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金門 »

斷線三百年魯山陳找到金門陳

作者: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專題  來源:  更新時間:2020年09月15日

斷線三百年魯山陳找到金門陳

2009/03/14

上下三百年,魯山陳支系自金門來

這是一個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一世紀,橫跨了三百四十多年的追根故事。

「我們來自大陸河南省魯山縣,我們村叫老將庄,大部分姓陳,我們稱我們的祖先為『老將爺』,來自金門……」,2008年12月 3日,《金門鄉情網》出現了一位來自彼岸的「魯山陳」留言,讓甫上線兩個月的《金門鄉情網》站長,投入金門修譜大業的蕭永奇眼睛為之一亮。
穿越時空,《金門鄉情網》搭橋連線,藉由「魯山陳」與「金門蕭」一封封電子郵件的往返,意外開放魯山與金門陳氏宗族一段古往今來的尋根對話,也挖出清楚了兩岸兩地族人的血緣身世。

《鄉訊》整理、節錄了魯山與金門的尋根對話內容,照見一段迢迢尋根的感動歷程:

「您好:

我來自大陸河南省魯山縣,我們村叫老將庄,大部分姓陳,我們稱我們的祖先為『老將爺』,來自金門,村南有老將墳『欽授昭勇將軍拱薇陳公之墓』,碑文:『公諱樞,字拱薇,昭勇將軍振軒公長子也。先世河南光州固始,唐末從征到閩,居泉州府同安縣浯洲斗營。簪纓世系,代有傳人。康熙初年間,敕授公為昭勇將軍。五年(康熙五年,1666年)移居河南府(今洛陽市),七年(康熙七年,1668年),督墾魯山東南參將庄。』老將墳面朝東南,那是金門方向,他入土之時還惦記著故鄉。陳樞原是鄭成功舊部,與施琅是舊友,康熙初年歸順清廷。村民走訪附近各個村落,得到有記載的從金門來的宗親如下:陳樞,字拱薇,1633--1711,金門斗營。陳振軒,陳樞之父,斗門鄉。陳棟,陳振軒次子,斗門鄉。陳參,1636--1648,斗門鄉。陳若令,陳參之父,斗門鄉。陳光心,字舜忠,1634--1724,金門西山外。陳榮恩,字堯倫,1600--1648,金門西山外。陳光淡,字舜雅,1630--1723,金門西山外。朱沖(本姓呂),字生萬,前塘村。呂貞勤,1605─1692,金門西山外。呂仰陽。老將爺使我們村的陳氏宗親無論走到哪裡,心中都有一個濃重的古鄉情節,我們也盼望著他所遙望的故鄉金門宗親的消息,今天看到《金門鄉情網》,倍感親切,我衷心希望能夠從您這裡得到幫助。

另外,我們村還有一個『老將院』,現在只剩八間房屋,面朝東北,據初步鑒定。是典型的客家人圍籠屋。」(2008/12/3魯山陳)

「您好!

來自河南魯山 Email,是令人深感驚奇,在民國八年編修《浯江營東陳氏家譜》,內有記載先民移往河南魯山,相隔三百年後的事今天重逢。如圖檔兩張,內有一則記載:『二房十世經鍛字君勵號若金,配妣許氏生四子,公生明萬曆庚戌年間三月十五日戌時(1610),妣生明萬曆己酉年九月初九日丑時(1609),卒清康熙丁未年六月廿八日戌時(1667),壽五十九齡,由河南運回,葬在前山,坐呂厝豎旗山向山西寨,乃庚甲申寅,築有石碑,立墓誌銘,載明舊譜。

二房十一世養浩名參字子善,配妣蔡氏,生二子,卒葬福州連江縣浦下荷山寺南高處。其子仕聰年廿八歲進河南魯山縣學,配妣張氏,生三子,仕琴配妣黃氏,均移往河南。』您提供資料:陳若令,陳參之父,斗門鄉:即二房十世經鍛,營山鄉。陳參,1636─1684,斗門鄉:即二房十一世養浩,營山鄉。詳細看附表之詳細世系資料,名諱與《浯江營東陳氏家譜》是一致的。

營山村落可在網站村落巡禮金沙鎮營山,這消息我會轉告金門營山的陳氏家族,我們保持聯繫。」(2008/12/6金門蕭永奇)

魯山陳記載,通浯江營東陳氏家譜

「您好:

我的上封信關於陳若金與陳參的信息有所錯誤,抱歉,我問了下村人,魯山的記載與《浯江營東陳氏家譜》是一致的,陳若金及其子陳參(遷至河南魯山縣倉房庄),陳振軒及其子陳樞(河南魯山縣老將庄之先人)應該是一起遷至魯山的,並且陳參之子與陳樞之子都是『仕』字輩。陳參之墓尚在河南盧山倉房庄,這邊亦有記載陳參配妣蔡氏卒葬福州連江縣。」(2008/12/8魯山陳)

「您好:

謝謝您如此快的回復和提供的消息及幫助。關於陳若令和陳參,村民好像是在河南魯山縣的另一個叫燕樓的村庄找到記載的,我中午聯繫一下村民問問具體情況和這之間具體有什麼聯繫,下午給您回覆。康熙初年從金門遷徙過來的有兩支。燕樓這邊這支有較清楚的陳氏族譜記載:唐高宗總章二年(西元六六九年)……陳政公自河南省光州固始縣浮光山入閩出鎮綏安(今漳浦雲霄)平亂……明封開漳聖王……傳至漳湖廿三世,六郎公,八郎公和九郎公三兄弟自泉州晉江瓷頭(即今圍頭)陳卿村入同安浯洲太武山南居,六郎公居坑北號下坑陳……河南魯山縣燕樓村陳姓家族屬六郎公世系房分支長與濟系後代。

而我們老將庄的老將爺陳樞及其父陳振軒的先祖(即上封信提到的牧馬監陳淵)是在唐末的時候由固始直接遷往浯洲(沒有經過漳州,碑文也有記:唐末從征至閩,居泉州府同安縣浯洲斗營),而這一支的線索在金門好像更難尋找。另外,根據我上封信提到的圍籠屋,他們應該是客家人。保持聯繫,謝謝!」(2008/12/9魯山陳)

「陳先生您好!今天收到了兩封,肯定的,你們的祖先是來自金門營山,再附三張照片,會更明確證明:一、到河南魯山的祖先:在照片DSCF2801中,記載『舜齡,無傳,往河南魯山縣尋聰兄』在金門無傳,在魯山縣可能有傳。在照片DSCF2803中,仕聰、仕琴住河南魯山,據你們資料,其父親陳參也到魯山,所以葬於魯山;二、堯、舜字行:堯、舜字行並不是營山陳氏字輩,但在照片DSCF2801,長房第十世,使用舜字。二房第九世,使用堯字。你寄來的下列名單,肯定是營山人。陳光心,字舜忠,1634--1724,金門西山外。陳榮恩,字堯倫,1600--1648,金門西山外。陳光淡,字舜雅,1630--1723,金門西山外。在第一封信,在你們村落有老將墳,有墓碑及碑文,第三封信說魯山有記載,是否能提供這方面照片。您們尋親,令人感動,我家在金門,現我在台灣,我已請家人向營山陳氏長老轉達,十天後(12月19日),我會回金門一趟,再當面向他們詳細說明,也希望你能留一支電話,以便請營山陳氏宗親與你們對話。在舊譜重修時,表達早期資料散佚,修譜困難,如今你們已經可以對上了。我會說服營山陳氏再重修族譜,屆時也盼你們能夠一起參與。」(2008/12/9金門蕭永奇)

「您好蕭先生:感謝您的幫助。我現在人在福建,這是一位最了解事務的村人電話:

 15937585×××,他叫陳志。老將墳墓碑的照片我回頭讓陳志給我發過來,欽授昭勇將軍拱薇陳公之墓碑文:『公諱樞,字拱薇,昭勇將軍振軒公長子也。先世河南光州固始,唐末從征至閩,屆泉州府同安縣浯洲斗營,簪纓世系,代有傳人。康熙初年間,敕授公為昭勇將軍。五年(康熙五年,1666年)移居河南府(今洛陽市),七年(康熙七年,1668年),督導魯山東南參將庄。』另外,堯、舜字行的陳光心、陳榮恩、陳光淡屬於唐初從河南固始遷至金門的一支,這一支的家譜在魯山燕樓村的家譜上有詳細記載(乾隆年紀的家譜,不知道是否與您說提的『舜齡、無傳,往何南魯山縣尋聰兄』有關)。而魯山老將庄的老將爺陳樞(父:陳振軒,子:陳仕良)和陳參(父:陳若金,子:陳仕聰、陳仕琴)這一支是在唐末從河南固始遷至金門的,這一支在魯山的家譜已失傳,但與您說的很吻合,來自金門營山。」(2008/12/10魯山陳)

「陳先生你好!上信推論:陳光心,字舜忠,1634--1724,金門西山外;陳榮恩,字堯倫,1600─1648,金門西山外;陳光淡,字舜雅,1630--1723,金門西山外;係金門營山人有誤,正確是他們屬於金門下坑,明初遷徙至金門山外,明末清初到河南魯山。提供以下金門山外陳氏部份資料,讓你核對。另外:陳樞,字拱薇,1633--1711,金門斗營;陳振軒,陳樞之父,斗門鄉;陳棟,陳振軒次子,斗門鄉;金門斗營是否為營山,按上面來看可能是營山人,也可能是斗門人,我會再找。」(2008/12/11 金門蕭永奇)

「您好蕭先生:這是鄉人發來的兩個墓碑圖片;墓碑已不完整,請參考。」(2008/12/17魯山陳)

「陳先生:照片收到了,謝謝!不知在先祖在明末遷移到魯山,現有多少人口,多少姓氏,多少村落,能來信告知!」(2008/12/18金門蕭永奇)

千里傳族音,營山陳氏宗親感驚喜

「陳先生:你好!

昨天早上到營山陳氏長老家,已告知您們萬里外尋親的事情,營山鄉親十分驚喜,感到不可思議。他們已決定重修《浯江營山陳氏族譜》,經費由金門營山陳氏處理,預定2010年配合家廟奠安出版,修譜範圍由營山陳氏開基祖其及後裔。因此深盼你們共襄盛舉,修譜方式很簡單,收集到的資料,用 Email傳給我,我這邊匯整後,再回傳編輯後的初稿給你們校稿,這樣一來一去,資料會越來越充實。若有不屬於營山支派,只要與金門有關的,都可以協助處理。營山陳氏在海外的大本營是馬來西亞巴生坡,我也會直接與他們聯繫。族譜是座歷史與地理橋樑,牽引大家相聚。謹此等候你們訊息。」(2008/12/21 金門蕭永奇) 「您好蕭先生:非常感謝!您的消息令我們非常振奮,我會盡快整理出來一份詳細的資料,包括金門營山和其他支派,隨後發來。」(2008/12/22 魯山陳)

「陳先生:你好!你們要參與修譜,這是三百年來的盛事。修譜像是個拼圖,東一塊,西一塊,靠互動式的方式來編修,因此你整理一部份後,就先 Email來,以便我去找相關支派來配合。我的好友楊樹清先生,早在二十年前,在台灣澎湖報導有關於金門鄉親部份,其後從事文學報導方面,去年九月,回到金門日報,編輯金門鄉訊部份,在今天的金門日報鄉訊版的鄉訊焦點(http://www.kmdn.gov.tw/town/index.aspx),有報導我的《金門鄉情網》及為你們尋親之事。這件事情,他是以歷史的角度在思考,去趟魯山,我是這樣想,肯定營山陳氏也會來,我想先從修譜,來讓魯山─金門兩邊相互宗親重新認識,到時一定水到渠成。」(2008/12/27 金門蕭永奇)

「您好蕭先生:非常感謝!您的每封來信都讓我們感到振奮,我已於前些天通知村人,盡快整理出來一份,我們也在保持聯繫,整理過程中可能還要再參考一些歷史文獻,走訪一些村落及查看一些墓碑,非常感謝您的幫助,有村人的來信我會及時給您發來,這真是一個盛事,保持聯繫。」(2008/12/29 魯山陳)

「蕭先生:您好!村人陳志告訴我說元旦那天通過您接通了金門族人的電話,但是因回音問題交流不是很方便(我現在在福建)。他說資料草稿已經完成,還要修正完善一些問題。另外,《金門日報》那篇報導我沒找到,因為我當時過了兩天才來收取了您的郵件。不知您能否幫忙把那篇報導的頁面找到並保存下來發給我,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有憑據找縣政府獲取支持。」(2009/1/4 魯山陳)

「陳先生:你好!我在二日中午於營山陳水能家裡,與陳志先生通話,再由水能先生對話,雖然有口音問題,但是水能先生還是很興奮,能為族人的盛事努力,現在也積極在收集資料,預定2101年家廟奠定出版(上次寫有誤)。在2008/12/27的《金門日報、鄉訊版》僅報導:『……金門鄉情網連結金門人:由金門宗族文化推動者,修譜事業工作者蕭永奇獨力架設的全球性網站《金門鄉情網》,十月三日正式上網與散落世界各地金門同鄉見面,一上線即有大斬獲:來自河南魯山的陳姓居民,表明他的家族是清初隨施琅軍隊,自金門營山遷徙而來,且魯山一帶諸多聚落也居住了同時期來自金門不同村落的金門人,金門鄉情網的一小步,竟成連結各代、各地金門人的一大步。……』要在報紙報導,如果先準備相關佐證題材,會比較好,不要有些地方相互矛盾,一旦公開出去,是很難去修正,我想大概在過年前,應會有初步結果,我現在找《金門山外陳氏族譜》的舊版資料,你2008/12/3 第一次 Email給我的資料,內有陳參、陳若金、陳堯倫、陳舜忠、陳舜雅等人,請用掃瞄或照片傳三、四張的舊譜資料來,再加上我這邊的《金門營東陳氏族譜》的舊譜資料,我再提供給記者先生去比對作專題報導,這樣會比較完整,請你寫一下,河南魯山的地理位置,魯山縣有幾個村落與金門有關,這樣的資料就足夠了。《金門營東陳氏族譜》預定每年做兩版稿本,到2101年為止,第一次初稿,預定在過年前完成(本月23日左右),以便返鄉的親人能夠補資料,過年是修譜的時機,很多旅外的人大多會回鄉。如果你能 Email部份資料來,我也可以順便補上去。這次回信來,請你告訴我的名字,住河南魯山那一村落,年齡,以便我的記者朋友知道我與誰連絡。我們多次聯絡,未曾請教大名,有失禮處,敬請包涵。」(2009/1/6 金門蕭永奇)

魯山與營山,陳氏族人跨海續宗緣

「肖先生:你好!我把老將庄陳氏家譜及圍屋平面圖傳給你,麻煩你把它傳給我們的族人,以後有事,請用此信箱聯繫。附寄族譜。」(2009/2/2 魯山陳志)

「陳先生:您好!去年年底你們族人來信後,我們更積極的尋找相關的資料。他的來信,有陳堯倫、陳舜忠,在金門山外陳氏舊譜有記載,如附檔所示。

你們的族譜亦於初步整理如附件,按你們的族譜,不是源自金門營山就是金門斗門兩個陳氏村落,我已請兩村落之陳氏長老協助,已便查出陳振軒之父親是誰,金門營山陳氏已在編修中,斗門陳氏有兩支派,一支亦在編修中。暫寫至此,下回再與你聯絡。」(2009/2/3金門蕭永奇)

「蕭先生:你好!請原諒誤把您稱為肖先生,據墓碑載,陳振軒為鬥門鄉人,陳樞方鬥營人。」(2009/2/5 魯山陳志)

「陳先生:來信收到了,您尋親的事我們已在處理,金門斗門與營山的陳氏族譜,目前皆由我在協助編修族譜。斗門與營山兩村的距離約一公里左右,因之有可能稱之鬥門(與斗門諧音)或斗營,我亦請金門地區從事文史工作者協助查尋,另外是否可提供陳振軒之墓碑碑文全文及其照片,我亦想刊登在金門日報,讓更多人來幫助我們,謝謝!」(2009/2/6金門蕭永奇)

「陳先生:你好!蕭字,在大陸簡體寫為肖字,現大陸部份蕭氏請求政府改為為蕭字。在你的來信:陳振軒為鬥門鄉人,陳樞為鬥營人。鬥門鄉的閩南音,就是斗門鄉,至於鬥營,可能把金門的斗門村與營山村合稱斗營,因為兩村落相隔約一公里,斗門為單姓村,姓陳,有兩支派,皆在宋末就在斗門居住,我與其中一支派已修譜四年了,由於尚須考證,尚未出版。另外營山為雜姓村,陳姓在元朝在營山居住,目前營山陳氏也是我在協助修譜。在斗門陳氏的舊譜,我們也發現有位陳軒,年代大概在1600年前後出生的人,是否為陳振軒,我們不敢認定。我在網站也意外找出關於你們的文章,以及廈門林氏舊譜的發現,可以推論,施琅當初也帶了不少金門人。在金門的族譜,有記載的就有四本,如下有則金門日報新聞,關於金門黃氏,黃雄在汝州魯山縣百三庄定居的事。你們的祖先是金門人,而且在魯山應有幾個村落祖先來自金門,對我們是金門人而言,更應是大事,編修族譜在金門已成風氣,相信多次的溝通分享,一定能找出來龍去脈。」(2009/2/21 金門蕭永奇)

「蕭先生:你好!陳振軒的墓碑時其子陳樞與陳棟在其康熙32年去世時所撰。由于其墓經常被盜,墓碑被埋地很深,墓碑被挖出時,碑體特濕,所攝照片極不清晰,不能提供有效信息,待以後有清晰照片時,再給你傳去。」(2009/2/25 魯山陳志)

 

Copyright©2006 - 2020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