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福安走出的開國少將——陳挺
尋訪人物:陳挺
訪問對象:福安潭頭鎮後洋村詹如茂、袁善興
人物檔案:陳挺1911年出生于福安上白石鄉山頭仔村,兩歲隨母親到潭頭鄉後洋村。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党。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閩東獨立三團特務隊隊長,閩東獨立師連長等,率部轉戰閩東各地和閩浙邊地區,積極開展遊擊武裝戰爭。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黃橋、天目山等戰役。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任福建軍區福安軍分區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參謀長,閩北指揮部副司令員等。1961年,陳挺被授予少將軍銜,後因病於2005年2月18日在江蘇省蘇州市逝世,享年94歲。
投身革命為窮人翻身
1911年 4月,陳挺出生于福安上白石鄉頭仔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不滿周歲就失去了父親。陳挺跟隨母親改嫁到了潭頭鎮的後洋村。由於家貧如洗,陳挺從小靠替大戶放鴨子,打短工生活。15歲時,他告別了母親離家學篾匠手藝。
1930年,陳挺剛滿18歲,那一年是他一生最難忘的一年。在陳挺對閩東地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回憶錄中,我們瞭解到,60多年前的閩東反動政府和軍閥橫徵暴斂,地主豪紳血腥盤剝,勞動人民苦難深重。19世紀20年代末,有關共產党的傳說在閩東這一帶的窮鄉僻壤傳遍。陳挺跟隨師父外出打蔑,耳聞目染了民間的疾苦和當局的腐敗,幼小的心靈就播下要為窮人鬧翻身的火種。他經常聽到鄉親們談論共產党鬧革命,專為窮人打天下,分田分地給農民。這一切在從小飽受窮苦的陳挺眼裏是多麼美好。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傳奇式的共產党就出現在陳挺的家鄉。原來同村的詹如柏、詹如煥兄弟就是共產党員。他們時常對村裏的人說,窮人要翻身過好日子,就得起來幹革命。這些話一句句落在陳挺的心坎裏。
1930年春天,一個陰雨的夜晚,詹如柏、詹如煥和陳挺的師父將陳挺帶到村後山的破草棚裏,慎重地詢問陳挺是否願意參加共產党。對舊社會極度不滿的陳挺爽快地回答:“我願意跟你們幹,參加共產党。”這年春末,陳挺經由詹如煥的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党。
一鼓作氣攻打土豪漁霸
在詹如柏的直接領導下,陳挺成為閩東工農遊擊隊第一支隊的骨幹隊員,參加了著名的“蘭田暴動”。成立閩東工農紅軍獨立團時,全團 300餘人,轄兩個連和短槍隊,陳挺任短槍隊隊長。此時葉飛是獨立團政委,陳挺成為葉飛手下的得力幹將。1934年 5月上旬,閩東紅軍獨立團奉命攻打秦嶼鎮。當時,在農民革命的衝擊之下,太姥山一帶的反動地主、土豪紛紛把財產和家眷轉移到秦嶼,同當地的土豪漁霸相勾結,在鎮西面築起一道土圍牆,憑藉一支四、五十人的民團武裝和秦嶼易守難攻的有利地理條件,對抗紅軍遊擊隊的進攻。
同年 5月14日拂曉,獨立團原想利用黎明前的昏暗對民團偷襲,不料,先頭隊伍剛在鎮西圍牆前的稻田上展開,就被民團的哨兵發現,偷襲變成了強攻,但民團的土炮阻擋了獨立團的攻勢。很快天就亮了,獨立團的攻擊部隊掩蔽在離圍牆約 200米的田埂後邊同民團僵持著。時間一小時一小時地過去,整整一上午,獨立團躍起三次衝擊,都被民團的火力壓回。在又一次強攻不下後,團長命令獨立團撤出陣地。回去的路上,陳挺帶領的短槍隊18個隊員越想越不服氣,於是向團長請戰。團長問陳挺:“你準備怎麼打?”陳挺回答只有一個字:“沖!”團長急道:“還沖?我們已經沖了四次了。”“敵人的子彈不多了,”陳挺說:“這我聽得出來。”
勝與敗,就在於三五分鐘內能否突破民團的圍牆。陳挺毅然帶著短槍隊到離民團陣地 170多米的低窪地裏,喊了聲“沖!”十七八個人就邊打槍邊高喊著向民團猛撲上去。秦嶼的民團沒想到獨立團撤出戰場一個多小時候還會捲土重來,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陳挺帶領著短槍隊一鼓作氣瞬間就翻上圍牆,攻佔了陣地。
秦嶼戰鬥驚動了閩東!紅軍第一次攻下了一個大鎮,極大地鼓舞了根據地軍民。沒幾天,閩東工農蘇維埃政府在福安柏柱洋的鬥面村成立,閩東革命進入了高潮時期。
仙浦伏擊殲滅一個連
1934年,國民黨十萬軍隊“圍剿”閩東蘇區,在燒、殺、搶、掠,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下,蘇區領導人和大批革命同志被捕、犧牲,共產党被迫轉入艱苦卓絕的三年遊擊戰爭。1935年,葉飛委任陳挺任紅四團團長。陳挺當團長後的第一仗就在福鼎仙浦村楓岔頭打響了。
楓岔頭有一條 200多米長,如同壕溝的窄道石板嶺。陳挺帶領著紅四團同獨立師特務隊拂曉前開進了楓岔頭,戰士們隱蔽在濕漉漉的草叢中,嚴陣以待。上午 9時左右,國民黨部隊大搖大擺地開過來了。“呯!”陳挺瞄準離他最近的敵人,打響了第一槍。頓時,寂靜的山間槍聲大作。紅四團的戰士們喊叫著,猶如猛虎一般,從山坡上衝殺下去。國民黨軍隊一下子亂了套,想掉頭往後退,退路已堵死,想往前竄,又遭到迎頭痛擊,一個連的軍隊被壓在楓岔頭的窄道上。戰鬥進展得很順利。不到一個小時,殲滅了國民黨一個連的軍隊,繳獲了國民黨90余支槍。這一仗,紅四團付出的代價很小。
後來,陳挺在回憶錄中寫到:“楓岔頭伏擊戰,是反“圍剿”後打得最利索、傷亡最小而戰果最突出的一仗。”1984年,革命家范式人就說過:“陳挺同志是當時打遊擊跑得最多最遠的一個,也是屢建奇功的一個”。
捨身犯險掩護葉飛撤退
一次,陳挺陪同葉飛外出行動時,在壽甯劉厝遭遇國民黨軍隊的襲擊。國民黨兩路軍隊約有四五百人。陳挺帶著部隊邊打邊撤,很快越過高地,來到半山坡。這時,他看到葉飛和他的警衛班十幾個戰士從村東頭出來,才撤到他們右側的山腳邊,一股尾追的國民黨軍隊就趕到了距葉飛不到 200米的地方。情況萬分危急!如果陳挺繼續往山頂撤,那麼追趕他們的國民黨軍隊就可能轉而狙擊葉飛。陳挺不及細想,急忙喊住身後的20多名戰士,命令他們無論如何要把國民黨軍隊牽制住,以掩護葉飛撤上山來。戰士們迅速臥倒,對國民黨軍隊一陣猛烈射擊。就這樣,僵持了10多分鐘,拖住了這股軍隊,葉飛才得以安全撤上山頂,向山后轉移。
但陳挺還沒來得及松一口氣,就發現,原本追擊葉飛的那股軍隊已經離他們僅 100多米了。陳挺和身旁的20多名戰士頓時腹背受敵。他領著戰士們以灌木叢為掩護,朝山左側奔去,同戰士們鑽進了長滿茅草和小樹叢的大山溝。
這時,陳挺手槍上的紅穗子暴露了目標,國民黨軍對他緊追不捨。但面對草深樹密的山溝,國民黨軍也毫無辦法,最後便放火燒山。陳挺和戰士們只能一邊躲避一邊往前跑。直跑到一處小瀑布跟前沒有了路,也無法爬上瀑頂。但所幸天無絕人之路,陳挺卻意外發現小瀑布下方有一個半人高的水簾洞,兩人便躲了進去。國民黨軍隊一直搜不到他們只能撤走了。他們最終才得以倖免。
一生戎馬晉升開國少將
1938年,時任新四軍三支隊六團第一營營長的陳挺,揮師北上抗日。北上後,他同阮英平奉命赴延安學習,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首長接見。在革命轉折時期,在延安一年多的學習,使他經歷了一次質的飛躍。
1940年初,陳挺回到部隊,並被陳毅委任為蘇南“江抗”(江南抗日義勇軍)二支隊支隊長。二支隊成立不久,就在澄西桐岐鎮與日軍打了場惡仗,殲滅日寇四十多人,這是當時東路殲滅日軍最多的一次戰鬥。
日本投降後陳挺奉命北上山東。1946年12月,他率部參加華東戰場戰略轉移的第一個大仗———宿北戰役。他集中兵力打運動戰,大膽迅速穿插、分割、迂回、包圍,取得了重大勝利。1947年 8月,為貫徹中央從內線作戰到外線作戰的戰略轉變,華野組織外線兵團配合劉鄧大軍、陳賡兵團作戰,陳挺率部隨葉飛轉戰于魯西南、預皖蘇地區,同年10月,根據毛主席的戰略決策,發起淮海戰役,包括陳挺三師在內的一縱隊馳騁疆場,先全殲黃伯韜兵團六十三軍,創造了一個縱隊殲敵一個軍的戰例。之後,乘勝圍殲杜聿明兵團,陳挺率三師接連告捷,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軍第四十五師,被陳挺三師殲滅一部後,國民黨師長率三千余人向其投降,並帶動了其他敵軍的投降,加速敵軍全線崩潰。此後,為了進軍福建,葉飛將陳挺從九兵團調回十兵團。進軍福建後陳挺就回到久別十二年的閩東。
陳挺一生戎馬生涯,卻是個福將。雖說子彈不長眼,但身經百戰的他卻從沒掛過彩。一次陳挺帶部隊打伏擊,這一仗打成對峙仗,部隊邊打邊撤,撤回駐地時唯獨少了陳挺,找到半夜也沒找著,大家正在著急,陳挺卻笑嘻嘻地回來了。原來他在危急之中躲進一條幹溝,敵人始終未發現。在另一次戰鬥中,陳挺頸部受傷,面頰上都是血跡。陳挺一面用毛巾擦洗血污,一面說:“我從來不會受傷,最多擦傷一層油皮。”擦洗乾淨一看,果然只給子彈頭劃了一個口子。
1961年,陳挺晉升為少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閩東最早的一位將軍。直到2005年 2月18日,陳挺因病在江蘇省蘇州市逝世,享年94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