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市唐至清行政區劃
唐代,石獅境域先屬南安縣管轄,後屬晉江縣管轄,實行鄉、裏、保、鄰地方制度。
宋代,晉江縣分為五鄉,統二十三裏。今石獅轄地為安仁鄉弦歌裏和永寧鄉的永甯裏、江陰裏、聚仁裏。
元代,晉江縣城內分為三隅,城外分為四十七都。石獅地處城外,共設九都,即
十七都、十八都(今鳳裏、湖濱街道、靈秀鎮、寶蓋鎮及龍湖鄉地域)、
十九都(今鳳裏、湖濱街道、靈秀鎮、寶蓋鎮一帶)、
二十都(今祥芝鎮及永甯、蚶江等鎮地域)、
二十一都(今祥芝、蚶江鎮地域)、
二十二都(今蚶江石湖一帶)、
二十三都(今蚶江鎮一帶)、
二十四都(今鳳裏、湖濱街道、靈秀、寶蓋、蚶江等鎮地域)、
二十五都(今羅山鎮及寶蓋鎮地域)。
明代,沿襲元制,將十七都、十八都合併。石獅境內
十七、十八都轄四圖四十甲,
十九都轄四圖四十甲,
二十都轄四圖四十甲,
二十一都轄二圖二十甲,
二十二都轄一圖十甲,
二十三都轄四圖四十甲,
二十四都轄七圖七十甲,
二十五都轄一圖十甲,
共設八都二十七圖二百七十甲。
清代,石獅境內十七、十八都轄三圖七鄉,十九都轄五圖四十三鄉,二十都轄四圖四十六鄉,二十一都轄三圖三十二鄉,二十二都轄一圖一鄉,二十三都轄四圖二十四鄉,二十四都轄七圖三十三鄉,二十五都轄一圖二鄉,共設八都二十八圖一百八十五鄉。
清代石獅境內都、鄉設置情況表
都 |
統 轄 鄉 名 |
鄉
數 |
十七、
十八都
兩都並一 |
秀茂、蔡坑鈔坑、埔仔、大侖上、大侖下、坪田彭田、坑尾 |
7 |
十九都 |
石獅亭、洋坑、長園、水坑、東宅、赤坑、後坑、許宅、西林、錦塘、內頭、後垵、市尾、林頭、茂廈、
塔前、山兜、許坑後、前廊、下瀆、仕林、坑東、龍穴、竿頭、
八鬥坑、曾邊、西埔、湖邊、林邊、長福、前坑、前園、洋下、樓下、磨內、後花、東村、內頭、山下、東宮 |
40 |
二十都 |
山根、竹高厝外高、西侖、塔石、西邊西偏、楊厝、前埔、西岑、浯洲、岑兜、後店、橋頭、沙美、西門外、永甯、港邊、梅林、寨下、金埭、浯沙、城角、坑尾、路角、洋丹、小陽端、沙堤、郭坑、滿山紅、郭宅、霞澤、後竿柄、院東、山邊、港東、深埕、謝厝、青石、盧厝、港前、西坑、新厝窯、上埭、西港、厝上、前尾、東埔 |
46 |
二十一都 |
祥芝、前杏、溪墘、後頭、大堡、前山、洪厝、五堡、東店、後山、舊草、胡厝、古浮、蓮坑阪、湖西、邱下、郭厝、山前、大廈、山兜、奈厝、青蓮、溪前、新草草柄、蓮塘、赤湖、後湖、前頭、蓮厝、西山西墩、楊厝、東園 |
32 |
二十二都 |
日湖石湖 |
1 |
二十三都 |
蚶江、前垵、後垵錦江、西堡、山仔堡、□內錦裏、橫頂、蓮埭、洪尾、侖厝、洋井、坑口、水頭、後廳、頂東垵、下東垵、田頭、路前、陳厝、石壁、黃山前、許山古山、山頭、坑垵東垵 |
24 |
二十四都 |
蘇厝、鄭厝、後宅、埔仔、浯頭、山仔、後頭、後垵、侖後、呂下、蔡下、上墓、塘邊、塘後、東墓、五園、厝仔、院後、坑園、洪窟、前埔、亭下、塘頭、浦尾、下廳、仙境山雅、路上、龜湖、錦湖、前洲、鼇頭、新廳、龔厝 |
33 |
二十五都 |
浦內、索上雪上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