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古宅抱山來
泰順縣地處溫州地區南部,與福建省毗鄰。
泰順歷史悠久,從新石器晚期開始就有人類活動。
自唐以來,以唐諫議大夫吳畦為代表的許多仕宦之家因避亂入山隱居。他們一面燒山墾荒,一面開館興學,文風從此漸興。
縣境內層巒疊嶂,溝壑縱橫,在戰亂年代裡,這種錯綜復雜的地形形成了和平的生活環境,在這種穩定的生活氛圍中生活的人們有著充足的時間去創造生活。同時,他們帶來了先進的、蘊藏各自地方特色的文化;他們聚族而居,大興土木,建設有各自特色的建築群體,從而給當地留下了既富有地方特色,又蘊藏多元文化的古代建築。
泰順古民居從形式特徵區分,可分為三大類型:
一是以三合院、四合院平面佈局的單體和群體建築。如:新浦古建築群、司前臺邊園州古民居、雪溪胡氏大院、仕陽溪東古民居群、洲嶺古建築群、筱村徐口底古村落和東門樓外古民居群、雅陽塔頭底古村落、雅陽百福巖古村落、三魁庵前武
古建築群、三魁張宅古建築群等等。其中雪溪鄉胡氏大院較為典型,該建築是一處保存比較完整的清代建築,於清乾隆年間(1793)和清道光年間(1833)兩次建成,不會因建造時間的不同而影響其完整性,反而巧妙地利用地勢的高低建造得錯落有致、結構獨特。平面佈局為棋盤式,由兩個三合院合成,院中間用兩道橫牆,有如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建築整體巧妙地利用地勢的高低建造錯落有致、結構獨特,富有典型性的浙南民居。
二是沒有院落的以及和商業混合的街道形式的民居。如:莒江、百丈口等地的古民居。百丈鎮依山面水建在陡峭的山崖上,其中還有多數的吊角樓。百丈口是泰順縣重要的水利交通樞紐,所以這裡就成為主要商品集散地,人們就在這狹窄的地方充分利用空地建房經商,如橫街、直街、新街、龍潭背街等傳統街區。百丈口因地處溪畔峽谷民居都依山而建,往往是前排人家的樓上後門就是後排人家的前門,在遠處看就像層層疊疊的大建築群;再加上街道是利用當地溪灘下的卵石砌成花狀形,這無疑構成了百丈獨特的建築風貌,因此,人稱百丈口為“小重慶”。隻可惜這裡為配合珊溪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已被拆除。
三是土樓形式;較為典型的是羅陽鎮上交□村的古村落,為曾氏所建,曾氏世居閩同安,清嘉慶十四年(1809)遷居羅陽上交□,因朝政腐敗,群盜流竄為害,迫使居住在偏僻山區的山民聚族而居,集體防禦。於是,曾氏利用傳統方式建造了有防禦功能的土樓,一旦有入侵者,他們就集中入土樓藏身。土樓有兩層,牆體堅實,藏身於土樓裡的族人顯然就非常安全。同時,土樓裡又備有生活必需品,可以在裡面生活許久。上交□單體土樓和閩西土樓造型相似,從而可以看出上交□的土樓的淵源。
泰順民居的屋頂為歇山重簷、懸山、硬山、無殿等式樣,以歇山重簷居多。配以巨大的出簷,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觀察都顯出古樸、莊重、壯觀的藝術風絡。
民居的內部空間很大,感覺空曠。院落裡又用花牆分割為數個大小不等的空間,以致形成功能不一的院落。泰順民居的院落都很寬敞,四周圍牆,房四面都開門、窗,可使青山之美一覽無餘。寬敞的天井(院落)、簷廊,明間不設額枋以及四面開門窗等方法,致使民居通風幹燥、增強光照度、開闊視野。同時,也流露出山野平民豁達開朗的性格。
平面佈局以三合院、四合院以及由兩個三合院合成的棋盤式的古民居,院中間設兩道橫牆,有如象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平面結構形式多樣,主體建築和附屬建築佈局分明,使整個建築顯得寬敞、明朗,體形活潑。面闊一般採用五、七、九、十一開間。
生活在大山裡的人們既要考慮與山和諧相處,又要考慮和山保持一定的距離。山民們有了寬敞的大院,就可以把收獲的農產品放在大院裡,再把大門關緊就很安全了。再則,住宅有堅實的圍牆,就可以避免大蟲以及其有害動物對人的襲擊。所以說泰順民居從生活實質分析是屬於封閉型,就一些貧民的房子來說,也在房子四周砌起卵石圍牆。但這種封閉不僅僅是指思想上的,而是對生活的要求。
泰順古民居受多元文化、就地選材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帶有不同的風土人文特徵,風格殊異而又淳樸自然。材料主要有木、石、土、青磚、青瓦等等。室內地面採用三合土(石灰、沙子、卵石)舖勻夯實的地面。院落地面採用青磚地面、卵石地面、石板地面等。地面通常以小卵石舖成“鯉魚跳龍門”、“一路平安”、“鶴”“蝙蝠”等吉祥圖案以及有規律的圓形、菱形等圖形。牆體一般採用磚牆、卵石牆、夯土牆。最有地方特色的是具天然色澤的卵石牆,橢圓的卵石也可以砌三米多高的石牆而幾百年不毀,的確非同尋常。主體建築以杉木為主,裝飾品的木料以樟木為主。在門樓、門窗、鬥拱、月樑、雀替、牛腿、磉子等處加以藝術處理,雕刻內容有歷史典故、人物、八寶、雜寶、花草、飛禽走獸,處處透露出昔日主人對美的無限追求,也體現了明清時期工匠卓越的工藝技巧。根據生活及生產上的需要,其功能、形式、構造和用材相互適應,巧妙結合。還有地理、氣候條件的不同,導致結構形式上的不同。泰順民居由於受到營造法式的限制較小,所以能不斷創新,在功能上注意明確性,佈局上採取靈活性,材料上具有伸縮性,藝術表現形式上多元化。相隔不遠的民居卻具有不同的形式,給人的感覺也各有異彩。從這些變化多端的屋簷、平面佈局、藝術表現形式流露出了多數泰順山民遠離了封建等級制度的束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泰順縣鄉土建築的特點是大方、開朗、樸實,形制很明朗,形式多樣化。大多數是獨立的整體,體現泰順山民靠山吃山的生活形式,由此可見房主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處處洋溢著田園生活氣息。民居坐落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和諧相處、融為一體,如同國畫中的“水墨山水”畫,充滿詩意,耐人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