委會:

    吳、蔡、張、陳。

古垵村:古垵、坑西。

    陳、黃、蔡。

石圳村:石圳、晉井、後垵。

    李、許、陳、張、林、黃。

福全村:福全。

    卓、劉、陳、蔣、王、鄭、張、何、尤、許。

溜江村:溜江。

    陳、王、許、吳。

圍頭村:圍頭。

    吳、謝、周、洪、陳、蔡。

湖厝村:湖厝、東垵、岑下。

    許、楊、周。

塘東村:塘東、下寮、寮頭、後埭、西垵、山柄。

    蔡、王、吳、謝、許。

洋下村:洋下。

    陳、施。

南江村:南沙崗。

    李、謝。

岩峰村:小三村、官兜、東營、西頭、陳厝、石兜、上清。

    陳、范、吳、許、蔡。

三坑村:曾坑、坑西、潯坑寮。

    王、吳、許、勤、林、施。

新市村:新市、前垵。

    曾、蕭。

丙洲村:丙洲、後山、圳尾、溪仔。

    王。

玉山村:桑柄、石亭、頂柯坑、草湖。

    洪、趙。

山頭村:山頭、新街。

    洪、張。

坑口村:坑口、南埕、埕邊、留宅。

    蔡、王、陳、林、洪。

鈔岱村:鈔岱、茂下。

    郭、洪、許、陳、王、紀、汪、莊。

蘇莊鋪:蘇莊鋪。

    施。

金井村:金井、下丙。

    蔡、吳。

埔宅村:埔宅、清溝、山尾、頂房寮、竹圍、蓮厝。

    楊、蔡、施、李。

山蘇村:中寮、溝頂、後寮、槍寮、新鄉、五塊寮。

    施。

 

深滬鎮:

    明、清屬晉江縣十五、十六兩都。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置深滬鎮。

    主要姓氏為施、林、陳、吳、蔡。

南春居委會

    吳、陳、張、王。

東垵居委會

    吳、周、楊、蔡。

後山居委會

    陳。

港阜居委會

    吳、李、陳、許、詹。

壁山居委會

    吳、陳、石、洪。

西峰居委會

    蔡、楊。

潯光村:西舊房、王厝。

    施、王。

華峰村:頂土地寮、下土地寮、赤下、五七柱、黑土、三柱、六柱。

    施。

華山村:後山寮、下鄉。

    施。

東華村:東後。

    施、吳。

首峰村:坫頭、竹腳、中寮、宜富、下新厝、西腳寮、圭庵寮。

    施。

群峰村:灰寮、長房寮、湖仔寮,二房寮、龍寮、宿困墩、大寮。

    施。

柳山村:柳山。

    林。

東山村:東山。

    林。

華海村:海尾寮、雪上寮、東舊房、鯉魚穴、南寮、後山寮。

    施、吳。

運夥村:呂宅、石井、西尾、坑前、坑後。

    許、張、柯、鄭。

科任村:科任、新村。

    陳、許、李、蔡、呂。

土嶼村:土嶼。

    蔡、楊、周。

 

東石鎮:

東石鎮位於晉江市西南部,北毗安海鎮,東鄰永和、英林二鎮,南與金門島隔海相望,西與南安市水頭、石井二鎮沿龍江相峙。境內北部的岱峰和東部的應岩二山相連;南部、西部臨海。

西元前,泉郡先民佘家為周時“七閩”之一,佘人在此結寨而居。東晉·升平年間(三五七年),衛人林開基(號西山,官至尚書)為避時亂,偕安員外攜親友十五姓,自中原沿江泛舟南下,經圍頭灣向西航行,停泊在南安江崎。是夜月色朦朧,林開基偕夫人步出艙外望月興悲之際,忽見江東一片輝煌天光,翌晨遂轉泊是地,見有一寨,氣勢雄偉,曰“佘家寨”,寨之半坡有石巍峨,且周圍平曠。林開基覺得這是祥瑞之兆,遂卜居寨石之東,故得名“東石”。此後漢佘同化。

隋.開皇元年(五八一年)重修是寨,將佘家寨改名東石寨,沿用至今。

唐.開元六年(七一八年)實行縣鄉制,東石屬晉江縣東安鄉。乾寧(八九四~八九七年)時,又將原為東安鄉的安海列人古陵建鄉,東安鄉改為東石鄉,又稱安仁鄉。

北宋初,始定裏制,將安仁鄉(東石)改為安東、順和、勸善等三裏。此後外族不斷人侵,戰亂紛起,中原移民大量南下,其中一些人在此建村定居。至南宋.淳熙(一一七四~一一八九年)間,因偏安一隅,東石的農、漁經濟已相對發達,航運業也開始興起,出現萬家燈火景象。由於民風淳樸,鄉民仁善,和睦相處,故此地又譽為仁和裏。當地至今仍把“仁和”作為東石的代稱。

元初改裏為都,東石為十都。

明、清至民國初期基本沿襲元制,現東石鎮區域分屬晉江縣九至十一都。

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年),改設為保甲聯保制;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置東石鎮。

一九四九年九月,東石解放。井林、肖下,山前三村劃歸內坑區(六區)管轄,其餘分別劃歸可幕區(七區)和英林區(十一區)。一九五二年成立十七區,區公所設在東石,把原屬六區、七區與十一區的大部分村落重新劃人轄區。一九五五年十七區改為東石區,轄八鄉一鎮。一九五八年三月再次撤區並鄉,成立東石鄉。是年十月,原東石鄉和英都鄉合併為東石分社,轄十四個大隊、七十一個自然村。一九六一年下半年組建永和、英林兩個公社,把馬坪、巴厝、周坑三個大隊劃歸永和公社,埭邊、柯坑兩個大隊劃歸英林公社。一九六五年底把東埔大隊劃歸英林公社。

東石寨是歷代的海防要塞。宋、元、明、清朝廷都派兵在此設防。明末清初,東石寨成為鄭成功抗清和收復臺灣的水師演兵基地。有南天寺(大石佛寺)、古檗山莊(檗谷村)、白沙古戰場等名勝古跡。

    主要姓氏有蔡、黃、蕭、許、張。

東一居委會

    蔡、葉、黃、周、丁、蘇。

東二居委會

    蔡、葉、黃、周、丁、蘇。

東三居委會

    蔡、葉、黃、周、丁、蘇。

東四居委會

    蔡、葉、黃、周、丁、蘇。

東五居委會

    蔡、葉、黃、周、丁、蘇。

平坑村:平坑。

    陳、蔡、楊。

龍下村:龍下、斗門頭。

    陳、鄭。

永湖村:後湖、永坑。

    黃、蔡。

東埕村:東埕。

    蔡、蒲。

白沙村:白沙。

    周、謝、黃、張、洪。

許西坑:許西坑、郭厝、深垵、松柏山。

    許、鄭、張。

湖頭村:湖頭、龜湖。

    黃、李。

井林村:井林。

    許。

肖下村:肖下、前埔。

    蕭、蔡。

金甌村:山前、前埔。

    王、黃。

大白山:大白山、下厝許、小白山、曾厝、草紅塘、西行。

    楊、許、吳、曾、陳、顏。

大房村:大房、下莊、呂厝、石兜。

    許、顏、張。

潘徑村:潘徑、塘邊。

    張。

潘山村:潘山。

    張等雜姓。

檗谷村:檗谷。

    黃。

郭岑村:郭岑。

    楊、郭。

三鄉村:吳厝、高後、埕邊、埭邊。

    吳、王、黃、謝、蔡。

梅塘村:前埔。

    蔡。

梅峰村:型厝、張塘。

    蔡。

洪塘村:洪塘。

    張。

坑園村:坑黃。

    吳。

清透村:清透。

    張、溫。

柯村村:柯村。

    柯。

金澤村:洋宅、山兜。

    蔡、吳、楊。

張厝村:張厝、中舍。

    王。

光渺村:石菌、路東。

    陳、黃、洪、王、周。

塔頭孫:塔頭孫。

    孫、蔡。

埔頭村:埔頭、麥園、岑兜。

    顏、王、蕭、洪。

 

磁灶鎮:

明、清分屬晉江縣一、二、三、五都。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為磁灶鄉,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改梅溪鄉。

    主要姓氏有吳、陳、張、蘇。

磁灶居委會

    磁灶、後山宮。

    吳、唐。

嶺畔村:嶺畔。

    吳、朱。

小橋村:小橋、道碑、道碑厝。

    陳、劉、王、丁。

井邊村:井邊、笑口、曾嶺。

    蘇、王、李、倪、吳。

下官路:下官路、陳坑。

    吳、陳。

下灶村:下尾、下灶、上流坑、下流坑、內塘。

    吳、李、王、陳、蔡、唐。

蘇垵村:蘇垵。

    陳。

壩頭村:壩頭、溪頭、曾坑。

    柳、周、曹、曾。

洋宅村:洋宅。

    李。

大埔村:大埔、菜洞。

    吳。

前尾村:古塘頭、山后、樹後。

    王、陳、李。

瑤瓊村:瑤瓊、新鄉、風爐、後坑。

    陳、張。

官田村:官田、草山頭、新後坑。

    陳。

大宅村:大宅、深溝。

    陳。

太昌村:太昌、倒橋、杏田。

    陳。

上厝村:上厝、後洋。

    張。

錦美村:錦美、下五龍。

    莊、張。

錢坡村:錢坡、加山、溝邊。

    蘇、李、姚、吳。

新垵村:石湖邊、杏當、高厝林、妹山、山仔。

    蘇、林、蔡、李、黃、謝。

洋尾村:洋尾。

    謝。

三吳村:西邊遼、前山、杏林。

    吳。

東山村:東山、龍林。

    張、王。

張林村:張林。

    張。

官前村:官前。

    柯、呂。

五龍村:上五龍、加福。

    張。

砌田村:砌田、後邊、吳厝。

    張、何、賴、郭。

車厝村:車厝、洋坑、黃厝、道允林、楊厝、吳嶺。

    王、郭、楊、陳。

湖頭村:湖頭。

    柯、張、林。

宅內村:宅內、南倉。

    張、陳、莊、姚、王。

 

陳埭鎮:

明、清屬晉江縣二十七、二十九都。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之置三民鎮,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改三民鄉;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三民、池店二鄉合併為碧山鄉,今域屬焉。

陳埭古為海灘,五代十國時,南唐觀察使陳洪進令軍民圍灘築埭,以其姓冠之,故名“陳埭”。元明易代時,由於民族矛盾,丁姓回族避居其地。

    主要姓氏有丁、陳、林、蘇、張。

南霞尾:南霞尾。

    楊、倪。

梧埭村:金溝、曾厝、南店、梧埭、南湖、西濱。

    蔡、楊、翁、林、江、曾、王、陳、沈、張。

宮口村:宮口、潭頭、溜尾。

    林、陳、雷。

桂林村:後祠、西霞美、後田前、對三。

    林、鄭、倪、蔡。

坊腳村:坊腳、溝西。

    林、尤、王、倪、莊、吳、陳、郭、蘇。

江頭村:江頭、土頭。

    丁、陳。

溪邊村:溪邊。

    丁、曾、吳、王、倪、李、韓。

赤西村:赤西。

    張、莊、丁、王、陳、楊。

溝頭村:溝頭。

    葉、王、陳、曾、林、潘、雷。

蘇厝村:蘇厝、前溝、黃厝、橫阪頭、前鄉、普益、普頭、高厝、港墘、湖厝、埕尾。

    蘇、張、胡、陳、黃、李。

岸兜村:岸兜。

    丁、陳、蘇、吳、張、林、宋、李、湯。

鵬頭村:鵬頭。

    丁。

西阪村:西阪。

    丁、曾、陳、李、黃、魏。

四境村:下溝、後阪、前社、後社、倉下頭。

    丁、陳、倪、李、杜等雜姓。

湖中村:湖中、地頂、蘇埭。

    張、莊。

雙溝村:雙溝、加沙、下阪、草田尾、陳塘、澤溝。

    王、李、柯、丁、尤、曾等雜姓。

涵埭村:洋埭李、下村、土圍。

    李、謝、莊、陳、黃、紀。

洋埭村:洋埭林、大東、下海。

    林、李、魏。

庵上村:庵上、庵兜。

    黃、陳、張、薛、李、吳、楊、杜、曾、丁、林。

海尾村:海尾、大洲。

    鄭、紀、留、施等雜姓。

大鄉村:大鄉。

    陳、張、丁、楊。

涵口村:橋北、涵透、橋南、下埭、後林。

    陳、王、張、蘇。

橫阪村:橫阪許、橫阪林。

    林、許、陳、吳。

西濱村:西濱。

    林。

花廳口:花廳口。

    丁、林、吳、許。

仙石村:仙石。

    陳、許、謝、劉等雜姓。

高坑村:高坑、柯嶺。

    張、高、柳、陳等雜姓。

 

池店鄉:

明、清分屬晉江縣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都。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置池店鄉;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池店、三民二鄉合併為碧山鄉。今域屬焉。

池店唐、宋間稱“砛石”,元時更名“鳳池”。明.宣德年間,李俊育(李五)於此經營各種店鋪,即取原鳳池之“池”字更名為“池店”。

    主要姓氏有李、曾、朱、陳。

池店村:池店、曾村、皂坑、田洋、砌坑。

    李、林、謝、孫、陳、施、魏、王、莊、曾、洪、黃。

浯潭村:浯潭。

    李、蘇、許、朱、黃、林、何。

新店村:新店、坑西、古坑、小霞浯。

    李、蘇、吳、陳、魏、林、呂、倪。

錢頭村:錢頭。

    吳、曾、謝、郭、許、丁、陳、李。

洋茂村:洋茂、村頭。

    林、盧、黃、吳、曾。

赤塘村:赤塘、高厝。

    陳、林、丁、張。

潘湖村:潘湖。

    黃。

溪頭村:溪頭。

    朱、吳、楊、謝、陳、李、黃。

古福村:古福。

    楊、張、李、沈。

東山村:東山、西宅。

    張、盧、吳、陳、黃、謝、蕭、林、沈、李、蔡、徐。

大洲村:大洲。

    蘇、蔡、黃、陳、李、林、許、吳、伍、朱。

華洲村:華洲。

    陳、黃、徐、施等雜姓。

溜石村:黃後。

    朱、郭、黃、蘇。

營邊村:營邊。

    陳、林。

霞福村:霞福。

    朱、鄭、呂。

霞尾村:霞尾、墩仔。

    林、吳、黃、楊、盧、唐等雜姓。

清濛村:清濛。

    鄭、張、王、盧、楊等雜姓。

柴塔村:柴塔。

    蔡、盧、伍、沈等雜姓。

唐厝村:唐厝、前山。

    唐、黃、許、林、謝、李、邱、宋、吳。

舊鋪村:舊鋪、過田、新埔、後嶺。

    蕭、雷、魏、田、阮、胡、駱等雜姓。

茂厝村:茂厝。

    卓、朱、鄭、黃、邱、蔡、阮。

嶼崆村:嶼崆、仕尾、上鈔。

    傅、謝、倪、吳、曾。

仕春村:仕春、冷水。

    陳、魏、蔡。

禦輦村:下輦、御賜橋。

    曾、尤、史、周、楊等雜姓。

 

羅山鄉:

明、清分屬晉江縣二十五、二十六、二十八三都。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置羅棠鎮,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改為羅棠鄉,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改為大同鄉。

    主要姓氏有王、柯、陳。

梧桐村:梧桐。

    陳。

許坑村:許坑。

    吳、高、楊。

後林村:後林、下宅。

    吳。

下埔村:下埔。

    王。

後庫村:後庫。

    陳。

缺塘村:缺塘。

    鄭、柯、林、蔡。

羅裳村:羅裳、倉邊、柯厝、江宅。

    曾、張、王、洪、倪、蔡。

福埔村:後堡。

    陳、曾、許。

前沿村:前堡、小沿塘。

    陳、鄭、王。

社店村:社店、後邊、尾厝、田內。

    陳。

蘇前村:蘇前。

    陳、蔡、蘇。

山仔村:山仔。

    李、郭。

蘇內村:溪東、東洋、蘇內、內塘。

    曾、謝、李。

林口村:林口。

    柯、李。

張前村:張前。

    何、周。

英塘村:大浯塘。

    翁、蔡。

小浯塘:小浯塘。

    李、蔡、吳。

洪厝村:江厝、幫尾、洋柄、古塘、侖上。

    李。

樟井村:樟井。

    姚、楊。

湖格村:湖格。

    楊、吳。

梧林村:梧林。

    蔡。

荊山村:王厝、吳厝、郭厝、新鄉。

    吳、王、龔、郭。

林格村:林格。

    楊。

塘市村:塘市、前曾。

    柯、曾、龔、周。

南塘村:南塘。

    柯、龔。

杏田村:杏田。

    王、翁。

杏阪村:溝下阪、杏田後王。

    王。

後洋村:後洋。

    楊。

沙塘村:沙塘、洋厝、山透。

    王。

上郭村:上郭、後曾、塘邊、中鄉、虎項、占頭。

    柯、陳。

 

龍湖鄉:

明、清分別隸屬于晉江縣十二、十四、十六、十七、十八(合一都)諸都。民國屬霞坡鎮、至善鄉。

    主要姓氏有施、洪、許、吳。

新峰村:火埔、新埔。

    施、張、王。

後溪村:後溪。

    郭、許、施。

內坑村:內坑。

    吳。

秀山村:秀茂、山頭、山腳、曆山、祖秀茂、新祖秀茂。

    許。

新街村:新街、下爐灶、頂爐灶。

    許、施。

杆柄村:杆柄。

    施。

衙口村:衙口。

    施、粘。

石龜村:許厝。

    許。

蘇坑村:蘇坑。

    施。

埭頭村:埭頭。

    吳。

昔坑村:昔坑。

    吳。

楓林村:楓林。

    吳。

後宅村:後宅。

    施。

吳厝村:吳厝、洋垵。

    吳。

湖北村:西舍、英厝、莊厝、翁厝、十三施、槍城。

    施、翁、莊。

前港村:前港、新村。

    施。

龍園村:龍園、西湖。

    施。

古湖村:古湖。

    吳。

坑尾村:坑尾。

    施。

侖上村:侖上。

    洪、劉、留。

溪前村:溪前、山邊。

    洪。

南莊村:古婆莊。

    施。

洪溪村:湛溪。

    施。

鈔厝村:鈔厝、山尾。

    施。

檀林村:檀林、粘厝埔。

    許、粘。

西吳村:舊西吳、新西吳、蘇厝。

    吳、蘇。

陳店村:陳店。

    施。

坡錦村:火夫埔、倒石埔、東厝。

    許、陳、曾、黃、王。

古盈村:古盈。

    吳。

後坑村:後坑。

    洪。

龍埔村:龍埔。

    施。

龍玉村:龍湖亭、玉鬥。

    許。

燒灰村:燒灰、新燒灰。

    許、洪。

瑤厝村:瑤厝。

    蔡。

石廈村:石廈、新劉厝、三房、新鄉、 杏坑、竹山裏、劉厝。

    施、劉。

魯東村:魯東。

    施。

曾厝村:曾厝。

    洪。

杭邊村:杭邊、銀埕下、湖仔內。

    洪。

溪後村:溪後、中堡、曾厝。

    洪。

南潯村:南潯、新民、田頭、小埭、橋頭、灰瑤、山前。

    施、郭、顏。

埔頭村:埔頭、瑤林、林埔內。

    施、楊。

 

英林鄉:

    明、清分隸晉江縣十一、十二、十四都。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置英林鄉。

    主要姓氏為有洪。

英林村:英林、西塔、西塘。

    洪。

三歐村:塘邊、新厝、歐厝、劉厝、榮埭。

    歐陽、劉、王。

後頭村:謝厝街、後頭、內厝、東村。

    王、謝、李、黃。

港塔村:港塔、洋仔坑。

    林、曾。

高湖村:高湖、西山、玉阪、鬥林。

    洪。

嘉排村:伍堡、岑張。

    張、童、姚、柯、楊等雜姓。

馬山村:馬山、盧厝溪。

    林、洪。

湖尾村:湖尾、西湖。

    蘇、傅、王。

柯坑村:柯坑。

    張。

滬厝垵:下鄉、下柯坑、滬厝垵。

    柯、張。

埭邊村:埭邊。

    許、柯。

東埔村:東埔。

    吳。

龍西村:龍水寮、清內、西垵、西埔、埔頂寮、窯內、東垵、新西湖。

    洪。

陳山村:陳山。

    洪。

鈔井村:鈔井、東溪、西溪。

    洪。

玉阪村:玉阪。

    洪。

 

內坑鄉:

明、清分隸晉江縣三、四、五、六、八都。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置內坑鄉,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年)改為親民鄉。

    主要姓氏有曾、尤、林。。

潘厝村:潘厝、後田邊、前田邊、後村。

    李、莊、呂。

山頭村:山頭、鋪頂、石湖潭。

    姚、林、曾、吳、陳。

黎山村:前山、張坑。

    張、歐陽。

呂厝村:呂厝、田邊。

    蔡、李、林、曾。

下村村:下村、雲頭、下黃、灰厝。

    張、陳。

土垵村:土垵、宮前、九坑、前宅、後溪、洋透。

    林、張、姚、曾、謝、陳、鐘。

葛洲村:葛洲、潭頭。

    林、楊。

宅內村:宅內。

    李、林、莊。

古山村:古山。

    姚、陳、許、雷、林。

東宅村:東宅、宮仔口。

    曾、許、姚、陳。

柑市村:柑市、貞茂、利園。

    林、黃、許。

加塘村:加塘、上嶺、下嶺、小加塘。

    蔡、姚、楊、陳、伍、劉。

後坑村:後坑。

    尤。

下尾村:下尾。

    鐘。

上方村:上方。

    張、黃、徐。

白垵村:白垵、岐山、尖仔山。

    鄭、黃、蔡、楊、白、沈等雜姓。

後山村:後山。

    朱。

砌坑村:砌坑。

    尤、曾。

深圳村:深圳、內林、井上。

    陳、吳、鐘、蔡、謝、王、張。

長埔村:長埔。

    王。

東村村:東村、立厝。

    林、蔡、呂、楊、柯、洪、許。

坑尾村:坑尾。

    張、曾。

內山尾:內山尾、小加塘、洋內。

    林、鐘、吳、陳。

黃塘村:黃塘、下村。

    林、姚。

內湖村:內湖。

    曾。

亭頂村:亭頂、後庫。

    曾。

湖內村:湖內、社仔、後坑。

    賴、周、許、黃、郭、高、張、汪、劉。

 

永和鄉:

明、清分屬晉江縣十二、十三、十四都。民國時期分隸大同鄉、東石鎮及衙口鎮。一九六一年析羅山、東石、龍湖三個人民公社置“永和人民公社”。

    主要姓氏為林、陳。。

阪頭村:西堡、東堡。

    蔡、許。

山前村:山前、許家弄。

    蔡、吳、李、許。

福田村:草田。

    劉、施、周、許。

古厝村:古厝。

    陳。

永和村:莊宅、前村、鮑厝。

    鮑、莊、姚。

旦厝村:旦厝。

    留、鄧。

力爭村:垵內、新菌邊、岐山、新古厝、侖後。

    陳、蔡。

上宅村:上宅、新上宅。

    楊。

茂亭村:茂亭、山后、呂厝。

    陳。

馬坪村:馬坪、上山、新上山、西店、井上、新安。

    林、蔡。

巴厝村:巴厝、柯西、小坑園。

    林、吳。

英墩村:英墩、潘厝、梧侖、滬坑、坑尾、前堡、新前堡。

    許、王、翁、潘、蘇、蔡。

後埔村:後埔、塘仔頭。

    莊、蔡、鄭。

杏山村:上坑邊、內厝、蓮塘。

    王、李、張。

周坑村:四石柱、周坑、下鄉、邵厝、觀頭、新周坑。

    曾、林、邵、蔡、黃。

西坑村:西坑、下店、上前坑、下前坑。

    林、吳。

塘下村:塘下。

    蔡。

菌邊村:菌邊。

    陳、黃。

割山村:壩邊、東茂。

    蔡、佘 

 

紫帽鄉:

    明、清屬晉江縣三十二都。民國時期屬梅溪鄉梅坑、紫園、碧湖三保。

    主要姓氏為蔡、王。

園阪村:張園。

    蔡、蘇、陳、黃、張、吳、謝、史、林。

湖盤村:湖盤、缺井、下溪園。

    卓、李、陳、王、吳、林、許。

洋店村:後厝、下落沙、樓下、洋店。

    王、曾、鄭、楊、卓、魏、倪等雜姓。

塘頭村:塘頭。

    陳、蔡 

紫湖村:寮內、砌田、井尾、新村。

    蔡、李、吳、康、王、卓、阮、黃、陳、賴。

紫星村:白窟後、頂溪園、下溪園、大夫第、祖厝、金星、古樓。

    王。

霞茂村:霞茂。

    吳。

浯垵村:浯垵、頂李、下李。

    李、陳、王。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