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一年終於幫他找到祖厝 臺胞圓了34年尋根夢
聊天中才發現,陳賢源要叫老人堂伯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閩南版6月26日訊(記者 李秋雲
黃啟鵬文/圖)
昨天(農曆五月初七),台商投資區東園鎮後港村,大雨。
54歲的陳賢源,撐傘站在雨中,百感交集。眼前的斷壁殘垣,幾乎被掩蓋在雜草中——這就是阿公當年住過的地方,這就是阿嬤念叨了幾十年的故土。在老人家過世34年後,陳賢源終於從臺灣找到了這裏,了卻阿嬤的遺願。
一年前,陳賢源尋根的求助資訊,輾轉到達惠安人志願者服務隊龍哥手中。當時,線索只有兩個詞——“三鄉陳”和“陳大蛤”,“三鄉陳”是阿嬤口中的家鄉,而“陳大蛤”則是阿公的名字。此後,惠安人志願者服務隊四處打探,但一直沒能尋到突破口。
所幸,到今年清明,也許是海峽對岸的這份幾十年的期許,感動了上蒼,也讓這條尋根之路慢慢清晰起來……
歸鄉
慨然望老屋廢墟
卻意外尋得堂伯
昨天一大早,陳賢源和朋友蔡先生從臺灣出發,先後乘坐飛機、輪船趕往廈門,又從廈門打的趕到泉州。
此前不久,陳賢源從惠安人論壇龍哥處得知,自己一直在找的阿公阿嬤的故鄉——“三鄉陳”,有可能找到了。這一趟,他們正是特地趕來核實的。
“等了三十多年了,有點等不了了!”在台商投資區東園鎮後港村大墌,92歲老人陳清軒家中,陳賢源離謎底越來越近了。陳清軒是村裏年紀最大的,對陳氏族人的情況也最為瞭解。
“你阿公叫什麼名字?阿嬤呢?”、“阿公叫陳大蛤……”、“太爺爺的名字呢,有沒有聽說?”陳清軒拿著陳氏族譜,陳賢源拿著從屏東縣戶籍部門拿到的材料,一代人一代人比對著。太爺爺對了,阿公對了,阿嬤也對了……越來越多名字相符,旁觀的人都高興起來,倒是陳賢源一直很平靜,或許因為等得太久了。
陳清軒老人說,自己該管陳賢源的阿公叫堂叔,記憶中,堂叔和堂嬸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到臺灣謀生了。
而他們一家住的老屋,就是現在屋前的一片廢墟。
大雨中,陳賢源站在廢墟邊,看著倒塌的牆,念叨著:“也不知道哪一間,是阿公住過的……”
眼前的廢墟曾是陳賢源阿公居住的地方
尋根
進祠堂鞠躬祭拜
圓阿嬤畢生心願
堂伯還帶著陳賢源,來到陳氏祠堂。這祠堂幾十年前已被破壞殆盡,這一座是重建的。
陳賢源輕輕地推開門,緩緩地走進去。這,就是祖輩日思夜想的根,可他竟是第一次踏進。他默默地看著牆上的祠堂重修記,許久許久,一句話都不說。
他站立在祠堂中央,雙手合十,嘴裏不出聲地默念。大家都知道,他是以這簡單的儀式在認祖,所以誰都沒去打擾。末了,他虔誠地俯身鞠躬,向著正廳拜了拜。
尋根,從最開始,陳賢源就是為了阿嬤的。陳賢源的阿公在他出生前就已經去世,而阿嬤跟他家住一起。陳賢源曾聽阿嬤說過,她和阿公是1922年左右從泉州去臺灣的,並就此定居下來。陳賢源20歲那年,阿嬤去世時,她希望孫兒如果有機會能替她回鄉,走走看看。
“阿嬤走時,我經濟能力有限。可我一直把這記在心裏!”不過,阿嬤留下的線索不多,只有當年的老地名還有阿公的名字。
曲折
志願者一年苦尋
相贈“惠安五穀”
“辛苦龍哥,辛苦大家了,如果沒有你們,我想是不可能了!”在後港村,陳賢源幾次跟龍哥和惠安人志願者服務隊道謝。他知道,幫自己尋根的這一年,太曲折了。
而龍哥則用“歷盡艱難,千方百計”來形容這次尋根。一切,得從去年6月初的一條求助線索說起。
“有一個上海的朋友受人所托,向我們求助,說想幫臺灣一位陳先生尋根!”要找的地方叫“三鄉陳”,曾經住在那裏的人叫“陳大蛤”……
“三鄉陳肯定是以前老地名的簡稱,現在沒有了,而那個人名在惠安一帶可能只算個小名……”龍哥和志願者們開始在論壇上發帖,QQ群徵集線索,還騎行到有可能的地方尋訪,查看了各朝代惠安縣誌、陳氏後裔村落分佈圖和不少地方的陳氏族譜……其間,惠安藝術攝影協會等許許多多人加入到幫忙尋根的隊伍中來,但一直沒有進展。
直到今年清明,在惠安籍作家陳成水的幫助下,他們才把目標縮小到附近的東園鎮垵頭村,再綜合惠安博物館裏的記載,找到了陳氏族譜,最終找到了東園鎮後港村大墌。
昨天,惠安人志願者服務隊還特地送給陳賢源“惠安五穀”(即黃豆、稻穀、麥子、花生、地瓜),希望他常想家鄉。而陳賢源也給堂伯留下了臺灣的住址和電話,陳賢源唯一遺憾的是,阿嬤交代他回來尋找的“七經夫人”——那是她親手雕制、供奉的一座神像,仍然沒有線索。
歷時一年終於幫他找到祖厝 臺胞圓了34年尋根夢
臺胞陳賢源(右)與老人認真核對族譜,34年前祖母的遺願終於實現。
雨一直下,模糊了前方,卻沒有動搖臺灣同胞陳賢源來祖國大陸尋根的決心,沒有阻礙志願者們幫忙尋親的腳步。34年了,如今54歲的陳賢源不忘祖母所托,終於在台商投資區東園鎮後港村大柞自然村找到了根; 1年了,志願者走遍惠安和台商投資區各個角落,終於幫他圓了夢。
□本報記者 郭培明 黃雅珊 陳小陽 文/圖
一條QQ信息
牽起一段尋根緣
去年6月1日,“惠安人志願者服務隊”負責人龍哥的QQ上閃出了一條資訊,有人向他打聽“惠安三鄉陳”的陳氏宗祠地址。“我第一時間覺得對方可能是要尋親或是尋祖。”經過交談,對方說自己是受臺灣朋友陳賢源所托幫忙尋根。
不過,“惠安三鄉陳”這個詞一出現,便讓志願者們犯難了。據當地人的經驗,古時惠安三鄉是指惠安輞川坪埔、山步、莊上等村莊,但現在這些地方的人全部是姓“何”的。
那麼,“三鄉陳氏”所住何方,會不會“三鄉”裏有極少數的“陳”姓人?去年 6月 5日,志願者“大霧山”實地踏訪後一無所獲。此時,志願者阿黃查看了各朝代的惠安縣誌後發現,惠安置縣時有三鄉,“惠安三鄉陳”中的“三鄉”會不會就是統指惠安縣?還有人提出另一種看法,即惠安陳氏主要分佈在三個地方,分別是惠安涵口、惠安琅玕和輞川鎮更新村侯卿,這會不會是“三鄉陳”的由來呢?
一番努力後,志願者們根據惠安陳氏族譜,將“三鄉陳”鎖定在東園鎮的垵頭自然村,源於族譜記載“琅玕始遷祖陳安東,乃太傅派良儀後裔。當元明之際,由晉江率領族人來惠安縣垵頭村住居,代代相嬗,於今六百多年,傳二十三世,自是七房衍派,散佈廬落,因聚垵砂、東湖、大柘者眾,世稱三鄉陳氏”。
這一好消息一傳到陳賢源耳朵裏,立即讓他興奮萬分。不過志願者們也很遺憾地告訴他,由於資料較少,只知“陳大蛤”是他祖父,暫時還沒法找到他的親戚。
造訪“老大人”
志願者數次被趕
沒有幫忙找到陳賢源在祖國大陸的親戚,志願者們一直很不安,之後他們將尋訪的經歷上傳至網上,希望更多的網友們能夠幫忙尋找。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清明節,一位移居廈門的惠安老先生找到龍哥,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他說,陳賢源的祖父“陳大蛤”確有其人,是垵頭自然村的鄰村大柞自然村人。
志願者們激動不已,立即動身。在大柞找陳氏裏年紀最大、97歲的“老大人”陳清軒幫忙時,龍哥卻被他當成騙子轟了出來。第二次,龍哥買了禮品去諮詢,沒想到禮品也被退了回來。第三次也不行,第四次還不行。直到第五次,陳清軒才說出龍哥要找的“陳大蛤”其實是其堂親。但除此,他不願再透露更多的資料,只說若真是要尋根,讓當事人陳賢源自己來。
龍哥把這個情況回饋給陳賢源,意外的是得知消息的陳賢源立即做出決定,表示將儘快安排時間從臺灣前來祖國大陸確認。
風大雨大
臺胞祖厝前久站
昨日,風大雨大,不過臺灣同胞陳賢源尋根的腳步沒有停息。見到陳清軒後,他趕緊奉上臺灣的特產阿里山茶,隨後便將族譜拿出來讓陳清軒過目。
隨著陳清軒“一錘定音”,陳賢源這才松了口氣,說出了一段家族故事。原來,大約是1921年,他的祖父已經過世了,祖母帶著他的父親以及他的伯伯們到臺灣討生活,沒想到自那之後,他們就與祖國大陸的親戚失去了聯繫。34年前,祖母過世時一再囑咐他要回來尋根。但是,由於當時經濟能力有限,祖母的這個願望只能暫時擱置在他的心裏。不過,這些年來,隨著陳賢源的生活越來越好,他完成祖母遺願的念頭也越來越強烈。
去年,陳賢源便通過一位經常往來於臺灣和祖國大陸做生意的朋友幫忙尋親,這才把尋根的線給牽了起來。“祖母的遺願完成了。”雖然祖父祖母曾居住的古厝已經倒塌了,但是陳賢源還是站在跟前,深情地望著,望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