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福安 »

福安市生產習俗

作者:佚名  來源:《福安市誌》1999.12.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福安市生產習俗

鞭春

明清時期,福安城關有祭芒神鞭春牛習俗。每年冬至後辰日,按這年指定的位置取水和土,造芒神(高三.六五尺)和春牛(用桑柘木做骨架,土牛高四尺,頭至尾長八尺,尾長一.二尺),做好後放在東郊春牛亭中,立春日前一天由知縣率部屬和儒學師生依次祭拜,將春牛、芒神迎至縣衙儀門外,土牛向南、芒神向西站立。當晚舉行公宴。立春日行鞭打春牛禮,由知縣擂鼓三通後,各官執彩杖柳枝鞭打土牛,並取其土祈求風調雨順。民國以後鞭春俗廢止。

做福

境內鄉村有做開春福之俗,二月初二傳說是土地公生日,這一天,各村由事先推選的“福頭”出面向各戶收取福錢、福米,做福糍、煮福肉,然後齊集村中土地廟(或其他神廟)供祭後,一起吃福飯,或將糍、肉帶回家聚餐。做開春福意在祈求一年農事順利。此俗在偏僻山村今仍有流行。

封龍

夏至後第一個“辰”日,俗稱分龍日,亦稱封龍日。傳說是日各路龍王上天領旨,由玉皇大帝劃定各龍分管地界。俗語雲:“龍驚鐵,虎驚叉”,是日忌持鐵器下田,是時正逢薅草之時,又雲該日玉皇算帳,薅草會使玉皇大帝算亂了,故不能薅草。此俗境內有的鄉村仍然存在。

六月六

此日曬衣物可防蟲蛀,故家族主婦都將衣服、棉被等曝曬。凡有藏書的,也排出翻曬,不使蟲蝕及發黴。

食新

秋季水稻收成時,先祭祀五穀神、天地和祖先,然後吃新收成大米做成的飯,稱為食新。食新飯須由家中輩份、歲數大的先講吉利話,依照順序開始吃,離席時碗中要有餘飯,取年年吃用有餘之意。

理園埕

秋末,稻穀秋收結束後,農家有理園埕習俗。是夜,農家備辦酒菜宴請親鄰,慶祝秋收順利。

建房

福安民間建房時,親戚以紅布袋裝稻穀,攜鞭炮、對聯饋贈,並參加建房勞動,俗稱“幫工”,無力“幫工”的,包紅包為“工儀”,“工儀”多少視關係的親疏與經濟狀況而定。

建房順序:先擇日砌地基,上樑之日,請“紫微鑾駕”,備果子、菜、酒,祭魯班仙。上樑時辰一到,鞭炮齊鳴。木匠師傅將纏有紅布的正樑架好後,房東備饅頭(1949年前饅頭系以秫米製成),分給眾人,以示彩頭好。晚間,房主擺“上樑酒”宴請工匠及親朋戚友,也有上樑酒在中午舉辦的。遷入新居時,還要擺入宅酒。1949年後,上樑習俗仍在農村流行,其餘不再時興。

做墓

福安民間做墓,先請風水先生選定墓地,用磚塊定位,試探在這期間家中一切是否順利,然後決定是否擇日動工。做墓先挖墓室(系挖洞而成),墓室通常用三合土(白灰、黃土、沙)夯築(亦有用條石鋪砌),並列砌二個的(亦有多個的)居多。墓室砌好後再修墓面,整個墓的外形修成靠背椅形。竣工後,設宴款待工匠和幫工親鄰。

砌灶

砌灶,又稱塗灶。擇吉日良辰動工,以蛋為點心款待師傅,並在灶腹內安放陶罐,內裝銅錢、五穀、竹釘等物,俗稱“七寶甕”,以求五穀豐登、財丁兩旺。灶砌好後,用鐵鍋炒爆米花、豆、花生等,取意大發吉慶、開花結子。並在是日宴請師傅和親友,親友贈送鞭炮及碗筷等表示祝賀。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