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原居民姓氏族譜
姓氏
文氏 王氏 毛氏 方氏 朱氏 李氏 杜氏 吳氏 何氏 林氏 邱氏
胡氏 侯氏 翁氏 徐氏 袁氏 唐氏 梁氏 許氏 張氏 陳氏 陶氏
程氏 曾氏 馮氏 鄒氏 溫氏 彭氏 黃氏 葉氏 廖氏 鄭氏 賴氏
蔡氏 鄧氏 劉氏 黎氏 謝氏 鍾氏 關氏 蕭氏 羅氏 雜類
所有下述族譜的微縮膠卷,
均收藏在聯合書院胡忠多媒體圖書館。
文
風俗通:「周文王子孫以謚為姓」。
路史:「太岳後有文氏, 一雲, 當出衛將 軍文子之後」。
續通志:「文彥博, 本姓敬, 其先以避後晉石敬塘諱, 更姓文」,
望出雁門。
寶安文氏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W45 P3
文氏族部下卷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6
文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9
新界新田村文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Closed Stack Microform
mic1518
王
百粵姓氏考略:「姬姓, 望出太原, 周太子晉之後」。
吳梅村宛平王氏家譜序:「吾聞王氏, 有姬姓, 有媯姓, 有子姓,
姬姓曰太原, 琅琊, 京兆, 河間;媯姓曰北海, 陳留;子姓曰天水,
東平, 新蔡, 山陽, 中山, 章武, 河東, 汲郡, 其他,
共有四十餘望, 而唐室宰相表, 五氏十三人, 定著為琅邪, 太原,
京兆三族」。
宋濂王府君墓版文:「惟王氏所出不一, 有姬姓者二族, 有媯姓,
子姓者各一族, 有虜姓者析四族, 餘未暇論述, 然姬姓二族, 皆出於周,
其一, 始於王子晉之子司徒宗恭, 其後則太原, 瑯琊為尤盛, 其一,
始於畢公高之子畢萬, 其後則京兆, 河間, 為龍蕃, 二者皆以王族,
故氏之於王雲, 太原之族, 自秦漢以至於唐, 最多顯著, 與清河之崔,
隴西之李, 榮陽之鄭, 範陽之盧, 天下號為五」。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姓纂, 王姓出太原, 琅邪, 周靈王太子晉之後,
北海, 陳齊王田和之後, 東海出姬姓畢公高之後, 高平, 京兆,
信陵君之後, 天水, 東平, 新蔡, 山陽, 中山, 章東武, 河東者,
殷王子比干孫號王氏, 唐玉宗, 隋末改王氏」。
姓氏考略:「姓派別甚多, 通志, 京兆, 河間之王,
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 此姬姓之王, 出北海, 陳留者, 舜之後,
此媯姓之王, 出汲郡者, 王子比干後, 此子姓之王, 出河南者,
為可頻氏;出馮翊者鉗耳族, 出營州者本高麗, 出安東者本阿史布,
此皆虜姓之王, 大抵子孫以王者之後, 號曰王氏, 廣韻所載, 有廿一望,
太原, 琅邪, 北海, 陳留, 東海, 高平, 京兆, 天水, 東平,
新蔡, 新野, 山陽, 中山, 章武, 東萊, 河東, 金城, 廣漢,
長沙, 堂邑, 河南, 以太原, 琅邪為尤著, 其餘, 又有賜姓,
冒姓者, 如漢書燕王丹之玄孫嘉, 王莽時獻符令, 賜姓王氏, 又王世充,
本西域胡支氏, 冒姓王, 又五代王保義, 則劉去非, 冒姓王」。
金竹排村王斯福家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5
太原堂王氏族譜
松源王氏宗族譜
毛
姓纂:「周文王第九子毛伯受封毛國, 因以為氏, 支孫為周卿士, 毛伯過,
毛伯得, 並毛公之後也, 趙有毛遂, 漢有毛公, 治詩, 趙人也」;
姓源:「周文王第八子鄭」, 漢毛公, 即毛亨, 治詩,
作訓詁傳以授從子萇, 時稱為大毛公, 萇為小毛公, 望出西河, 滎陽。
姓氏考略:「又氐酋有毛氏, 苻健將有毛貴, 見前秦錄, 明有伏羌侯毛忠,
為賜姓」。
歷代族內總簿 (毛氏)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9
方
明方正學族譜序:「方氏出於楡罔之裔方雷, 比他姓為最先,
黃帝時有曰明者, 在七聖之列, 其後有回, 為帝舜友」。
明宋濂方氏族譜序:「方雷者, 西陵氏女, 軒輾之正妃, 是為嫘祖,
或曰, 楡罔之子曰雷, 封于方山, 後人因以方為氏, 未詳孰是」。
姓纂:「周大夫方叔之後」;以字為氏。望出河南。 詩小雅:「方叔蒞止」,
傳:「方叔, 士也」。
東莞方氏族譜
UL
CS1169.F3F3
東莞方氏族譜 : [第一卷]
UL
CS1169.F3F3 1965a
東莞方氏族譜
UL
CS1169.F3F3 1965b
東莞方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32
朱
姓纂:「顓頊之後, 周封曹挾於邾, 為楚所滅, 子孫去邑以朱為氏,
一雲, 舜臣朱彪之後, 齊有朱毛, 漢有中邑侯朱進, 隱陵侯朱濞,
吳郡, 漢功臣, 又都昌侯朱車爾, 車爾至買臣, 會稽太守」;望出沛國,
義陽, 吳郡, 河南。
魏書官氏志:「渴濁氏, 可朱渾氏, 並改為朱氏」。
紫陽家乘 (朱氏族譜) [顯微資料]
鳼穀樹嚇村
UC Microform
mic1220
李
姓纂:「帝顓頊高陽之裔, 顓頊生大業, 大業生女華, 女華生咎繇,
為堯理官, 子孫因姓理氏, 裔孫理徵, 得罪於紂, 其子利貞,
逃難伊侯之墟, 食木子得全, 因變姓李氏」。
姓氏考略:「一雲, 理, 李古字通, 老子因祖為理官, 以為姓,
望出隴西」。
北史李士謙傳:「趙郡李氏, 為趙將武安君之後, 李左車其先也」。
晉書後蜀載記:「李特, 蜀寶人」。
魏書官氏志:「叱李氏改為李氏」。
路史:「徐氏、 邴氏、 安氏、 杜氏、 胡氏、 弘氏、 郭氏、 麻氏、
鮮於氏、 張氏、 阿布氏、 阿跌氏、 舍利氏、 朱邪氏、 董氏、 羅氏、
並以立功從唐國姓為李氏」。
朱彝尊李氏族譜序:「李氏望隴西, 其次趙郡, 隴西之系興唐, 本支日蕃,
定著房三十有九, 而趙郡亦有南東西三祖之別, 定著六房, 族最大,
出張王劉趙之上, 李白詩雲, 我李百萬葉, 柯條徧中州,
其言大而非誇者邪」。
小滘村李祖茂家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5
大滘村李茂桂家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6
沙螺洞李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5
烏蛟騰李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1
李氏族譜 [顯微資料]
湧尾
UC Microform
mic1221
蓮澳村三福堂李氏族譜 [顯微資料]
[聯澳村]
UC Microform
mic1225
李氏族譜 [顯微資料]
新界西貢北約十四鄉輋下
李奕昇遺存
UC Microform
mic1223
黃貝嶺禾坑村李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5
李如奎祖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2
泥塘角村李開魁祖家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6
湧尾李捷登家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5
湧背村李良發家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5
深湧村李氏族譜 [顯微資料] : 源宗遺存
UC Microform
mic1220
橫嶺頭村李景茂家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6
世界李氏宗譜
UL
CS1169.L5 1977
李氏族譜
UL
CS1169.L5 1908a
李氏族譜
UL
CS1169.L5 L52
李如奎祖族譜
UL
CS1169.L5 1933a
新界禾坑李氏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L5 H72
寶安縣小滘李氏族譜
UL
CS1169.L5 P3
寶安縣船灣湧尾李氏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L5 P32
寶安縣烏蛟騰明芳公所傳李氏族譜
UL
CS1169.L5 P35
李氏族譜
杜
姓纂:「祁姓, 帝堯劉累之後, 在周為唐杜氏, 成王滅唐, 遷封于杜,
杜伯為宣王所滅, 杜氏分散, 適魯者, 杜洩是也,
古有杜康」;望出京兆, 漢陽, 南陽。
魏書官氏志:「獨孤渾氏改為杜氏」。
杜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2
晉安杜氏族譜馬鑾續編
UL
CS1169.T82 1990
吳
姓纂:「周太王子泰伯, 仲雍封吳, 後為越所滅, 子孫以國為氏,
季劄之後, 居齊魯間」。
百粵姓氏考略:「姬姓, 太伯之後」。
山海經:「顓頊時有吳權, 通阿女緣婦」。
史記索隱:「舜後封虞, 虞音近吳, 故舜後亦有吳氏」。
帝王世紀:「少康時吳賀與羿期射」。 是吳氏不始于泰伯也。
吳氏重修族譜 [顯微資料]
九龍吳氏族譜
UC Microform
mic1217
新界元朗吳氏族譜 [顯微資料]
吳氏族譜
UC Microform
mic1226
新界元朗吳氏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W8 W78
吳氏浩源公族譜(大埔縣洲瑞鄉吳氏族譜)
UL HKS Closed Stack
CS1169.W8 W79
吳氏重修族譜
吳氏家乘
吳氏家族
吳氏族譜
吳氏族譜
吳家族譜
吳氏純宜祖家譜 民國三十六年秋季吳桂燊手抄(1947年)(Taiwan,
Shatin, Ng Family)
吳氏歷代祖脈根源記
何
姓纂:「周成王弟唐叔虞裔孫韓王安, 為秦所滅, 子孫分散, 江准間音,
以韓為何, 遂為何氏」。
百粵姓氏考略:「姬姓, 韓侯之後」。
漢書五行志:「何苗, 本姓朱, 冒姓何」。
五代史:「吐谷渾亦有何氏」。
蘭州府志:「元永吐番宣慰使鎖南, 其子銘入明為河州衛指揮同知,
賜姓何」。 是何匪獨即韓之訛音, 在族而言, 非僅漢族, 在姓字而言,
漢混朱姓, 明混鎖姓在內焉, 計有廬江、東海、陳郡三望。
盧江郡何氏宗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1
南海煙橋何氏家譜
UL Oversize
CS1169.H6 N3
林
姓纂:「殷太丁之後, 王子比干之子, 比干為紂所戮,
其子堅逃難長林之山, 遂姓林氏, 魯有林放、仲尼弟子、左傳林雍,
林不狃, 林楚, 代士季氏, 左傳曰, 林楚之先, 皆季氏之良也」
;望出南安。
風俗通:「林通之後」。
魏書官氏志:「丘林氏改為林氏」。
開元錄:「今建州皆蛇種, 有五姓, 黃, 林等是其裔」。
按姓氏考略引姓纂:「周平王次子林開之後」, 而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引姓纂,
則若前述。
大埔坑嚇蒲村林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4
林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8
屏山石埔村林氏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1
屏山鄉石埔村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1
新界林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6
新界大埔坑下蒲村林氏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L55 H73
新界屯門林氏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L55 H72
新界林氏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L55 1940za
邱
清厲鶚厲氏考:「居於營邱者為邱氏」;一雲:「邱姓始於清, 厲說非」。
河南堂邱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0
河南郡邱氏族譜
邱氏族譜源流總略
胡
姓纂:「帝舜之後胡公封陳, 子孫以謚為姓」, 系出媯姓, 望出安定,
新蔡。
魏書官氏志:「獻帝以兄為紇骨氏, 後改為胡氏」。
楚國先賢傳:「胡廣本姓黃, 後改為姓胡」。
周書李遠傳:「勅勒有胡姓, 後周胡琮即是」。
胡氏族譜 [顯微資料]:馬鞍崗
UC Microform
mic1220
侯
姓纂:「晉侯糸昏之後適他國, 以侯為氏、鄭有侯宣多, 侯多羽,
魯有侯叔下, 侯犯, 齊有侯朝, 魏有侯嬴」。
百粵姓氏考略:「蒼頡之後, 曲江侯安都在南朝仕陳, 為司空,
宋進士晉升, 知南恩州, 有政聲」。
唐書宰相世系表:「出自姬姓」。
姓氏考略:「一雲, 出自姒姓, 夏後氏之裔, 封于侯, 子孫以為氏,
又雲:鄭大夫侯宣多, 侯羽之後, 望出上穀」。
魏書官氏志:「古口引氏, 後改為侯氏」。
路史:「魏侯奴氏, 渴侯氏, 古引氏, 俟伏侯氏, 並改為侯氏」。
是侯姓之源, 有姬姒兩姓異說, 而魏以後復多異族之姓併入也。
侯善行堂族簿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7
香港新界侯氏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H68 1985
侯氏族譜
香港新界金錢村侯氏族譜
翁
姓氏考略:「周昭王庶子食采於翁, 因以為氏, 望出錢塘,
又夏後啟時有翁難乙」。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漢有翁伯, 販脂而富傾縣邑」。
翁氏族譜 [顯微資料]
白沙澳.夏陽
UC Microform
mic1221
白沙澳翁氏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W46 W45
徐
姓纂:「顓頊之後, 嬴姓, 伯益之子, 夏時受封於徐, 至偃王為楚所滅,
以國為氏」, 望出東海, 高平, 東莞, 琅邪, 濮陽。
五代史:「李昇, 冒姓徐, 名知誥」。
徐氏家族部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0
徐氏 [顯微資料]:攸田村
UC Microform
mic1220
新界大嶼山壁鄉徐氏家族部[譜]
UL HK Studies
CS1169.H76 H79
袁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媯姓, 舜後陳胡公之胤, 胡公生申公,
申公生靖伯甫, 甫七代孫莊爰, 伯諸生濤, 以王父字為氏, 代為上卿,
字或作爰, 轅, 其實一也」。
唐書世系表:「胡公滿裔孫諸, 字伯爰, 其孫濤塗,
以王父字字為氏」;望出陳郡, 汝南, 彭城。
明方九靈四明袁氏譜圖序:「袁蓋舜之後也, 周封其裔孫胡公滿於陳,
滿之十一世孫諸字伯爰, 子孫以字為氏」。
羅湖袁氏家譜
UL HK Studies
CS1169.Y83 1919a
唐
姓纂:「帝堯陶唐氏之後裔封唐侯, 周成王滅唐, 子孫以國為姓,
又左傳唐成公國於比陽, 今唐州是也」。
百粵姓氏考略:「姬姓, 伊祁氏帝堯所封, 其後以國為氏」。
姓氏考略:「或曰, 唐氏有二, 堯之後為唐以封晉, 此晉之唐也;伊祁姓,
爕父之後封于唐, 為楚所併, 此楚之唐也, 望出晉昌, 北海, 魯國」。
後漢書南蠻傳:「白狼王有唐姓」;三國志郭淮傳:「隴西羌亦有唐姓」。
唐氏家譜
毗陵唐氏家譜
UL
CS1169.T355 1990
梁
姓纂:「嬴姓, 伯益之後, 秦仲有功, 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陽,
是為梁伯, 後為秦滅, 子孫以國為氏, 晉有梁益耳, 梁弘, 梁由靡,
並其後也, 安定, 烏氏縣梁和, 以豪族自河東徙烏氏」。
魏書官氏志 : 「拔列蘭氏改為蘭氏」。
梁姓族譜
UL, UL HK Studies
CS1169.L52 1981
許
姓纂:「薑姓, 炎帝之後, 周武王封其裔孫文叔於許, 後為楚所滅,
子孫分散, 以國為氏」。
姓源韻譜:「與齊周宗」, 望出高陽, 汝南。
急就篇注:「許由之後」;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晉有許偃, 楚有許伯,
鄭有許瑕」。 宋王安石許氏世譜:「伯夷, 神農之後也, 佐堯舜有大功,
賜姓曰薑, 其後見經者四目, 曰申, 詩所謂申伯者是也, 曰呂,
書所謂呂侯者是也, 曰齊, 曰許, 春秋內書, 齊侯許男是也, 周衰,
許男嘗從大侯侵伐會盟, 竟於春秋, 及後世復國, 而子孫以封姓,
然世傳有許由者, 堯以天下讓由, 由不受, 逃之箕山,
箕山蓋有許由塚焉, 其事不見於經, 學者疑之, 或曰, 由亡求於世者耳,
雖與之天下, 蓋不受也, 故好事者以雲, 而由與伯夷,
其生後先所祖同不同, 莫能知也」。
廣東番禺譚山許氏族誌 [顯微資料]
UC Closed Stack Microform
mic1518
張
姓纂:「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 為弓正, 觀弧星, 始制弓矢, 主祀張星,
因姓張氏」。
百粵姓氏考略:「姬姓, 黃帝子, 青陽之後, 揮為弓正, 因命氏焉」。
風俗通:「張王李趙, 黃帝賜姓」。
通志氏族略:「晉有解張, 字張侯, 自此晉國始有張氏, 出清河, 南陽,
吳郡, 安定, 敦煌, 武威, 範陽, 犍, 為沛國, 梁國, 中山,
汲郡, 河內, 高平十四望」;然張氏譜圖雲共有四十三望也。
元袁桷張氏宗譜序:「張姓出於姬, 至周而氏者, 祖於韓, 其得望者十二,
曰襄陽, 洛陽, 河東, 始興, 馮翊, 吳郡, 平原, 清河, 河間,
中山, 曰魏, 曰蜀」。
明宋濂張氏圖譜序:「張以字為氏, 出於晉之公族, 有解張者,
其字曰張侯, 故晉國世有張氏, 而譜家謂少昊第五子揮為弓正, 則姓為張,
則非也」。
清汪鈍翁休寧張氏世譜序:「張之先見於詩若爾雅者, 曰仲,
見於春秋傳及短長書者, 曰老, 曰趯, 曰骼, 曰孟談」。
魏志:「張遼, 本姓聶, 改姓張」。
西溪家乘 [顯微資料]
張氏述善堂藏板
UC Microform
mic1222
曲江張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32
香山鐵城張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31
族符流傳 [顯微資料]
張氏族譜
UC Microform
mic1215
圍頭鄉張家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4
大埔沙羅洞張氏族譜
沙羅洞張屋(家譜)
UL, UL HK Studies
CS1169.C4 T3
中華張姓網
陳
姓纂:「媯姓, 亦州名。本太昊之墟, 畫八卦之所,
周武王封舜後胡公滿於陳, 子孫以國為氏」;有潁川, 汝南, 下邳,
廣陵, 東海, 河南六望。
百粵姓氏考略:「媯姓, 舜後, 望出穎川」。
明宋濂題陳生宗譜後:「陳本媯姓, 禹封舜子商均於虞城,
至周武王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諸陳, 其後子孫有奔齊者, 遂之國為氏,
傳裔既久, 乃至混淆, 有本姓陳氏而更為田氏, 王氏者, 有本姓白氏,
高氏而冒為陳氏者, 此固失之成安君陳餘自大樑兵從劉項,
陳嬰自東陽以兵屬項梁, 二人雖曰同時, 本非父子, 唐表卻以為嬰生餘,
尤為無稽之甚」。
元史:「陳友諒本姓謝, 祖贅於陳, 因冒姓陳; 又安南國王姓陳,
如陳日煚, 日煊即是」。
魏書官氏志:「侯莫陳氏改為陳氏」。
四必堂陳氏族譜誌 [顯微資料]
UC Closed Stack Microform
mic1518
社山村族譜 (陳氏)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4
陳氏源流族簿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6
陳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Closed Stack Microform
mic1518
鹿頸村陳秉均永古長流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0
順德沙滘陳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32
外海陳氏族譜
UL
CS1169.C54 C5
承天明鄉社陳氏正譜
UL, UL HK Studies, UL Chinese
Overseas Coll
CS1239.T7 1964
新界鹿頸村陳氏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C54 H72
新界社山村陳氏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C54 C52
廣東興寧石馬陳氏循規公家譜
UL
CS1169.C54 K8
普邑蓮耘鄉繼述堂族譜
UL
CS1169 .C54 1991
萬宜灣陳氏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C54 W36
族譜(禾輋村陳耀輝先生藏)
陳氏家族歷代世系表
陳氏族譜 (Chan of Yim Tin Kok, Tsing Yi
Island)
陳君羨祖長房族譜
陳姓總族譜 暢英手訂
陳姓開基始祖族譜(沙田下禾輋村陳氏)中華民國貳拾壹年孟冬月修牒
陶
姓纂:「陶唐氏之後, 因氏焉」。望出丹陽, 潯陽。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虞思為周陶正, 亦為陶氏, 陶叔為周司徒,
漢功臣開封侯舍, 生青, 為丞相」。
松友祖家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6
屯門陶氏撮要家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 1945 no.1148422
陶氏族譜
程
姓纂:「顓頊重黎之後, 周程伯休父, 其後也」。望出廣平, 安平。
左傳杜注 :「晉荀氏支子, 食采於程, 以邑為氏」。
程氏族譜
UL Oversize, UL HK Studies
CS1169.C553
曾
姓氏考略:「世本, 系出姒姓, 夏少康封少子曲侯於鄫, 後為莒滅,
鄫太子巫仕魯, 去邑為曾氏, 望出魯國, 廬陵」。
武城曾氏重修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3
[曾氏] 紆公房系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 1945 no.1130795
[曾氏] 貞豫房系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 1945 no.1130795
武城曾氏重修族譜[序]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 1945 no.1130795
武城曾氏重修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 1945 no.1130795
武城曾氏重修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 1945 no.1208344
沙田十二笱曾氏族譜
武城曾氏重修族譜
曾氏宗親網
曾家大屋滄桑史 曾德馨 一九八一年二月九日稿
馮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姓纂曰, 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之後, 畢萬封魏,
支孫食采於馮城, 因氏焉, 代本又雲, 歸姓, 鄭大夫馮簡子之後,
漢書雲, 秦末馮亭為上黨太守, 入趙, 其宗族或留潞, 或在趙,
秦丞相去疾, 御史大夫刼, 漢博成侯母擇, 並亭之後也」, 望出杜城,
長樂。
姓氏考略:「馮氏出潁川者, 漢征西大將軍馮異之後, 出上黨者,
左將軍馮奉氏之後, 出長樂者, 宜都侯馮參之後, 出京兆者,
燕王馮巨集之後, 出宏農者, 西魏寧州刺史馮寧之後, 出河間者,
唐監察禦史馮師古之後」。
馮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9
懷南祖馮氏家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7
始平郡世系
UL, UL HK Studies
CS1169.F4 S5
始平馮氏世代家譜傳流
鄒
姓纂:「子姓, 宗湣公之後正考父食采於鄒, 生叔梁紇, 遂為鄒氏」。
說文:「鄒, 本邾婁國, 改為鄒, 後以為氏, 帝顓頊之後所封」,
望出範陽 ; 齊有鄒衍, 鄒忌。
鄒氏族譜增補
UL
CS1169.T76 T7 1996
溫
姓纂:「唐叔虞之後,晉公族受封河內之溫,因以命氏,又郤至食采於溫,亦號溫季,漢功臣表溫疥,封侯,音苟,疥孫何,始居太原」;望出太原,
汲郡,清河。
唐溫信碑:「顓頊裔, 為己姓」。
唐書:「康居國王姓溫;劉易從之子昇流嶺表, 免歸, 改姓溫」。
魏書官氏志:「叱溫氏, 溫盆氏, 溫孤氏, 均改溫氏」。
福建溫家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35
榕樹澳村溫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4
清遠溫氏族誌略
UL
CS1169.W442C5
溫姓族譜
彭
姓纂:「大彭為商諸侯, 以國為姓, 蓋陸終第三子彭祖即大彭也」。
張澍雲:「顓頊曾孫祝融之弟吳回, 生陸終, 陸終子六人, 其三日籛,
為彭姓, 封于大彭」, 望出宣春。
姓氏考略:「安定胡永胡有彭氏, 見晉書, 又西羌南蠻皆有彭氏」。
澤猷家譜(彭氏)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4
寶安縣粉嶺彭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4
香港粉嶺彭氏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P4 1936a
寶安縣粉嶺彭氏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P4 P32
寶安縣粉嶺彭氏族譜節錄
UL HK Studies
CS1169.P4 P3
彭氏家譜
彭氏家譜
彭氏族譜(彭正全贈)
黃
姓纂:「陸終之後, 受封於黃, 後為楚所滅, 以國為氏」。是嬴姓也。
百粵姓氏考略:「嬴姓, 少昊裔孫封於黃, 其後以國為氏」。
姓氏考略:「又臺駘封於汾州, 其後為沈姒蓐黃諸國, 為晉所滅,
後亦以黃為氏, 見宋學士集, 望出江定, 櫟陽, 安定, 房陵, 漢來,
上穀, 譙郡」。
宋學士文集, 為明宋濂之文集, 然其西甌黃氏家譜記:「黃本陸終之後,
受封於黃, 若春秋所書黃人是也, 其後為楚所滅, 散居江淮間,
以國為氏」;諸暨孝義黃氏族譜序:「黃為嬴姓十四氏之一, 出於陸終氏,
後受封於黃, 今光州定城西十二裏, 猶有黃國故城, 黃既為楚所併,
子孫散之四方, 以國為氏」。
唐書:「邕管蠻有黃姓, 黃少卿, 少高, 少溫悉是」。
新界沙頭角鎖羅盆村黃姓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2
新界沙頭角鎖羅盆村黃姓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H83 H72
黃氏族譜 [北頭椎則堂家祠藏]
UL Oversize
CS1169.H83 H8
黃氏族譜
黃氏族譜
黃姓族譜
葉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楚沈尹戍生諸梁, 字子高, 食采於葉, 因氏焉,
志有都尉葉雄」。望出下邳, 南陽。
姓氏考略:「按葉, 本音攝, 今讀如枝葉之葉, 音變也,
又日南蠻有葉姓, 吳志有都尉葉雄, 即其後」。續文獻通考雲, 讀謵,
行二音而分兩姓。
南陽世系
新興葉氏家譜
UL HK Studies
CS1169.Y4 1984
葉氏族譜
廖
風俗通:「古有廖叔安, 左傳作飂, 蓋其後也」。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廖, 力救反」。
姓氏考略:「一雲, 周文王子伯廖之後」, 望出钜鹿。
上水廖氏月友公家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7
廖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6
廖氏宗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0
新界烏溪沙廖氏宗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L53 H72
江西寧都賴坪禾田廖氏族譜
廖氏宗族譜
廖氏族譜
鄭
姓纂:「周厲王少子友受封於鄭, 是為桓公, 在畿內, 今華州鄭縣是也,
生武公, 與晉文侯夾輔平王, 東遷於洛, 徙溱洧之間, 謂之新鄭,
傳十三代至幽公, 為韓所滅, 子孫播於陳宋, 以國為氏」。望出滎陽。
鄭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Closed Stack Microform
mic1518
鄭氏各世族譜
鄭氏各世族譜(由十七世祖開始)
鄭氏族譜
鄭氏族譜 沙田茂草岩村
鄭氏族譜補遺
賴
風俗通:「春秋時有賴國, 其後以國為氏」;望出潁川, 南康, 河南。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賴為楚滅, 以國為姓, 漢有交趾太守賴先」。
賴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Closed Stack Microform
mic1518
賴氏宗親論壇
蔡
姓纂:「周文王第十四子蔡叔度生蔡仲胡, 受封於蔡,
子孫以國為氏」晉有蔡墨, 秦相蔡澤。望出濟陽。蔡, 祭, 古通用。
明歸震川華亭蔡氏新譜序:「蔡之先, 出於周文王, 而蔡叔度,
武王之同母弟, 以武庚之亂遷, 其子胡, 能改行, 率德馴善,
周公舉以為魯卿士, 復封之蔡, 尚書, 蔡仲之命是也, 今蔡州有上蔡城,
其後平侯徙居今新蔡, 昭侯徙州來, 今壽州也, 後二十六年滅於楚」。
濟陽郡蔡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5
蔡氏家祠重修略記
蔡氏族譜
蔡裕林祖名下子孫世系表
歷代祖考妣 民國十八年正月吉旦抄(1929年)(Siu Lek
Yuan, Shatin, 蔡氏)
錫鴻公歷史 民國三拾陸年結月立(1947年)(Siu Lek Yuan,
Shatin, 蔡氏)
濟陽堂蔡氏族譜
鄧
姓纂:「曼姓, 殷時侯國也, 春秋時鄧侯吾離期朝魯, 後為楚文王所所滅,
子孫以國為氏」。
百粵姓氏考略:「曼姓, 商時伊尹定四方, 獻令有鄧國, 其後滅于楚,
子孫以國為氏」。
廣韻:「殷武丁封叔父於河北, 是為鄧侯, 後以為氏, 望出南陽,
安定」。
安化鄧氏譜序:「南唐李從鎰, 後主煜第八子, 封鄧王,
宋太祖詔捕南唐宗室甚急, 其子天和逃, 以父封為氏」。
鄧氏族譜 [顯微資料]
History of the Tang family at Tung
Fuk, South Lantau
UC Microform
mic1219
南陽鄧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 1945 no.1148423
南陽鄧氏族譜源流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1
越南始祖族譜 [顯微資料]
鄧氏族譜
UC Microform
mic1216
鄧文輝祖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6
鄧氏五大 [顯微資料]:耀林家譜
UC Microform
mic1218
鄧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8
鄧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8
鄧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2
鄧其璠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8
寶安錦田鄧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8
劉
泰和劉氏先德錄序:「惟劉姓出自祁, 其後生子有文在手, 曰劉累,
因以為名, 事夏孔甲為禦龍氏, 子孫在商更為豕韋氏, 又更為唐杜氏,
至周, 又更為杜氏, 杜氏生士, 為士師, 因官命氏, 又更為士氏,
至晉, 士會入秦, 雖復歸於晉, 而子孫留秦者, 遂稽劉累之名,
別姓劉氏, 此得姓之所之始」。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周大夫食采于劉, 亦為劉氏, 康公, 獻公,
其後也, 士會之後, 週末, 家于魏, 又徙豐沛, 至豐公生煓,
字執嘉, 生漢高祖」。
通志氏族略:「祁姓之劉, 以國為氏, 地在今定卅唐縣, 姬姓之劉,
以邑為氏, 地在今何南偃師;東郡, 河南, 雕陰三族, 俱出匈奴之族,
漢高祖以公主妻冒頓, 其俗, 貴者皆從母族為劉氏」。
漢書:「高祖賜婁敬, 項伯纏為劉氏」。 望出彭城, 沛國, 弘農,
河間, 中山, 梁郡, 頓丘南陽, 東平, 高堂, 高密, 竟陵,
長沙, 河南。是劉姓姓源既繁, 而漢以後更混有匈奴等姓在內也。
新安白沙圍劉家開基族譜 [顯微資料]:擇善堂
UC Microform
mic1220
劉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4
劉氏族譜 [顯微資料]
新界粉嶺區馬尾嚇簡頭村
UC Microform
mic1221
劉氏族譜 [顯微資料]
劉皇發 Lung Ku Tan 龍鼓灘
UC Microform
mic1222
劉氏總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3
劉氏總族譜
UL
CS1169.L58L5
新安白沙圍劉家開基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L58 H7
新界吉澳劉氏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L58 L49
新界龍古灘劉氏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L58 H72
龍鼓灘劉氏族譜
UL, UL HK Studies
CS1169.L58 H72 1986
潮陽深溪鄉劉氏族譜
UL
CS1169.L58 C5
劉氏族譜
新界粉嶺區馬尾嚇簡頭村
UL HK Studies
CS1169.L58 1920za
日有堂世系記 同治拾年歲次辛末六月吉日立(沙田茂草岩村劉氏族譜)
彭城劉氏堂上祖公譜開明可記
劉氏族譜
劉氏族譜
劉氏族譜(序:大民國拾陸年歲丁卯口 夏月既望間二十二世孫耀棠抄)
黎
路史:「西伯戡黎, 武王後以封湯後, 黎侯豐舒之後有黎氏, 犂氏」,
望九京兆, 九真, 宋城。
魏書官氏志:「素黎氏, 後改為黎氏」。
黎氏族譜 [顯微資料]
黎德猷公房
UC Microform
mic1220
黎氏族譜 [顯微資料]
廣東黎氏源流
UC Closed Stack Microform
mic1518
謝
姓纂:「薑姓, 炎帝之後, 申伯以周宣王舅受封於謝, 今汝南謝城是也,
後失爵, 以國為氏焉」。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魯有謝息」。望出陳留, 會稽。
舊唐書文苑傳:「謝偃之祖孝政, 本姓直勒氏, 改姓謝」。
謝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6
謝氏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H73 1956a
謝氏族譜
UL
CS1169.H73H72
謝氏族譜 一九五六年農曆乙未年冬立(Shatin Wai,
Shatin, 謝氏)
鍾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宋微子之後, 桓公曾孫伯宗仕晉, 生州犂, 仕楚,
食采鍾離, 因氏焉, 子孫或單姓鍾氏, 楚有鍾儀, 鍾建, 鍾子期,
與伯牙為友, 項羽將鍾離昧, 昧中子接, 單姓鍾氏, 潁川,
鍾接始居穎川長社」。
姓氏辨證:「鍾儀之先仕楚, 以食邑為氏, 望出穎川」。
鍾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5
鍾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8
穎川鍾氏族譜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5
潁川鍾氏族譜
元朗大旗嶺潁川鍾氏族譜
UL HK Studies
CS1169.C65 Y8
廣東省新會縣大澤區潭墪鄉鍾氏族譜
UL Closed Stacks
CS1169 .C65 2002
鍾氏大族譜
UL
CS1169 .C65 1971
穎川郡鍾氏宗譜源流 穎川堂
穎川鍾氏宗譜
關
風俗通:「關令尹喜之後」。
姓源:「夏臣關龍逢之後」, 望出隴西, 東海。
關氏族譜
UL
CS1169.K8 1979
關氏族譜
UL Chinese Overseas Coll
CS1168.F8B45 2000
關氏家譜
UL, CC Closed Stack
CS1169.K8 K82
蕭
姓纂:「宋微子之後, 支孫封於蕭, 蕭叔大心子孫有功, 因邑命氏焉,
代居豐沛, 至不疑為楚春申君客」;漢相國蕭何即其後, 望出蘭陵, 廣陵。
左傳:「殷民六族, 一為蕭氏」;姓氏考略:「又伯翳之後孟虧, 作土於蕭,
是為蕭孟虧」。
香山小欖華平社蕭氏近譜
UL
CS1169.H7 H7
蘭陵蕭氏
羅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 : 「祝融之後, 妘姓國, 初封宜城, 徙枝江,
週末, 居長沙, 漢有梁相羅懷, 襄陽記有羅象」。
百粵姓氏考略:「妘姓, 祝融之後, 封國枝江, 為楚所滅」。
廣韻:「本自顓頊末胤, 受封羅國, 子孫以為氏」, 望出長沙, 豫章。
野獲編:「嚴世蕃密友羅小華, 故徽州, 其子六一, 後改姓名為王延年」。
魏書官氏志:「多羅氏, 斛瑟羅氏, 叱羅氏, 皆改為羅氏」。
羅氏族譜 [顯微資料]
元朗錦田羅屋村
UC Microform
mic1221
寶安縣錦田橫臺山羅氏族譜
UL
CS1169.L6 P3
羅氏族譜
UL
CS1169.L6 L6
羅氏通譜網
羅家族譜
羅家族譜
顯田村羅氏列祖列宗家譜
顯田村羅氏家譜
雜類
五載酬恩太平清醮合山圍各戶人口冊 [顯微資料]
UC Closed Stack Microform
mic1518
帖式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2
屏山鄉各村概況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5
香港三益宗親會特刊 [顯微資料]
江、黎、何三姓
UC Microform
mic1235
香港新界龍躍頭崇謙堂村誌 [顯微資料]
UC Closed Stack Microform
mic1518
報德祠神誕冊 [顯微資料] : 民國二十年立.龍山冊
UC Microform
mic1216
新田村開基歷史考察論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23
新約會神誕龍躍頭冊 [顯微資料]:宣統元年歲次己酉六月初一日吉立
UC Microform
mic1217
僑港甄氏宗親會特刊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35
鄧氏宗親會九龍新會所落成紀念特刊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5
廖氏宗親總會自置會所開幕專刊 [顯微資料]
UC Microform
mic1216
譚氏武壇人物誌 [顯微資料]
UC Closed Stack Microform
mic1518
上水鄉鄉公所開幕特刊
UL HK Studies
DS796.H76 S473
孔氏宗親會會刊
UL HK Studies
CS1169.K842 1958
世界賴羅傅宗親聯誼會第五屆代表大會香港賴族宗親會成立二十週年紀念
UL HK Studies
CS1169.A2 S45
世界李氏宗親聯合總會會刊
UL HK Studies
CS1169.L49
始平邵世系 / 香港馮氏宗親會
UL, UL HK Studies
CS1169.F4 S5
香港徐氏宗親會二十週年紀念特刊
UL, UL HK Studies
CS1169.H76 1982
香港徐氏宗親會會刊
UL HK Studies
DS796.H7 H716 1968
香港黃族宗親會六週年特刊
UL HKS Closed Stack
CS1169.H83 H7
香港龍岡親義總會成立...紀念特刊
UL HK Studies
DS796.H79 C7285
香港龍岡親義總會成立大會暨會所落成及第一屆職員就職典禮紀念特刊
UL HK Studies
DS796.H79 C7284 1960
旅港吳氏宗親總會第三屆理事暨顧問名表
UL HKS Closed Stack
CS1169.W8 1952
旅港曾氏宗親會二週年紀念特刊
UL, UL HK Studies
DS796.H79 C483472 1951
旅港關氏宗親會成立十七週年紀念暨有限公司第六屆理監事就職典禮及會員聯大會特刊
UL HK Studies
CS1169.G83 L8 1975
旅港鄭氏宗親會成立十週年紀念特刊
UL, UL HK Studies
CS1169.Z442 1966
廖氏宗親總會自置會所開幕專刊
UL HK Studies
DS796.H7 L56 1960
中國家譜網
中華大族譜
中華族譜排行榜
臺灣尋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