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民間俗語故事
吃屎龜,起憨怣
傳說從前蚶江有家大戶人家,主人奴僕、男女老少就有一百多人,一天排出的糞便還真不少。那主人就設了一個專門管理糞便的女傭人。那女傭人叫紅花,才二十來歲。
紅花每天一大早,就要把一家人的糞便抬到後花園的小門外,賣給鄉下上街挑糞的種田人。有個後生家,常常來買糞。一回生二回熟,時間一久就與紅花混熟了,有時也難免說上一、二旬笑話。因此,這後生家就以為紅花對他有意思,常用言語挑逗。
紅花為人端莊。她見這後生家“半頭青”,也只笑笑不理睬他。
這後生家見紅花朝他一笑,竟然渾身骨頭都酥麻了,越來越不規矩,有時見四周無人還動手動腳。這樣,就惹得紅花生氣了。
有一天,紅花拿著一個“紅龜仔”(一種麵粉做的染成紅色食品),不小心掉到小主人尿缸裏了,沾上了糞便,紅花把“紅龜仔”撈了起來,放在後花園牆上。
第二天早晨,後生家又來買人糞了,他見牆上放著一個“紅龜仔”,以為是紅花賞給他的,拿了起來就啃。不一會兒,紅花來賣糞便,那後生嘻皮笑臉地說:“小生有禮了,感謝紅花賞給‘紅龜仔’一個!”說完,又動起手腳來了。
紅花羞紅了臉,又氣又急,見他手裏拿著還沒有吃完的“紅龜仔”,就罵道。“吃屎龜,起憨怣。”
從此,“吃屎龜,起憨怣”成了俗語,諷刺不自量力自作多情的人。
不為兒孫作馬牛
傳說古時候,泉州有個姓羅的窮舉子,上京赴試,一舉高中狀元。羅狀元一舉成名天下知,自有官家巨富高攀了。不久,羅狀元就奉旨完婚了。
後來,羅狀元生有一子。這天,他閑著無事,叫來了兒子,想考考他,就問:“天對什麼?”兒子答不出來。在一邊看著的狀元夫人急了,用腳點點地暗示兒子。正好那地方有一堆雞糞,兒子就說:“天對雞屎”。羅狀元真是哭笑不得,又指著自己問:“我對什麼?”兒子仍然答不上來。母親急忙用手指指自己的胸前,兒子看了回答:“老爸對奶仔。”
羅狀元大失所望,想到自己是堂堂狀元,卻生了呆兒子,灰心失意,就出家去了。羅狀元出家當和尚,妻子傷透了心,想到丈夫的出走,就是因為這呆兒子。難道真的朽木難雕?她並不灰心,把全部的心血用到了培養兒子的身上。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二十年,兒子也登上了狀元的榜了。
羅狀元聽到兒子中狀元的消息,驚奇不已,想來看看。這天,他來到家門口,僕人以為是和尚化緣,進去稟告主人。老夫人說既是和尚化緣,就給他一千錢吧。羅狀元不肯要,老夫人對僕人說,錢不要就給一斗米吧。羅狀元也沒有接受。臨走時,在牆壁上題了一首詩:
二十年來永不休,千錢斗米我不收。
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用兒孫作馬牛。
僕人把和尚題詩的事向主人稟報。老夫人感到奇怪,出來一看,才知道和尚原來是自己的丈夫,急忙命僕人追趕,一直追到承天寺。羅狀元閉門不見,只說了一句話:“這麼多年來,我打破廟中湯匙和碗無數。你們如想見我,就送來一千塊碗,一千支湯匙吧。”
母子兩人急忙命人送來了碗和湯匙,送到承天寺,羅狀元已經不在廟中了,也沒人知道他的去向。
保伯不愛鬧熱
閩南有句俗話,叫做“保伯不愛鬧熱(熱鬧)”。
保伯是幹什麼的?為啥“不愛鬧熱?”
原來以前,蚶江有個五十來歲的魚販,孤身一人,對人很熱情,人們稱呼他保伯。他靠收購一些小魚鮭曬成鱅出賣維持生活。
有一天下午,保伯照舊在煙樓石皮上曬魚鱅。他在曬場附近樹蔭下躺了下來,不一會兒就睡著了。
半夜醒來,保伯聽到“踢噠踢噠”的響聲。他揉揉眼睛坐了起來一看,“糟啦!睡死了,曬乾了的脯不是沒收嗎?”他正要去收拾,突然一匹小馬,銀光閃閃正迎面走來。“真漂亮啊?”他躡手躡腳地繞到小馬後面偷偷伸手去摸,小馬一閃,跑開了。保伯想:“看樣子很象銀馬,天下有這種銀馬嗎?難道我眼花?不!我一定要把它抓到手。”
第二天晚上,魚脯乾脆不收了,他又躺在樹下看魚脯了,其實,是在等那匹小銀馬。可是一連幾個晚上小銀馬都沒出現。
有一天,夜深人靜時,保伯聽見了“踢嗒踢嗒”聲,小銀馬又來了。保伯很高興,小心地繞到小馬後面,認真一看:真是一匹銀馬啊!他伸手去抓馬尾巴。不料小銀馬尾巴一甩跑掉了。保伯順手撿了一塊石子扔了過去,剛好打中了馬後蹄。只見小銀馬後腿一縮,大叫一聲,騰空而去。
天亮了,保伯發現昨夜打中小銀馬的地方閃著銀光。他走近一看,啊!原來是個銀馬蹄。他撿起來一看,足有半斤重。
從此,保伯經常在有月光的夜晚曬魚鱅。總想再拾到銀馬蹄。有一次,村裏演戲,大人小孩都去看戲,只有保伯去看魚鱅,有人奇怪地問:“保伯,你為什麼不去看戲”他說:“我不愛鬧熱。”從此,“保伯不愛鬧熱”便成了一句俗語流傳開了。
仙足跡
石獅南面有一座小山就叫仙足跡山,山上有一個仙人的大足印,石獅西面的靈秀山也有一個仙人的大腳印。傳說這兩個“仙足跡”是李鐵拐留下的。
傳說宋朝泉州知府蔡襄建造洛陽橋,江中有龜精、蛇妖作怪破壞。一船船石頭拋下江去,都被龜蛇掀起的狂浪卷得無影無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剛剛疊起的橋墩,龜蛇一陣作法就倒塌了;許多船工、造橋師傅還被龜精、蛇怪打下水吞進肚子。蔡襄就寫一道黃牒,派吏役夏得海到龍宮向龍王求情,讓老龍王退潮三日好造橋,夏得海向龍王討回了一個“醋”字,就是要蔡襄“廿一日酉時”動工造橋。
到了廿一日酉時,龍王叫蝦將軍傳聖旨:海水退盡,龜精蛇妖不得作怪,讓蔡襄奠基造橋。可是蝦將軍反彈著游水,眼睛看不清楚,腦袋撞到蔡襄拋下海的一塊大石頭上,摔得昏昏沉沉,意把“龜精蛇妖不得作怪”錯傳成“龜精不得作怪”,把“蛇妖”漏掉了。
蛇妖好高興啊!廿一日酉時,蔡襄帶領著成千成萬的民工奠基造橋墩,蛇精又來作怪了。這蛇精吐出一團團黑糊糊的毒煙,熏得兩岸民工頭重腳輕站立不住,掉下江去了,然後蛇妖張開血盆大口,把工匠一個個吃下肚去。
這時,李鐵拐雲遊到泉州,看見蛇妖正在作孽,非常生氣,急忙降下雲來,揮起鐵拐朝蛇妖猛打過去,這蛇妖成精多年了,法力也不低。它覺得一陣冷風從天上吹來,趕快一閃,逃過李鐵拐的拐杖,抬頭說:“鐵拐大仙,我往日與你無怨,今日與你無仇,何故與我作對!”
李鐵拐大怒地說:“妖精,你殘害生靈,豈能饒你!”說完,又揮起拐杖打了過來。
那蛇妖見勢不妙,轉身就往大海裏跑。李鐵拐急忙駕雲追趕,直追到姑嫂塔下,李鐵拐喊聲“變”,變作一個通天巨人,一腳踩在仙足跡山上,一腳踩在靈秀山上,攔住了蛇妖的去路,然後解下腰間的寶葫蘆,朝蛇妖猛砸過去。李鐵拐法力高強,這一砸把蛇妖打到泉州清源山下摔死了。
剪除了蛇妖,洛陽橋造成了。李鐵拐也就在石獅仙足跡山和靈秀山上留下了兩個大腳印,泉州清源山一塊石頭上也留下一個深深的葫蘆印。
銅銀買紙靴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賽金花戲班,班主吳虛叫夥計到丹城“賈實居”買戲服道具。夥計王大頭領足了銀兩,到了“賈實居”戲裝店,店老闆張賈,讓王大頭進店挑選。王大頭看中了一批“靴”,每雙大銀二元。王大頭知道這價格比戲班班主交代的還便宜了兩毛錢,就高高興興買了回來。
戲班班主吳虛看見王大頭買了很多戲裝道具,價格便宜,連聲稱讚他辦事利索,就叫戲班演員試裝,結果靴穿在腳上,才走了二三步就裂開,原來是紙做的。班主知道上當受騙,氣得肺都炸了,大罵王大頭笨蛋,心想明天前去退貨。
張賈夜間清點錢銀,數數銀元,發現銀元毫無鐺鐺的響聲。他掰開一看,才知道都是假的,都是用銅鑄的假銀元。這些銅錢就是買靴人付的。張賈知道上當受騙,決定第二天找買靴人算帳。
隔日,張賈帶著假銀元來找賽金花戲班,而賽金花戲班班主吳虛也正要出門退換紙靴。一個拿著紙靴,一個拿著假銀元,爭得面紅耳赤,互不退讓。這時街上行人越來越多,都圍攏來看熱鬧。人群中一個老人,將二人各帶的東西,進行比較。然後他當場宣佈,靴是紙做的,銀元是銅線。雙方都是假貨,味了良心,自欺欺人。從此,“銅錢買紙靴”便成了一句俗語,流傳下來。
搶灰連棺材去
閩南有個諺語叫:搶灰連棺材去。意思是連老本也虧了。這句話還有一段故事呢。
傳說從前有兄弟二人,只要手頭有幾個錢就去賭得天黑地暗,什麼也不顧。
有一天,他們的父親病死,兄弟二人還在賭場上輸得分文無剩,無錢為父親辦後事。只得四處求借。但他們的親戚朋友都知道兄弟的底細,都不敢借給他許多錢,只借給他倆買一口棺材的錢。
有了棺材錢,沒有買灰的錢,兄弟倆就想用這幾個棺材錢作本,到賭場上去撈一把,贏點買灰的錢,然後再安葬父親。
於是,兄弟二人就重上賭場,大賭起來,結果,連棺材錢也賠進去。
人們就用“搶灰連棺材去”這句俗語告誡貪賭的人。
真豬刀殺死假秦檜
很早以前,有個屠夫,為人正直,空閒時,他就去聽人講《說嶽》的故事。
有一天,屠夫生意特別好,很早就賣完肉,回家路上經過某村,看見戲臺上正好在上演《風波亭》,屠夫連忙放下擔子也坐在一旁看戲。
戲演到大半,秦檜出場。屠夫本來就對秦檜恨之入骨,現在看見秦檜這賣國賊活靈活現站在前面。一時他心中十分生氣,瞪著眼,拿起屠刀跳上臺,一把揪住那假秦檜的胸襟,一刀刺向他的肚子,下面群眾都驚呼起來,屠夫才突然記得是在演戲。但已經遲了,他也成了殺人兇手。
他就被官府抓去,知府審問:“這扮演秦檜的人與你有何冤仇?”
“無冤無仇”。
“那你為何要把他殺死?”
屠夫解釋說:“我已忘記那是在演戲,因為我太恨秦檜這種人了,平時看書時,一看到有秦檜的名字,我馬上把這兩個字刮掉。我買了一本《說嶽》,書上凡是有秦檜的名字,都被我刮掉,不信,你可以到我家裏拿來看看。”
知府真的派人到屠夫家拿來《說嶽》,翻開一看,整本書凡有秦檜的名字都被刮去。好在這知府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很喜歡屠夫這種崇忠憎奸的行為,便以“誤殺”留下屠夫一條命。
“一頭狗母,一頭沙”
解放以前,石獅一帶就流傳著“一頭狗母,一頭沙”的傳說。據說石獅附近村落。有個農民叫阿強,個性剛強,愛打抱不平。他勤耕勤作,但每年收成還不夠全家人吃飽肚子,只好在農閒季節,到海邊漁村挑些鮮魚活蝦到石獅鎮上販賣。
有一天,紅日西沉。阿強和一群魚販從海邊漁場挑來了鮮魚,大步小步趕赴石獅鮮市。突然,前面出現了一夥偽稽征人員。他們氣勢洶洶地高喊著:“站住,不許動!”還故意將槍機弄得哢噠哢噠地響,真嚇死人!阿強見勢不妙,繞小路溜走了。其他的漁販都被截住了,一擔擔魚蝦被沒收了。阿強雖然歡喜自己沒有受損失,但卻為窮夥伴們受欺淩又氣又恨。他暗暗下決定,要懲罰這夥稽征人員。
第二天,阿強將一隻白花母狗裝進魚籃,蓋上蓋子,用繩子紮緊,又在另一隻魚籃裏裝些海沙,他就挑著這擔子出發了……
夕陽西斜,阿強挑著這沉甸甸的擔子,急衝衝地趕往石獅。這時,那夥偽稽征人員又出現了。
“站住!幹什麼的?”
“一頭狗母,一頭沙。”阿強故意一邊回答一邊大步往前跑。
那些偽稽征人員聽說是“一頭狗母,一頭沙”誤以為是一籃“狗母魚”,一籃鯊魚,心裏樂極了!到嘴的肥肉怎能丟?他們緊追上來,把阿強團團圍住了。一個偽稽征人員拉住阿強的擔子,兇狠地問:“裏面裝的是什麼魚?”
“沒什麼好魚。一頭狗母,一頭沙呢。”阿強一邊說一邊掙紮。那些偽稽征人員猛地把阿強的擔子奪了過來,揭開一看--藏在籃裏的狗母受了驚嚇,猛地從裏面竄出來,向一個稽征人員撲過去,又咬又叫。那夥稽征人員嚇得狼狽逃走了。這時,圍攏在四周看熱鬧的群眾,哈哈大笑起來。
若是他人母,可用白虎湯
從前,有一位醫生醫術十分高明,而且醫德也很好,不管什麼疑難雜病,一經他的手就藥到病除,大家都誇他是扁鵲再世,華陀降生。這名醫生的隔壁也住著一個江湖遊醫叫王鹿仙。王鹿仙醫術不高,卻有一張油嘴,能把煮熟的公雞吹得會啼明,大家就說他是“王鹿嘴胡累累”。
有一次名醫的母親病了,發了高熱。名醫生給自己的母親下藥時,卻猶豫不決了。按理要服白虎湯,可是名醫生卻怕這自虎湯太強,他母親年老體弱,受不了。晚上,名醫生在自家天井裏走來走去,反反復複叼念著:“若是他人母,可用白虎湯”。
正巧王鹿仙外出吃酒回家,聽了名醫生念著“若是他人母,可用白虎湯”,心中大喜。第二天,他大搖大擺地上名醫生家為他的老母親治病了,開出的藥方自然是“白虎湯”了。名醫生的母親服了“白虎湯”,果然病好了。馬上,王鹿仙名聲大振,他也自吹自擂,說他比名醫生高明得多。
不久,王鹿仙的母親病了,也是發高熱,這王鹿仙也不仔細診斷,就開了一貼“白虎湯”。誰知王鹿仙母親身體虛弱,經不起猛藥強攻,服下藥不久,就嗚呼哀哉了。
豬母撞倒成鮭甕
閩南有句俗語叫“豬母撞倒鹹鮭甕”。原來這俗語還有一段傳說哩。
清朝鹹豐年間,有個窮漢叫陳孤。雖然他出身窮苦,但為人卻十分勤快精明。他四十多歲了,還在一艘商船上做水手,當時,有個海盜叫蔡騫,經常在閩浙沿海掠劫來往商船。恰好有一次,陳孤的船在海上被蔡騫截劫去。嘍羅把他綁在桅杆上聽候發落。陳孤想起家中妻兒,非常傷心。他知道蔡騫為人兇暴,殺人不眨眼,還專愛挖人的眼睛下酒,如今十死無一生,不覺仰天長歎起來:“孤呀孤,你好歹命啊!”
卻說蔡騫的妻子,是早年被搶來的船家女子,家中只有一個孤苦伶仃的侄兒。多年來,她到處打聽,都找不到侄兒的蹤影。這天,她步出船艙,忽然聽見有人叫喚“孤(姑)呀孤(姑)呀,你命障蹇!”心中不覺一驚,因閩南話“孤”與“姑”同音。她以為是有人在叫她姑呀!後來,定了定神,把陳孤打量一番,覺得面模還有幾分相似,十分吃驚,便問道:“你可姓一一”陳孤回答:“姓陳。”那婦人喜出望外,連聲叫喚:“你讓我找得好苦畦!咱陳家就剩下你這塊香爐蒂,老天開了眼,今天總算找到你了!”
陳孤聽了這話,真是丈二金剛一一摸不著頭腦。後來也就將錯就錯,“姑呀、姑呀!”叫個不停。那婦人高興得淚水四垂落,趕忙找來蔡騫,告訴他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侄兒。蔡騫令人為陳孤鬆綁放船,還備了一桌酒席為他壓驚。“姑母”留他在船上過了二天。這日,蔡騫手下又截劫了一條商船,裏面裝滿鹹鮭,便向陳孤說:“這次與內侄相會,沒物奉贈,這條貨船,你就駛回去吧!變賣了,也可作個生計。”陳孤順勢告知:“侄兒一向做海上營生,可如今海路難行,此次若非碰上姑丈,要是撞到別人手中,怕連這條小命也別想撿回去!”蔡騫答道:“這有何難,這閩浙海面,誰不識你姑丈?我今送你令旗一面,凡海上有為難你的,盡可出示,保你通行無阻。”
陳孤得了蔡騫的令旗,好不歡喜,便把船駛回永寧,將一大甕一大甕的鹹鮭搬回家中。
陳孤有一個嫁出的女兒,聽說父親被賊船劫去,如今平安回來,便前來探望。一家人團聚,聽陳孤講一通死裏逃生、逢凶化吉的經過,都很高興。女兒回婆家時,陳孤說:“這次你父親撿到一條命,外加一船鹹鮭,你若欠用,鹹鮭就帶一甕回去吧!”
女兒回家後,揭開甕蓋一搗,大叫一聲。原來甕中,只蓋了薄薄一層鹹鮭,底下儘是白花花的銀子,真叫她傻了眼。她和丈夫一夜沒睡,暗暗計議,何不趁父親還不知道甕裏藏著金銀時把所有的貨色都騙過來。
次日,女兒買了好些禮物,來見父親。她說:“阿爹這麼多鹹鮭,永甯城內人誰用得著?只有我們山村人才需要。請阿爹開個價錢,就賣給我罷。”陳孤說:“自家父女,你儘管搬去好了。”便叫人把鹹鮭搬到大門外,待雇來車輛載走。這時,恰好陳孤家中養的一頭大母豬,嗅到甕裏的魚腥味,便用大鼻子,對著甕中一個勁的磕碰,冷不防把鹹鮭甕打翻了,白銀便也就嘩嘩啦啦掉了出來。這時,陳孤才明白原來是女兒在謀算他的銀子,一怒之下,便把女兒趕了出門,不許她再回娘家來。
陳孤把這些銀子買了好幾艘大船,船號就叫“霞源”,那些“烏槽”(船),可載上萬石的大米。從此走南闖北走臺灣,生意越做越大。好些商船,為了安全都來和他合夥,或者跟在他的大船後面,讓他抽成得利。所以陳孤每次出海,都是很長的船隊,好不氣派。
陳孤發跡之後,總忘不了那頭大母豬的功勞,便令人將它好生供養,母豬死後,還壘了個“豬母墓”。
下宅高甲——我看你
傳說永寧鎮下宅村很久以前,曾經有個高甲戲班。這戲班遠近聞名,常常被周圍鄉村請去演戲。
有一次,某村做佛生日,請他們去演出。那天大清早就下雨,他們只好遮雨傘披棕衣冒雨趕去。幸好午後便天晴,能如期演出。起鼓之後,演員們化裝登場演出。演的是《武松殺嫂》。只見西門慶被踢下獅子樓,武松揮起樸刀,就要XIJ下他的頭來。誰知“西門慶”只管站著,不肯倒下,害得武松不知所措。結果,兩個演員都傻楞楞地站在那兒,你看我,我看你。整場觀眾都喧嘩起來,有的還捧腹大笑。
原來西門慶的扮演者不是忘了劇情,只是剛下過雨,戲臺水濕骯髒,演員怕沾汙了戲服,才遲遲不敢倒下。
以後,便有了“下宅高甲--我看你”的歇後語,用於訕笑臨急沒有主意的人。
“髻仔尾綁相粘”
我們石獅一帶,有一種風俗叫“聽香”。元宵、中秋的晚上,許多人都到神佛面前,點上三柱香,把自己心中的事默默告訴神明,叩上“信杯”。如果“信杯”是一陰一陽的“一杯”,就拿上一隻信杯,偷偷摸摸到別人家門外窗下去,把偷聽到的第一句記住,再回到神佛面前,再叩杯,如果還是“一杯”,就是“香”了。然後,他們收聽到這句話去猜測所求事情的凶吉。
有戶人家,女兒十八歲了,媒人前來說媒。答應還是不答應呢?當母親的三心兩意,猶豫不決。到了元宵夜,她就到將軍爺面前“聽香”。她向佛爺求了一支“香”,偷偷摸摸到了一家門口。這時,恰恰這戶人家在吵架。屋子裏面,有人大聲地說:“你的髻仔尾要與我綁相連。”當母親聽了這句話,再到將軍爺處“蔔杯”,果然叩了“一杯”,是“香”啊,可是“髻仔尾綁相連”是罵人的話,意思是我與你沒個完了。很顯然,這樣結親是不行的。於是,女方就回絕了男家了。
男方覺得很奇怪,他們認為自己條件遠遠勝過女家,為啥會遭到拒絕呢?於是,他們一瞭解,才知道是女家“聽香”聽到那麼一句話。男家把這話斟酌了一番,不禁哈哈大笑說:“髻仔尾綁相連,不就是結髮嗎?這親事再好也沒有了。”他們托媒人到女家一解釋,那當母親的一想,也覺得有道理,這門親事就定下來了。
顯考盡皆去世
晚清年間,有一位童生,連考兒科,都名落孫山。那一年,又是大比之年,他又起程赴考了。有一天,他路過泉州東嶽山塚埔,看見每個墓牌不是寫著“考”者,就是寫著“妣”者,有的還考妣同墓。他心中好不高興。心想:這麼多的顯考盡皆入土,連可比(妣)的人也已歸天,哪還有什麼對手跟我爭考相比(妣)?本人考狀元包中無疑。
於是,他三腳兩跳,精神百倍,回到了城內客棧,連夜寫信:“不肖孫兒益呀頓首拜,自八月十五日吃圓拜別呵公起程,路遇顯考之人盡皆去世,孫此科必中無疑,書到之日,可令人買白灰數擔,中則豎旗杆,不中者決(刷)塚(築廁所)!”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從前,有莫信和須防二人,他們一起當轎夫。
一天一位客商雇他們的轎子往外地採辦貨色。莫信看這人包裹沉甸甸,心中便起惡念。他和須防暗中定下毒計,謀取客人這一大筆錢財。
正午,轎子到了荒山野嶺,二轎夫連聲叫嚷太陽毒熱,把轎子擱在大樹旁,請客人出來涼快涼快。客人只當轎夫一番好意,便走出轎子,來到樹蔭下,屁股剛沾地,莫信向須防丟個眼色,須防把客人的喉嚨緊緊又住,莫信壓住客人的手腳,直到商客眼睛凸出,口吐泡沫。連一點氣也沒了,他們才放手。
眼看商客斷了氣,莫信伸手抹去額角的冷汗,向須防說:“天已過午,肚子都快餓癟了,你下山買些麵條,我們好好吃一頓。這屍體,我來收拾,以免露破綻。”須防起初不太情願,眼珠隨時一轉,來了主意,便下山去。他買了麵條、配料,再溜到藥鋪買些砒霜,撒在裏頭。一路上,打算著獨吞那筆錢財……
須防來到離樹蔭不遠的一個轉彎外,誰料從隱蔽處飛出一大塊石頭,朝他砸來。他躲閃不及,頭破腦漿流出來,死在路旁了。原來是莫信下了毒手,打死須防,好獨吞這錢財。莫信三拳兩腳把屍體翻下大山溝,再把地上血跡收拾乾淨,然後穩穩當當地來到大樹下,準備好好享用一餐。可是,他吃不上半碗,毒藥發作,抱著肚子在地上嚎叫打滾起來,不上半個時辰,也就一命嗚乎。
那些麵條潑撤滿地,天上的飛鳥看了,紛紛下來啄食,不上片刻,這些鳥兒也一隻只倒斃在地。這真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從前,有一個商人,為了賺大錢,就自己造了一把水銀秤。這種“水銀秤”,就是秤桿挖空,灌進水銀,水銀會流動,可隨意調節。買來的東西稱得輕,賣出去的東西稱得重。沒幾年,就賺了很多錢。
商人害怕這樣下去,會被人發現。就趁戰亂時期,跑到很遠的地方去。一天,他騎上驢子,把所有錢財一起運走。半路上,驢子停下來不走了,商人很生氣,把驢打個不停。最後驢說話了:“我前世欠你三千錢,讓你騎了三千里,前世的債算還清了。”說完就死了。商人聽後,大吃一驚,心想:自己若把這麼多不義之財帶去做家產,後世怎麼還得起債呢?商人就把錢扔在地上走了。
不多久,這條路上來了三個小偷,合夥想一起去偷東西。他們走呀走,剛好碰到死去的驢子和商人丟下的那一袋錢,他們背著那一袋錢,翻過三座山,來到柳樹底下。肚子餓了,就決定讓兩個小偷留下守護,一個小偷下山去買東西回來吃。留下的兩個小偷盤算起來,“這些錢兩個人分比三個人分要多,不如把下山的那位殺了。”再說那個下山買東西的小偷,在路上想:害死山上那兩個,我就可以獨吞那些錢了。他買了吃的東西,也買了毒藥。到了山上,守錢的那兩個小偷,趁那位小偷蹲下去煮東西時,拿起石頭把他砸死了。兩個小偷拿起煮好的東西就吃,很快也中毒死了。
一群鳥看見這些煮好的東西,也飛下來吃了,結果都中毒死了。
過時日曆
很久以前,有一家雜貨店,老闆每次採購回大批貨物,老闆娘都悄悄地把針頭線腦留下一些來。二三年過去了,老闆娘留下的東西竟裝滿大半個房間。有一天夜裏,雜貨店被強盜搶個精光。老闆呼天搶地叫苦連天,幸好老闆娘把留下的貨色拿了出來,雜貨店又開張了。
這事讓隔壁一家賣日曆的店主娘知道了。她就在每年年底日曆進貨時,偷偷地留下一批日曆藏了起來。三五年後也藏了一大批陳年的日曆。又是一年的年底,她丈夫正為沒有本錢進貨而著急時,店主娘笑嘻嘻地說:“你何必焦急,我藏了好多日曆啊。”說完,她高高興興把日曆搬了出來。
丈夫看了這些日曆哭笑不得,歎氣說道:“這是過時的日曆啊。”
從此,“過時日曆”成了一句閩南俗語流傳下來了。
豬仔打死才講價
很早以前,泉州地區有叫李甲和張一的一對朋友,彼此親如兄弟。誰知,張一先死了,李甲非常的傷心,常常因思念張一而(不會)吃(不會)睏,不久,自己也病了。
有一天,李甲在睡眠中,夢見張一。張一告訴李甲:我知道你因思念而病倒了,但是我們一個在陰間一個在陽間,若是要見面,你可在午間睡覺時念咒語便能與我見面。李甲醒來後,記住了張一的話,並照著張一吩咐的,到了午睡時,便念動咒語,這樣,他真的天天能與張一見面了。
卻說李甲有個孫子,經常與李甲一起午睡。時間一久,孫子也學會念咒語。有一天,午睡時,小孩子跟著李甲念起咒語,結果也隨著李甲來了陰間。
李甲與張一又在陰問見面了。他們見面便有說不完的話。李甲忘記孫子也來到了陰間。李甲的孫子自己一個人滿陰間亂跑。他見到一間屋裏有十二個孩子帶著豬仔的面具在玩耍,他覺得很好玩,也在牆壁上拿一個豬仔面具戴上了。不久,李甲睡醒之後,發現他孫子睡了好久還沒有醒來,原來已經死了,李甲真的傷心極了。
第二天,李甲又到陰間找張一。他告訴張一說:“那孫子昨天跟我來到陰間,誰知丟掉了,你幫我找找看。”張一找過後,對李甲說:“你孫子昨天已隨十二孩子轉世為豬仔,出世到興化王員外家了。那第十三隻豬仔,頭上一簇白毛就是你孫子。你得趕快到王員外家裏找出第十三隻豬仔,把它打死,你孫子就會返魂。”
李甲醒來後,馬上騎著馬飛快地跑往興化王員外家,不管三七二十一跑到豬圈裏,數到第十三隻豬仔,認出頭上一簇白毛的,便一下子把那只豬仔打死。王員外見一個陌生人無緣無故打死他的豬仔,非常氣憤地說:“你這人怎麼打死了我家的豬仔呢?”李甲忙說:“多少錢我賠你。”於是,便與王員外講了價賠他的錢,李甲回到家裏後,他孫子果然活過來了。
此後,“豬仔打死才講價”這句俗話流傳下來了。
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
張記鐵鋪名聞方圓百里。張家祖傳三代都以打鐵為生。這打鐵的工夫傳到張利手中,更是出名了。
張利有兩個兒子,長子嫌打鐵要整天在火爐前掄大錘,太苦了,就不務正業,終日吃喝玩樂。次子為人樸實,終日隨父學習打鐵手藝。有一天,長子向他父親要了一千銀兩,說是要與人合夥做生意。他父親信以為真,就照數取出銀兩交給他了,還交代說要好好學習做買賣。次子知道大兄騙去父親錢銀,也不計較,仍舊專心學習打鐵。他安分守己,勤勤懇懇,終於研究了一套做鐵畫工夫。他用鍛打出來的鐵絲作畫,人物、魚蟲、花鳥就象真的一般。於是,名聲大振,各地客商,紛紛上門求購鐵畫,連官家豪富也以家藏鐵畫為榮。老父親看在眼裏,喜在心中。
二年後,長子因在外放蕩,宿花眠柳,帶去的錢銀耗盡了,走投無路,只好千金散盡還複來,灰溜溜返回家門。他見二弟生意興隆,已蓋起新厝,既羡慕又慚愧。老父親見孽子回來了,狠狠教訓他。這時,長子跪在老父面前,痛哭流淚,老父親見兩個兒子兩樣結果,感歎萬千地說:“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啊!”
小時偷拿針,大時偷扛杉
傳說有個張寡婦,好不容易才把遺腹子阿三拉扯大。孩子成了她的心肝寶貝,不管是橫是豎,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也不管是對是錯,孩子做什麼事,都誇個不停。
阿三長到三歲了,有一次拿了鄰居一支繡花針,張寡婦看見了,心肝寶貝誇不停口,還說:“才三歲,就會顧家了,將來一定有出色”。
阿三十歲時上私塾讀書,偷回一支筆,張寡婦說:“偷了一支筆,可值不少錢啊!”從此,阿三常偷同學的文房四寶,張寡婦總是嘴笑眼也笑。
阿三十二歲時,上街買東西,偷回一條大帶魚。張寡婦就煮了一鍋香噴噴的帶魚飯,母子倆吃得歡歡喜喜。
阿三十六歲時,偷回一支大杉木,賣了不少錢。張寡婦接過錢,高興地說:“孩子,我把錢存著,等存夠了給你娶媳婦。”
阿三長大了,當起了強盜,到處偷到處搶。有一天,讓官府抓到了,問罪斬首示眾。
阿三要殺頭了,張寡婦去活祭。阿三說:“阿母,我就要死了,想最後一次吸你一口奶。”張寡婦急忙打開衣襟,誰知阿三猛地一咬,把整個乳房都咬下來了。張寡婦疼得死去活來,破口大駡。這時,阿三說:“是你當母親的,從小慣著我,害我今天成了了刀下之鬼,我好恨你啊!”
從此,“小時偷拿針,大時偷扛杉”成了一句俗語,流傳下來了。
三人五個目
“三人五個目,過後無長短腳話”,在閩南話中,是指當面看定,後無反悔的意思。這俗語出之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傳有一少女,瞎了一隻眼,但卻花錢托媒婆給她四處物色一個標緻的郎君。另有一個跛子,也願意出大價錢,請媒婆給他介紹一個漂亮的物件。
媒婆想了想,若將瞎子配跛子,豈不是兩方錢都可賺到手嗎?於是,她想出了一條計策來。
事先,媒婆暗暗囑咐女方“我給你介紹一個漂亮的少年,但你有一目之差,男方來時,千萬不可正面相看,需如此這般……”同時,媒婆也吩咐男方:“這姑娘很‘古風’,你看人家時,可得斯文一點。”
安排停當,媒婆才引跛子入內坐定,那少女手帕蒙面,羞羞答答,待媒人勸了半天,才略微抬起頭來,半掩面向男方瞟了一眼。因為匆促,女方既沒有發覺男方跛腳,男方更、沒有注意女方瞎了一眼。媒人暗自歡喜。但又恐將來露了餡,遭雙方怨罵,就說:“三人五個目,過後無長短腳話呀!”
婚後,雙方發覺受騙,都去找媒人評理,媒婆回答道:“當時,我可是事先聲明過的,三人合五隻眼,過後切勿怪有人長短腳,是你們做事含糊,如今卻來怨我,是何道理?”
“三人五個目”這俗語,便這樣流傳了下來。
詛咒呣飼查某囝
清朝鹹豐年間,沿海一帶,以蔡騫為首的海賊活動非常猖獗。有一艘運載黃金的商船從臺灣鹿仔港駛往蚶江。商人早就聽說這一帶經常有海賊行兇作惡,殺人越貨。為了防止這船黃金被海賊掠奪,就在缸裏先裝上黃金,然後再在上面蓋一層鹹鮭脯,裝扮成運載成鮭脯的貨商。這一日,商船碰上了海盜,整船的貨物全落在蔡騫手中。蔡騫把缸打開看時,儘是些鹹鮭脯。
蔡騫將這些鹹鮭鱅連缸一起送給他的好朋友周某。周某也就把這些鹹鮭脯缸放在厝埕上。
周某有個查某囝,嫁給一個窮苦人家為妻。周某的女婿探知蔡騫送了許多鹹鮭脯給他丈人,就叫妻子去向周某討兩缸。一開口,周某當然兩話沒說,搬了兩缸給女兒了。
她一回到家中,就要用這些成鮭脯飼豬,打開缸蓋,倒出上面的鹹鮭脯,就看見缸裏裝有黃金,打開另一個缸也是這樣。此時,她就知道缸裏裝的,全部是黃金。她想:這一定是蔡騫誤認為掠奪來的只是一些鹹鮭脯而送給我父親的,我父親還不知道缸裏裝有黃金,要是這些黃金全部給了我,不就成為大富豪了。
第二天一早,她又來到娘家,一進門就說:“阿爸,你家裏放這麼多鹹鮭脯也沒用,不如賣給我吧。”周某感到十分驚訝:“查某囝,你要那麼多成鮭脯做啥用呢?”她就回答:“阿爸,你昨天送給我的那兩缸鹹鮭鮪,豬仔很愛吃,我要買去飼豬。”周某又說:“查某囝,飼豬也甭這麼多。”
正好這時,有一頭豬從這裏經過,聞到成鮭鱅味,把缸撞倒,裏面的黃金全部露出。到此,真相大白,周某也就知道他查某囝安的什麼心,破口大駡:“飼你這種查某囝真沒用,我已經送了兩缸給你,你還不知足,要把我這些財產全部霸佔去,要不是這頭豬,我差點兒被你矇騙過去。”
越說越氣恨,最後,他對天發誓詛咒:“今生來世,再也呣飼查某囝。”
好花插牛屎的故事
從前,有個叫玉蘭的女子,不但長得十分標緻,而且心靈手巧,卻嫁給了一個呆子。過去女人,講三從四德,嫁雞隨雞飛,嫁狗隨狗走,嫁乞丐提“加志鬥”(草袋子),她也無可奈何,認命就是了。
這天,玉蘭將織下的一匹白布交給丈夫,說:“你拿這匹布到街上賣錢。俗語說‘鼻孔向下無好人’,看你這德性,可得當心點,不要受人坑騙!”
呆子想:妻子說得對,鼻孔向下無好人,我今天一定得找個好人,免得受人坑騙。但是,他從街頭走到街尾,來回好幾趟,竟沒一人鼻孔向上,好不叫他犯愁。直到太陽快落山,來到城門口,才碰上有個人抬頭看告示,鼻孔有點向上。呆子便纏住那人再三叫喚:“客官,請買這匹布。”那人好不氣惱,說:“我何曾需要你的布,為何你老纏著我不放?”呆子說:“我老婆交代我,賣布時要當心,鼻孔向下無好人,我找了半天,只有你鼻孔向上,你是好人,所以才要你買我的布。”那人又好氣又好笑,想:“今天碰上個呆子,真是倒楣。”他順手把布拿在手中看看,看見那布織得很好,連聲稱讚。他想:這人老婆,果然是好手藝,不妨試她一試。便說:“我且買了你這匹布,但得請你的妻子代我裁做,你看可使得?”呆子看他願意買布,連聲說:“使得,使得。但不知客官要做什麼款式?”那人道:“你就向你的妻子說‘白天備禮數,夜裏做被布’,她便曉得。”呆子又問:“請問客官尊姓大名。”那人答道:“名七八,姓霜雪。”呆子再問:“裁做好了,我當送到哪里給你?”那人說:“前面叮叮噹當,後面嘭嘭碰碰。”
回家後,他告訴妻子說:“我在街口找了半天,好不容易碰上個好人。但很奇怪,他買了布,還要你給他裁做。但我問他的姓名地址和做什麼款樣,他全不說,而是念了嚕嚕嗦嗦一大串。我想,這人不是故意糊弄人,八成也不是好人。”
玉蘭說:“你且念給我聽聽!”呆子想了好一陣子,才斷斷續續把那些話說完。
妻子說:“白天備禮數,夜裏做被布,是要做長衫。白天出門見客可以穿,晚上還可以當被子蓋。名七八,姓霜雪,那是姓顏,叫顏十五。前面叮叮噹當,是開典當,後面嘭嘭碰碰是油車(榨油坊)。”呆子聽後,高興得腳跳手跳,連聲說:“有理,有理,娘子真是聰明。”
長衫做好後,玉蘭向呆子說:“你且到一間前有當鋪,後有油坊的院子,叫顏十五官人,長衫給你做好了!”
果子照妻子的話,果然找到那人。顏十五他打開長衫,看那針黹慎密,裁剪合身,心裏想,這呆子好福氣,竟娶了個巧媳婦。於是,拿出了四兩銀子給呆子,說:“二兩是布錢,二兩是工錢。另外我還備辦了一件東西,送給你妻子。”於是走入院子裏。呆子等了大半響,才見顏十五提一扁筐(漆籃)出來,說:“此筐路上你莫打開,待回到家中,你妻自有分曉。”
呆子回家,玉蘭一打開,不禁面色慘白。原來裏面裝一團牛屎,上面插了一朵鮮花。玉蘭想到自己的命運,愈覺悲痛萬分。雖想認命,糊裏糊塗過一輩子,但今日一觸到痛處,心頭就象刀割一般。一時想不開,於是悄悄從後門出來,向著屋後的那口井走去……
想不到她來到井邊,正見一個年青人,穿件布袋衣,褲管一高一低。,正在用“爪籬”一股勁地打水,拼命將水舀進身旁的竹籃裏。看他那傻乎乎的樣子,玉蘭不禁破涕而笑。心裏想:世間真的還有這般的傻子,比我丈夫不知還要傻多少倍,我又何必自找短見呢?於是便轉身回到家中。
原來那人正是顏十五。他送走呆子後,仔細一想,想起自己那惡作劇未免損人太深,怕呆子的老婆受了刺激,萬一有個三長兩短,豈不是失德罪過,所以才打扮成那個怪模樣,來到井口解救她。
貓槽祖母碗
閩南有句“貓槽祖母碗”的俗語,告誡人不要對老年人不孝。否則,上行下效,受下一輩虐待的厄運很快就會落到自己頭上。這俗語來自一則故事。
從前,有個木匠的妻子,心性狹隘刻薄,老嫌婆婆流眼淚流鼻涕不清潔,不讓婆婆跟家裏人一起在桌上吃飯,還藉口說婆婆手常常發抖,會摔破碗,把一塊喂貓用的木頭碗給婆婆裝飯。婆婆三餐總是孤零零地縮在水缸旁,捧著那塊破碗,吃著冷飯殘菜。木匠看了,很不痛快,可是又怕妻子,只好乾瞪眼。
一天,木匠外出做工,木匠的妻子見她那五、六歲的寶貝兒子,拿了段木頭,用他爸爸的鐵錘鑿子敲打個不停。木匠的妻子見了,只覺得孩子有出息,小小年紀便想學工夫,但又怕他傷了手指,忙喚道:“乖囝,你在幹啥?”孩子說:“我鑿個貓槽,將來你老了,給你裝飯吃!”
木匠的妻子聽了兒子的話,她再也不敢虐待婆婆了,一家人三餐也融融和和圍在飯桌上吃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