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縣民俗信仰
攔垟福:
農民為祈豐年,四月擇日,抬廟中神像,至各處田垟,尤其是有蟲害的田垟界裏,巡遊一周,求社神驅除蟲害,祈保豐年。有時,聯合數村社廟,一起抬神像,做攔垟。祈畢而飲,並禁垟數日,村民不得出門,建國後,此俗除。
嘗新:
早禾登場之時,農家有嘗新習俗。農民將剛成熟的稻穀采下來,曬燥舂米,煮成新米飯,然後在中庭擺一張小桌或茶几,放一盤茄子,一盤豇豆和一碗新米飯,燃香燭插在新米飯上,祭祀神明祖先,叫做"敬天地"。祭畢,吃嘗新酒、席上有糕餅、魚肉、雞鴨等。其中必有茄子和豇豆,認為茄子開花必結實;豇豆為豆類中莢最長,且成對而生。吃茄子和豇豆,取其開花必有實,並蒂綿長之意。
做魚福:
漁船出海捕魚前,漁民們先祭祀海神或陳、楊二府爺。亦稱“順風酒”。燒香點燭,燒金銀紙箔,燃放爆竹。祈禱出海人口平安,舉網能多得魚。到年終,買豬頭還願。《東甌采風樂府》曾雲:“冥鏹累累燃爆竹,海濱魚神做魚福,舉網為祝多得魚,魚福得力果何如
?君不見泰西漁輪多新制,捕獲水族無噍類,漁戶但知說海荒,求之祈禳更渺茫。籲嗟乎,泥首神尼香案下,不如退而修漁網。”20世紀50年代後,漁民逐漸用機帆船捕魚,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氣象預報的準確性日增,此俗已消亡。
鼇江迎龍:
俗稱“劃大龍”,名揚遐邇,龍身長十餘丈,龍頭大如房子,用毛竹、彩紙裝飾,長十餘丈,百餘人扛抬,迎龍三至五日乃止。清末縣令湯肇熙有《禁古鼇頭燈示》雲:“古鼇頭上、中、下三步,凡某步迎龍,其餘兩步即扮抬閣、高蹺、煙火等戲,向各鋪戶勒索緣銀,動即爭毆,並仗迎龍,任意報復,種種弊端,難以枚舉,合行示禁”雲。此俗民間時期仍行,解放後自行消失。
信仰:
平陽人民主要信仰佛教,其次是基督教、天主教,道教則衰落較甚。據1932年度統計數字,全縣總人口657660人
(含蒼南縣),其中信仰佛教的有118591人,天主教 10238人,耶穌教6012人,道教僅 702人。歷史上,還有明教即摩尼教,在元、明朝曾流行,民國時有二祖、三祖、四祖
(一名檀香教)、五祖等民間教派,所誦《五祖龍經》,據考證,認為是明教經典之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