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縣歷史沿革
隸屬建置
宋太平興國六年(九八一)析晉江縣東鄉十六裏置惠安縣,取“以惠安民”之義稱惠安。因縣治城北有山似螺又簡稱“螺”。
元至元十五年(一二七八年),升泉州為泉州路,惠安縣隸屬泉州路。大德二年(一二九八年),改泉州路為泉甯府,惠安縣屬泉寧府。不久泉寧府廢,複屬泉州路。
明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改福建的八路為八府,置泉州府,惠安縣屬泉州府。
清承明制,最高一級行政區稱省。惠安縣屬福建省泉州府。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實行省、道、縣三級地方政制,惠安隸南路道。
民國三年南路道改稱廈門道,惠安歸屬廈門道。
民國十六年,廢除道制,改為省、縣兩級制,惠安縣直隸福建省。
民國二十二年十二月至次年一月“閩變”期間,仍屬福建人民政府興泉省,民國二十三年二月仍隸屬福建省。七月全省劃為七個行政督察區,惠安縣隸屬第四行政督察區。
曆屬清源軍、平海軍、泉州、泉州路、泉州府、廈門道。
一九四九年九月九日惠安縣改隸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區,屬晉江專區(地區)、泉州市。
一九五〇年四月改屬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九月,歸屬晉江地區專員公署。
一九五五年四月改隸晉江專員公署。
一九六七年六月三十日歸屬晉江專區軍事管制委員會。
一九六八年九月改屬福建省晉江專區革命委員會。
一九七一年七月改屬福建省晉江地區革命委員會。
一九七八年三月改屬福建省晉江地區行政公署。
一九八六年一月,撤銷晉江地區,泉州市升為地級市,惠安縣歸屬福建省泉州市。
一九九〇年十月九日,福建省第一個回族自治鄉政府在惠安縣百崎正式成立。
二〇〇〇年四月十二日,將惠安縣的山腰鎮、後龍鎮、南埔鎮、塗嶺鎮、埭港鎮劃歸泉州市泉港區管轄。(注:參見“泉港區”頁面)
二〇〇〇年,撤銷小岞鄉,設立小岞鎮。行政區劃調整後,惠安縣轄十五個鎮、一個民族鄉:螺城鎮、洛陽鎮、崇武鎮、東園鎮、張阪鎮、東嶺鎮、輞川鎮、塗寨鎮、螺陽鎮、黃塘鎮、山霞鎮、淨峰鎮、東橋鎮、紫山鎮、小岞鎮、百崎回族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全縣總人口八十九萬七千多人。
二〇〇三年末,惠安縣轄十五個鎮(洛陽、東園、張阪、塗寨、崇武、東嶺、輞川、螺城、螺陽、黃塘、淨峰、山霞、東橋、紫山、小岝)、一個民族鄉(百崎回族),十一個社區、二百八十四個村委會。
二〇〇五年,惠安縣轄螺城、洛陽、崇武、東園、張阪、東嶺、輞川、塗寨、螺陽、黃塘、山霞、淨峰、東橋、紫山、小岞十五個鎮,百崎回族鄉,共有十一個社區,二百八十四個村委會。
境域
縣域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正東至小岞,距縣城二十二公里,瀕臨大海。
正西至虎崛,距縣城二十0公里,與泉州市鯉城區溪頭村毗鄰。
正南至浮山島,距縣城二十二公里,面對臺灣海峽。
正北至界山村,距縣城二十五公里,同仙遊縣楓亭交界。
西北至寨後村,與仙游縣圓莊村接壤。
西南至雲莊村,與鯉城區杏宅村相鄰。
東北至誠峰村,面臨湄洲灣。
東南至崇武。
三面環海,海岸線曲折,長達一百九十二公里,全縣東西寬四十二公里,南北長四十七公里,總面積為978.96平方公里,計1945050市畝。
地形如趾,向外伸展。
置縣後,境域曆宋、元、明、清、民國,皆不變。
一九五五年,從西北部劃出塗嶺區的義路、嶺北、東坪等鄉歸仙遊縣。其後未作更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