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石獅 »

錦亭後辛陳氏宗祠簡筆

作者:張世傑  來源:  更新時間:2013年12月26日

錦亭後辛陳氏宗祠簡筆

本族祖,原籍浙江杭州臨安人,名陳邦彥,字美士。勇較超距,材精騎射。

宋景炎丙子歲(1276年)以進士及第封武經郎,千夫長從樞密使張世傑勤王行師,值泉城蒲壽庚之變,即隨張世傑往廣東重新組織攻打泉城而兵敗死於難。子紹箕收葬於象畔錦亭之西麓,追稱仁祖,妣仍在浙江臨安。

其子紹箕公(字繼先)思故鄉紛亂,擇居錦亭(又名錦裏、亭下、象畔錦亭、錦染),後娶本鄉王氏女傳本族,是為錦亭後辛之開基祖也,即為二世祖(今祖墓還在錦尚鎮奈厝前山),生宋寶佑元年(1253年),卒元至元十年(1289年)。

永托仁風,標號後辛。生有三子,長子克長公、字允元,開基福埕(現地址不明,據說福埕是為現晉江陳埭),克長公傳有二子,長:宗信,後裔不知分支何處,次:德綬。次子克恭公、字允德,聚族錦亭後辛。三子克讓公字允--開基倉埕(即今錦尚前尾厝)。

傳至六世,唐觀公、字懷瑜,獨力建祠著譜。於康熙年間本族又大修族譜一次。自明季清初時,生眾浩繁、衣冠濟濟、地靈人傑、歷屆名人仕子層出不窮。但家譜曆久未修,記載不完整。名人仕子、族裔移居、繁衍情況尚不清楚。

於民國六年冬十二月吉旦,由克鞭君與忠及君合力又重修一次。便因前族譜保管不好,至重修時不能記載完整。

據族譜記載,本族移居省外有北京、廣東海豐、浙江溫州、臺灣等。省內有福州、福清、延平、泉城、浮橋、南安、東坑市、土嶺、宅內、後曾。本市有厝上、蚶江、湖邊、永寧等。其中有廿世本榜公、本葉公移居臺灣。

其他的有六世興公遷居廿五都東坡,八世的寬童、敏童另分支。

十世的振宗、振祖另分支。十世的佛孫、字念田、移居南安。成立遷居浮橋、國立遷居泉城。

十一世復明寓東坑市,十一世嘉譽移居廣東。

十二世珍被倭擄去。十二世大紀移居福州,招賢、字君聖移居廣東海豐,招元、字君伯移居廣東海豐,大統移居浙江溫州。招流移居福清,一麒移居南安。

十三世綸芳後裔居延平,戌仔居福清,十三世汝器、字經國、移居馬棚。汝為、字經政、移居福清,汝興、字經賢、卒于高州。長富卒于海豐。綸芳、字華峯、居南安彭內。

十四世新祖居南安,扶衷、華衷居南安、後裔有居延平。啟區移居福州。

十五世廷舍、字士龍,廷吟、字士鳳、居南安彭內。十五世廷魁、字士占、移居鼇頭。廷捷、字士佳、居土嶺,廷愈、字士退、移居北京,廷略、字士經、移石獅湖邊。

十六世維浚、維福、維蔭、維載、維回居石獅湖邊。維動、維汀居鼇頭。聯招、聯澄、維麟、維准、維闔、維太、維—居南安彭內。

十七世隆使居南安。因記載不完整,各世移居外地還不至於此。

舊宗祠因時間久遠、受風雨影響失修,傾塌至今已逾二百餘載。近年各處興起緬懷先賢、弘揚祖德、傳揚文化的熱潮。經錦亭、厝上、蚶江、後曾、宅內等族親共同磋商,決定重建宗祠,海外僑胞陳清忍先生、陳王英治女士、陳天賜宗長、陳世曲宗長等首起回應,慷慨解囊。特別是陳清忍先生不但解巨囊,而且多次從港回來關心建築工程。內外族人也積極群起呼應,成立宗祠重建籌委會,於2000年9月按古建築風格以石木結構開始動工,2002年5月竣工,建築面積將近300平方米。

宗祠重光、巍然矗立。今日的後辛陳氏族人,人丁濟濟、英才賢哲不斷。傑出的裔孫有現任石獅市副市長陳昌隆、有旅菲石獅同鄉公會第七屆理事長陳天賜等等海內外名人仕子。

全體族人,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沐浴著改革的春風,昂首闊步,發揮聰明才智和用勤勞的雙手建設、繪畫海峽西岸和泉州濱海城市的明天。

附:錦亭後辛陳氏命諱行(17——32世)

國、家、植、本、克、忠、與、孝、尊、君、親、上、濟、世、其、美

錦亭後辛陳氏命字行(17——32世)

祖宗德澤、及於孫子、長存仁義、永葆榮華

 

供稿:陳煌澤 陳漢章 陳連秋 陳天扶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