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石獅 »

石獅市僑胞習俗

作者:佚名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石獅市僑胞習俗

石獅為閩南的主要僑區,從明代開始就有大批鄉民漂洋過海,僑居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國。他們長期羈旅海外,備嘗親人分離之苦和滿懷思鄉之情。特殊的境遇使僑鄉衍生出獨具特色的地方民俗。

 

拜別祖先

華僑出洋或“新客”(初次出洋者)出國,均要到祖祠設供、點香,虔誠禱告,向祖先辭行,表示不忘家鄉的列祖列宗,也祈求祖先保佑其出洋時一路平安。“新客”出國,父母或妻室送他們出大門後,即要呼其名,叫他們“不要一去不回頭”,要牢記“搖籃血跡”(即出生地),永遠記住自己的家園與親人。

 

“送順風”

華僑出洋之前,均要到親友家辭別,親友有的當即惠送雞蛋、線面,有的贈予魚、肉、雞、鴨或豬腳,亦有的贈予泉苑茶餅、鐵觀音、水仙種或黨參、當歸等物,為其送行(俗稱“送順風”)。更為盛情者,則設宴餞行。宴席上如逢全魚,最忌翻食,否則會被視為不吉(翻船)之兆。“新客”出洋,眷屬要煮“四果雞蛋”為其送行。並備好一瓶家鄉的水和一包家鄉的泥土讓其隨身帶去,讓他們出洋後能適應僑居地“水土”,不忘鄉井故土。餞行時還有吃豆腐的習俗,因腐與富諧音,象徵華僑出洋能發財致富。

 

“脫草鞋”

過去人們遠行均穿草鞋,回家時務須脫去草鞋,洗去一路風塵。民間沿用此義,把為華僑接風洗塵稱為“脫草鞋”。華僑回歸故里,親朋好友,或送豬腳、美酒,或送雞、鴨、糕餅等物,甚至設宴為其洗塵接風。歸僑則回贈布料,衣物或洋參以至“紅包”作為酬謝。不少歸僑往往還準備一些毛巾、番紗(紗線)、香皂之類日常生活用品,廣惠鄰居、堂親。

 

“寄房”

昔時華僑旅居國外,故鄉親人通過媒妁之言為其訂親,擇日迎娶。新郎有時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或其他緣故未能按時抵家娶親,為了不錯過吉時良辰,當新娘花轎入門時,由送嫁娘揣來一隻公雞到轎前,以公雞象徵新郎,將新娘迎入堂中,行禮如儀,然後連同公雞一起送入洞房,與新娘作伴,俗稱“公雞娶親”。一旦新郎回鄉即可正式與入門的新娘過夫妻生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崇尚婚姻自主,僑鄉“公雞娶親”舊俗已廢。

 

嗣子

華僑長年出洋在外,忙於生計,顧不得生男育女。結婚後出洋一~二年如沒有生育,就在家鄉抱養男孩,以傳宗接代。一般抱養外地的孩子,也有同村同宗過繼。送、養雙方均須保密,孩子抱養後,不能再與生身父母、同胞兄弟往來。抱養的孩子長大後被接往海外僑居地繼承祖業。

 

“引水魂”

旅居國外的華僑每到暮年均有葉落歸根、回歸故里安度晚年的心願。對客死他邦、骨埋異域者,為實現其生前的夙願,由親人或朋友帶一些墓地的泥土和一件死者的衣服回故鄉。在歸途上,每到一處,不管上船或轉車,均要低聲呼喊死者名字,並告以旅途情景。抵家後,即將墓土放在廳桌上的香爐中,然後死者家屬擇日于大清早海水退潮時,到海邊(離海較遠者,則到溪邊)放紙船,等到漲潮時,再到該處迎接。其時,道士在海邊舞動死者衣物,口中念念有詞,祭敬點木主後,將死者靈魂引入祖廳宗祠,俗稱“引水魂”。隨著交通工具的發展,華僑出洋或歸國,均已搭乘汽車、輪船或飛機;有些鄉村離海甚遠,多有不便,則於大清早到村口曠地放置紙糊的汽車或飛機,中午再到是處招魂。

 

祭掃祖墳

華僑出國,短則三二年,長則十年八年,難得回家鄉一趟。故華僑每次歸家,必至祖宗墳前祭掃一番,以示不忘祖輩恩德。更有父母亡故時未能回家奔喪者,一旦歸來,必至墓前補行祭奠一番。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