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石獅 »

清代禦史陳慶鏞故居落成

作者:  來源:  更新時間:2012年12月26日

清代禦史陳慶鏞故居落成

古曆十二月初七日(西元2011年12月31日)在泉州北峰街道塔後村,舉行清代耿直禦史陳慶鏞故居落成謝土儀式。

北峰塔後本裏共捐資三十六萬元,金姑十三萬元。

石獅錦亭村組織捐獻捌萬捌仟元。

安海西佘老人協會捐獻兩萬元,立匾一方“義諫直疏”。陳增猛捐獻一萬元,陳孫力立匾一方“治國良臣”。陳金錶捐款兩千元,陳增獻捐款一千元。

陳慶鏞及其後代是錦亭靈源公裔孫(錦亭陳氏十五世孫,靈源公十四世孫——陳慶鏞,現傳至錦亭派下十九世孫、靈源公十八世孫,陳英義【纓】是慶鏞公第五世孫,陳清秋【纓】是慶鏞公第五世孫),也是安海西佘陳氏宗親(開基始祖懷遜公也是錦亭靈源公裔孫——五世孫,錦亭陳氏六世孫。本人是安海西佘十八世裔孫陳增雄【增】,是懷遜公十七世孫,是錦亭派下排列廿三世孫,靈源公廿二世孫,是宗舉公廿一世孫)的祖輩祖叔。

  肇(13) 胤(14) 知(15) 尊(16) 祖(17) 簪(18) 纓(19)

  振(20) 起(21) 孫(22) 增(23) 科(24) 甲(25) 連(26)

慶鏞公派下:

  靈源公(錦亭)——宗惠公——慶鏞公(開基泉州塔後,現傳至陳清秋【纓】19世等)

懷遜公派下:

  靈源公(錦亭)——宗舉公——懷遜公(開基安海西佘,現傳至陳增雄【增】23世等)

一世祖靈源公,二世祖宗舉公,三世祖烏公,四世祖宏公,

五世祖喬獄公,六世祖懷遜公(開基西佘裏,分派師雛)

六世祖懷遜公(開基西佘裏) 七世祖仕行公(分二房) 八世祖文淵公

九世逸齊公(分二房長) 十世祖思齊公 十一世祖沖源公,

十二世祖家朋公 十三世祖肇葵公(分後新厝)【肇】 十四世祖胤璿公(玉衡)【胤】

十五世祖保民公【知】 十六世祖尊山公(分派下棋盤圍廳)【尊】 十七世祖祖君公【祖】

十八世祖簪懷公【簪】 十九世祖簪懷公次子纓  公(次子振賜公出承)【纓】

十九世祖簪懷公三子纓爐公(纓  公次子振賜公入承)【纓】 二十世祖振賜公(入承)【振】

廿一世祖起稿公【起】 廿二世祖孫投公【孫】 廿三世增雄【增】

肇 胤 知 尊 祖 簪 纓 振 起 孫 增 科 甲 連 登 成 光 先 列 貽 謀 攸 啟 後 昆 昌 揚

第一世: 遷泉一世祖靈源公,諱源,字維濬,一字靈源,宋隱居不仕,由泉州元妙觀角遷錦亭鄉(石獅象畔),現石獅市蚶江鎮錦亭村。

     子二:長宗惠(住錦亭),次宗舉(分族祥芝、永春咸豐辛亥恩科舉人名錫恩等房祖,又分族西佘咸豐丁巳科歲貢生名應運等房祖)

第二世: 宗惠公,字功曹,元處士,靈源公長子。

     子三:長仕榮(由錦亭遷居陳江),次仕通(住錦亭),三仕直(住錦亭)

第三世: 開族陳江,肇基始祖仕榮公,字,元處士,宗惠公長子,由錦亭遷陳江上福境。

     子一:長保

第四世: 長保公,仕榮公子,住陳江。生明盛世,禮部冠帶著德神主奉祀錦亭宗祠。

     子五:長拱奇,次義,三獻興分支菌邊,四子溪分居安海,五隱然(內中有分支,開族銅山陳江,俟查填明)

第五世: 拱奇公,字,號偉軒,長保公長子。生明盛世。

     子三:長弋義,次弋鬥,三果齋

第六世: 弋義公,拱奇公長子。

     子二:長活澹,次確實

第七世: 活澹公,弋義公長子。

     子二:長達齋,次達淵

第八世: 達淵公,活澹公次子。

     子嗣:枝山

第九世: 枝山公,字廷壽,由陳埭居玉塔,達淵公嗣子。

     子四:振軒、素軒、賓軒、榮塘

第十世: 賓軒公,遷居玉塔,枝山公三子。

     子二:長邦寧,次邦志

第十一世:邦志公,賓軒公次子。

     子二:長光潤,次光亮(繼儒公)

第十二世:光亮公,字繼儒,贈奉直大夫,邦志公次子。

     子一:元驥(可德公)

第十三世:可德公,諱元驥,號端軒,繼儒公長子,以字行業儒,覃恩敕贈儒林郎翰林院庶起士,累贈朝議大夫工科給事中加三級例晉中憲大夫。

     子二:長大睿(熊者公),次大副(嗣子)

第十四世:大睿公,字型大小樸庵(樸),可德公長子。候選巡檢,授登士郎,覃恩敕贈儒林郎翰林院庶起士,累贈朝議大夫工科給事中加三級例晉中憲大夫。咸豐元年,欽旌孝子,賜帑建坊傳,載《福建通志》。

     子五:長文毅,次文彩,三文登,四文俊,五慶鏞

第十五世:慶鏞,字乾翔,一字笙尗,號頌南,大睿公五子。

     子七:長彥麒,次彥麟,三彥爵,四彥祿,五彥鴻,六彥鵬,七彥鶴

第十六世:彥麒,字伯荃,頌南公長子中弍第十名,亞魁,現會試

     嗣子崇蔭,又名翼謀,咸豐十年補晉江縣儒學第十六名,附生現鄉試;崇珍,幼學

     彥麟,字伯振,頌南公次子,道光己酉科拔元,朝考一第第四名,欽點教諭,咸豐乙卯科 。長子崇蔭,又名翼謀,咸豐十年進晉江縣儒學第十六名,附生現鄉試,出繼彥麒公 ;次子崇釗;三子崇凱;四子崇務(繩繩未艾)

     彥爵,字伯言,頌南公三子,道光卅年補泉州府學附生現鄉試。子崇珍,現業儒,出繼彥麒公 ;子崇耀,現幼學(繩繩未艾)

     彥祿,現業儒,頌南公四子,裕我後生

     彥鴻,現業儒,頌南公五子,裕我後生

     彥鵬,現業儒,頌南公六子,裕我後生

     彥鶴,現幼學,頌南公七子,裕我後生

第十七世:(繩繩未艾)

 

陳江(四境)陳姓尊靈源公(諱源,字維濬)為一世祖

現今在晉江安海西佘村的陳姓人,是在明朝由河南省的淮陽縣遷來泉州石獅錦亭村的,先祖的名字叫陳懷遜。有祖傳的家譜為證。家譜中有這麼幾輩【肇胤知尊祖簪纓振起孫增科甲連登成光先列貽謀攸啟後昆昌揚】輩輩繁衍,傳宗接代。生生不息 。

 

晉江安海西佘陳氏二房肇葵公派下家譜

陳靈源生於宋嘉熙庚子(西元1240年)五月十二日子時,卒于景炎戊寅三年(1 2 7 8年)正月十五日丑時。享年39歲。

陳靈源 生:1240-6-3[南宋]理宗趙昀嘉熙4年農曆庚子年【鼠年】

    卒:1278-2-8[南宋]端宗趙昰景炎3年;[南宋]帝昺趙昺祥興1年;

           [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至元15年,農曆戊寅年【虎年】

    妣黃氏生子二:宗惠、宗舉。

宗惠字功曹,元處士,生子三,長仕榮,開族陳江(四境),次仕通住錦亭,三仕直住錦亭鄉。

宗舉子孫分居永春、祥芝、安海西佘。

安海西佘陳姓,尊靈源公為一世祖,諱源,字維濬,宋隱居不仕,首由泉州元妙觀角遷錦亭鄉(石獅象畔),生子二,長宗惠、次宗舉。宗惠字功曹,元處士,生子三,長仕榮,開族陳江(四境),次仕通住錦亭,三仕直住錦亭鄉。宗舉子孫分居永春、祥芝、安海西佘。

石獅象畔錦亭陳氏(現石獅市蚶江鎮錦亭村)

肇基祖: 陳靈源公諱源;

肇基地: 石獅象畔錦亭鄉;

肇基時間:西元1260年:

肇基過程:宋季元初戰亂中,由福州移泉州元妙觀角,後遷石獅象畔錦亭鄉肇基。始祖生於宋嘉熙庚子(西元1240年)五月十二日子時,卒景炎戊寅三年 (1278年)正月十五日丑時,祖妣黃氏生子二:宗惠、宗舉,肇錦亭東頭上下房之開基祖,衍傳數十村:繁衍人口:本鄉1000多人,外傳 二萬多人。

一世祖靈源公,二世祖宗舉公,三世祖烏公,四世祖宏公,五世祖喬獄公,六世祖懷遜公(開基西佘裏,分派師雛)

石獅蚶江錦亭懷遜公分派師雛(西鑄、西佘)【明】成祖朱棣永樂21年(1423年)開基西佘裏。自開基以來,經過【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年間(譜牒記載:四世逸齋公,號鎮峰,生於1496年,即弘治 9年),至今 586年歷史(2009年)。

陳靈源(1世)→陳宗舉(2世)→陳烏(3世)→陳宏(4世)→陳喬獄(5世)→陳懷遜(開基西佘裏,分派師雛)

一世陳懷遜(開基西佘裏)6世 → 二世陳仕行(分二房)7世 → 三世陳文淵8世 →四世陳逸齊(分二房長)9世→ 五世陳思齊10世 → 六世陳沖源11世 → 七世陳家朋12世 → 八世陳肇葵(分後新厝)13世 → 九世陳胤璿(玉衡)14世 → 十世陳保民15世 → 十一世陳尊山(分派下棋盤圍廳)16世→ 十二世陳祖君17世 →十三世 陳簪懷18世 → 十四世陳纓爐19世 →十五世 陳振賜20世→十六世 陳起稿 21世 → 十七世陳孫投22世 → 十八世陳增雄23世 → 十九世陳嘉秦24世

 

黃帝……舜帝……陳胡公……靈源公(錦亭)……宗舉公……懷遜公(開基安海西佘,現傳至陳增雄【增】等)

靈源公(錦亭)……宗惠公……慶鏞公(開基泉州塔後,現傳至陳清秋【纓】等)

錦亭靈源公派下分支(排名不分先後):

  開基安海黃墩

  開基安海橋頭

  開基安海西宮

  開基安海桐林烏亭

  開基石獅錦亭

  開基祥芝

  開基永春

  ……歡迎錦亭宗親、靈源公派下陳氏宗親等提供資料

 

直聲震天下——閩南歷史名人陳慶鏞

文/ 陳家讓

在曾祖父陳慶鏞辭世150周年即將來臨之際,謹書此文以表晚輩的深切懷念和無限仰慕。

陳慶鏞(1795-1-1858),字頌南,福建晉江人。清道光十二年中進士,步入仕途,道光、咸豐年間任刑部侍郎、監察禦史等職。

中英鴉片戰爭後,清朝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頓時全國人情震駭,紛紛要求嚴懲國賊降將。在這輿論譁然之時,即將改任江南道監察禦史的陳慶鏞不避權貴,不顧殺身滅族之禍,上了一道直面當朝皇帝、針對皇族要人的奏章《申明刑賞疏》,為人之所不敢為,言人之所不敢言,因而博得“亢直敢言”、“直聲震天下”之美譽,與朱琦、蘇魁要並稱為天下三大耿直禦史。史稱諫草流傳,天下之人,爭以識顏色,望風采,思睹其著作。

亢直敢言 聲震天下

1840--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中國遭受慘敗,琦善、奕山、奕經、文蔚、余步雲等在戰爭期間執行妥協政策,道光帝和投降派卻把失敗的責任推給抵抗派首領林則徐和鄧廷楨,並將林、鄧謫為“罪臣”,充軍新疆伊犁。而對已宣佈鎖解京、革去任職、秋後處決的琦善,反以三品頂戴用為熱河都統,且用奕經為葉爾羌幫辦大臣,文蔚為古城領隊大臣。對此,陳慶鏞無私無畏,毅然向道光帝呈上義正詞嚴的《申明刑賞疏》,憤斥琦善、奕山、奕經等賣國的罪魁禍首,直指道光帝對琦善等三人的起用為刑賞失措,無以服民。奏章首先指明:“行政之要,莫大于刑賞,刑賞之權,操之於君,而喻之於民,所以示天下之大公也。大學論平天下之道在於絜矩,矩者何?民之好惡是也。”繼而指出,當今輿論孰不切齒於琦善,而以為罪魁,誰不疾首于奕經、奕山、牛鑒、文蔚,而以為投畀之不容緩。接著坦然陳詞:“直道未泯,公論可畏,今日用刑用賞,豈可不以天下人之好惡為衡,所望皇上立奮天威,收回成命,以體大學絜矩之旨。”

道光皇帝懾于公理輿論,醒思道:“據禦史陳慶鏞奏琦善等三人起用,為刑賞失措,無以服民。因思前辦理不善,總由朕無知人之明,以致琦善、奕經、文蔚諸人喪師失律,朕唯有反躬自責,愧悔交深,何肯諉罪臣工,以自寬解。”“今該禦史剴切指陳,請收成命。覽其所奏亢直敢言,朕非文過飾非之君,豈肯因業有成命,不便收還,自存回護。”並批示:“琦善、奕經、文蔚均著革職,即令閉門思過,以昭賞罰之平。”

陳慶鏞所上的《申明刑賞疏》和道光御批全文,以及清史列傳“直聲震海內外”之讚語,均已載入“大清宣宗成(道光)皇帝實錄”。道光帝所贊“亢直敢言”,在陳慶鏞辭世後鐫刻在泉州清源山碧宵岩摩崖上,成為古城泉州的一道壯麗景觀。

愛國為民 力主抗英

禁煙初期,清朝政府內部有抵抗、妥協、投降三派主張。浙江定海失陷以前,抵抗派占上風,定海失陷後,投降派得勢,妥協派多數轉到投降派方面。抵抗、投降兩派思想上的基本不同點在於對外國侵略者的態度上。抵抗派從民族尊嚴出發,拒絕外國勢力入侵。投降派則認為只要政權在手,外國勢力的介入,對其謀利並無妨礙。

陳慶鏞與林則徐為同時代人,又是福建同鄉,在抗英主張上同屬抵抗派。陳慶鏞重視民力,主張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抗擊英國侵略。1836年與黃爵滋等42名南方籍京官一道提出禁煙和改革吏制的主張。

鴉片戰爭期間,陳慶鏞關注前線戰事,讚頌抗英官兵及死難烈士。浙江寧波、定海、鎮海三鎮戰役中葛雲飛、鄭國鴻、王錫朋三總兵壯烈犧牲後,他賦詞歌頌葛雲飛身先士卒的“力死戰”精神,讚揚鄭國鴻之子鄭鼎臣“毀家為父報仇”的堅強決心;為王錫朋撰寫神道碑文,介紹其生平戰績。江南水師提督、抗英民族英雄陳化成在吳淞戰役中為國殉難之後,陳慶鏞滿懷激情,寫了一首《題陳忠湣公化成遺像》的長詩,再現陳化成視死如歸的英雄形象和吳淞激戰的壯烈情景。

宣導改革 興利除弊

鴉片戰爭後,時任江南道監察禦史的陳慶鏞,針對清朝政府政軍等方面的積弊,先後上了《認真訓練水師策》、《整頓軍營積弊疏》、《海疆防堵疏》、《清查冒軍需疏》、《整飭戎行疏》等重要策論和奏疏,要求頒旨諭令各省制定章程,使地方官吏有章可循,認真監造各種武器,嚴格選拔將帥和訓練水陸士卒,以加強防衛,振作士氣,抗禦侵略。

清道光二十三年所呈的《整頓軍營積弊疏》,主旨是軍營積弊亟需掃除整頓,以歸實濟事。奏章尖銳指出:“各級將官營私舞弊,冒領軍餉。其軍器朽爛不堪,無法操用。火藥亦俱粗,少加硫磺取其響聲而止,實不能遠送鉛子取準頭。此等陋習,各處皆然。”道光帝閱後批示:“如該禦史所奏不獨平時操演盡屬具文,而國家養兵之費,適飽營員私囊,上下相蒙,一至於此,若不嚴加汰除,何以整肅綱紀。著各督撫提鎮確切查明,力除積弊。如稍有諱飾,不以整頓營伍為急務,自問天良何在。”

戰後賠款使財政軍需支絀,清政府曾准許捐買附生、舉人,敗壞士風。陳慶鏞針對這一科舉弊政,於1852年上了一道《請停捐軍功舉人疏》,指出舉人、附生之所以貴於世者,全靠才學,以詩書自致。如用錢捐買,擠入士林,勢必被寡廉鮮恥之人乘機鑽營。貪贓枉法,賣官鬻爵等各種弊竇就會孳生蔓延。為了維繫綱紀民心,他建議立即停捐軍功舉人,以固民心,以培國脈。這一奏疏被採納後,士氣為之一振。

陳慶鏞關心黃河治理,於1844年擬了一道《河防籌畫疏》,提出河南一帶河道的治理方案,並建議政府委派治河大臣負責督修,限期完成修治任務。他還敦促各地縣令興修水利,獎掖農桑,使人民安居樂業。

陳慶鏞不避權貴,上疏直劾投降派,雖倖免殺身滅族之災,仍遭打擊排斥,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被貶為光祿寺署正。1850年道光去世,咸豐繼位,由大學士朱琦和獲赦的林則徐推薦,恢復陳慶鏞言諫監察官職,先任江西道監察禦史,後調掌陝西道。他銳氣不減,仍敢諫直言,又相繼上了數十道奏章,以圖匡國振民,興利革弊,扭轉頹敗的社會風氣,盡了一代監察言諫官員的職責,受到人們的尊敬和後人的景仰。

學識淵博 造詣精深

陳慶鏞不僅是一位聲震天下的耿直禦史,也是一位知識淵博的知名學者。他精研漢學,服膺宋儒,且力求學以致用,將儒學之道作為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他傳承《漢書河間獻王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之理念,弘揚求真知、講實話、務實事的求實作風和知行合一的實踐精神。他在咸豐丙辰年親筆所書“實事求是”已刻成石碑,至今在家鄉福建泉州塔後村保存完好,成為後人的勵志格言。

陳慶鏞勤奮好學,博覽群書,舉凡“詩”、“書”、“禮”、“易”、“樂”、“春秋”等經典著作以及古文字學、音韻學、

陳慶鏞在咸豐丙辰年親筆手書“實事求是”已刻成石碑,保存在家鄉泉州塔後村。

書法、鐘鼎、文物等都有精深的造詣,乃至西方近代科學也有所涉獵,還曾學習滿文。陳慶鏞著述豐富,編寫有《籀經堂文集》、《三家詩考》、《說文釋》、《古籀考》、《齊侯罍銘通釋》等著作。史稱陳慶鏞“文辭樸茂”,“品望既高,文章又足震動天下”。

身正人之範。曾祖父陳慶鏞愛國愛民、忠於職守、正直無畏、清廉公正、勤奮好學、求真務實的高尚品德,是為我們後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一定要銘記在心,身體力行。

 

陳慶鏞故居 落成

2011-12-23

陳慶鏞的後裔,為發揚陳慶鏞監察禦史的豐功偉績,特於年前舉行籌備重建陳慶鏞故居,清代耿直禦史陳慶鏞故居今已經落成。

昨天,記者來到泉州北峰塔後村,參觀了重建落成的陳慶鏞故居。在護厝邊門,記者看到了松南公陳慶鏞手書“實事求是”門匾,感慨萬千!

毛澤東也提出“實事求是”的觀點,但是在我們陳氏錦亭靈源公後裔陳慶鏞最先提出來的。清朝監察禦史陳慶鏞早就提出這個觀點並書寫刻錄在石頭上。

此外,還有個古井也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可稱為文物),還保留至今。還有,另一個匾額“留耕小築”也是古物,可惜翻建時不小心破壞掉,碎成好幾塊了。真是可惜!

謹定于古曆十二月初七日(西元2011年12月31日)舉行落成謝土儀式,屆時邀請錦亭同宗後裔和一些關心陳慶鏞故居重建的仁人志士參加慶典。

陳增雄宗族榮耀

陳慶鏞生於1795年,卒於1858年,享年63歲。泉州豐澤區塔後人。37歲(1832年)考入進士,清朝的耿直禦史。

號稱“諫垣三直”:蘇廷魁和陳慶鏞、朱琦被人們稱譽為“天下三大鯁直禦史”。他們三人再加上較早時出名的金應麟,又被稱為“四虎。

據稽考,錦亭陳氏靈源公後裔字行“撍英振起孫增科甲連登”,他們(指陳慶鏞後裔,北峰塔後)還在“英”字輩,而我們(指安海西佘)已經傳至“連”字輩(本人是“增”字輩)。他們的“孫”字輩才二十多歲,我們的“孫”字輩已經七十多歲了。當然我們的“增”字輩有的已經七十多歲,有的才四十多歲呢 !

塔後本裏共捐資三十六萬元,金姑十三萬元。

石獅錦亭村組織捐獻捌萬捌仟元。

安海西佘老人協會捐獻兩萬元,立匾一方“義諫直疏”。陳增猛捐獻一萬元,陳孫力立匾一方“治國良臣”。陳金錶捐款兩千元,陳增獻捐款一千元。

陳慶鏞現已落成,以後將申請文物保護,並作為泉州旅遊景點,讓人參觀。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