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永春同鄉會
1945年,臺灣光復,臺灣與福建,一衣帶水,商旅絡繹不絕。我同鄉于光復之初來台者,大多服務于軍警、工教各界,並散居全島各地,鮮有聯繫,亦無詳細資料資料。不數年間,我同鄉在大陸各地之生意,相繼遷台經營,素有“永春幫”之譽的布商們,在臺北市迪化街開始大有名氣,並佔有一席之地。
1949年以後,我同鄉們旅居臺灣者愈來愈眾多,相逢聚首之間,因血緣、地緣之親,格外親切,身處台島,能有同鄉相聚談心,相互關懷,甚至相互扶持,互助互愛,是多麼感人的溫馨故事。我同鄉前賢先輩余超英、周達民、黃昇輝、潘世燕、潘世豔、劉澄清、宋廷瑜、王超英、章子惠等諸君,即倡議發起同鄉會之組織,然而當時,因限於環境及政令之礙,組織同鄉會一事,未能實現。然同鄉間相交之深,相聚之情,無時或釋。
1951年
7月鄉賢們發起同鄉聚餐聯誼會,同鄉們參加者極為踴躍,負責主辦者也特別用心、周詳,在聚餐中加入舞蹈表演,南管演奏,摸彩等餘興節目,使得每次聚餐會都熱鬧非凡,非常圓滿成功。如此連續辦多年,雖然不能正式成立同鄉會,公開活動,但在聯絡鄉誼,增進同鄉福祉等方面,實際上已達到預期效果。
1953年
5月余超英、周達民、林文慶、陳玉相、潘世燕、潘世豔等十七人,代表簽署發起申請籌組同鄉會,奉臺北市政府社字第二二八四號通知,准予籌組設立。1953年
7月18日下午二時,舉行成立大會,“臺北市永春同鄉會”始告正式完成立案。
同鄉會成立後,接踵而來的是會館的建立,以及福利事業的開展。當時同鄉會的會址,臨時借用天水路五十一號二樓做為辦事處,1954年經理監事會議通過,並發動籌募,終於籌款購得迪化街一段三十二巷廿二號的二層樓房一棟;1965年
5月再度購置了西寧北路七十八號五樓的150
坪現址,然後洽商合建,1968年二月新的永春會館始告完成。當時適逢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第一屆會員大會即在新會館大禮堂舉行,到場與會的嘉賓有各縣市同鄉,以及海外來台求學僑生等,大家濟濟一嘗,盛況空前。
同鄉會發起的事業與福利眾多,不一而足,大都以慎終追遠,垂裕後昆為經營目標。各項慈善福利事業在歷任會長領導下,持續推展,成效斐然。曾先後在臺北縣碧潭風景區建造“永春祠”其中供奉祖先神位,並奉祀諸多鄉賢零位,每年春秋二祭,香火連綿不絕。而“永春山莊”以長期留寓臺灣,老有所終,葬身有地“永春山莊”不但風水好,而且是清靜樂土,並設山莊基金會專案管理。後又創設旅台同鄉大專同學、僑生同鄉會,每年邀請海外各地來台就讀的僑生學子們聚會餐敘,逢年過節就在永春鄉親們的家中共度佳節,使僑生學子們感到鄉情溫馨賓至如歸。同時設置同鄉子女獎學基金會,每年頒贈同鄉子女獎助學金,以茲鼓勵其努力向學,迄今已有數千學子受益。另設立仁愛基金會,每年發放補助款給予貧苦同鄉。此外,山莊產業基金會及敬老基金會,于每年重陽節時,免費邀請七十歲以上鄉親,進行聚餐並致贈禮品等。
本會除各項慈善事業等實質建設之餘,亦注重精神文化等各層面的活動,曾發行《永春文獻》一會館刊物,自1970年9月起至1974年9月止,共計發行十四期“季刊”,其中對我家鄉歷史、文化以及先賢事蹟,都有詳情深入的提擷,另對我旅台同鄉會的各項活動,會務發展,也都有詳盡的記述。只可惜自李漢青、周達民兩位先賢前達相繼辭世後,文獻中斷,直至1996年
2月又發行特刊。
本會自成立以來,歷屆理事長有:余超英、潘世燕、王超英、鄭義燕、黃金如、尤清祖等多位鄉賢,及至現任理事長陳銀枝先生,歷任理事長帶領理監事成員,無私奉獻,努力以赴,為本會拓展會務,服務鄉親,聯絡鄉誼,做出重大貢獻。祈望吾永春同鄉繼往開來,續為我同鄉會貢獻心力,並發揚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