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福安 »

福安市景區

作者:佚名  來源:《福安市誌》1999.12.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福安市景區

白雲山景區

白雲山

位於福安市西北部,曉陽鄉與穆陽鎮交界處,距福安市區55公里,因白雲繚繞而得名。海拔1448.7米,是福安最高峰,站在山頂,方圓300裏景物一覽無餘。山的西南坡較平緩,是國營蟾溪林場主產區,東北坡險峻,峭壁林立,山脊如削,山上怪石嶙峋,有“猴走石山”、“石虎歸山”、“石雞欲鳴”、“仙人棋盤”、“三角仙井”、“仙盒”等自然景點。山后峰西坡建有冷水寺,以冷水寺為中心,寺後有繆仙宮,寺右有南北極宮,寺前有觀音亭;冷水寺前有一池,方圓10余丈,池中長有眾多的午時蓮。

白雲山氣候獨特,常有白雲繚繞,春夏季節在仙頂峰可見“佛光”奇觀。盛夏,山中氣溫低於外界6~8度,是避暑的好去處。

以白雲山為中心,周圍有鯉魚溪、八仙過海、九龍洞、鎖泉寺、曉洋太后公廳及五顯帝宮等景點。

鯉魚溪

位於西麓穀口村。溪最寬處12米,多年來遨遊著數百尾長達1米色彩斑斕的大鯉魚,此魚極具靈性,每值村姑在溪邊漂洗食物、衣物時群鯉便聚攏而至,敢與人競相拖拔而毫無懼意。

“八仙過海” 在路下村的黃蘭溪邊,群山眾嶺夾一澗溪流,如白帶蜿蜒。兩岸聳立著8尊形態各異的石峰,猶如傳聞中的八仙正各顯神通跨越茫茫大海。在峭壁密林中還有80多隻獼猴出沒。

九龍洞

位於白雲山西麓的南溪村附近山澗之中,兩側高達百丈的花崗岩峭壁危立。傳說有九龍出沒,故名。洞由巨大的花崗岩堆疊而成,大小不等、形態各異,洞中有洞、深不可測。洞的上游,溪澗陡峭,流水常年傾入石洞,穿潭入石,所經之地,石洞一層套一層,流水一潭接一潭。有人把這裏的瀑布稱作“連級瀑布”。洞中岩石奇姿異態,表面光滑異常。

鎖泉寺

位於白雲山西麓的鎖泉村,寺前山澗環流,以澗中一石形如鎖,故名。鎖泉寺始建于宋元符年間(1098~1100年),歷史上鼎盛時有僧三百餘,建有殿堂8座,為福安八大寺之一。明末為戰火所毀,僅存法堂、及海會塔各1座,1980年重建,有大雄寶殿,清法堂;齋堂及僧尼禪房。大雄寶殿高2.76丈,面積25平方丈,面闊3間,進深4間,重簷歇山頂,殿中6根大石柱系唐代遺物。

太后公廳

也稱皇后坊。座落于曉陽村,建築年代不詳。為木質宮殿式建築,主體的正中為舞臺,兩翼為看臺重簷,正面懸掛“太后公廳”匾額一面。主體建築前方,另有一座小型宮殿式建築,中有匾一面,書“太后”2字,下置石鑼石鼓。匾兩端原有木雕“聖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

五顯大帝宮

在曉陽村,靠近太后公廳。始建于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1982年重修。大殿進深4間,面闊3間,重簷歇山頂,穿鬥減柱造。中供神像,大殿前為樓閣式宮門,中間面向大殿處有戲臺,兩側有看臺。圓柱黃瓦,畫棟雕樑。

 

韓陽風景區

韓陽風景區散佈市區各處。主要有天馬山、四春公園、三寶寺、觀宗庵及韓陽十景等景點。

天馬山

位於市區南郊,海拔207.8米,登臨山頂可俯瞰全城,山上有溪口塔、飛馬雕塑,山腰有天堂庵,山下有馬嶼香泉及溪口橋等。天堂庵有天王殿、大殿及齋堂等,溪口塔建于明萬曆四年(1576年),為實心石構,與淩霄塔隔溪對峙。

富春公園

位於福安市區東北側、富春溪東岸,東臨閩東烈士陵園及閩東革命紀念館。民國29年(1940年)一度欲辟為中正公園,後未果。1982年興建,總面積300餘畝,為森林公園。園內植有松、樟、楓、樺、柏、紅豆樹、鳳尾竹等20多種樹木,間雜四季花卉,構成一片綠色洞天,園中有龍鳳假山、魚池、方炮臺、盆景園及兒童樂園等人工景點,景色清幽寧靜。盛夏,園中氣溫低於外界4~6度,為消夏避暑的勝地。

陽春公園

位於市區陽頭片,東臨龜湖,西鄰富春溪,總面積1000餘畝。園中有防洪林帶,主要樹種有松、柏、樺、鳳尾竹等。臨溪佈滿菅草的沙灘,環境清幽寧靜。1986年納入四春遊覽區。

滿春公園

又叫阪中公園,與富春公園、陽春公園隔水相鄰,總面積600多畝。園中百年古樹比比皆是,有樟、松、榕等樹種。

岩春公園(仙岫山)

在福安市區3裏許,海拔550米,有福穆公路過山腰,1986年納入四春遊覽區。園內有松、樟、楓、竹、杜鵑、百合、山茶等上百種植物,四季青翠,氣候獨特,為韓陽十景之一的“仙岫晴雲”所在。春夏之交,在頂峰天鼓石上還可看到“佛光”奇觀。

三寶寺

又稱龜湖寺,位於市區龜湖山頂,明劉中藻就在此指揮抗清。1984年被縣人民政府列為首批文物保護單位。

觀宗庵

原稱觀莊庵,位於市區南郊觀莊村。殿堂依山而建,中軸線上依次為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閣。

馬嶼香泉

在天馬山下,溪口橋邊。又名聖泉井。泉水源出石縫,清冽而甘。“每暑月,行人望之,如金莖露”。元福安主簿胡璉建石亭覆其上。香泉今尚存,石亭已毀圮。

石門漏月

在秦溪東裏許。“岩戶深邃,三五之夕,銀蟾穿隙,娟娟可愛,舊址今存”。

仙岫晴雲

在市西仙嶺山,“蜂巒聳秀,雲嵐變動”,遙望西天,雲蒸霞蔚。

岩湖板障

市北岩湖,崖壁一望,下為深潭,“白雲翠□,漁舟如葉”,蔚為壯觀。

銅冠雙松

銅冠山,在今冠杭街一帶,山上“松樹圓輪,虯枝如鐵”,“山下有清泉,飲之愈疫”。

廉嶺孤樹

市西南,溪潭鄉溪北至石嶺,可達縣城,俗稱“馬山嶺”即廉嶺,“嶺因薛明月先生名。中有古樹,百尺無枝,霜皮溜雨”,鄉人視為龍門之桐、孔明祠前之柏。

鶴岫朝煙

市東郊鶴山,“高峙邑東,與龜湖對峙。每曉煙一抹,雉堞迷離。登其巔者,不知下有城市也。”

龜湖夕照

龜湖山“平城突聳,外瞰城湖”,夕陽之際,山色湖光,翠紫蕩漾,令人駐足觀瞻。

南野桑陰

舊時縣南一片平疇,盡植桑樹,向有“桑陰十裏”之說,蓋當時千家尚蠶織,故有桑柘依依。今已不存。

東山雪霽

東山,即城陽鄉東山,山勢崔嵬,積雪難消。舊志雲:“自州(霞浦)高棣發脈而來,實為邑群山之祖。上有喬檉,絜大五丈”。

 

其他景區

清泉洞

位於福安市穆雲鄉桂林鳳翔山側峰,距福安市區四十五公里。洞由嶙峋怪石構成。左濟公岩,右蛤蟆石,上磐石如金龜覆蓋,山石嵯峨,各具奇姿。洞寬九米,深三十二米,曲折深幽,可容五百多人。洞中有一股岩泉,清澈甘甜,逢旱不竭。相傳有白蓮劉氏七姑避亂隱修於此,以岩泉煉仙水施捨鄉里,防瘟卻疫,後人祀之,不計其年,俗稱“仙水洞”。清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由桂林王貢南倡辟全洞。洞大廳仿普陀景:塑觀音雲遊偈,原仙姑讓居後座。蓋文昌閣、奉魁星,作鄉學子讀書之所;修環牆,築洞門,撰聯曰:“洞彌雲氣古,泉寫道心清”,遂定今名。1985年重修擴建。洞大殿現塑釋迦、觀音寶像,新建南極閣,土主堂及白雲院等。同時在濟公岩下新辟洞宇一間,面積三十平方米,供遊客作娛樂場所。洞外還有清泉塔一座。

種德禪寺

原名坑裏堂,位於甘棠北門外。始建於明嘉靖十年(1531年),1980年遷建蓮花山下,有大雄寶殿、大悲殿、念佛堂、彌勒殿、玉佛殿、齋堂及僧尼禪房等建築面積15504平方米,寺內建築金碧輝煌,有高三米玉佛一尊。種德寺建築群為福安市建築規模最大的一座寺。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